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首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汪明金 陈雯清 +4 位作者 袁伟博 杜婧璇 左文明 李锦萍 刘力宽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3个方面综述何首乌的研究进展。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癌、抗疲劳、抗炎镇痛、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目前,何首乌引起肝毒性的化学成分探讨主...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3个方面综述何首乌的研究进展。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癌、抗疲劳、抗炎镇痛、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目前,何首乌引起肝毒性的化学成分探讨主要集中于3类,即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及鞣质类。加大何首乌肝毒性成分、肝毒性机制研究的力度,加强中药安全用药知识宣教,规范其炮制及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何首乌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肝损伤 中药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麦冬性味本草考证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娜 张帆 +3 位作者 于明慧 杨居东 朱俊秀 孙慧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并结合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对麦冬性味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探究麦冬性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麦冬提供理论依据。麦冬经历“一药一味”到“复合药味”,由“甘、平”至“甘、微苦,微寒”的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并结合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对麦冬性味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探究麦冬性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麦冬提供理论依据。麦冬经历“一药一味”到“复合药味”,由“甘、平”至“甘、微苦,微寒”的发展过程,随着中药性味理论由萌芽到完善发展,标定性味的原则由“一药一味一性”到“一药多味(少数为一味)一性”,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三品和功效而定”到“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转变,本质上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医家在医疗实践对中药性味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本草典籍 考证研究
下载PDF
小檗碱通过靶向Akt激酶发挥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代利 王智 +3 位作者 李玲 张竞飞 秦汉 蔡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0期59-62,67,共5页
小檗碱(BBR)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其中Akt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是BBR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途径,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介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线粒体凋亡和自噬、阻止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血管生成、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调节癌细胞代谢... 小檗碱(BBR)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其中Akt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是BBR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途径,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介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线粒体凋亡和自噬、阻止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血管生成、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调节癌细胞代谢及改善肿瘤微环境等。本文就BBR通过靶向Akt激酶发挥抗癌作用进行综述,探讨BBR的抗肿瘤机制,推动BBR在临床抗癌药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黄连 中药 癌症 Akt激酶 靶点
下载PDF
从肺主治节论甘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4
作者 侯超 胡渊龙 +2 位作者 臧国栋 邱占军 陈宪海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肺对人体气血津液以及其他脏腑的治理调节方面。肺治节有权,则气血津液运行通畅,脏腑功能和谐有序;肺治节不利,则气血津液代谢失调,五脏六腑功能紊乱。甘草归肺经,能补益调节肺脏,并可通过不同的配伍发挥清肺热、温... 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肺对人体气血津液以及其他脏腑的治理调节方面。肺治节有权,则气血津液运行通畅,脏腑功能和谐有序;肺治节不利,则气血津液代谢失调,五脏六腑功能紊乱。甘草归肺经,能补益调节肺脏,并可通过不同的配伍发挥清肺热、温肺阳、补肺气、润肺燥等作用,改善肺脏功能,助肺恢复治节之权,从而恢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调和的状态,令五脏六腑和谐有序,诸病邪气自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肺主治节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脏腑辨证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人参篇 被引量:1
5
作者 孔洋洋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人参作为经方的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补五脏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侯氏黑散... 人参作为经方的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补五脏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侯氏黑散等。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常配伍龙骨、牡蛎、茯神,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四逆汤。除邪气常配伍生姜、大枣、炙甘草,如柴胡类方、竹叶汤、厚姜半甘参汤、鳖甲煎丸、木防己汤、桂枝新加汤等。目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的上荣,故明目亦是人参补五脏的体现。主开心常配伍炙甘草、大枣等,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除《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人参还有新的发展,人参救阴津,气化为津以止渴,如玉壶丸中人参、天花粉治疗渴饮无度,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消口渴;人参味甘,补益中土脾脏,微苦可补中祛邪以止呕,如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寒热格拒之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经方 人参 补五脏 安精神 除邪气 开心
下载PDF
微量热法对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品质的评价 被引量:22
6
作者 代春美 肖小河 +6 位作者 王迪 孙玉琦 金城 樊冬丽 赵艳玲 刘义 赵祥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以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为例,利用微量热法,测定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功率图,建立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分析热动力学参数、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以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为例,利用微量热法,测定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功率图,建立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分析热动力学参数、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年份黄连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热功率图不尽一致,呈现较明显的指纹特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均能不同程度地使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减小,传代时间延长,最大产热功率降低,说明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含总生物碱最高的四年生黄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的部分热动力学参数与热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具有实时、在线、微量、高效、高通量、普适性好等特点的生物热力学方法和指标,既可以间接地反映黄连的生物活性,也可作为评价中药品质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微量热法 中药品质评价
下载PDF
柴胡黄芩配伍抗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仁慧 王宪龄 +2 位作者 刘方洲 李佺 黄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以不同剂量比例配伍(2∶1,1∶1,1∶2)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单味柴胡黄芩和小柴胡冲剂作为对照药,通过血清和肝匀浆乙醇脱氢酶(ADH)的测定和肝组织病...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以不同剂量比例配伍(2∶1,1∶1,1∶2)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单味柴胡黄芩和小柴胡冲剂作为对照药,通过血清和肝匀浆乙醇脱氢酶(ADH)的测定和肝组织病理学的观察,探讨柴胡黄芩配伍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柴胡黄芩1∶2组对各项检测指标影响最显著。结论不同比例配伍的柴胡黄芩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发挥作用的强弱趋势不同,以柴胡黄芩1∶2组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柴胡 黄苓 中药配伍
下载PDF
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师音 陈娟 +1 位作者 戚欢阳 师彦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阐明其产生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常数及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红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黄芪复合剂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 目的研究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阐明其产生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常数及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红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黄芪复合剂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分别为1-羟基-2,3,4,6-四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Ⅱ)、1-羟基-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Ⅲ)、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Ⅳ)、1-羟基-2,3,7-三甲氧基口山酮(Ⅴ)、甘草素(Ⅵ)、甘草苷(Ⅶ)、异甘草苷(Ⅷ)、棉毛黄芪皂苷Ⅳ(Ⅸ)。化合物Ⅰ~Ⅴ为口山酮类化合物。结论5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合剂中分离得到,推测可能是该复合剂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黄芪复合剂 有效部位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白芷临床内服与外用应用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白明 刘田园 +1 位作者 田硕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51-355,360,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知网中含白芷的中药复方内服与外用用药规律,旨在为白芷的临床开发应用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60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5日的数据,以“白芷+临床”为主题,筛选临床中含有中药白芷内服与...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知网中含白芷的中药复方内服与外用用药规律,旨在为白芷的临床开发应用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60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5日的数据,以“白芷+临床”为主题,筛选临床中含有中药白芷内服与外用的相关文献,对单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等进行频次统计,并进行关联规则统计分析。结果:CNKI共得到125首含白芷复方,外用药中以白芷(53次,46.49%)、大黄(14次,12.28%)、甘草(11次,9.65%)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内服药中以白芷(72次,37.70%)、甘草(32次,16.75%)、川芎(28次,14.66%)排名前3。在用药类别上,二者均以解表药和清热药占比较重。药性统计中,均以温、辛类占比较高,归经统计中,均趋于归肝、肺经。结论: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白芷临床内服使用时与国家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处;临床外用时与国家标准统计结果有所不同,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中国知网 关联规则 临床应用 中药 内服 外用 特点分析
下载PDF
三妙丸方诸药基原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娟 王德群 +3 位作者 谢晋 欧咏 张群林 孙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对《医学正传》三妙丸中诸药的基原植物进行考证,为临床正确选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三妙丸的使用沿革,研究三妙丸及其加味方的使用历史。结果三妙丸中牛... 目的对《医学正传》三妙丸中诸药的基原植物进行考证,为临床正确选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三妙丸的使用沿革,研究三妙丸及其加味方的使用历史。结果三妙丸中牛膝原载为川牛膝,其原植物或为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然清代、民国时期多用怀牛膝组方,其原植物为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现今临床川牛膝、怀牛膝皆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三妙丸中用怀牛膝。方中苍术原载为苍术,原植物为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现今多使用其栽培品以及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方中黄柏即为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供应不足时亦可用关黄柏P.amurense Rupr.代替。结论三妙丸方中3味药的基原植物分别为川牛膝、茅苍术和川黄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妙丸 牛膝 苍术 黄柏 基原植物 本草考证
下载PDF
酶化学发光法测定何首乌中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甙的含量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光道 孙雅量 过健俐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9-291,共3页
报道一种新的何首乌中二苯乙烯甙含量的测定方法──酶化学发光法。该方法对二苯乙烯甙的检测限量为2.5×10-7mol/L标准偏差小于2%,标准回收率在96%~104%之间,线性范围为5.0×10-7~1.0×... 报道一种新的何首乌中二苯乙烯甙含量的测定方法──酶化学发光法。该方法对二苯乙烯甙的检测限量为2.5×10-7mol/L标准偏差小于2%,标准回收率在96%~104%之间,线性范围为5.0×10-7~1.0×10-4mol/L。测定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本法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可用于中草药何首乌中二苯乙烯甙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二苯乙烯甙 中药化学成分 酶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有毒中药甘遂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晶凡 徐璐 陈随清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究古代本草中有毒中药甘遂的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为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甘遂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进行比较梳理,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甘遂药材在历史发展中名称、基原、... 目的探究古代本草中有毒中药甘遂的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为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甘遂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进行比较梳理,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甘遂药材在历史发展中名称、基原、功效未发生明显变化,产地最早为今山西大同山中,现在以陕西产量大、质量佳。甘遂为有毒药材,为降低毒性,保障用药安全,历代本草中记载了多种炮制方法。甘遂为“泄水之圣药”,有毒,虚者忌用。不可过服,中病即止。结论通过对中药甘遂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为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本草考证 基原 道地性 炮制 中药毒性
下载PDF
天麻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光先 李顺祥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3-35,共3页
研究天麻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其有效成分及含量,为天麻超微饮片的质控提供可靠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BDSC18(4.6mm×200mm,5μm)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1,检测... 研究天麻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其有效成分及含量,为天麻超微饮片的质控提供可靠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BDSC18(4.6mm×200mm,5μm)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建立了天麻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7个共有峰。结论为利用HPLC指纹图谱可以较全面的控制天麻超微饮片的内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天麻超微饮片 指纹图谱 离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天津中药资源概况及主要品种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天祥 李国辉 +2 位作者 刘岩 何燕峰 常广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明确天津3县13区中药资源分布现状,筛选本地区优质中药材品种,为天津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划分代表区域,设置样地、样方,记录品种数量、位置信息及影像资料,结合... 目的:明确天津3县13区中药资源分布现状,筛选本地区优质中药材品种,为天津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划分代表区域,设置样地、样方,记录品种数量、位置信息及影像资料,结合前期考察结果,经内业整理,摸清天津中药资源分布状况;针对天津蕴藏量较大的品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方法开展质量评价。结果:天津地区共记录品种886种,对30种重点药材的质量考察发现,丹参、酸枣、山楂等19个品种质量较优。结论:天津野生中药资源主要集中在蓟县山区,开发利用程度低,在天津周边地区开展丹参、酸枣等质优品种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中药资源普查 质量评价 丹参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提取土茯苓多糖工艺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朝阳 肖兰华 覃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优化酶法提取土茯苓多糖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最佳酶的酶解时间、酶解p H、酶用量对提取土茯苓多糖的影响。结果木瓜蛋白酶提取多糖效率最高,其最佳工艺为酶用量0.6%,酶解p H为8,酶解时间150 min,在此... 目的优化酶法提取土茯苓多糖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最佳酶的酶解时间、酶解p H、酶用量对提取土茯苓多糖的影响。结果木瓜蛋白酶提取多糖效率最高,其最佳工艺为酶用量0.6%,酶解p H为8,酶解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实际多糖提取率为26.31%,与预测值25.71%的相对误差为2.33%。说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提取土茯苓多糖的方法可靠。结论此设计法用于酶法提取土茯苓多糖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多糖 木瓜蛋白酶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中药化学
下载PDF
以熟地黄炮制为例探讨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红伟 曹彦刚 +2 位作者 田连起 李凯 朱建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7期18-20,共3页
团队前期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专业特色,制订教学理念,构建建设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前期基础上,本文以熟地黄炮制为例,探讨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内容涉及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教学内... 团队前期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专业特色,制订教学理念,构建建设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前期基础上,本文以熟地黄炮制为例,探讨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内容涉及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反思与改进等,以期为其他院校"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熟地黄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不同产地野生赤芍无机元素分析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德平 姚兰 +4 位作者 陈盛君 杨欢 吴德康 祁乃喜 刘圣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7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野生赤芍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并从无机元素角度评价不同产地野生赤芍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对不同产地的野生赤芍药材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并采用聚类分析和...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野生赤芍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并从无机元素角度评价不同产地野生赤芍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对不同产地的野生赤芍药材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赤芍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赤芍药材中钙(Ca)元素含量最高,含量8.701-28.211g/kg;其次为钾(K),含量2.381-6.054 g/kg,镁(Mg)、铝(Al)和磷(P)元素的含量也较高,P元素含量在不同的样品间差异较大;微量元素中铁(Fe)和锶(Sr)含量较高,其次为钡(Ba)、锌(Zn)和锰(Mn);大部分元素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区分黑龙江和内蒙古两个产地的样品。结论赤芍中主要含Ca、K、Mg、Al、P、Fe、Sr、Ba、Zn和Mn等元素;从无机元素角度分析,黑龙江产的赤芍药材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赤芍 无机元素 聚类分析 中药化学
下载PDF
HPLC法分析闽产北沙参3种香豆素含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小芬 赖冰 +1 位作者 宋秀碧 蔡文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目的了解闽产北沙参样品中3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为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栽培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结果22批北沙参样品中,3种香豆素含量之和平均为198.62μg/g,其中补骨脂素含量(平均含量152.14μg... 目的了解闽产北沙参样品中3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为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栽培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结果22批北沙参样品中,3种香豆素含量之和平均为198.62μg/g,其中补骨脂素含量(平均含量152.14μg/g)大大高于欧前胡素(平均含量21.94μg/g)与异欧前胡素(平均含量25.54μg/g),为二者含量的6倍以上;8月份后采集的、不同规格北沙参样品中,根直径为0.5~1 cm的中规格样品,3种香豆素含量均高于其他2种规格(直径<0.5 cm与直径>1 cm)的样品。结论闽产北沙参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在保护野生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质种质,推广闽产北沙参药材合理利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香豆素 福建省 补骨脂素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中药化学
下载PDF
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黄芪 丹参等6种药材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詹志来 邓爱平 +12 位作者 谢冬梅 张悦 方文韬 齐耀东 秦雪梅 刘大会 张福生 马玲 王英华 严辉 段金廒 郭兰萍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6期707-716,共10页
目的:介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黄芪、丹参等6种根及根茎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黄芪、丹参、天麻、远志、甘草、当归6... 目的:介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黄芪、丹参等6种根及根茎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黄芪、丹参、天麻、远志、甘草、当归6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总结了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依据。结论:根及根茎类药材主要依据其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期、野生程度、加工方法等划分规格,依据外观大小(包括直径、长度、个数/kg)划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及根茎类药材 商品规格 黄芪 丹参 天麻 远志 甘草 当归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甘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0
20
作者 赵佳琛 王艺涵 +8 位作者 翁倩倩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8期1162-1174,共13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甘草 炙甘草 基原 炮制 本草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