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UNDER HEAVY POLLUTION OVER SOUTH CHINA
1
作者 符传博 丹利 +1 位作者 陈红 何鑫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2期229-236,共8页
By using the data set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at 51 stations in South China(SC), and the method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ve analysis, we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 ... By using the data set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at 51 stations in South China(SC), and the method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ve analysis, we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including annual variation and long-term seasonal chang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trends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over SC are opposite(light rain days tended to decrease and low cloud cover tended to increase in the past 46 years). The value distributed in eas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west, and coastal area higher than inland area.(2)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during 1960-2005 are4.88 d/10 years and 1.14%/10 years respectively, which had all passed the 0.001 significance level.(3) Variations of light rain days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spring and summer, but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larger for annual value than that of autumn and winter.(4) There are two regions with large values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which distribute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Guangxi and Pearl River Delta(PRD) of Guangdong, and the value of AOD in PRD is up to 0.7.The aerosol index distributed in coastal area is higher than in the inland area,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over SC. Aerosol indexes in SC kept increasing with fluctuation during the past 27 years. The GDP of the three provinces in SC increased obviously during the past 28 years, especially in Guangdong, which exhibited that there is simultaneous correlation between light rain days with the variables of low cloud cover and release of aerosols over SC during 1960 to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rain days low cloud cover AOD Aerosol index South China
下载PD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Northeast Gadarif State: Case of El Rawashda Forest, Sudan
2
作者 Yousif Elnour Yagoub Zhang Bo +2 位作者 Ji Ding-min Abdelraheim Elobeid Jahelnabi Sona Mohammed Fadoul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5年第2期140-157,共18页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cting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LC),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then identify the reasons for rangeland and tree cover degradation in El Rawashda Forest,...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cting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LC),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then identify the reasons for rangeland and tree cover degradation in El Rawashda Forest, Gadarif State, Sudan. The study has conducted field experiment developed on an area of 20 feddans that was affected by deterioration in the forest and to assess the best method for rehabilitation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area of study. The experimental area was divided into 5 blocks;each block consisted of 4 treatments: grass seeds and Talih (Acacia seyal var. seyal);sowing seeds just before autumn, sowing seeds after disc ploughing, sowing seeds using water harvesting technique and control (no seed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nalyze and monitor the LULC changes using multi‐temporal Landsat data deterioration in the forest and to assess the best method for restoration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nalyze and monitor the LULC changes using multi‐temporal Landsat data for years 1984, 1994 and 2013. LULC grad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are: Trees, Mechanized Rain-fed Agriculture (MRA), Grasses and Bare land. Individual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maximum likelihood of algorithm were us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that extensive change of LULC patterns has occurred in all decad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also show Trees class was decreased, while MRA, Grasses and Bare land were increased. The seeding of the forage and Talih seeds after disc plowing gave the best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other treatments, followed by forage and Talih seed sowing under the water harvesting technique and broadcasting of forage and Talih seeds and finally th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Remote Sensing MECHANIZED rain-Fed Agriculture EL Rawashda FOREST
下载PDF
不同集雨方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及果树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崔聪聪 郑荣启 +2 位作者 刘美玉 赵蕾 安贵阳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为实现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农业节水技术,有效收集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地表水土流失,提升果树水分利用率,通过比较不同集雨保水方式,筛选出适宜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应用且效果良好的技术方法。【方法】试验以红富士、M26、八棱海棠... 【目的】为实现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农业节水技术,有效收集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地表水土流失,提升果树水分利用率,通过比较不同集雨保水方式,筛选出适宜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应用且效果良好的技术方法。【方法】试验以红富士、M26、八棱海棠为试材,共设置地膜集雨覆盖(T1)、地布集雨覆盖(T2)、补充灌溉(T3)、保水剂(T4)和CK对照等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及苹果生长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整体一致,均能不同程度提高0~6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而集雨结合覆盖处理能够使土壤水分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地布集雨覆盖(T2)的整体保水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在各深度土壤含水率均有所提高;各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各处理的叶片含水量表现为T2>T1>T4>T3>CK,叶绿素质量分数表现为T2>T1>T3>T4>CK;促进苹果树新梢生长发育方面,地布集雨覆盖(T2)的新梢生长量最大,较对照组高出了17.28%。同时,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叶片的氮、磷、钾含量。【结论】在渭北黄土高原地区,地布集雨覆盖的果园管理措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提高和保持,促进树体生长与营养的吸收,从而提高果实的产量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方式 覆盖 保水剂 补充灌溉 土壤
下载PDF
深圳地区8种园林地被植物耐涝性综合评价
4
作者 高红娟 徐艳 +1 位作者 雷江丽 史正军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495-503,共9页
为高效筛选雨水花园适用植物,以香彩雀Angelonia salicariifolia等8种园林地被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模拟涝渍的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淹水胁迫处理后8种植物的观赏性状及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对其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 为高效筛选雨水花园适用植物,以香彩雀Angelonia salicariifolia等8种园林地被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模拟涝渍的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淹水胁迫处理后8种植物的观赏性状及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对其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评价植物耐涝性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8种园林地被植物的耐涝性强弱依次为香彩雀、水鬼蕉Hymenocallislittoralis、龙船花Ixorachinensis、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大花马齿苋Portulacagrandiflora、朱蕉Cordylinefruticosa、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semidecandra、四季海棠Begoniasemperflorens;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与Fv/Fm值是反映植物耐涝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植物 耐涝性 生理指标 综合评价 雨水花园
下载PDF
坡面覆沙后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汤珊珊 高海东 +4 位作者 李占斌 任宗萍 张辉 苏远逸 支再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侵蚀泥沙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侵蚀泥沙的搬运和沉积,了解侵蚀泥沙的分选作用将有助于解释泥沙的侵蚀和沉积过程。该文以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选取坡度12°、雨强1.5 mm/min的黄土坡面上分别覆盖... 侵蚀泥沙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侵蚀泥沙的搬运和沉积,了解侵蚀泥沙的分选作用将有助于解释泥沙的侵蚀和沉积过程。该文以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选取坡度12°、雨强1.5 mm/min的黄土坡面上分别覆盖0.5、1.0、1.5 cm的沙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后,坡面粗颗粒物质大部分在产流开始0~10 min内便被冲刷带走;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粉粒为主;坡面覆沙后,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径流优先搬运大于0.054 mm的颗粒,在细沟侵蚀阶段和细沟侵蚀及细沟间侵蚀的组合阶段,径流搬运的泥沙颗粒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同时,在产流前期(0~10 min)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大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而在产流后期(10 min以后)侵蚀泥沙则主要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坡面覆沙后,黏粒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粉粒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沙粒以细颗粒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该文为进一步研究泥沙沉积后风蚀对水蚀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颗粒大小 降雨 覆沙坡面 颗粒分选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酸雨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惠玲 周定 谢绍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1-104,89,共5页
通过实地大气曝晒法,采用有遮盖和无遮盖两种曝晒方式,分别在降水酸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程度不同的我国西南地区进行挂片,同时在实验室建立了周期浸泡法模拟酸雨加速材料腐蚀的试验方法,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酸雨... 通过实地大气曝晒法,采用有遮盖和无遮盖两种曝晒方式,分别在降水酸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程度不同的我国西南地区进行挂片,同时在实验室建立了周期浸泡法模拟酸雨加速材料腐蚀的试验方法,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酸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混凝土 遮盖 曝晒 侵蚀
下载PDF
植被和土壤湿度对西南低涡降水影响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革丽 陈万隆 周锁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利用含Deardorf植被参数化方案的颜宏等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研究西南低涡降水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变化的敏感性,着重分析在“82.7”和“81.7”两次西南低涡降水过程中的降水、上升运动和地面感... 利用含Deardorf植被参数化方案的颜宏等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研究西南低涡降水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变化的敏感性,着重分析在“82.7”和“81.7”两次西南低涡降水过程中的降水、上升运动和地面感热与水汽通量对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的敏感性问题。试验表明,西南低涡降水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是非常敏感的,对大气低层上升运动和地面感热、潜热通量也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植被 土壤湿度 西南涡 低涡降水 敏感性
下载PDF
降雨动能对坡耕地细沟侵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粉莉 唐克丽 张成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22-24,46,共4页
利用人工降雨方法,通过在径流小区上架设纱网与不架设纱网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降雨动能对坡耕地细沟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网覆盖消除降雨动能后,土壤稳渗率提高23%;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流量增加77.5%;径流动能减少53%... 利用人工降雨方法,通过在径流小区上架设纱网与不架设纱网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降雨动能对坡耕地细沟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网覆盖消除降雨动能后,土壤稳渗率提高23%;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流量增加77.5%;径流动能减少53%以上,径流位能减少25%以上;细沟侵蚀量减少38%~64%,总侵蚀量减少3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降雨动能 细沟侵蚀 人工降雨
下载PDF
避雨对‘热农1号’杧果果实发育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许文天 武红霞 +4 位作者 罗纯 姚全胜 马小卫 周毅刚 王松标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9-13,共5页
为了让避雨设施栽培进一步在杧果生产上应用,以3 a生的‘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避雨对杧果两性花率、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杧果平均两性花率为35.9%,显著高于对照;花穗寒害率为42.7%,比对照... 为了让避雨设施栽培进一步在杧果生产上应用,以3 a生的‘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避雨对杧果两性花率、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杧果平均两性花率为35.9%,显著高于对照;花穗寒害率为42.7%,比对照降低24.6%;果实平均增产75.7%,显著高于对照,且果实采后烂果率和病情指数得到有效控制;果实大小和单果质量略有降低,最终座果率、内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避雨设施栽培在南方多雨产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避雨 两性花率 果实生长发育 产量 耐贮性
下载PDF
湖南电网覆冰演变规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佳政 张红先 +3 位作者 彭继文 方针 李波 蒋正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11-3116,共6页
许多专家学者将2008年湖南电网冰灾定义为百年一遇,这种界定需要结合历史情况进行验证。为此,统计分析了1951~2008年湖南雨淞日数数据,发现湖南自建国以来发生了4次特别严重覆冰,且湖南地区雨淞演变存在一个约20a的准周期。湖南电... 许多专家学者将2008年湖南电网冰灾定义为百年一遇,这种界定需要结合历史情况进行验证。为此,统计分析了1951~2008年湖南雨淞日数数据,发现湖南自建国以来发生了4次特别严重覆冰,且湖南地区雨淞演变存在一个约20a的准周期。湖南电网2005~2008年发生的2次大型冰灾,预示着湖南已进入15~20a的雨凇多发期。对湖南雨淞日数与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湖南电网覆冰与太阳黑子、副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在2008-11提出“2008-2009年冬季湖南电网不会出现特别严重覆冰”,“全省平均覆冰日数〈10d”等预测结论。该预测结果为湖南电网制定了2008-2009年湖南电网防冻融冰工作计划提供了指导。2008-2009年冬季覆冰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平均雨凇日数为线路平均覆冰日数为1.87d,与预测结果十分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电网 雨凇日数 覆冰 演变 规律 预测
下载PDF
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刘战东 高阳 +1 位作者 刘祖贵 段爱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3-120,共8页
为探明不同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模拟40和60mm/h2种降雨强度,在大田设置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覆盖量分别为1500、4500、7500和10500kg/hm2,即SM15、SM45、SM75和SM105),同时设置无覆盖处理... 为探明不同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模拟40和60mm/h2种降雨强度,在大田设置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覆盖量分别为1500、4500、7500和10500kg/hm2,即SM15、SM45、SM75和SM105),同时设置无覆盖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覆盖方式对雨后冬小麦0~6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和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降雨前各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均比CK高,其中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P<0.05),而20cm以下各处理土壤水分相差较小,除SM105与CK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同一覆盖处理,6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降雨入渗深度和入渗量明显高于40mm/h。在相同雨强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率,其中秸秆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而PM效果最差;2种雨强条件下各处理0~60cm土层降雨土壤蓄积量规律表现一致,即SM105>SM75>SM45>SM15>CK>PM,其中SM105和SM75均显著高于CK(P<0.05),PM则显著低于CK(P<0.05);受植株冠层降雨截留的影响,同等降雨条件下,同一覆盖处理拔节前降雨土壤蓄积量大于拔节后的;相比60mm/h降雨强度,40mm/h降雨强度下各处理拔节前、后降雨土壤蓄积量变化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降雨 冬小麦 模拟降雨 覆盖 蓄积量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厚远 关秀琦 +4 位作者 鲁子瑜 刘克俭 韩蕊莲 郭鹏 马志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48-55,60,共9页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为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增进造林早期苗木生长量,采用径流集存与合理密植,覆盖,吸水剂沾根和施肥等抗旱造林技术,效果显著。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径流集存 覆盖 吸水剂沾根 施肥
下载PDF
双料沟垄组合覆盖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开宝 刘国彬 +2 位作者 李景林 张国云 陈建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96,117,共6页
双料沟垄组合覆盖是适合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旱梯田作物栽培的一种全新覆盖方式。对该措施三种谷子密度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地膜覆盖和对照相比,组合覆盖具有以下特点:1沟垄水分差异不显著;2时间变化动态滞... 双料沟垄组合覆盖是适合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旱梯田作物栽培的一种全新覆盖方式。对该措施三种谷子密度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地膜覆盖和对照相比,组合覆盖具有以下特点:1沟垄水分差异不显著;2时间变化动态滞后于对照,整个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对照;3生育期总耗水量大于降水量,土壤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休闲期土壤储水对生育期耗水贡献很大。并就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覆盖方式 生育期 休闲期 种谷 地膜覆盖 作物栽培 具体应用 技术 动态
下载PDF
前秋雪盖和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南方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俊杰 袁卓建 +3 位作者 段炼 钱钰坤 戚锦典 梁昌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对1973—2008年1月全国160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联合EOF分析发现,2008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与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有关,两个模态组合能够解释2008年1月南方地区温度和降水异常的90%以上。与第一模态相关的环流场主要反映了西伯利亚高压偏... 对1973—2008年1月全国160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联合EOF分析发现,2008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与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有关,两个模态组合能够解释2008年1月南方地区温度和降水异常的90%以上。与第一模态相关的环流场主要反映了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且位置偏西,其与前秋中亚-蒙古以北的雪盖面积异常偏大以及北太平洋冷海温异常与关。与第三模态相关环流场则主要反映了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南支槽的加深,前秋印度洋暖海温异常有利于次年1月副热带高压增强,而前秋北大西洋和黑潮延伸区暖海温异常与次年1月南支槽的加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统计特征 低温雨雪 雪盖 海温
下载PDF
GW16(17)型隔离开关防水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亚辉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6,114,共5页
GW16(17)型隔离开关上导电管普遍存在着进水问题,导致其内部元件腐蚀,影响安全运行。对于这一问题,目前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分析了进水的主要原因和目前主要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动触头触指及防雨罩的局部结... GW16(17)型隔离开关上导电管普遍存在着进水问题,导致其内部元件腐蚀,影响安全运行。对于这一问题,目前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分析了进水的主要原因和目前主要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动触头触指及防雨罩的局部结构,采用热缩材料技术,从源头上解决该型号隔离开关关键进水部位的问题,并对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严峻的试验方法,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开关 防水 防雨罩 动触指 波纹管
下载PDF
重污染下华南地区小雨和低云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符传博 丹利 +1 位作者 陈红 何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8-1106,共9页
利用华南地区51个站点的逐日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的年际、季节的长期趋势特征,同时结合华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气溶胶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等资... 利用华南地区51个站点的逐日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的年际、季节的长期趋势特征,同时结合华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气溶胶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等资料进行原因探讨。(1)华南地区小雨日和低云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小雨日下降,低云量上升),而且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特征。(2)小雨日和低云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88 d/(10 a)和1.17%/(10 a)。(3)春季和夏季小雨日变化相对较小,但是对年小雨日贡献较大,而低云量四季均呈现相反的上升趋势。(4)华南地区的两个AOD大值区分别位于广西中部到南部沿海和广东珠三角地区,其中珠三角地区AOD高达0.7以上,气溶胶指数也表现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的分布特征。近27年华南地区的气溶胶指数呈现波动的上升趋势,与同期的小雨日呈负相关关系,而低云量呈正相关关系,近28年华南地区GDP一直处于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广东省增加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雨日 低云量 气溶胶光学厚度 气溶胶指数 华南地区
下载PDF
旱作绿豆组合覆盖的增产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开宝 白永红 张国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150,共4页
针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的特点,连续3 a对绿豆进行不同组合覆盖对比试验,对旱作绿豆组合覆盖的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等对绿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有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组合覆盖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含... 针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的特点,连续3 a对绿豆进行不同组合覆盖对比试验,对旱作绿豆组合覆盖的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等对绿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有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组合覆盖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可降解地膜覆盖在绿豆生长后期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常规地膜,降解膜侧播种措施较对照增产66.2%,居各措施之首。阐述了不同组合覆盖措施下绿豆的增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绿豆 组合覆盖 增产机理
下载PDF
2种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丽娜 陈石 +4 位作者 杜彩娴 庄华才 吕顺 高芳云 李洪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7-493,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在"防雨棚(四周空)"、"防雨棚+网(四周覆盖防虫网)"和"露地"轮作"菜心-菜心-番茄/辣椒",并利用温湿度记录仪监测全年的气...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在"防雨棚(四周空)"、"防雨棚+网(四周覆盖防虫网)"和"露地"轮作"菜心-菜心-番茄/辣椒",并利用温湿度记录仪监测全年的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结果表明,全年白天"防雨棚"和"防雨棚+网"的气温稍高于"露地",但平均最高气温的差异不超过3℃。全年白天"防雨棚"的空气相对湿度最高、"防雨棚+网"与"露地"接近或更低。全年保持40%~80%空气相对湿度的时长比例,"防雨棚"、"防雨棚+网"和"露地"依次为50.4%、38.6%和43.3%。在蔬菜生产中,"防雨棚"显著增加菜心产量,增产33.0%~57.5%,减少虫害发生;"防雨棚+网"菜心产量介于"防雨棚"和"露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防虫效果突出且稳定,虫叶率在7%以下,虫情指数在2以下。"防雨棚"、"防雨棚+网"减少番茄死苗率64%以上,增加番茄产量近3倍,提高辣椒产量近1倍。因此,"防雨棚"和"防雨棚+网"周年空气温、湿度环境适宜华南地区蔬菜生长,"菜心-菜心-番茄/辣椒"的周年轮作模式适宜在"防雨棚"和"防雨棚+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雨棚 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 菜心 番茄 辣椒 产量
下载PDF
我国新疆北部地区雪面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新玉 陈仁升 +2 位作者 刘艳 王秀琴 宋志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6-1457,共12页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雪面雨发生频次增加,致灾风险加大,认识雪面雨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新疆北部地区42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雪深、天气现象等气象观测数据,制定降水类型、地面状态、雪深...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雪面雨发生频次增加,致灾风险加大,认识雪面雨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新疆北部地区42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雪深、天气现象等气象观测数据,制定降水类型、地面状态、雪深等共同判定雪面雨事件的参数化方案,进而分析新疆北部地区雪面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6 a来新疆北部地区雪面雨日数以0.3 d·(10a)^(-1)的速率呈缓慢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新疆北部地区雪面雨主要集中于塔城北部、伊犁河谷、乌鲁木齐河源地区,其中塔城裕民县最多,年平均雪面雨日数12.2 d;相关分析显示雪面雨日数及雪面雨量均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有望提升对新疆干旱区雪面雨事件这一诱发雨雪混合洪水重要现象的科学认识,为新疆地区致灾洪水过程分析以及洪水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面雨 降雨 积雪 时空变化 新疆北部
下载PDF
青海省连阴雨监测指标的修订及其时空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万志 童玉珍 +1 位作者 杨延华 刘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1期125-130,共6页
旨在利用青海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4—10月逐日降水、云量和日照资料,通过对日照时数与云量的关系研究,修订青海连阴雨监测的新的指标,并对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修订后青海连阴雨天气监测指标为:连... 旨在利用青海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4—10月逐日降水、云量和日照资料,通过对日照时数与云量的关系研究,修订青海连阴雨监测的新的指标,并对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修订后青海连阴雨天气监测指标为:连续阴雨5天(期间日平均日照时数≤6 h)或以上,且过程总降水量≥10 mm,期间不能出现2个无雨日,即日降水量不得<0.1 mm;(2)青海阴雨日数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青南地区阴雨日数最多,环青海湖地区次多,柴达木盆地地区最少;(3)1961—2015年青海年平均阴雨日数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在年代变化上经历了1961—1989年的常态时段、1990—2002年的减少时段以及2003—2015年的增多时段3个变化阶段;(4)青海阴雨日数主要出现在6、7、9月份,都达到了8天以上,其次为8月份,4月份和10月份最少。本研究修订了青海连阴雨天气的监测指标,并依此开展连阴雨天气预报预警业务,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指标 连阴雨 时空分布 日照时数 云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