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M(聚丙烯酰胺)应用于西北黄土地区旱作农业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军 黄兴法 +1 位作者 唐泽军 詹卫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我国西北地区雨养(旱作)农业面积广大、产量低而不稳。水是限制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地表使用PAM可以提高降雨入渗、提高作物产量。该文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出发,研究用PAM进行旱作农业的经济性。分析了作物产量函数关系,得到PAM降... 我国西北地区雨养(旱作)农业面积广大、产量低而不稳。水是限制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地表使用PAM可以提高降雨入渗、提高作物产量。该文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出发,研究用PAM进行旱作农业的经济性。分析了作物产量函数关系,得到PAM降雨入渗增加和作物产量增加的关系。由试验数据,得到了用PAM增加作物可用水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定量计算不同降雨量、作物价格和PAM成本比条件下采用PAM提高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函数关系。用相关数据计算得到用PAM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种植玉米使用PAM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说明在西北黄土地区用PAM进行旱作农业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黄土地区 雨养农业 经济性 作物
下载PDF
浅谈东北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肖雨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第5期59-60,共2页
玉米是东北重要的农作物,当前雨养农业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就东北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就该实验的方案设计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从... 玉米是东北重要的农作物,当前雨养农业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就东北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就该实验的方案设计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从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两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雨养区 地膜覆盖 玉米田间
下载PDF
不同水热资源条件下10个青饲玉米品种的青贮品质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秦伟娜 焦婷 +5 位作者 师尚礼 李雄雄 高雪梅 赵生国 祁娟 王正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0-1079,共10页
本试验选择雨养区(会宁)和灌溉区(武威)的10个青饲玉米(Zea mays L.)品种(‘金凯3号’、‘金穗715’、‘利单295’、‘豫青贮23’、‘北农青贮208’、‘TW 268’、‘和盛5288’、‘文玉3号’、‘蜀玉201’、‘豫玉22’),于乳熟中期收割... 本试验选择雨养区(会宁)和灌溉区(武威)的10个青饲玉米(Zea mays L.)品种(‘金凯3号’、‘金穗715’、‘利单295’、‘豫青贮23’、‘北农青贮208’、‘TW 268’、‘和盛5288’、‘文玉3号’、‘蜀玉201’、‘豫玉22’),于乳熟中期收割后青贮,发酵60 d后评价比较其青贮品质,为不同水热区域青贮玉米选育栽培提供实践依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金凯3号’在雨养区种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发酵品质较好;‘北农青贮208’在灌溉区种植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单糖和钙、磷含量高,乳酸含量最高;‘和盛5288’在两地区种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含量低,淀粉含量高,发酵品质较好可在两地继续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饲玉米 雨养区 灌溉区 青贮品质 水热条件
下载PDF
北京地区雨养玉米节水实验研究
4
作者 高然 王克武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9年第5期45-47,共3页
基于北京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在9个区县开展雨养玉米节水实验,探讨雨养节水种植模式对玉米节水和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节水技术的采用,雨养节水种植玉米的耗水量和灌溉量,均小于玉米常规种植的值。而且玉米自身需水量与降... 基于北京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在9个区县开展雨养玉米节水实验,探讨雨养节水种植模式对玉米节水和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节水技术的采用,雨养节水种植玉米的耗水量和灌溉量,均小于玉米常规种植的值。而且玉米自身需水量与降水量的耦合度高,雨养玉米产量增加明显,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雨养玉米 节水
下载PDF
豫南雨养区周年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向东 季书勤 +3 位作者 张德奇 郭瑞 王汉芳 吕凤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42-1948,共7页
以玉米-小麦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于2006—2009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6个... 以玉米-小麦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于2006—2009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6个模式,研究了豫南雨养区玉米-小麦周年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化、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翻耕和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两种模式绿叶持续时间最长,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均比其他模式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的运转量也均高于其他模式,营养器官花后同化物运转量和运转率比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模式高11.9%、11.7%,比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式高11.6%、11.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花后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比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和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高8.4%、7.9%和8.8%、8.3%,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产量也以这两种模式最高,达到7545.0kg·hm-2和7480.5kg·hm-2,比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式分别增产14.8%和13.8%,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来看,覆盖/深松+覆盖/免耕模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和土壤培肥效果,能促使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同化物向籽粒的转移,实现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雨养区 玉米-小麦周年耕作模式 干物质积累 物质运转 产量
原文传递
黄土旱塬区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瑞 李鹏展 王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土壤水分研究是统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4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长武旱塬冬小麦和春玉米2012—2015年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分析农田土壤干层形成情况、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降水对土壤水库的... 土壤水分研究是统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4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长武旱塬冬小麦和春玉米2012—2015年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分析农田土壤干层形成情况、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降水对土壤水库的影响以及作物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年型是冬小麦地土壤干层形成的主导因素,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是春玉米地土壤干层形成的主导因素.长武旱塬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一年一季的种植制度不会导致永久性干层的产生;相较于春玉米,冬小麦根系生长习性更符合黄土旱塬区土壤水分循环特征,黄土旱塬区土壤水分有效性可保证作物产量稳定;降水作用下,冬小麦土壤水库充、放水过程呈现收获期、休闲期和苗期连续充水、缓慢消耗期和大量消耗期连续失水相互交替的特点.0~300和300~600 cm土层土壤水库不一致性现象明显,以最大根深作为野外监测试验中土壤含水量的取样深度时,由于深层土壤水库负反馈作用,不同降水年型下,休闲期和苗期的蒸散均会被高估,缓慢消耗期和大量消耗期的蒸散均会被低估.冬小麦田间过渡层存在的范围为140~360 cm;作物生长的时间跨度影响土壤水库效应的发挥,土壤水库对冬小麦供水表现为年际间的调节作用,土壤水库对春玉米供水表现为季节间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区 冬小麦 春玉米 土壤干层 土壤水库
原文传递
豫南雨养区小麦-玉米周年不同耕作模式生态价值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向东 张德奇 +7 位作者 王汉芳 邵运辉 方保停 岳俊芹 吕风荣 马富举 秦峰 杨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0-1276,共7页
以豫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4年连续7年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货币归一化方法,对不同耕作模式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试验处理为两季秸秆均不还田的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 以豫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4年连续7年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货币归一化方法,对不同耕作模式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试验处理为两季秸秆均不还田的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及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6个模式。主要估算了各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养分积累和循环功能价值、涵养水分功能价值和调节大气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均最高,总价值也最高,达到49326元·hm-2,其次是传统翻耕模式为45345元·hm-2,然后依次是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式最低,只有41440元·hm-2。两季秸秆覆盖还田+深松+免耕播种模式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比其他模式依次高8.78%、9.67%、13.46%、13.57%、19.03%,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两季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结合玉米季深松模式,适合豫南雨养农业区的区域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雨养农业区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质积累 养分循环 涵养水分 大气调节
原文传递
推广旱作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甘肃省通渭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推广
8
作者 范曌坤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1年第5期58-59,共2页
综述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原因、意义、发展现状和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 旱作玉米 覆膜方式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