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0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Sense of Ritual in Tourism Impacts Tourists’Co-Crea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s:A Stud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alue Co-Creation
1
作者 Yi Min Zhang Guangyu Sun Genji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2期67-84,共18页
Establishing a sense of ritual within tourism consumption scenarios offers tourists the opportunity for interactive engagement.Drawing upon the value co-creation theory,this study constructed an influence mechanism mo... Establishing a sense of ritual within tourism consumption scenarios offers tourists the opportunity for interactive engagement.Drawing upon the value co-creation theory,this study constructed an influence mechanism model to examine tourists'active eng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co-creating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s.It employed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to empirically test the proposed hypothese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el construc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exhibits robust reliability,validity,and explanatory power.The perception of the sense of ritual in tourism exert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ourists’co-crea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s,thereby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both the communitas and flow experienced by tourists during their travels.Moreover,such communitas and flow can medi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ense of ritual in tourism on tourists’co-crea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s.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advanc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ourists’co-crea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s and the sense of ritual in tourism,thereby providing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cultivating a sense of ritual within tourism consumption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e of ritual in tourism tourists’co-crea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s theory of value co-creation theory of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下载PDF
Implications of The Gift of the Magi for 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2
作者 Chen Linlin Wang Yuq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4期133-141,共9页
Adolescence is a pivotal moment in shaping one’s character and holds great implications for one’s values and personal growth.The Gift of the Magi by O.Henry portrays how an ordinary young couple in difficult financi... Adolescence is a pivotal moment in shaping one’s character and holds great implications for one’s values and personal growth.The Gift of the Magi by O.Henry portrays how an ordinary young couple in difficult financial circumstances managed to show their love for each other,eulogizing truth,goodness,and beauty in humanity.We conducted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 values conveyed in The Gift of the Magi for teenager education using the“situation-emotion-symbol”model that is based on Randall Collins’theory of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model for 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Our study reveals that situated cognition is useful in construct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that shared emo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achieving 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and that symbolic connections help teenagers put the virtues they’ve learned from The Gift of the Magi into action and provides effective measure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mong teenag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The Gift of the Magi 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situated cognition shared emotions symbolic connections
下载PDF
“三把半香”与袍哥精神世界的塑造
3
作者 王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9,212,共14页
敬拜“三把半香”是袍哥精神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三把半香”的文字与口头传播,吸取了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文化中的诸多元素。“三把半香”的信仰仪式、其中的故事人物及其传达的伦理信息,既继承了从墨子到游侠的文化传统,也... 敬拜“三把半香”是袍哥精神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三把半香”的文字与口头传播,吸取了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文化中的诸多元素。“三把半香”的信仰仪式、其中的故事人物及其传达的伦理信息,既继承了从墨子到游侠的文化传统,也显示了人们对游侠风骨的精神寄托,构成了袍哥伦理说教的组成部分,是稳固袍哥组织、加强袍哥身份认同以及进行袍哥内部控制的行之有效的工具。这种工具从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得到了养料,使得他们团结一心。这种共同的信仰,成为这个组织的粘黏合剂,将袍哥的信仰与仪式规范结合了起来。袍哥之开山立堂,行走江湖,敬拜“三把半香”,成为袍哥的精神支柱和共同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把半香 袍哥 秘密社会 仪式
下载PDF
民族志动画中的跨越“在场”与记忆“再现”——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的实践反思
4
作者 李刚 潘静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系进行知识生产与意义呈现,在表达回忆、经历等抽象经验方面可跨越“在场”时空屏障,为新时代的影视人类学提供新的范式实验和新的模态可能。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实践,通过与文化持有者开展互为主体性合作和反身性对话,可生成饱含原住民真切情感的民族志动画影像文本,在影像志的“抒写”中实现仪式记忆的“再现”与族群文化记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动画 仪式影像 文化记忆 影视人类学 多模态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数字阅读的情感认同与效能提升研究
5
作者 陈冀宏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互动、分享是数字阅读的必要元素,其仪式化过程呈现出时空分散、媒介多元、符号丰富的显著特点。论文通过对“剧本体验”等社交阅读新实践的分析,提出数字阅读互动仪式链的情境营造、仪式形成、情感认同三步骤构建模型,并从营造阅读情境... 互动、分享是数字阅读的必要元素,其仪式化过程呈现出时空分散、媒介多元、符号丰富的显著特点。论文通过对“剧本体验”等社交阅读新实践的分析,提出数字阅读互动仪式链的情境营造、仪式形成、情感认同三步骤构建模型,并从营造阅读情境,建构互动仪式;强化情感共享,推进集体兴奋;激发情感能量,创造价值符号三方面实现数字阅读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阅读 互动仪式链 情感 效能 深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落座环境及坐具设计中的同构性
6
作者 刘晨晨 赵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落座环境及家具设计在转变时期的艺术特征。以传统美学设计审美的流变为主线,对魏晋南北时期的人居小环境及家具设计进行分类交叉对比研究。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使用文献与图像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从魏... 本文旨在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落座环境及家具设计在转变时期的艺术特征。以传统美学设计审美的流变为主线,对魏晋南北时期的人居小环境及家具设计进行分类交叉对比研究。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使用文献与图像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从魏晋南北时期社会环境与起居习惯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资料,对魏晋时期影响家具设计转变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出魏晋南北时期落座环境与家具设计转变的主要原因为以下三方面:礼制观念在此时期的转变;传统造物观念的传承;胡化起居习惯的影响。探析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落座环境与家具设计的艺术特征,展现了在社会融合转变时期,传统文化在设计造物中的重要影响。表明在当代设计环境中,传统造物观是奠定当代家具设计走向现代新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座环境 家具设计 同构性 坐具设计
下载PDF
互动仪式:青少年戏剧治疗小组的服务机制探析
7
作者 良警宇 罗秋宇 《社会建设》 2024年第1期117-134,共18页
戏剧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尝试以更灵活、创新、隐喻的手段,缓解或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心理与社会问题。基于“问题青少年”戏剧治疗小组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行动实践,本研究以互动仪式理论为视角,探讨其治疗过程的... 戏剧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尝试以更灵活、创新、隐喻的手段,缓解或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心理与社会问题。基于“问题青少年”戏剧治疗小组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行动实践,本研究以互动仪式理论为视角,探讨其治疗过程的实现机制。社会工作戏剧治疗的核心是以文本、空间和技术作为共同关注的行动焦点,将自省、改变和希望作为情感能量的来源,并通过戏剧治疗过程中共享的情感状态的交互强化,使青少年获得正向的自我认知,缓解家庭关系,从而促进青少年成长问题的解决。实现这一过程的机制涉及信任构建、防御消解、焦点制造、情感递进等关键环节。为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情感能量此消彼长及权力支配等问题,需要注意以正向符号延长情感状态,以优势视角化解青少年的抵触心理,在互动仪式过程中寻找和解决问题而非进行道德评判,以及通过强调内观自我价值来消解权力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治疗 互动仪式 青少年 服务机制
下载PDF
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脉络、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杨绘荣 张静 刘佳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4-148,共15页
政治仪式的国家认同建构功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解决现代国家认同建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分析结果显示,学者们对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这一主题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大部分作者仍处于独... 政治仪式的国家认同建构功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解决现代国家认同建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分析结果显示,学者们对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这一主题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大部分作者仍处于独立研究状态。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图谱的分析发现,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稳步发展和迅猛发展三个阶段,热点主题包括政治仪式的功能、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与路径等。从可视化分析结果来看,未来研究需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并向多学科领域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国家认同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品牌仪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9
作者 温韬 王子威 《对外经贸》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品牌仪式是激发消费者联想和情感的关键,是品牌联结消费者的重要纽带,也是品牌管理研究领域的新兴视角之一。学术界就品牌仪式已取得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增强品牌仪式理论研究进展和管理实践成效,对品牌仪式的概念... 品牌仪式是激发消费者联想和情感的关键,是品牌联结消费者的重要纽带,也是品牌管理研究领域的新兴视角之一。学术界就品牌仪式已取得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增强品牌仪式理论研究进展和管理实践成效,对品牌仪式的概念、品牌仪式与相似概念的差异、品牌仪式的形成路径以及后效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指出了三个方向:明确品牌仪式概念,开发更有效的测量工具;探究品牌仪式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机制;开展品牌仪式线上线下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仪式 品牌管理 消费者行为 信息传播
下载PDF
南乐源于虞舜时代的农业祭仪
10
作者 张树国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南乐为上古虞舜时代农业祭仪上表演的乐章,具有召唤东南季风的神秘作用,东南季风在《夏小正》《山海经》中又称为“俊风”,这一名称与大舜有关。因时代久远,早期典籍关于南乐的记载零散而不系统,《尚书》中《尧典》《益稷》等篇,《周礼... 南乐为上古虞舜时代农业祭仪上表演的乐章,具有召唤东南季风的神秘作用,东南季风在《夏小正》《山海经》中又称为“俊风”,这一名称与大舜有关。因时代久远,早期典籍关于南乐的记载零散而不系统,《尚书》中《尧典》《益稷》等篇,《周礼》《礼记》以及《诗经·周颂》中的象舞与勺舞都与大舜韶乐有关;《诗经·国风》中反映江汉汝水流域的《周南》《召南》为《吕氏春秋·音初》中的“南音”。结合甲骨文、金文以及出土战国竹书文献,可以发现大舜南乐包含吹奏乐(箫、竽、笙)、弹拨乐(琴、瑟)以及打击乐(陶钟、陶鼓),最初应用于农业祭仪之中,用以召唤东南季风即“俊风”以及大象、凤凰等动物,与原始自然崇拜的图腾艺术相一致,具有诗乐舞综合性艺术特点,韶乐是大舜南乐的代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乐 虞舜时代 农业祭仪
下载PDF
国家的城市及其限度——从政治仪轨到人民至上
11
作者 姚尚建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166,共14页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中。但是不受控制的、基于资本的权力同样支配了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进而损害了城市的核心价值。人民国家意味着人民主权,国家的城市与人民的城市拥有一致的政治目标;城市增长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高水平的城市治理和高标准的公共生活,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而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国家以妥善的形式重新进入城市,在权力自我约束的前提下,以人民性统领城市性,以人民性规范城市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城市 城市政治 国家仪轨 人民至上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超越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基于仪式传播思想起源的考察
12
作者 刘建明 于风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
根据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知识起源的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由社会生存环境决定的,知识本身的发展逻辑和个人的创造性作用不大。在运用曼海姆的理论观点检视仪式传播思想的起源时,的确不难发现历史—社会情境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种解... 根据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知识起源的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由社会生存环境决定的,知识本身的发展逻辑和个人的创造性作用不大。在运用曼海姆的理论观点检视仪式传播思想的起源时,的确不难发现历史—社会情境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种解释是不充分的,仪式传播思想既有的研究基础和内在发展逻辑,以及研究者的独创性也发挥重要作用。问题的根源在于,在阐释社会与知识的关系时,知识社会学过于强调社会单方面对知识的决定性,知识完全是被动的,而忽视了知识对社会的能动性。仪式传播思想起源的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忽视了仪式传播思想对社会的渗透和建构,只有超越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才能理解仪式传播思想的确切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思想起源 曼海姆 知识社会学 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
下载PDF
从媒介触达到情感认同: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妇联政务短视频的传播互动机制
13
作者 刘旸 任琨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来观照妇联政务短视频,研究发现各级妇联有效发挥了互动仪式链视频触达、行为触发和情绪触动的传播机制,在短视频平台上营造了一种虚拟在场的高度团结的群体组织。通过设定明确的参与边界、关注性别有关热点议题等方...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来观照妇联政务短视频,研究发现各级妇联有效发挥了互动仪式链视频触达、行为触发和情绪触动的传播机制,在短视频平台上营造了一种虚拟在场的高度团结的群体组织。通过设定明确的参与边界、关注性别有关热点议题等方式,强化了群体内部的情感联结,起到了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作用。此外,妇联政务短视频号建立了政府与基层妇女群众之间的崭新的沟通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妇联组织的媒介形象,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促进了良好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号 短视频 互动仪式链 妇联
下载PDF
礼乐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以聂振斌的美学研究为例
14
作者 宋伟 周雅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注重理性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格精神、倡导自由精神等方面应用于现代社会。他强调了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聂振斌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转化,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 现代转化 礼乐文化
下载PDF
孝道传承与危机分担: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中的民俗教育
15
作者 冯智明 庞雅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丧葬仪式体现了民众最传统的社会法则与文化逻辑,具有重要的民俗教育功能。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通过文本演述、“送灵安魂”、上祭守孝、集体互助、空间净化等环节,创造出一个民俗教育的濡化空间,对个体进行浸润与教育。一方面重视传... 丧葬仪式体现了民众最传统的社会法则与文化逻辑,具有重要的民俗教育功能。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通过文本演述、“送灵安魂”、上祭守孝、集体互助、空间净化等环节,创造出一个民俗教育的濡化空间,对个体进行浸润与教育。一方面重视传承孝道观念,进行悲伤纾解与情感疗愈;另一方面重建社会秩序,包括强化三界空间认知与象征秩序,以及经由集体分担死亡危机恢复社区公共秩序。对丧葬中多维民俗教育方式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究中华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如何在民众生活中融合共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民众乐观豁达面对死亡的生命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的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走廊 瑶族丧葬仪式 孝道传承 民俗教育 文化逻辑
下载PDF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16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下载PDF
渝东南彭水道场仪式音乐形态特征探析
17
作者 刘志燕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5-170,共6页
渝东南彭水道场是在当地农村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丧葬仪式,仪程进行中始终伴随着唱腔及打击乐器的演奏。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厘清仪式中音乐的具体面貌及特征对于全面认识仪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渝东南彭水梅子垭乡道... 渝东南彭水道场是在当地农村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丧葬仪式,仪程进行中始终伴随着唱腔及打击乐器的演奏。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厘清仪式中音乐的具体面貌及特征对于全面认识仪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渝东南彭水梅子垭乡道场掌坛师冯秀平、左青松等道师的访谈及实录的七天道场视频资料,整理记录了86首唱腔曲谱,及打击乐的9种主要板式,概括出了仪式用乐的类型化、程式性特征,以及唱腔旋律以重复、变奏为主的发展手法,初步呈现了道场音乐的基本面貌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彭水县 道场丧葬仪式音乐 音乐发展手法
下载PDF
寻找上古诗歌发展的依据——《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序
18
作者 赵逵夫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6-7,共2页
《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一书从历史文化等理论方面对先秦文学尤其是诗歌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礼俗仪式探索、考察上古诗歌的发展,可以看到更早的诗歌存在、演进的情形,亦可了解从春秋前期至战国之末我国诗歌发展中缺环一段的大体状况。
关键词 上古诗歌 《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 发展依据
下载PDF
《尚书·秦誓》与早期秦国礼乐政治
19
作者 孙尚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秦誓》与“穆公之霸”有关,是穆公“遂霸西戎”之后用于秦宗庙的仪式文本。此篇短短二百多字,既有批判和自省,亦流露出造就强盛秦国的成就感,又见文化担当的责任感。其言说指向是省思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任用人才,以达成国家治理... 《秦誓》与“穆公之霸”有关,是穆公“遂霸西戎”之后用于秦宗庙的仪式文本。此篇短短二百多字,既有批判和自省,亦流露出造就强盛秦国的成就感,又见文化担当的责任感。其言说指向是省思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任用人才,以达成国家治理的完善。《秦誓》标志着穆公时期秦国学习周礼的巨大成就,可视为早期秦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总结性文本。早期秦国诗书礼乐建设的成功,证明西周礼乐政治对“非我族类”的强大吸引力及其所赋有的文化改造功能。《尚书·秦誓》和《诗·秦风》共同体现了早期秦国在诗书礼乐法度方面的成果,意味着秦国在未来本有可能继续礼乐政治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誓》 早期秦国 礼乐政治
下载PDF
由义尊与义方彝等周初铜器论及西周早期年代
20
作者 朱凤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铜器 何尊 武王克商年 西周早期王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