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UMMER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OF NANJING,SUZHOU,AND HANGZHOU USING THE CLEAR AND RAIN RECORDS OF QING DYNASTY”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德二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89年第3期261-278,共18页
In this study the Qing weather records 'Clear and Rain Record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18th century summer (June-August)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of May, June, July, and August. The... In this study the Qing weather records 'Clear and Rain Record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18th century summer (June-August)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of May, June, July, and August. The nature of these records and the techniquc of transforming them into numerical codes are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of converting these descriptive records into quantitativ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its scientific basis are given in detail.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btaind precipitation series is also ex- a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NSTRUCT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UMMER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OF NANJinG SUZHOU AND HANGZHOU USinG the CLEAR AND RAin recordS OF qing dynasty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白山土司官族教育的多维透视——以《白山司志》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蓝武 李湛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白山司志》作为一部专门记述白山司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作,其中部分史料真实反映出明清时期白山土司官族教育的历史情形。白山司域统治者对官族子弟的教育极为重视,通过派送子弟入官学学习、培养崇文重教家风和营造人... 《白山司志》作为一部专门记述白山司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作,其中部分史料真实反映出明清时期白山土司官族教育的历史情形。白山司域统治者对官族子弟的教育极为重视,通过派送子弟入官学学习、培养崇文重教家风和营造人文环境等方式对官族子弟进行教育,旨在提高整个白山司域官族的文化素养,进而逐渐融入汉文化知识体系中,构建国家认同意识。明清时期白山司域官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等级特征,对官族的教育侧重提升土司承袭人的文化水平,而将科举取士作为次要目的。以《白山司志》为中心对明清时期白山土司的官族教育进行多维度探析,不仅为区域教育史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而且还为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微观切入点,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白山土司 家族教育 《白山司志》
下载PDF
清代木匠索欠纠纷及其日常生活——以乾嘉刑科题本为基本资料
3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木匠作为“打工人”,是清代社会重要的群体,木匠手艺也是人们重要的谋生手段。清朝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档案,有关于木匠的纠纷多发生在债务的索欠方面。木匠往往在家工作,为乡民服务。木匠到外地谋生,开张木匠铺,也是流动性较大的职业。... 木匠作为“打工人”,是清代社会重要的群体,木匠手艺也是人们重要的谋生手段。清朝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档案,有关于木匠的纠纷多发生在债务的索欠方面。木匠往往在家工作,为乡民服务。木匠到外地谋生,开张木匠铺,也是流动性较大的职业。木匠既会与房东产生纠纷,也会与雇主和产品的买主发生纠纷。木匠师傅往往带徒或找帮手工作,他们之间也会发生纠纷。木匠与他人的交往中也会产生纠纷。中年木匠未婚者可能收入微薄,经济能力有限。木匠往往兼营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木匠 索欠纠纷 日常生活 乾嘉刑科题本
下载PDF
秦伯未与《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诊治咳嗽的经验挖掘与对比研究
4
作者 陈一凡 李雁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1745-1751,1765,共8页
目的探析中医名家秦伯未与其所编著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诊治咳嗽的经验,通过对比尝试寻求其学术渊源及特点,并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筛选并录入现存于东直门医院病案室的秦伯未查房记录、出版书籍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目的探析中医名家秦伯未与其所编著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诊治咳嗽的经验,通过对比尝试寻求其学术渊源及特点,并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筛选并录入现存于东直门医院病案室的秦伯未查房记录、出版书籍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的咳嗽医案,统计医案与处方数量、临床表现与药物出现频次、频率等信息,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再结合清代名医医案文本内容及秦伯未著作中对咳嗽的认识,与挖掘结果互参、互证、互补,从而总结秦伯未与清代名医诊治咳嗽的思路与经验。结果共获得秦伯未治疗咳嗽的医案51份,处方81首以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7位医家治疗咳嗽的医案73份,处方91首。通过挖掘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可将秦伯未诊治咳嗽的主要思路总结为:咳分外内脏腑,治需标本兼顾;标在痰阻气逆,宣肺降气化痰;本于外感内伤,尚应审因论治。清代名医诊治咳嗽则亦重顺气化痰,多用培土生金;亦分外内脏腑,重视五行生克。结论秦伯未与清代名医诊治咳嗽均重视外邪、内伤、脏腑咳的分类以及顺气化痰法的使用,秦伯未以理气化痰止咳为核心,并细分病因而治;清代名医则多用培土生金之法,并重视五行生克。二者的诊疗经验对现代临床较少关注的伤暑、伤湿及外寒内热等外感咳嗽,食积、瘀血、心火、肝气、胃寒、肾虚等内伤咳嗽以及脏腑咳的辨治可提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医案 秦伯未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下载PDF
《清宫医案集成》中熏洗方运用初探
5
作者 唐逸 李茗香 +3 位作者 王伟夷 范颐超 李佳颖 张子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探究《清宫医案集成》中熏洗方治疗疾病的特殊性和有效性,为现代临床外治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清宫医案集成》中117首熏洗方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对清宫熏洗方的组成、剂量、药性、功效进行整理统计,并结合该书中的相关医... [目的]探究《清宫医案集成》中熏洗方治疗疾病的特殊性和有效性,为现代临床外治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清宫医案集成》中117首熏洗方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对清宫熏洗方的组成、剂量、药性、功效进行整理统计,并结合该书中的相关医案及按语,对熏洗方在清宫中的特色运用进行系统整理。[结果]《清宫医案集成》中的117首宫廷熏洗方在遣方用药上展现出种类繁多、质量上乘,方简药精、效专力宏,随证加减、用药灵活,治病为先、不拘药量,善用风药、不避毒药等多种特色;且另有受众广泛、方式独特、器具考究、药液制备过程细致等其他优势。[结论]《清宫医案集成》中的熏洗方颇具宫廷特色及优势,对其运用展开探索能够获得独特的见解和启示,有助于发扬宫廷用药特色,促进中医药外治疗法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医案集成 清代 宫廷医疗 中药熏洗 用药特色 遣方用药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清后期笔帖式的发展嬗变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新宇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笔帖式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为保障旗人仕进之路的通畅宽裕,清统治者特意为八旗子弟开辟了笔帖式入仕这一选官路径,以提高旗人的入仕数量,确保旗人群体的政治参与度。清后期,清政府官制改革,改笔帖式为录事,使得笔帖式的设... 笔帖式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为保障旗人仕进之路的通畅宽裕,清统治者特意为八旗子弟开辟了笔帖式入仕这一选官路径,以提高旗人的入仕数量,确保旗人群体的政治参与度。清后期,清政府官制改革,改笔帖式为录事,使得笔帖式的设置职掌发生了一定的嬗变,对清代的旗人入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笔帖式 录事 官制改革
下载PDF
清代南部县衙户房档案俗语词考释四则
7
作者 王安琪 杨小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为地方手写文献,内中俗语词数量繁多,不利于档案的阅读与研究。“钏”“撇”“提比”“京斗”四则俗语词意义容易误判。据语境、相关文献和历史,“钏”为“串”,“撇”为“耍赖;骗取”,“提比”为“提取犯人到堂... 《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为地方手写文献,内中俗语词数量繁多,不利于档案的阅读与研究。“钏”“撇”“提比”“京斗”四则俗语词意义容易误判。据语境、相关文献和历史,“钏”为“串”,“撇”为“耍赖;骗取”,“提比”为“提取犯人到堂审讯”,“京斗”为“明清部颁标准仓斛,即以京城广泛使用的升斗作标准容器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南部县衙户房档案 俗语词 考释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语料库在清代黄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威 徐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清代黄河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发展为清代黄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史料,也为相关史料的整理、分析和知识挖掘等带了新的挑战。语料库作为能够满足多语种、历时性、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清代黄河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发展为清代黄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史料,也为相关史料的整理、分析和知识挖掘等带了新的挑战。语料库作为能够满足多语种、历时性、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将其引入到清代黄河研究中能够助力研究的深入发展。从分词、词性标注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语料库在清代黄河研究中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清代黄河标注语料库建设的技术规范,并以部分清代“河道钱粮册”语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河道钱粮册”标注语料中基于标注的时间、地点、机构、数词、量词等词性抽取出历年朝廷黄河河银的来源、去向、数量、时间的关联信息,来源包括地点和白银项目。这些指标数据可以支持实现快速的知识整理和深层次的知识发现,能够反映清代河工银制度在不同时期的财政体制变化及其对黄河河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语料库应用 分析与词性标注 清代 黄河 “河道钱粮册”
下载PDF
明清滇黔行纪述论
9
作者 姜建国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明清时期中央对云贵地区的管理由高层组织逐步深入至基层社会,随着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尤其官员往来的频繁,出现了大量汉文滇黔行纪。经笔者收集整理共计67部,其中明代9部,清代58部。这些行纪的旅行路线以往来直隶与云贵以及江南... 明清时期中央对云贵地区的管理由高层组织逐步深入至基层社会,随着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尤其官员往来的频繁,出现了大量汉文滇黔行纪。经笔者收集整理共计67部,其中明代9部,清代58部。这些行纪的旅行路线以往来直隶与云贵以及江南与云贵间的数量最多,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相一致。随着中央统治的深入,地理认知的拓展等因素,明清滇黔行纪所涉及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广。行纪的作者以官员为主,由于官员选派施行地区回避制,因此大部分是省外至滇黔任职的官员。具体的出行原因以贬谪、为官、监考、处理军务、宣召、办案为数较多,地理考察、寻亲、游览、朝觐、赶考、矿产调查、地质勘察为数较少。明清云贵地区是此前文人、官员较少涉足的新天地,因此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并为他们的文学、绘画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土壤。明清滇黔行纪,既有写景叙事的文学佳作,又有大量关于明清滇黔交通、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教育、矿产、地理、气候的珍贵史料。滇黔地区很多旅游景点在明清时期就得到了开发,由于通行条件所限,驿道沿线的景区分布集中,且相关诗文记录丰富,可谓这些景点的文化富矿。滇黔行纪保留了景点的历史,积累起景点的人文底蕴,对当今云贵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贵地区 交通史料 行纪
下载PDF
基于多分网络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10
作者 李琦 李保珍 +2 位作者 马艳苗 梁傲雪 吕艳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28-1237,共10页
目的 系统性深入挖掘清宫痹症医案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频数分析获得医案治疗痹症的常用药物和常见证型,在检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构建“方剂-中药”及“方剂-证型”二分网络,并构建“证-药... 目的 系统性深入挖掘清宫痹症医案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频数分析获得医案治疗痹症的常用药物和常见证型,在检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构建“方剂-中药”及“方剂-证型”二分网络,并构建“证-药-方”三分网络,针对挖掘结果,从中医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下载核心中药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RA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取交集靶点后,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并筛选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完成GO、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梳理清宫痹症医案347例,包括203种药物和137类证型,频次最高的10种常用药物为当归、茯苓、白芍、生甘草、生地黄、白术、黄芩、川芎、香附、陈皮,以及11种常见证型包括气血亏虚证、风寒束表证、湿盛着痹证、气机郁滞证、湿热蕴结证、肝阴不足证、血不荣筋证、湿热下注证、表寒里饮证、湿热阻络证、饮溢四肢证;多分网络挖掘出重要药物组合为当归-白芍-白术,治疗RA主要是当归中2个有效成分、白芍中13个有效成分、白术中7个有效成分,治疗RA的关键作用靶点有12个,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结论 医案治疗RA用药方向主要为缓解疼痛、除湿、益气补血,当归-白芍-白术组合对RA具有潜在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网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清宫医案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痹症
下载PDF
晚清民国以来殿本的收藏、出版与研究考述
11
作者 项旋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4期7-24,共18页
晚清民国时期殿本逐渐从深宫之中流散出来,成为收藏家们着力购藏的对象,也造就了陶湘等一批著名的殿本藏家。晚清时期殿本的大规模石印,改变了原先有限的流播方式,使其化身千百。北京故宫是殿本的发源地,亦为殿本陈设、存藏的最重要处... 晚清民国时期殿本逐渐从深宫之中流散出来,成为收藏家们着力购藏的对象,也造就了陶湘等一批著名的殿本藏家。晚清时期殿本的大规模石印,改变了原先有限的流播方式,使其化身千百。北京故宫是殿本的发源地,亦为殿本陈设、存藏的最重要处所。故宫展开了馆藏殿本的全面清理工作,对殿本进行系统陈列、阅览、编目和出版,相继刊行了《故宫所藏殿板书目》《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等殿本目录,成绩卓著。陶湘则是民国时期收藏、整理和研究殿本的代表性人物,主持了故宫殿本图书编订工作,编订了《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等书目,还撰写了详细考述殿本源流的《清代殿版书始末记》,其对殿本整理、保护、收藏、流通利用的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殿本 出版 研究 《清代殿版书始末记》
下载PDF
山东1736年来逐季降水重建及其初步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郑景云 郝志新 葛全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551-566,共16页
于清代雨雪档案记载及现代农业气象与气象观测记录 ,根据降水入渗的土壤物理学模型与水量平衡模型 ,恢复了山东济南、泰安、潍坊、菏泽、临沂等 5个地区 1 736~ 1 91 0年逐季降水量 ,建立了各站 1 736~ 2 0 0 0年的逐季降水序列。初... 于清代雨雪档案记载及现代农业气象与气象观测记录 ,根据降水入渗的土壤物理学模型与水量平衡模型 ,恢复了山东济南、泰安、潍坊、菏泽、临沂等 5个地区 1 736~ 1 91 0年逐季降水量 ,建立了各站 1 736~ 2 0 0 0年的逐季降水序列。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各站间的季节降水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1 761~ 1 770年、 1 781~ 1 790年、1 791~ 1 80 0年、 1 80 1~ 1 81 0年、 1 981~ 1 990年等 5个年代的降水明显偏少 ,1 861~ 1 870年、1 871~ 1 880年、 1 881~ 1 890年、 1 90 1~ 1 91 0年等 4个年代则明显偏多。其变化总趋势可概括为 :1 8世纪中前期 ,山东降水相对较多 ;1 8世纪中期起进入少雨期 ;1 9世纪中后期转为多雨期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降水明显减少 ,再次进入相对少雨期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后 ,降水又一次降至较低水平。 1 990年起 ,山东降水有所回升 ,重新进入了相对多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清代雨雪档案 逐季降水 定量重建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医案多元统计分析的明清时期黄疸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路平 佘世锋 +5 位作者 陈秋铭 张铮铮 兰小和 陈劲峰 袁联雄 邝卫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明清医家治疗黄疸病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华医典》中明清时期的黄疸病医案,对医案的中药组成、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数分析显示明清... 目的:研究明清医家治疗黄疸病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华医典》中明清时期的黄疸病医案,对医案的中药组成、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数分析显示明清时期黄疸病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清热药为主,辅以理气、化湿、解表等药,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则以寒性和温性为主;药物多归脾胃经。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出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为主的核心药物群,具体药物包括:茵陈、茯苓、猪苓、白术、厚朴、陈皮、栀子、甘草等。结论:明清时期黄疸病的用药方面具有祛湿为先、重视脾胃、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等鲜明的特点,重治法而不重成方、用药均衡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病 明清时期 医案 统计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清光绪初年山西极端干旱事件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哲 吕娟 +3 位作者 屈艳萍 张伟兵 苏志诚 马苗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9-469,共11页
基于清宫雨雪分寸记录和现代农业气象站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原理与土壤物理入渗模型,定量重建了清光绪初年(1875—1878年)极端干旱背景下山西省95个县区的季、年降水量,验证了重建结果的可靠性。基于重建降水量,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 基于清宫雨雪分寸记录和现代农业气象站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原理与土壤物理入渗模型,定量重建了清光绪初年(1875—1878年)极端干旱背景下山西省95个县区的季、年降水量,验证了重建结果的可靠性。基于重建降水量,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分析了极端干旱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875—1877年为连续三年大旱,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中,1877年为极端干旱年;季节性连旱明显,1875年夏秋冬连旱,1876—1877年夏秋连旱,其中1877年最为严重,出现全省性重旱、特旱。在空间上,干旱分布大致经历了由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演变至北部,再到南部和中东部地区的过程,其中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干旱最为严重。历史典型场次极端干旱事件的重建研究对于定量复原历史干旱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应对区域干旱巨灾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历史极端干旱 清代雨雪分寸记录 降水定量重建 干旱时空演变
下载PDF
1736年以来南京逐季降水量的重建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伍国凤 郝志新 郑景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6-942,共7页
基于清代雨雪档案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自然降水入渗试验结果及雨雪分寸与降水量统计关系,重建南京1736~2006年逐季和年降水量。分析显示:(1)18世纪春、冬季为多雨期,秋季为少雨期;19世纪秋、冬季和全年为多雨期,春季为少雨期;20世... 基于清代雨雪档案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自然降水入渗试验结果及雨雪分寸与降水量统计关系,重建南京1736~2006年逐季和年降水量。分析显示:(1)18世纪春、冬季为多雨期,秋季为少雨期;19世纪秋、冬季和全年为多雨期,春季为少雨期;20世纪上半叶,4季和全年均为少雨期;自20世纪末期始夏季和全年进入多雨期。(2)年降水变化存在2~5a周期,经历1851~1860年和1893~1894年两次突变。研究结果与区域内其他旱涝等级或降水量序列有较好可比性。绝大多数粮食欠收年对应于降水异常年,生长期为干旱异常的欠收年数量多于为洪涝异常的欠收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清代雨雪档案 逐季降水量 过去300a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重建清光绪初年山西大旱降雨入渗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屈艳萍 李哲 +2 位作者 张学君 吕娟 张伟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了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清宫档案“雨雪分寸”所反映的降水信息,重建清光绪初年山西极端干旱事件,本文在山西省开展了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探讨了利用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求解山西省累计入渗量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并利用山西省1... 为了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清宫档案“雨雪分寸”所反映的降水信息,重建清光绪初年山西极端干旱事件,本文在山西省开展了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探讨了利用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求解山西省累计入渗量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并利用山西省1875—1878年主汛期“雨分寸”资料重建了历史时期土壤降雨入渗量。结果表明:(1)降雨量是山西省降雨入渗湿润锋推进深度的主要因素,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2)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在山西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实际入渗量与模拟值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8以上,且两者相关性显著;(3)1875—1878年山西主汛期6—9月降雨累计入渗量普遍较少,土壤干旱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清宫档案雨分寸 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 降雨入渗量 重建
下载PDF
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温热证用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鑫 王乐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240-2242,共3页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的程度和邪气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等可与辛凉类药物相配伍,增强辛凉透表之功;"清法"的用药多注重脏腑和病位浅深,药物多归肺、胃、肝胆、心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透法 清代医案 温热证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明清鼓胀病医案辨证分型规律及用药频数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焰 余东慧 +2 位作者 董婷 易法银 卢胜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1-837,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最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最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中前3味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结论:明清鼓胀病用药规律主要为:病变脏腑,脾胃为要;辨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用药补泻兼施,以补为宜;证治对应,辨明主次,该规律为鼓胀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胀 明清时期医案 辨证分型 用药规律 频数分析
下载PDF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论治特色 被引量:15
19
作者 林培政 刘亚敏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8,共3页
论述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中风的特色。叶天士认为中风病的病机主要为阳化内风,其演变与肝关系密切,但五脏的盛衰皆可致肝失所养,肝风内动而致中风。治疗上以滋肾养肝为治疗中风之大法,并立调理五脏为治疗肝风之纲要。叶氏对中... 论述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中风的特色。叶天士认为中风病的病机主要为阳化内风,其演变与肝关系密切,但五脏的盛衰皆可致肝失所养,肝风内动而致中风。治疗上以滋肾养肝为治疗中风之大法,并立调理五脏为治疗肝风之纲要。叶氏对中风详尽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其治疗上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为中医药治疗中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病机 《临证指南医案》 清代 叶天士
下载PDF
江户时代享保年间日本有关清朝及满语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楠木贤道(著) 阿拉腾(译)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75-83,共9页
在与清雍正朝同时代的日本江户时代享保年间,即18世纪上叶,儒生荻生北溪、深见有邻以满足德川幕府的清朝情报咨询为己任,编辑《华夷变态》,翻译《大清会典》,撰著《清朝探视》,从满语官职称谓的理解与翻译的角度考察清朝政权的本质,认... 在与清雍正朝同时代的日本江户时代享保年间,即18世纪上叶,儒生荻生北溪、深见有邻以满足德川幕府的清朝情报咨询为己任,编辑《华夷变态》,翻译《大清会典》,撰著《清朝探视》,从满语官职称谓的理解与翻译的角度考察清朝政权的本质,认定其为沿袭明朝六部典例,增辟满洲特色职官,并由清朝皇帝、宗室王公、蒙古王公充斥统治阶级层的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会典 清朝探视 唐船风说书 满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