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a cDNA Library from the Testis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Ubiquitin Gene from Rana nigromaculata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萍萍 陈文 +2 位作者 李洁 芮金龙 聂刘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6,共8页
A full-length cDNA library from the testis of dark-spotted frogs ( Rana nigromaculata ) was constructed with the SMART (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 technique.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A full-length cDNA library from the testis of dark-spotted frogs ( Rana nigromaculata ) was constructed with the SMART (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 technique.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testis and reverse transcripted into full-length cDNA using Power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ase. The first-strand cDNA was amplified using long-distance PCR (LD-PCR). After Sfi Ⅰ digestion and fractionation, cDNA ( 〉 500 bp) was ligated to λ TriplEx2 vector and packaged with GigapackⅢ Gold Packaging Extract. The titers of optimal primary libraries were 2.0×10^6 pfu/mL and 2.4 × 10^6 pfu/mL and the tlters of the amplified libraries were 0.48 × 10^9 pfu/mL and 3.0 × 10^9 pfu/ mL,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s of recombinant clones of primary libraries and amplified libraries were all over 90%. The libraries were converted into pTriplEx2 plasmids in E. coli BM 25.8 strain. The insert sizes were measured by PCR which showed most fragments were over 500 bp and the average length was 1.0 kb approximately. A positive clone of 1 171 bp was sequenced and named RnUb based on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the known ubiquitin genes in Gen- Bank. This sequence was a full-length cDNA with complete coding sequence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library built a base for screening the full-length cDNA. These data showed that this library attain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 standard cDNA library. This library provided a useful resource for the functional genomic research of Rana nigromacul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a nigromaculata Total RNA SMART eDNA Library Ubiqutin
下载PDF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党本元 徐承水 +1 位作者 张培玉 王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 (PAGE) ,对黑斑蛙的五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五种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进行了酯酶 (α—EST)和过氧化物酶 (PO)同工酶的差异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组织器官中两种同工酶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不同发育期的α—EST...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 (PAGE) ,对黑斑蛙的五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五种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进行了酯酶 (α—EST)和过氧化物酶 (PO)同工酶的差异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组织器官中两种同工酶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不同发育期的α—EST同工酶也存在质的差异 .从蝌蚪到幼蛙的发育中 ,α—EST同工酶谱逐渐增加 ,但从幼蛙发育到成体蛙 ,α—EST同工酶谱却出现了减少现象 .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Rf为 0 .2 3的α—EST酶谱皆得以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酯酶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蝌蚪
下载PDF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早期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楚吾 陈湘 田建湘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黑斑蛙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斑蛙胚胎各个不同发育时期LDH同工酶谱有很大差异:LDH1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处于活化状态,LDH2、LDH4在原肠中期开始出... 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黑斑蛙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斑蛙胚胎各个不同发育时期LDH同工酶谱有很大差异:LDH1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处于活化状态,LDH2、LDH4在原肠中期开始出现,LDH3在尾芽期开始出现。从尾芽期到尾血循环期只出现LDH-1、-2、-3和-4四条酶带,但不同时期各种同工酶的表达活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电泳 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发育
下载PDF
Adaptive changes of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endocrine cells in the black-spotted pond frog Rana nigromaculata after fasting 被引量:4
4
作者 Hongzhen PAN Honghong CHEN Lianjiu ZHU Yang LI Changchun LI Shengzhou ZHA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1-308,共8页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density,morphology and secretory content of endocrine cells in the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of black-spotted frogs Rana nigromaculata before and after fasting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imm...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density,morphology and secretory content of endocrine cells in the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of black-spotted frogs Rana nigromaculata before and after fasting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antisera to six gut hormones.Six types of endocrine cells were detected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Rana nigromaculata,including 5-hydroxytryptamine(5-HT),gastrin(GAS),somatostatin(SOM),glucagon(GLU),pancreatic polypeptide(PP)and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cells.After fasting,the density of 5-HT cells in the esophagus,cardia and fundus,GAS cells in the fundus and pylorus,PP cells in the fundu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while SOM cells in the cardia,GLU cells in the rectu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The cytoplasmic processes of 5-HT cells became shorter or not detectable.The secretory content of GAS cells reduced in the cardia.The positive immunostaining reaction in the perinuclear region of SOM cells in the cardia,fundus and pylorus became weaker,while the staining intensity in the periphery of these cells became stronger.VIP cells were not detectable in the whole digestive tract after fasting.Five types of endocrine cells were found in the pancreas of Rana nigromaculata,including 5-HT,GAS,SOM,GLU and PP cells.After fasting,the density of 5-HT cells decreased slightly(P>0.05),while SOM,GAS,GLU and PP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Furthermore,the secretory content of GLU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sider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s of GEP endocrine cells in Rana nigromaculata responded adaptively to starvation-induced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G rana nigromaculata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Endocrine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RY FASTING
下载PDF
Skeletochronological Study of Age,Longevity and Growth in a Population of Rana nigromaculata(Amphibia:Anura) in Sichuan,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Min MAO Yan HUANG +2 位作者 Zhiping MI Yanhong LIU Caiquan ZHOU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2年第3期258-264,共7页
A skeletochronolog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age, longevity and growth of a Rana nigromaculata populatio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China. Of 139 specimens, 119(68 males and 51 females) exhibited distinct arreste... A skeletochronolog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age, longevity and growth of a Rana nigromaculata populatio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China. Of 139 specimens, 119(68 males and 51 females) exhibited distinct arrested growth lines in phalanges. Age at first reproduction was found to be two years of age for males and three for females. Maximum longevity was estimated to be at least six years in males and seven years in females. Average ag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Breeding females were significantly older than breeding males. Females were larger in body size and heavier in body mass than males. Ag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body size and body mass in males, but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among age, body size and body mass in females. The growth curve appear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sexes, with a higher growth rate throughout life and a larger asymptotic size in females. Moreover, analysis of the growth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 population studied was relatively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 structure rana nigromaculata POPULATION SKELETOCHRONOLOGY
下载PDF
New Efficient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Rana nigromaculata
6
作者 Yang Shangkun Chen Jinhui Zhang Wenjie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5年第5期281-283,共3页
High density cell intensive culture pattern is an ecological, efficient, planting and breeding combined new breeding pattern of Rana nigromaculata. It protects racial continuation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 of R. nigrom... High density cell intensive culture pattern is an ecological, efficient, planting and breeding combined new breeding pattern of Rana nigromaculata. It protects racial continuation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 of R. nigromaculata, beneficial fo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Meanwhile, it greatly increases the farmers' income,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 of this culture pattern is remark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a nigromaculata EFFICIENT Ecological breeding
下载PDF
冻结方式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劳梦甜 曾璐瑶 +6 位作者 吴孟钊 王海滨 彭利娟 王琦 路洪艳 曹能 焦楚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4-274,共11页
本研究采用-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处理黑斑蛙后腿,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及冻结温度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 本研究采用-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处理黑斑蛙后腿,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及冻结温度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组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1~-5℃)的时间分别为91.5、57.0、1.5、0.5 min。相比两组冰柜冻结组,两组液氮冻结组的解冻损失率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升高,自由水含量下降;相比新鲜样品,冷冻后黑斑蛙后腿的肌原纤维持水性、蛋白溶解度、总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蛋白粒径、表面疏水性、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其中-50℃液氮冻结组的肌原纤维持水性、蛋白溶解度、总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分别下降了8.10%、9.57%、10.50%、67.36%,体积平均粒径、表面疏水性、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00.05%、82.24%、13.65%,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80℃液氮冻结组黑斑蛙后腿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显著低于-20℃冰柜冻结组,但高于-50℃液氮冻结组(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50℃冰柜冻结和-50℃液氮冻结组肌纤维排列较为紧密规则,-80℃液氮冻结的黑斑蛙肌纤维排列规整但有轻微裂隙,-20℃冰柜冻结组肌纤维出现明显破裂。综上,液氮冻结可减缓黑斑蛙后腿肌肉冷冻过程中水分迁移,有效抑制黑斑蛙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其中-50℃液氮冻结效果优于-80℃液氮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冻结方式 液氮冻结 肌原纤维蛋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梁正其 张小东 +3 位作者 陈岚英 谭庆东 吴家毓 李涛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开展了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于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测量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设置水稻单作(RM)、稻蛙共作(RF)2种模式。黑斑蛙蝌蚪设置11个处理组... 开展了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于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测量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设置水稻单作(RM)、稻蛙共作(RF)2种模式。黑斑蛙蝌蚪设置11个处理组,分别为RF5、RF6、RF7、RF8、RF9、RF10、RF11、RF12、RF13、RF14和RF16,对应投放密度为每667 m25万、6万、7万、8万、9万、10万、11万、12万、13万、14万和16万尾。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模式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净光合作用速率,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模式,黑斑蛙蝌蚪投放密度为每667 m28万尾处理组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指出,黑斑蛙蝌蚪每667 m28万尾为最佳投放密度,可以作为贵州山区稻蛙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应用的参考投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稻蛙共作 水稻单作 水稻生长性能 投放密度
下载PDF
不同黑斑蛙蝌蚪放养密度对贵州山区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梁正其 蔡蝶 +3 位作者 陈岚英 谭庆东 宋兴超 杨再刚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放养黑斑蛙蝌蚪对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设置75只/m^(2)、105只/m^(2)、135只/m^(2)、165只/m^(2)和195只/m^(2)五种蝌蚪放养密度,比较了不同蝌蚪放养密度下黑斑蛙个体的生长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放养黑斑蛙蝌蚪对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设置75只/m^(2)、105只/m^(2)、135只/m^(2)、165只/m^(2)和195只/m^(2)五种蝌蚪放养密度,比较了不同蝌蚪放养密度下黑斑蛙个体的生长差异,建立了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长的生长模型,进一步拟合了体长、头宽、后肢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蝌蚪放养密度对体长、头宽、后肢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体长、头宽、后肢长均与体质量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拟合度达0.956 3;75只/m^(2)和135只/m^(2)组黑斑蛙的体质量与养殖时长间的生长曲线(?)值均为2.33,显著高于165只/m^(2)和195只/m^(2),且体质量分布中,40g以上的黑斑蛙个体重比例最高的为135只/m^(2),高于其他处理组。从生长角度考虑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合理的放养密度为在135只/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山区 黑斑蛙 稻蛙共生 放养密度 生长模型
下载PDF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正常发育表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治平 施履吉 《解剖学报》 CAS 1957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20℃下黑斑蛙由受精卵发育到鳃盖合缝封闭时止共需202.3±5.9小时。为了记载和研究的方便我们根据外部形态和生理的现象有时根据时间将这段发育的期间分为26个时期。
关键词 背唇 背部 躯干 囊胚期 受精卵 鳃盖 rana nigromaculata
下载PDF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肾上腺的组织化学观察
11
作者 周启达 陈敏诲 《解剖学报》 CAS 1965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关于蛙肾上腺的组织学结构已有不少作者[1,2,3]作了详细的观察,一致认为它由(1)肾上腺细胞;(2)肾间腺细胞;(3)Stilling氏细胞;(4)神经节细胞等四种细胞混合构成。无皮质及髓质之分。并指出肾上腺细胞和肾间腺细胞分别与哺乳动物肾上腺... 关于蛙肾上腺的组织学结构已有不少作者[1,2,3]作了详细的观察,一致认为它由(1)肾上腺细胞;(2)肾间腺细胞;(3)Stilling氏细胞;(4)神经节细胞等四种细胞混合构成。无皮质及髓质之分。并指出肾上腺细胞和肾间腺细胞分别与哺乳动物肾上腺的髓质细胞和皮质细胞相符合;而Stilling氏细胞在哺乳类肾上腺中没有发现相应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碱性磷酸酶 哺乳动物 内分泌腺 福尔马林 防腐剂 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 胞核 腺细胞 石蜡切片 阳性反应 黑斑蛙 化学反应 胞浆 细胞质 去氧核糖核酸 化学观察
下载PDF
黑斑蛙歪头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益莎 王荣华 +5 位作者 梁丹 符艳纯 张润春 陈中元 罗玉双 杨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本研究从具有典型歪头病症状的濒死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HJS0526,以确定常德地区黑斑蛙歪头病的病原菌及分析其致病机理。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HJS0526菌株为米尔伊丽莎白菌... 本研究从具有典型歪头病症状的濒死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HJS0526,以确定常德地区黑斑蛙歪头病的病原菌及分析其致病机理。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HJS0526菌株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人工感染HJS0526菌株14 d后,实验组歪头症状出现率达90%以上,死亡率高于50%,感染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JS0526对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金银花和鱼腥草醇提取液对HJS0526菌株具有极好的抑制效果;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HJS0526菌株感染造成黑斑蛙全身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肝、脾、肾和肺等组织严重损伤,表现为明显充血、出血及细胞变性、坏死。米尔伊丽莎白菌对黑斑蛙具有高致病性,感染后可导致黑斑蛙多组织器官功能损伤而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控制常德地区由米尔伊丽莎白菌引起的黑斑蛙歪头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米尔伊丽莎白菌 致病性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秋金 陈友铃 +1 位作者 耿宝荣 王义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二者在幽门部和回肠都有个分布的高峰值。黑眶蟾蜍回肠最高,空肠、幽门部次之,十二指肠、直肠最低;黑斑蛙幽门部最高,回肠、空肠次之,食道、贲门部、直肠最低。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位于胃的胃腺上皮、食道及肠的粘膜上皮,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等,有的有胞突。文中讨论了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型的原因及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黑斑蛙 消化道 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镉长期暴露对黑斑蛙的氧化胁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汪美贞 贾秀英 +2 位作者 董爱华 何鑫 褚绞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18-1724,共7页
在实验条件下,将黑斑蛙暴露于12.5 mg/L和25.0 mg/L浓度的镉溶液中30d,分别测定了黑斑蛙在暴露10、20和30d时肝、肾组织中镉(Cd)含量、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探讨镉对机体... 在实验条件下,将黑斑蛙暴露于12.5 mg/L和25.0 mg/L浓度的镉溶液中30d,分别测定了黑斑蛙在暴露10、20和30d时肝、肾组织中镉(Cd)含量、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探讨镉对机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机体的抗氧化损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黑斑蛙肝、肾镉含量、MDA含量均随着镉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肝MDA含量与镉在肝中的蓄积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643,n=9)。肝脏GSH含量随镉暴露时间的延长而被显著诱导,且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5933,n=9);肾GSH含量则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8609,n=9)。不同剂量组肝SOD活性随镉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肾SOD活性在高剂量组随镉暴露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回落下降的趋势。可见,在镉的长期暴露下,细胞膜过氧化增强是镉伤害机体的主要原因,而GSH含量、SOD活性的升高则可能是机体抗过氧化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胁迫 抗氧化能力 黑斑蛙
下载PDF
中国黑斑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初探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杨玉慧 张德兴 +1 位作者 李义明 吉亚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本文通过对黑斑蛙 8个地方种群 2 5 7个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探讨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过程。对所检测出的 79个单倍型的分析表明 :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区内中部地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本文通过对黑斑蛙 8个地方种群 2 5 7个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探讨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过程。对所检测出的 79个单倍型的分析表明 :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区内中部地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南北边缘种群。种群间基因流同地理隔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种群遗传分化符合距离隔离或脚踏石模型。线粒体单倍型以广西和四川种群的个体的遗传分化为最深 ,反映出西部山区的屏障隔离效应。单倍型歧点分布分析表明 ,约 10 3- 2 2 6万年前 ,即在末次间冰期 ,黑斑蛙在其分布范围内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扩张事件。单倍型的分布格局和共享情况显示黑斑蛙种群在冰期后的重新扩张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南往北的递进式扩散形式。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波动导致了黑斑蛙适宜生境在纬度方向上的平移 ,进而导致黑斑蛙种群随生境变化而进行扩张或收缩 ,使黑斑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能始终保持在分布区中间高而南北两端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种群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 基因流 第四纪冰期
下载PDF
黑斑蛙、虎纹蛙和牛蛙皮肤的比较组织学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洋 金磊 +2 位作者 李昌春 唐宝将 张盛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6-470,共5页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虎纹蛙的皮肤最厚(0.44-0.68mm),牛蛙其次(0.28-0.60mm),黑斑蛙最薄(0.19-0.38mm);在三种蛙中,黑斑蛙躯体多数部位表皮相对厚度为15.1%-22.6%,较虎纹蛙(10.9%-17.7%)和牛蛙(9.9%-21.8%)厚.虎纹蛙和牛蛙皮肤胶原纤维层相对厚度分别为59.9%-68.7%和51.6%-75.3%,较黑斑蛙(44.4%-69.0%)厚;黑斑蛙和虎纹蛙躯体多数部位的颗粒腺密度(4.5-23.1个/mm2;8.9-25.3个/mm2)和粘液腺(54.1-152.2个/mm2;68.6-127.5个/mm2)较牛蛙(1.4-10.8个/mm2;16.8-39.3个/mm2)高.研究结果可供蛙类皮肤的合理开发利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虎纹蛙 牛蛙 皮肤 组织结构
下载PDF
黑斑蛙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盛周 朱升学 +2 位作者 刘明 朱晟 樊爱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用福林 酚试剂法对黑斑蛙 (Rananigromaculata)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黑斑蛙食道、胃、前肠、后肠、直肠和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 1 5、1 5、7 4、7 4、7 4和 9 6 ,最适温度分别为 55、55、50、50、50和 50... 用福林 酚试剂法对黑斑蛙 (Rananigromaculata)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黑斑蛙食道、胃、前肠、后肠、直肠和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 1 5、1 5、7 4、7 4、7 4和 9 6 ,最适温度分别为 55、55、50、50、50和 50℃。在各自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条件下 ,各部位蛋白酶活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胰脏 >食道 >胃 >前肠 >后肠 >直肠。文中对黑斑蛙蛋白酶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消化系统 蛋白酶 最适PH值 最适温度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何志刚 伍远安 +3 位作者 徐永福 王冬武 陈建国 李金龙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513,共8页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野生 养殖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元素
下载PDF
云南昆明地区三种蛙皮肤显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文达 朱静 +2 位作者 郭爱伟 林钟婷 杨亚维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0-421,423,F0003,共4页
对昆明地区的多疣狭口蛙、昭觉林蛙及黑斑蛙的背腹皮肤切片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尤其对它们皮肤腺体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疣狭口蛙皮肤比昭觉林蛙及黑斑蛙皮肤含有更多的腺体,尤其是颗粒腺比后两者含量更为丰... 对昆明地区的多疣狭口蛙、昭觉林蛙及黑斑蛙的背腹皮肤切片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尤其对它们皮肤腺体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疣狭口蛙皮肤比昭觉林蛙及黑斑蛙皮肤含有更多的腺体,尤其是颗粒腺比后两者含量更为丰富,并且在皮下存在许多腺体团,背腹皮肤较后者厚。昭觉林蛙皮肤较黑斑蛙的含有更多的颗粒腺和粘液腺。3种蛙的背部皮肤都含有色素细胞,而除了在多疣狭口蛙雌性腹部观察到少量色素细胞外,另两种蛙在腹部皮肤中均未见色素层。相比之下,昭觉林蛙和黑斑蛙皮肤结构较相似,两者同多疣狭口蛙在皮肤腺体分布及数量上差别较大,这也体现了三者不同的生态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疣狭口蛙 昭觉林蛙 黑斑蛙 皮肤 显微结构 腺体
下载PDF
黑斑蛙裂头蚴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乐仁 陈红 +1 位作者 王开功 杨冬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5-898,共4页
目的对黑斑蛙裂头蚴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方法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供组织学检查。结果特征性的病变包括裂头蚴虫体移行性囊腔性坏死和以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成... 目的对黑斑蛙裂头蚴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方法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供组织学检查。结果特征性的病变包括裂头蚴虫体移行性囊腔性坏死和以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肉芽肿性反应。少数病例中囊腔内裂头蚴虫体的死亡及完全解体和裂头蚴虫体中石灰小体的逸出是本研究的新发现。首次注意到裂头蚴病形成的虫体移行性肉芽肿囊腔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沿着囊腔周围分布并弥漫分布在肉芽肿性病变组织浸润的炎性细胞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中。结论蛙裂头蚴病病变中的肥大细胞反应显然与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裂头蚴病 病理组织学 肥大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