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证据与随机对照试验:RCT DUPLICATE项目方法学介绍 被引量:15
1
作者 石舒原 赵厚宇 +2 位作者 周庆欣 孙凤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98-205,共8页
传统随机对照试验(RCT)之外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WD)分析产生的证据,即真实世界证据(RWE),在医学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率先发起了RCT DUPLICATE项目,旨在利用RWD开展非随机的研究,来重复或预测RCT的结... 传统随机对照试验(RCT)之外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WD)分析产生的证据,即真实世界证据(RWE),在医学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率先发起了RCT DUPLICATE项目,旨在利用RWD开展非随机的研究,来重复或预测RCT的结果,探索RWD产生RWE涉及的理论方法,进一步推广RWE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产生背景、待重复或待预测的RCT的遴选标准,并对开展RWD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偏倚及实际应用中的应对策略进行了重点讨论。本文进一步总结归纳了研究者在设计、实施和评估这类研究时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并整理了该项目组提出的RWD研究的结构化流程框架,以期帮助国内学者更好地理解RWD研究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为医疗监管机构进行决策提供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真实世界数据 真实世界证据 rct DUPLICATE项目 混杂 偏倚
下载PDF
真实世界证据与随机对照试验:RCT DUPLICATE项目成果 被引量:3
2
作者 石舒原 周庆欣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757-762,共6页
随着医疗大数据的推广和使用,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逐渐聚焦于利用真实世界数据(RWD)产生真实世界证据(RWE)及其相关研究上。哈佛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率先发起了RCT DUPLICATE项目,通过利用RWD构建非随机的观察性研究,来重复随机对照试验(R... 随着医疗大数据的推广和使用,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逐渐聚焦于利用真实世界数据(RWD)产生真实世界证据(RWE)及其相关研究上。哈佛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率先发起了RCT DUPLICATE项目,通过利用RWD构建非随机的观察性研究,来重复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果,以期充分评估RWD产生RWE后达成的初期理论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在简要介绍了RCT DUPLICATE项目的背景和两个基于RWD形成的RWE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审批的药物实例之后,对该项目的四个子项目的研究过程、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阐述,希望对国内学者理解RWE的应用价值和日后深入地开展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观察性研究 真实世界证据 rct DUPLICATE项目
下载PDF
真实世界证据与随机对照试验:RCT DUPLICATE项目概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晓莹 张靖雪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495-497,517,共4页
近年来,利用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分析产生真实世界证据(real-world evidence,RWE),已经成为学术界、工业界和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话题。但RWE能否代替来自严格受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产生的证据仍不确定... 近年来,利用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分析产生真实世界证据(real-world evidence,RWE),已经成为学术界、工业界和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话题。但RWE能否代替来自严格受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产生的证据仍不确定。为此,2018年美国启动了RCT DUPLICATE项目,旨在利用真实世界证据,通过非随机的观察性研究来重复RCT的结果。本文回顾了RCT DUPLICATE产生的背景,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团队、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项目意义,以期促进国内学者更好地理解RWE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观察性研究 rct DUPLICATE项目
下载PD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a meta-analysis of 64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olving 6,297 patients 被引量:12
4
作者 Meng Zhao Xiao-yan Li +1 位作者 Chun-ying Xu Li-ping Z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OBJECTIVE: 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where nerve growth factor is approved for large-scale use as a clinical medicine. More than 10 years ago, in 2003, nerve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was listed as a national drug. The... OBJECTIVE: 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where nerve growth factor is approved for large-scale use as a clinical medicine. More than 10 years ago, in 2003, nerve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was listed as a national drug.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evaluate comprehensivel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DATA RETRIEVAL: A computer-based retrieval was performed from six databases, including th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Sino Med, CNKI, and the VIP database, searching from the clinical establishmen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treatment until December 31, 2013. The key words for the searches were "nerve growth fact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DATA SELECTION: Inclusion criteria: any study published in English or Chinese referring t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 such as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entral nerve injury, cranial neuropathy, and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patients older than 7 years; similar research methods and outcomes assessing symptoms; and measurement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The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Review Manager 5.2.3 software.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and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were recorded for each study. RESULTS: Sixty-four studies involving 6,297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 were includ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nerve growth facto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01, RR: 1.35, 95%CI: 1.30-1.40). The averag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n the nerve growth facto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001, MD. 4.59 m/s, 95%CI: 4.12-5.06). The incidence of pain or sclero- ma at the injection site in the nerve growth factor group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001, RR: 6.30, 95%CI: 3.53-11.27), but such adverse effects were mild. CONCLUSION: Nerve growth facto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ervous system disease and is saf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eurological diseases nerve growth factor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s META-ANALYSIS adverse effects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an SMS text messaging and phone reminder to improve attendance at a health promotion cent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9
5
作者 Zhou-wen CHEN Li-zheng FANG Li-ying CHEN Hong-lei DA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4-38,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a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SMS) text messaging and phone reminder to im-prove attendance rates at a health promotion center. Methods: A total of 1 859 participants who had schedul...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a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SMS) text messaging and phone reminder to im-prove attendance rates at a health promotion center. Methods: A total of 1 859 participants who had scheduled appointments in the health promotio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7 to May 2007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no reminder) group,SMS text messaging reminder group and telephone reminder group. Attendance rates and costs of interventions were collected. Results: A total of 1848 participants were eligible for analysis. Attendance rates of control,SMS and telephone groups were 80.5%,87.5% and 88.3%,respectively. The attendance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MS and telephone group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odds ratio 1.698,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24 to 2.316,P=0.001 in the SMS group,and odds ratio 1.829,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33 to 2.509,P<0.001 in the telephone group. However,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MS group and the telephone group (P=0.670). The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st per attendance for the SMS group (0.31 Yua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for the telephone group (0.48 Yuan). Conclusion: SMS and telephone are effective reminders for improving attendance rate at a health promotion center. SMS reminder may be more cost-effective compared with the telephone remi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INDER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SMS) TELEPHONE Failure to attend (FT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下载PDF
正念减压疗法和正念认知疗法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谢静静 李丽霞 +1 位作者 柳学华 岳伟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和正念认知疗法(MBCT)相关不良事件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INAHL、Embase、WebofScience、Scopus、Proquest、ScienceDirect、PsycINFO数据库及未发表的研究报告和灰色文献中有关MBSR和MBCT不良事...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和正念认知疗法(MBCT)相关不良事件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INAHL、Embase、WebofScience、Scopus、Proquest、ScienceDirect、PsycINFO数据库及未发表的研究报告和灰色文献中有关MBSR和MBCT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期刊,检索时限截止到2022年6月1日。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95%CI)值。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2841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MBSR或MBCT干预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2.48,95%CI=1.09~1.61;P<0.05);使用的正念干预方法(单独使用MBSR,OR=9.04,95%CI=5.34~15.30)、参与者合并基础疾病(合并精神疾病,OR=1.49,95%CI=1.12~1.97;合并躯体疾病,OR=8.65,95%CI=5.17~14.45)、练习强度(每次>2h,OR=1.43,95%CI=1.04~1.96)及正念师资水平(未经过规范培训,OR=1.96,95%CI=1.20~3.23)是影响MBSR和MBCT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关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因素。结论:正念减压治疗或正念认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疗法 正念认知疗法 不良事件 不良体验 不良反应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泡沫敷料与纱布敷料对气管切开患者伤口换药效果的Meta分析
7
作者 左红霞 柯玉芳 +2 位作者 段小丽 汪龙 张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00-1010,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泡沫敷料与纱布敷料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伤口换药效果。方法全面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6月14日在CBM、PubMed、EMBASE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的相关临床研究,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0项... 目的系统评价泡沫敷料与纱布敷料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伤口换药效果。方法全面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6月14日在CBM、PubMed、EMBASE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的相关临床研究,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0项研究,共计24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患者泡沫敷料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OR=0.17,95%CI:0.13~0.22,P<0.0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OR=0.25,95%CI:0.14~0.45,P<0.00001)、切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OR=0.23,95%CI:0.19~0.28,P<0.00001)、更换敷料频率(MD=-2.61次/d,95%CI:-3.33~-1.88,P<0.00001)、拔管时间(MD=-4.90 d,95%CI:-5.99~-3.80,P<0.00001)和切口愈合时间(MD=-4.16 d,95%CI:-5.62~-2.71,P<0.00001)均显著低于纱布敷料组,但换药间隔时间(MD=13.17 h,95%CI:10.69~15.65,P<0.00001)明显长于纱布敷料组。结论与传统无菌纱布敷料相比,泡沫敷料可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减少切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换药间隔时间,缩短更换敷料频率、缩短拔管时间,促进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敷料 纱布敷料 气管切开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穴位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8
作者 袁晓艺 何胜兰 +2 位作者 杜紫菲 吕航 王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6期666-67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估穴位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疗效。方法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以穴位治疗为代表的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EMT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1日。最终纳入66篇文献... 目的系统评估穴位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疗效。方法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以穴位治疗为代表的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EMT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1日。最终纳入66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包括6种治疗组合:单纯中药治疗,单纯西药治疗,单纯穴位治疗,中药联合穴位治疗,西药联合穴位治疗,西药、中药联合穴位治疗。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估治疗方法对主要结局指标癌抗原125(CA125)、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结果一致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CA125水平的改善方面,西药联合穴位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单纯西药治疗(P<0.05),其余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H水平的改善方面,西药、中药联合穴位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其余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GF2α水平的改善方面,西药联合穴位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单纯西药治疗、单纯穴位治疗、中药联合穴位治疗以及西药、中药联合穴位治疗(P<0.05),中药联合穴位治疗及西药、中药联合穴位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其余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2、FSH水平及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各治疗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治疗作为辅助疗法,可有效促进EMT关键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穴位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茯苓泽泻汤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湿证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试验
9
作者 林少琴 王成澄 +3 位作者 徐清 谭菲 杨志敏 陈欣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3-1461,共9页
目的评价茯苓泽泻汤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湿证代谢综合征(MetS)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湿证MetS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予茯苓泽泻汤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每次150 mL,1日2次;两... 目的评价茯苓泽泻汤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湿证代谢综合征(MetS)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湿证MetS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予茯苓泽泻汤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每次150 mL,1日2次;两组均同时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健康饮食模式及运动方式),干预周期为1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中医湿证量表评分,以及MetS诊断相关指标: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其他代谢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酸(UA);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共有33例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与基线期比较,试验组的FBG、BMI、LDL-C水平及湿证量表评分在干预第8、16周时均明显下降(P<0.05),WC水平在干预第8周时明显下降(P<0.05),CRP水平在干预第16周时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SBP、IL-6水平在干预第8、16周时明显下降(P<0.05),WC、DBP、HOMA-IR水平在干预第8周时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组间所有结局指标在干预第8、16周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初步表明茯苓泽泻汤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湿证MetS人群代谢及炎症相关指标具有积极调控作用,有助于改善湿证水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医湿证 茯苓泽泻汤 随机对照试验 代谢相关指标 炎症相关指标
下载PDF
益胃消积方防治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罗天赐 陈亮 +7 位作者 蔡能 路月红 颜晓美 董丽丽 龚琴 王旭东 傅晓丹 李金芳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益胃消积方对非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息肉(GP)切除术后的防治作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毕节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非Hp感染G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按照1∶1比例进行对照组和治疗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后口... 目的探究益胃消积方对非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息肉(GP)切除术后的防治作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毕节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非Hp感染G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按照1∶1比例进行对照组和治疗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胃消积方随证加减。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胃镜复查比较息肉复发情况。结果共有对照组30例、治疗组29例完成观察。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0%,P<0.05);治疗组复发率(7%)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益胃消积方可减少非Hp感染GP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且可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益胃消积方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0
11
作者 赵勤 杨晓菁 +1 位作者 胡锐 葛明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86-2490,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Pub 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2001—2012年发表的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关文献...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Pub 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2001—2012年发表的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关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共计967例患者作为Meta分析的对象,选择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作为效应指标,采用Jadad质量计分法评价,Rev Man5.0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项研究经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分析,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在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OR=4.62,95%CI(3.19,6.67),Z=8.15,P<0.000 01;OR=3.18,95%CI(2.26,4.47),Z=6.68,P<0.000 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安全性较高,且不良反应轻微。但仍需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其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谷胱甘肽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的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傅鹏 黄雪强 +3 位作者 原爱红 于光 梅小斌 崔若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41-646,共6页
背景:中药结合前列地尔等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延缓急性肾损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功能减退进展的疗效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规律地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谷胱甘... 背景:中药结合前列地尔等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延缓急性肾损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功能减退进展的疗效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规律地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谷胱甘肽等西药是否具有延缓CKD患者肾功能减退的长期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为2004年8月~2010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的符合CKD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0例,肾功能分期为CKD2~4期。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案,将3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每月1次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前列地尔、谷胱甘肽等中西药物治疗,每次7~10d,1个月后重复下一疗程;对照组则采取和试验组同样的口服药物治疗,但不用丹参多酚酸盐以及前列地尔和谷胱甘肽的保守疗法。随访时间平均4年。主要结局指标:研究终点为血肌酐值较入组时增长一倍或患者进入替代治疗阶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电解质、血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的变化以及1~4年末每组患者的留存数。结果:4年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试验组进入研究终点的患者比例(40%,6/15)显著低于对照组(93%,14/15;P<0.01)。结论:规律地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延缓CKD患者肾功能的恶化,阻止患者进入替代治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谷胱甘肽 丹参多酚酸盐 肾功能减退 随机对照研究 前列地尔 慢性肾脏病 患者 中西药物治疗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足底动态压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绍华 张天奉 +1 位作者 王玉龙 肖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足底动态压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头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照组头针与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分开进行,治疗组将头针...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足底动态压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头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照组头针与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分开进行,治疗组将头针与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12周结束后,以步态分析系统分别测定患者步行过程中支撑相中期双侧足底不同区域的压力分布比。结果:健侧足底治疗前及治疗后各区域压力比无明显变化。患侧足底组内比较,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第1趾、跖骨头2~3负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跖骨头4-5、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第1趾、跖骨头2-3负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结论:互动式头针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过程中患侧足底压力分布,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脑卒中 足底压力分布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早期推拿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念宏 严隽陶 +8 位作者 孙武权 胡永善 夏军 魏礼成 贾杰 欧阳桂林 何勇 郭艳明 许洁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47-1253,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晚期膝关节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如何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提高膝关节功能,对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推拿康复对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设计...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晚期膝关节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如何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提高膝关节功能,对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推拿康复对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研究病例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和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10年6月~2011年9月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66名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continue passive motion,CPM),推拿组行CPM结合推拿康复,共治疗4周。主要结局指标:在术前和术后4周,采用美国Western 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问卷进行评分,采用等速肌力下表面肌电图测试来评价早期推拿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生物电特性。结果:经过4周的推拿综合康复干预后,推拿组的WOMAC问卷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1);推拿组股直肌、股内侧肌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积分肌电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推拿可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通过提高股四头肌肌电募集水平,延缓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全膝关节置换 推拿 肌电图描记术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medicine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红玲 张斌 +1 位作者 刘涛 郑健刚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patients' daily living ability. M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patients' daily living ability. 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random number tabl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group (group A)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group B), each group with 36 pati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nimodipine tablets, acupuncture which can regulate the mind and reinforce the intelligence [making Baihui (百会 GV 20), Sishencong (四神聪EX-HN 1), Sibai (四白 ST 2), Fengchi (风池 GB 20), Wanggu (完骨 GB 12), Tianzhu (天柱 BL 10), Shenmen (神门 HT 7), Neiguan (内关 PC 6), Shuigou (水沟 GV 26), Sanyinjiao (三阴交 SP 6), Taichong (太冲 LR 3), Fenglong (丰隆 ST 40) as the main acupoints] was give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group A) while only nimodipine tablets were given in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B). The efficacy of thes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by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Scale after the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three months. Results The remarkably effective rate was 69.4%.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le the remarkably effective rate was 55.6%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en comparing the MoCA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hich was 20.23±4.67 before treatment and 26.84±3.87 after treatment in group A; 19.82±3.56 before treatment and 23.33±2.78 after treatment in group B, it was found that the score for both groups becam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Furthermore, the increase of the score was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6.61±0.80)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51±0.78)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which can regulate the mind and reinforce the intelligence, combined with nimodipine tablets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is superior to single treatment with nimodipine tab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erebral infarction ACUPUNCTURE NIMODIP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原文传递
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72例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华芳 赵靖平 +4 位作者 况伟宏 姚培芬 陈晋东 孙学礼 顾牛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评价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氟西汀为对照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入组72例,完成6wk治疗的病人共125例,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用安非他酮缓释片300mg... 目的:评价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氟西汀为对照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入组72例,完成6wk治疗的病人共125例,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用安非他酮缓释片300mg·d-1,对照组用氟西汀20mg·d-1。结果:治疗6wk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AMD的减分值分别为(12±s6)分和(12±6)分,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4%和62%,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54%,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非他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非他酮 迟效制剂 氟西汀 抑郁症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研究 双盲法
下载PDF
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文斌 蒋红丽 +4 位作者 周维 钟云青 杨红梅 付娟娟 毛兵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06-716,共11页
目的:评价新近开发的抗感冒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Jadad计分表评价其质量,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同时按中医感冒... 目的:评价新近开发的抗感冒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Jadad计分表评价其质量,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同时按中医感冒病的辨证分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5,1.16],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降温起效时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1.70,95%CI[-2.76,-0.65],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体温解热时间WMD为-1.32,95%CI[-3.14,0.49],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亚组分型显示,风热感冒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RR为1.11,95%CI[1.05,1.19],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风寒感冒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RR为1.07,95%CI[0.99,1.16],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未报道与中药临床应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近几年来新开发的抗感冒中药较既往抗感冒中药能够明显提高降温起效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由于所纳入的文献无一篇使用安慰剂,尚需开展使用安慰剂对照的高质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酸枣仁汤治疗原发性失眠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18
作者 荣润国 钟家辉 +5 位作者 林少萍 张继辉 余惠敏 郑景辉 方月婵 梁秉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613,共8页
目的:酸枣仁汤作为传统古方已广泛用于失眠症,但对其疗效进行设计严格的研究却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评价方法,对改良酸枣仁汤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 目的:酸枣仁汤作为传统古方已广泛用于失眠症,但对其疗效进行设计严格的研究却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评价方法,对改良酸枣仁汤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临床研究注册号CUHK-CCT0087)。162位原发性失眠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47岁;女性占68.5%),在香港中文大学两所附属医院的睡眠中心接受治疗和评估,其中139人(86%)按计划完成全部治疗和评估。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改良酸枣仁汤(每日2包,每包5g)或安慰剂治疗。采用主观睡眠质量(subjective measures)及客观睡眠(objective measures)评价各睡眠阶段指标的变化。结果:4周后,治疗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测试比安慰剂组明显改善[睡眠深度,95%CI=-16.0(-22.1^-9.9)vs.-7.1(-13.3^-1.0),P<0.05;恢复性睡眠,95%CI=-12.0(-18.2^-5.8)vs.-2.2(-8.9~4.5),P<0.05]。两组客观指标、失眠严重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短期服用改良酸枣仁汤可改善主观睡眠质量,但客观睡眠指标改善不明显。研究显示改良酸枣仁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酸枣仁汤 中医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温肾类汤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章轶立 廖星 +2 位作者 谢雁鸣 魏戌 尚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分析温肾类汤剂治疗PMOP的疗效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9个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至2015年9月,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 目的:分析温肾类汤剂治疗PMOP的疗效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9个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至2015年9月,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4项研究包括3878例患者,多数温肾类汤剂在提高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方面可能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如疗程6个月时,温肾类汤剂对比常规西药提高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的WMD和95%CI为[3.2(0.43,5.97)];温肾类汤剂提高机体各部位骨密度水平可能优于温肾类中成药治疗,如疗程6个月时温肾类汤剂对比温肾类中成药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WMD和95%CI为[1.38(0.13,1.63)];在调节患者血磷、血钙水平方面,因研究数较少或结论不一致尚未发现较明显的趋势。此外,温肾类汤剂治疗时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依据现有临床研究资料分析温肾类汤剂治疗PMOP有临床意义,以温补肾阳为具体治法有一定疗效,汤剂较成药对部分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佳。但因纳入研究质量以及临床疗效证据十分有限,需要更多设计严谨、实施严格、规模较大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温补肾阳 汤剂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Meta分析 被引量:53
20
作者 张洪洋 余敏斌 顿中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背景初期白内障晶状体增厚是引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PACG,但哪种手术方式更安全、有效尚缺少循证医学的证... 背景初期白内障晶状体增厚是引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PACG,但哪种手术方式更安全、有效尚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目的系统评价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预定的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1966年1月至2011年6月PubMed和EMBReviews收录期刊发表的关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文献、CochraneLibrary数据库(2011年第1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1979年1月至2011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纳入所有相关研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RCT设计的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级,评价指标包括眼压降低水平、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情况和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关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RCT,总样本量为164例164眼。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患者眼压降低的幅度较大(WMD=1.17,95%CI:0.06~2.27,P=0.040);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用量减少(WMD=0.50,95%CI:0.24~0.77,P=0.000);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RR=0.08,95%CI:0.02~0.33,P=0.000)。两者手术后BCVA(WMD=0,95%CI:一0.13~0.13,P=1.000)以及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WMD=1.01,95%CI:0.56~1.82,P=0.98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但安全性下降,两种术式术后对BCVA及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的影响接近。因病例数较少,上述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超声乳化术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