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ic, 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 to Evaluate Efficacy & Safety of Ranitidine HCl (150 & 300 mg IR/CR) in India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ROGRADE)
1
作者 Akash Shukla Anil Kumar Awasthi +10 位作者 Ramesh Rao Dawesh Prakash Yadav Nilesh Nolkha Rajesh Pendlimari Sanjiv Dua Shrish Bhatnagar Ravindra Mote Ashish Birla Jay Savai Kapil Mehta Shashank Salunke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23年第7期237-249,共13页
Purpose: Ranitidine hydrochloride (HCl) remains an important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acid-peptic ailments such a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 (PMS) cl... Purpose: Ranitidine hydrochloride (HCl) remains an important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acid-peptic ailments such a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 (PMS) clinical study was to test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nitidine HCl in India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GERD. Patients and Methods: Data of 2446 patients (1307 males;1121 females) from 21 centers across India were analyzed. Patients received either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Ranitidine HCl 150 mg twice a day (BID) (ARM-A), Ranitidine HCl 300 mg once daily (OD) or BID (ARM-B), and Ranitidine HCl 300 mg OD (ARM-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 (GSAS) score and Heartburn Severity scor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drug’s efficacy. The adverse events reported by patients or investigators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safety profile of Ranitidine. Results: Of the 2446 subjects screened, 2428 were enroll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SAS scores from baseline to the end of the study visit in all three ARMs. The GSAS scores reduced from 2.02 to 0.23 in ARM-A, 2.01 to 0.24 in ARM-B, and 2.07 to 0.26 in ARM-C patients. In ARM A, 72.82% had 24 hours heartburn-free days, and 66.89% had 7 consecutive heartburn-free days, which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other two ARMs. 128 (5.27%) patients reported ADRs due to Ranitidine HCl at different doses. Th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ADR was constipation (17.18%), followed by oliguria (14.06%), cold (13.28%), and dysuria (12.5%). Of 128 ADRs, 113 (88.28%) were mild, and only 11 (8.59%) ADRs were related to the study drug. No severe ADRs were reported during the study. Conclusion: Ranitidine HCl 150/300 mg tablet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H2-receptor antagonist for treating GERD in India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tidine hydrochloride GERD HEARTBURN H2-Receptor Antagonists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药品中10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
2
作者 徐艳梅 韩佳芮 +2 位作者 郝丽娟 盖成 高燕霞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阿奇霉素原料药和氯沙坦钾原料药中10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采用Kintex F5柱(100 mm×3 mm,2.7μm)为分离柱,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甲醇...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阿奇霉素原料药和氯沙坦钾原料药中10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采用Kintex F5柱(100 mm×3 mm,2.7μm)为分离柱,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甲醇作为流动相,流量为0.6 mL/min,梯度洗脱,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离子源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10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质量浓度在1.0~104.2 ng/mL的线性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检出限为0.1004~0.1042 ng/mL,定量限为0.0335~0.0347 ng/mL。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73%~101.3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8%~3.67%(n=9)。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同时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盐酸雷尼替丁、阿奇霉素和氯沙坦钾中的10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盐酸二甲双胍片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阿奇霉素 氯沙坦钾 基因毒性杂质 N-亚硝胺类杂质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盐酸雷尼替丁中N-亚硝基二甲胺及其前体化合物二甲胺和亚硝酸盐研究
3
作者 杜冬生 钟鸿姣 +2 位作者 胡杰 吴静 刘永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191-2197,共7页
目的考察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中的N-亚硝基二甲胺(NDMA)及其前化合物二甲胺(DMA)和亚硝酸盐(NO_(2)^(-))在高温条件下含量变化。方法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分别置于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在40℃和60℃的条件下破坏5、10和30 d。采用超高效液相... 目的考察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中的N-亚硝基二甲胺(NDMA)及其前化合物二甲胺(DMA)和亚硝酸盐(NO_(2)^(-))在高温条件下含量变化。方法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分别置于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在40℃和60℃的条件下破坏5、10和30 d。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阳离子和阴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破坏后样品中NDMA、DMA和NO_(2)^(-)的含量。结果建立的3种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线性、回收率和重复性均满足要求。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60℃破坏的盐酸雷尼替丁样品中3种物质的含量均高于40℃;另外,在有氧条件下,3种物质的含量也明显高于相应的无氧条件,其中第30日,60℃有氧条件下NDMA、DMA和NO_(2)^(-)分别增长至1.92、55.50和44.76μg·g-1。结论温度和氧气是盐酸雷尼替丁产生NDMA及其前体化合物DMA和NO_(2)^(-)的重要因素;同时,间接验证盐酸雷尼替丁产生NDMA可能的机制为首先降解生成DMA和NO_(2)^(-),并进一步反应生成NDMA。本研究可为盐酸雷尼替丁贮存条件设置和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离子色谱法 盐酸雷尼替丁 N-亚硝基二甲胺 二甲胺 亚硝酸盐 高温破坏
下载PDF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中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博 陈欣桐 +1 位作者 张庆生 范慧红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68-170,176,共4页
目的 建立液相-高分辨质谱(LC-HRMS)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及制剂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方法。方法 采用以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为填料的色谱柱(100 mm×4.6 mm,3μm),以0.1%甲酸-水为流动相A,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B,线性梯... 目的 建立液相-高分辨质谱(LC-HRMS)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及制剂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方法。方法 采用以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为填料的色谱柱(100 mm×4.6 mm,3μm),以0.1%甲酸-水为流动相A,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B,线性梯度洗脱,质谱电喷雾正离子化平行反应监测。结果 NDMA在0.5~1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达0.3和0.5 n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2.9%~119.2%的范围内,应用该方法检测的10批样品中NDMA含量在0.000 002%~0.000 014%。结论 建立的LC-HRMS测定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盐酸雷尼替丁原料及其制剂中痕量NDMA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查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 N-亚硝基二甲胺 高分辨质谱 基因毒性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飞 张艳玲 屈丽丽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奥曲肽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北海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6例SAP患者,随机且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奥曲肽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北海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6例SAP患者,随机且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与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恢复正常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IL-6及IL-8、TNF-α和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1.38%)高于对照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血淀粉酶、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尿淀粉酶水平、WBC、CRP、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奥曲肽注射液在治疗SAP患者中应用疗效肯定,其可促进腹痛腹胀消失、血淀粉酶和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可调节血淀粉酶、尿淀粉酶、WBC、CRP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奥曲肽注射液 重症急性胰腺炎 疗效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溶出度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鸿玉 韩海燕 +5 位作者 袁婧 李帅 李钰鑫 李昭 李昌亮 黄钢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建立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溶出度,色谱柱为JADE PAK C_(18)(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0.1%甲酸的乙腈溶液-5 mmol·L^(-1)甲酸铵溶液(10∶90),柱温为35℃,波长为3... 目的:建立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溶出度,色谱柱为JADE PAK C_(18)(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0.1%甲酸的乙腈溶液-5 mmol·L^(-1)甲酸铵溶液(10∶90),柱温为35℃,波长为314 nm。结果:雷尼替丁在27.189~203.91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6%(n=9)。测定13家企业158批次样品,其中56批次与参比制剂溶出行为不一致。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出度 溶出曲线 参比制剂 转篮法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会林 高素英 +1 位作者 金鸥 殷国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测定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以ALLTMA C18为固定相,0.02mol·L-1磷酸二氢钾... 目的:测定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以ALLTMA C18为固定相,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泡腾颗粒剂与胶囊的血药浓度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peak分别为(1.96±0.55)h和(2.21±0.39)h,Cmax分别为(665±213)μg·L-1和(547±181)μg·L-1,AUC分别为(3452±601)h·μg·L-1和(3053±579)h·μg·L-1。各参数经配对t-检验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泡腾颗粒剂的生物等效性经含量校正后为108%。结论:结果表明泡腾颗粒剂与胶囊剂具有生物利用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 泡腾颗粒剂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H2受体拮抗剂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七、八元瓜环对盐酸雷尼替丁的包合作用及缓释性能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立凡 林友文 +1 位作者 黄智文 罗红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7,共6页
研究了七元瓜环(Q[7])和八元瓜环(Q[8])与盐酸雷尼替丁(RH)的包合作用及包合物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了体系的包合比、包合稳定常数和药物累积释放度;用1H NMR技术考察了体系主-客体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Q[7]和Q[8... 研究了七元瓜环(Q[7])和八元瓜环(Q[8])与盐酸雷尼替丁(RH)的包合作用及包合物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了体系的包合比、包合稳定常数和药物累积释放度;用1H NMR技术考察了体系主-客体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Q[7]和Q[8]与RH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均能发生1∶1包合作用,包合稳定常数分别为1.21×104和2.06×104 L/mol;在碱性条件下则不发生包合作用.原药RH,Q[7]-RH及Q[8]-RH包合物在人工胃液(pH=1.2)中的60 min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9.1%,56.6%和38.4%;而在人工肠液(pH=6.8)中三者的60 min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0.2%,58.7%和38.0%.实验结果表明,Q[7]及Q[8]包合对RH有明显的体外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 瓜环 包合作用 缓释性能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的合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伟 李润涛 +1 位作者 刘振中 陈恒昌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89-91,共3页
以糠醇为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出盐酸雷尼替丁,各步收率稳定,操作简便,总收率为25.93%。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 合成 糠醇
下载PDF
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的含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梅英 刘辉 +1 位作者 修荣 黄超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98-500,共3页
提出了以 Ag NO3标准溶液为滴定液 ,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新方法 ,试验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 ,结果准确可靠 。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 两点电位滴定法 含量测定 抗溃疡药物 药品测定 回收率
下载PDF
微透析-毛细管电泳联用研究盐酸雷尼替丁在家兔血液中的代谢过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丁龙 章竹君 +1 位作者 罗教华 舒为群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509,共5页
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与微透析采样技术联用,研究了盐酸雷尼替丁在家兔血液中的代谢过程.首先研究了毛细管电泳的pH值、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电泳条件对盐酸雷尼替丁与法莫替丁分离的影响.结果采用pH6.2磷酸缓冲液,分离电... 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与微透析采样技术联用,研究了盐酸雷尼替丁在家兔血液中的代谢过程.首先研究了毛细管电泳的pH值、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电泳条件对盐酸雷尼替丁与法莫替丁分离的影响.结果采用pH6.2磷酸缓冲液,分离电压为10kV,进样压力2758Pa,4s的条件,能够使盐酸雷尼替丁与法莫替丁达到基线分离,据此以法莫替丁为内标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雷尼替丁的方法,峰面积比与相应的盐酸雷尼替丁浓度在1.5×10-7g·mL-1~8.0×10-6g·m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8),最低检测限9.0×10-8g·mL-1.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由“NDST21”计算软件求得,代谢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其半衰期为89.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毛细管电泳 盐酸雷尼替丁 药物代谢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及其胶囊的酸碱双点电位法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修荣 黄超伦 +1 位作者 吴海燕 蔡滨雪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65-466,共2页
采用酸碱双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测定结果和中国药典法一致 .
关键词 双点电位滴定法 盐酸雷尼替丁 测定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中空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郁梦 赵领 于明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48-1553,共6页
目的:以盐酸雷尼替丁(RH)为模型药物,研究中空微球的制备,并对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为载体材料,乙醇/乙醚为混合溶剂,采用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盐酸雷尼替丁中空微球。以产率、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微球形... 目的:以盐酸雷尼替丁(RH)为模型药物,研究中空微球的制备,并对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为载体材料,乙醇/乙醚为混合溶剂,采用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盐酸雷尼替丁中空微球。以产率、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微球形态为指标,考察了处方工艺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EC粘度,RH/EC比例以及粒径对微球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中空微球产率为84.51%,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632μm,载药量13.71%,包封率55.86%。电镜扫描显示:微球外观圆整光滑,内部为中空结构。体外释药研究表明随着EC粘度的增加释药速率降低;随着RH/EC比例和搅拌速度的增加释药速率增加。最终所得到的中空微球缓释可达24h,体外漂浮实验表明在人工胃液中可持续漂浮48h以上。结论:该处方工艺简便可行,制得的盐酸雷尼替丁中空微球在人工胃液中缓释性和漂浮性良好。中空微球有望成为吸收窗药物的又一新型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 中空微球 溶剂扩散-挥发法 漂浮
下载PDF
奥美拉唑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淑英 陈思维 +2 位作者 吴静生 刘锋 王敏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66,共2页
观察了国产奥美拉唑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奥美拉唑能明显抑制阿斯匹林所致小鼠胃溃疡、小鼠应激性胃溃疡和组胺所致豚鼠胃溃疡,其抗溃疡作用强于同剂量的盐酸雷尼替丁.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胃溃疡 药理学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盐酸雷尼替丁的微流控芯片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永冲 蔡自由 +1 位作者 童艳丽 陈缵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61-2362,共2页
目的建立微流控芯片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方法。方法在高电场强度条件下利用微流控芯片上特殊的微通道实现组分快速、高效的分离,以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研究电泳介质、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 目的建立微流控芯片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方法。方法在高电场强度条件下利用微流控芯片上特殊的微通道实现组分快速、高效的分离,以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研究电泳介质、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优化选择2 mmol.L-1 HAc+2 mmol.L-1 NaAc(pH=4.5)+0.2 mmol.L-1 SDS为电泳介质,在分离电压为2.00 kV,进样时间为10 s时,1 min内可实现盐酸雷尼替丁快速分离检测;在优化条件下,盐酸雷尼替丁的线性范围为10~110μg.ml-1(r2=0.999 6),检出限为1.3μg.ml-1(S/N=3),RSD为1.6%,加标回收率为99.1%~101.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较好,可用于盐酸雷尼替丁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非接触电导检测 盐酸雷尼替丁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颗粒剂抗胃溃疡及抗慢性胃炎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薛淑英 陈思维 +4 位作者 吴静生 王敏伟 宋桂兰 马学良 陈海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3-17,共5页
鸦胆子油乳颗粒剂1.4,2.8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胃3天,显著抑制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1.2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胃3天,显著抑制阿斯匹林(ASP)所致小鼠胃溃疡的形成;0.6,1.8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 鸦胆子油乳颗粒剂1.4,2.8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胃3天,显著抑制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1.2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胃3天,显著抑制阿斯匹林(ASP)所致小鼠胃溃疡的形成;0.6,1.8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胃3天,对小鼠束水应激性胃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0.5,1.0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胃9天,显著抑制大鼠醋酸慢性胃溃疡的形成;0.5,1.0g(鸦胆子油)kg/d,连续灌胃3个月,对氨水所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油乳颗粒剂 雷尼替丁 胃溃疡 胃炎
下载PDF
顶空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中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残留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书昌 云丹 李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48,共4页
采用顶空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雷尼替丁中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残留量。自制了萃取液保护装置。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液的体积对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萃取效果的影响。以正十三烷为萃取剂,在60℃... 采用顶空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雷尼替丁中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残留量。自制了萃取液保护装置。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液的体积对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萃取效果的影响。以正十三烷为萃取剂,在60℃下萃取30min,萃取液滴体积2μL。二氯甲烷含量在1~10μg/g范围内与色谱峰高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73 3;三氯甲烷含量在1~10μg/g范围内与色谱峰高呈线性关系,r2为0.972 4。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7 3μg/g和0.041 0μ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6%~102%和98.1%~103%。方法简便易行,测定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盐酸雷尼替丁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印迹传感器检测盐酸罗哌卡因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晓蕾 孙如宁 杨小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采用热聚合法合成石墨烯量子点,再将石墨烯量子点通过π-π作用吸附在聚邻氨基苯酚膜表面,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表面电化学印迹,制备石墨烯量子点-分子印迹传感器检测盐酸罗哌卡因。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石墨烯量子点尺寸,示差脉冲伏安... 采用热聚合法合成石墨烯量子点,再将石墨烯量子点通过π-π作用吸附在聚邻氨基苯酚膜表面,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表面电化学印迹,制备石墨烯量子点-分子印迹传感器检测盐酸罗哌卡因。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石墨烯量子点尺寸,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印迹响应机理。安培I^t曲线法发现传感器对盐酸罗哌卡因的响应线性范围为2.0×10-6~6.1×10-4mol/L,检出限(S/N=3)为1.1×10-6mol/L,与未使用石墨烯量子点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对比,石墨烯量子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变宽,检出限降低,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1.0%~101%。将传感器用于血浆样品中盐酸罗哌卡因的检测,测得其浓度为4.21×10-6mol/L,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显示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可靠,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分子印迹 盐酸罗哌卡因 邻氨基苯酚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的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会林 高素英 +1 位作者 金鸥 殷国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测定 10个男性健康者 11个时间点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的血药浓度及其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 ,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药物浓度并进行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以ALLTIMAC18为固定相 ... 目的 :测定 10个男性健康者 11个时间点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的血药浓度及其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 ,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药物浓度并进行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以ALLTIMAC18为固定相 ,0 .0 2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 甲醇 (70 :3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32 0nm。结果 :泡腾颗粒剂血药浓度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 :Tpeak为 (1.96± 0 .5 5 )h ,Cmax为 (6 6 5± 2 13) μg·L 1,AUC为 (345 2± 6 0 1)h·μg·L 1。结论 :结果表明本法提取简便 ,灵敏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泡腾颗粒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动力学 血药浓度
下载PDF
盐酸雷尼替丁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修荣 张文雄 +1 位作者 赵星 蔡滨雪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药物雷尼替丁有高度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方程和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其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为Kd=2.679×10-3mol/L。底物的选择性结合实验表明,其模板聚合物对...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药物雷尼替丁有高度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方程和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其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为Kd=2.679×10-3mol/L。底物的选择性结合实验表明,其模板聚合物对盐酸雷尼替丁有较大的吸附性和高度的选择性及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盐酸雷尼替丁 底物选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