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mage Compression Technology in Monitoring System of Rape Crop in Areas of Qinling Mountains
1
作者 姚军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2期453-456,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esent a proposal about a new image compress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ake the image be able to be stored in a smaller space and be transmitted with smaller bit rate on the premise of gua...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esent a proposal about a new image compress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ake the image be able to be stored in a smaller space and be transmitted with smaller bit rate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image quality in the rape crop monitoring system in Qinling Mountains. [Method] In the proposal, the color image was divided into brightness images with three fundamental colors, followed by sub-image division and DCT treatment. Then, coefficients of transform domain were quantized, and encoded and compressed as per Huffman coding. Finally, decompress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inverse process and decompressed images were matched. [Resul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mpression ratio of the color image of rape crops was 11.972 3∶1, human can not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compressed images and the source images with naked eyes; when ratio was as high as 53.565 6∶1, PSNR was still above 30 dD,encoding efficiency achieved over 0.78 and redundancy was less than 0.22.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color image compression technology can achieve higher compression ratio on the premise of good image quality. In addition, image encoding quality and decompressed images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which fully met requirement of image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in monitoring system of rape crop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compression rape crop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Peak Signal Noise Ratio Compression ratio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LUSION IN THE RAPE CROP-QINGYOU Ⅱ AND ALATE RATIO OF MYZUS PERSICAE
2
作者 ZouYunding HuangShixiang +3 位作者 MongQinglei ChenFangming HuLijuan YangYihe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36,共9页
AlateratioofMyzuspersicaeSulzerwasgreatlycloserinrelationshiptocertaininclusionintherapecrop-QingyouⅡ,suchastryptophan,ratioofcontentsofsolublesugartoproteinandmeancrowdingnessunderconditionsofvariedmateproportionoff... AlateratioofMyzuspersicaeSulzerwasgreatlycloserinrelationshiptocertaininclusionintherapecrop-QingyouⅡ,suchastryptophan,ratioofcontentsofsolublesugartoproteinandmeancrowdingnessunderconditionsofvariedmateproportionoffertilizers-N,P,K.Thefollowinginclusionintherapecropwerealsorelatedtotheratioofalatate:asperticacid,troeoninie,serine,glutancicacid,phenylalanine,lysine,histidine,valine,methionine,isoleucine,leucine,solublesugarandwater-soluble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ecrop INCLUSION meancrowdingness alateratio Myzuspersicae
下载PDF
Effects of added Cd on Cd uptake by oilseed rape and pai-tsai co-cropping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云国 叶菲 +3 位作者 曾光明 樊霆 孟蕾 袁华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7年第4期846-852,共7页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study whether the decrease of Cd in the rhizosphere of Zhongyouza Ⅰ ,one breed of oilseed rapes (Brassica junica) that can hyperaccumulate cadmium from the soil, can improve the living ...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study whether the decrease of Cd in the rhizosphere of Zhongyouza Ⅰ ,one breed of oilseed rapes (Brassica junica) that can hyperaccumulate cadmium from the soil, can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less Cd-tolerant plant pai-tsai (Brassia chinensis) with their roots permitted to intermingle and develop coincident rhizosphere. The extent of rhizosphere interactions between ZhongyouzaⅠ and pai-tsai wa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root barriers, or without barri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10 and 20 mg/kg Cd treated soils, pai-tsai gets higher shoot mass and less Cd accumulation in its shoot than in the barrier treatments or in the mono cultures, when its roots are permitted to intermingle with those of ZhongyouzaⅠ .Meanwhile, soil decontamination rates of ZhongyouzaⅠ are not affected much by co-cropping with pai-tsai, they are 80.0% and 91.8% of that in the mono cultures of ZhongyouzaⅠ,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co-cropping method in meliorating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pai-tsai is not obvious when Cd concentration in soil reaches 40 mg/kg, and soil decontamination rate decreases to 0.14, which is 58.3% of that in the mono cultur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ilseed rape ZhongyouzaⅠ may alleviate Cd toxicity of surrounding less-tolerant species, and its ability of phytoremediation is not affected much at the same time,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polluted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含油种子 油菜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安徽稻油两熟制不同种植方式下气候资源配置和演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文俊 陈小飞 +4 位作者 陈金华 韦志 雷伟侠 孔令聪 杜祥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5,共10页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安徽沿江地区27个气象站1992—2022年的气温、日照时数、总辐射和降水等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稻-油复种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与演变特征以及光温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30年稻-油复种模式下季节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光合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气温、降水量和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总辐射量倾向率分别为-27.9 MJ·m^(-2)·(10a)^(-1)和-28.8MJ·m^(-2)·(10a)^(-1),油菜季分别为-40.5 MJ·m^(-2)·(10a)^(-1)和-26.6 MJ·m^(-2)·(10a)^(-1)。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日最高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1)(P<0.05)和0.24℃·(10a)^(-1),最高达32.70℃(2022年,青阳)。油菜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6℃·(10a)^(-1)(P<0.01)和0.39℃·(10a)^(-1)(P<0.01),移栽方式下平均气温较直播方式高0.96~1.43℃。稻油两熟制两季均面临光资源持续下降和气温不断上升等问题,采用移栽方式可通过延长作物生育期优化光、温资源配置,提高光温生产潜力。同时,适当推迟移栽期将有利于应对油菜苗期和水稻花期的高温。直播方式下宜采用高光效品种和构建光资源高效利用作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复种 资源配置 气候变化 种植方式
下载PDF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诚永 夏英 +4 位作者 李韵 李正泉 徐南昌 王宏航 袁敏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12-816,共5页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豆-油”三熟制 水旱轮作 绿色高效
下载PDF
青海浅山地区油菜豌豆混作模式研究
6
作者 黄莺 《青海科技》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青海省浅山地区因受到生产环境限制导致合理轮作无法推行,文章针对该地区作物生产布局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壤肥力下降等现实问题,通过研究寻求提升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提高耕地质量、土壤肥力的油菜豌豆混作模式。方法以... 目的青海省浅山地区因受到生产环境限制导致合理轮作无法推行,文章针对该地区作物生产布局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壤肥力下降等现实问题,通过研究寻求提升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提高耕地质量、土壤肥力的油菜豌豆混作模式。方法以6个油菜和1个豌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分别设置6个油菜与1个豌豆混作和单作共13个处理、1个油菜与6个豌豆不同播量混作和单作共7个处理、6个不同混作方式处理,探讨不同处理下两物种农艺性状、混作生产性能和籽粒营养品质等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合理的油菜豌豆混作模式。结果“清油杂62”和“草原224”为较合理的混作组合,且当两物种混作播量分别为0.4 kg/亩和2.5 kg/亩、同行混作时,生产性能最优,总产量达266.44~272.24 kg/亩,比单作增产30%~40%,油菜籽含油量42.54%、芥酸含量0.8%、硫苷含量38.90μmol/g,属于优质油菜中的单低油菜。结论“清油杂62”和“草原224”为较合理的油菜豌豆混作组合,为浅山地区推广的较为优良的油豆混作组合,在适宜混作比例和混作方式下,可最大程度发挥其优越生产性能和优良营养品质,可为青海浅山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浅山地区 油菜豌豆混作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Planting Oilseed Rape and Compost Application on Heavy Metal Forms in Soil and Cd and Pb Uptake in Rice 被引量:19
7
作者 WU Fei-long LIN Dai-yan SU De-ch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67-274,共8页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d and Pb uptake by rice could be reduced when it was rotated with oilseed rape and compost appl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d and Pb uptake by rice could be reduced when it was rotated with oilseed rape and compost appl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grown after oilseed rape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Cd and Pb concentrations in both straw and grains.Cd and Pb concentrations in the grains of the rice rotated with oilseed rape de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46-80% and 17-86%,respectively,although the Cd and Pb removal by oilseed rape ranged only from 2.39-3.67 and 0.032-0.13% of the total content in soil.Compost amendment also decrease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d and Pb in the soil and reduced Cd and Pb uptake by oilseed rapes and rice.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and Pb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 fractions and Pb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in the organic matter and sulfide fractions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after planting oilseed ra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crop rotation COMPOST oilseed rape RICE
下载PDF
饲料油菜在新疆南北部不同模式下的产量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金钰 许咏梅 +1 位作者 张彦红 周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6-233,共8页
【目的】研究饲料油菜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播模式和不同采收次数下的生物产量及品质。【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饲油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种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饲料油菜的生物产量构成及品质指标含量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饲料油菜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播模式和不同采收次数下的生物产量及品质。【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饲油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种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饲料油菜的生物产量构成及品质指标含量变化。【结果】新疆南部复播模式下,饲料油菜生长92 d时,株高为1.47 m,单株鲜重0.77 kg,鲜草的生物量为7923 kg/667m^(2),粗蛋白含量高达20%,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21%和14.5%,饲用品质好;新疆北部种植区,复播种植饲料油菜89 d,株高为0.91 m,单株鲜重0.3 kg,鲜草产量为4978 kg/667m^(2),粗蛋白含量为14.9%,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4.1%和12.5%,利于消化吸收,但部分营养品质指标低于其他种植模式。正播种植模式下饲料油菜的产量较低,第一茬鲜草产量为1243 kg/667m^(2),粗脂肪含量高达3.6%,植株成熟度高,鲜草纤维化程度高,饲用品质差。第二茬鲜草粗蛋白含量为15.9%,灰分含量为21%,粗纤维含量为18.6%,鲜草产量最低,为311 kg/667m^(2)。【结论】新疆南北部均采用复播模式,并在植株成熟后尽早收获,整个生育期以90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油菜 正播 复播 品质
下载PDF
长三角水稻-油菜周年两熟温光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陶玥玥 盛雪雯 +4 位作者 徐坚 沈园 王海候 陆长婴 沈明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7-1338,共12页
为提升长江流域水稻-油菜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017—2021年于江苏苏州布置田间定位试验,以中熟晚粳水稻-垄作摆栽油菜传统模式为对照,对比研究了新型迟熟中粳水稻-直播油菜模式干物质产量、水稻籽粒产量、温光资源分配和利用特... 为提升长江流域水稻-油菜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017—2021年于江苏苏州布置田间定位试验,以中熟晚粳水稻-垄作摆栽油菜传统模式为对照,对比研究了新型迟熟中粳水稻-直播油菜模式干物质产量、水稻籽粒产量、温光资源分配和利用特征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新型模式油菜季温和光生产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4.1%和20.6%,水稻季温、光生产效率无显著变化。新型模式下油菜干物质产量显著提高了18.2%,但水稻籽粒和干物质产量分别显著下降了17.6%和15.5%。常规模式中水稻和油菜两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63.9%和36.1%,积温比值为1.77;新型模式周年积温量减少588℃,其中水稻积温减少483℃,油菜季周年积温分配率增加了1.8%,两季积温比值下降为1.64。新型模式较常规模式增加周年效益31.4%,提高油菜种植效益2.2倍,而降低水稻种植效益17.4%。由此,以迟熟中粳水稻搭配后季直播油菜新型模式,可显著提高了油菜季产量、温光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提升周年种植效益。在兼顾粮饲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新型水稻-油菜模式可作为长期单一化水稻、油菜或小麦两熟制轮作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稻–油菜两熟 籽粒产量 干物质产量 温光资源分配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长江流域棉花油菜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桂琴 杨芳 +3 位作者 王见华 刘遂飞 毛姝 曹超豪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2期175-176,179,共3页
为了增加棉田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研究长江流域棉花和油菜种植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意义非凡。文章介绍了长江流域棉花油菜轮作模式的轻简栽培技术,包括棉花和油菜的机械整地和培肥、品种选择、油菜秸秆还田、田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 为了增加棉田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研究长江流域棉花和油菜种植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意义非凡。文章介绍了长江流域棉花油菜轮作模式的轻简栽培技术,包括棉花和油菜的机械整地和培肥、品种选择、油菜秸秆还田、田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内容,对长江流域棉油轮作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棉花 油菜 轮作 轻简化栽培
下载PDF
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P、Fe、Zn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骞 纪正青 +7 位作者 盛婧 许乃霞 朱普平 王鑫 宗焦 郭智 李庆魁 朱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8-1935,共8页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明:油菜/鹰嘴豆间作的地上部生物量和P、Zn养分吸收总量均为最高,其生物量比油菜单作、鹰嘴豆单作均提高约74%,P吸收总量比油菜单作和鹰嘴豆单作显著提高76.5%和113.9%,地上部植株Fe、Zn吸收总量相比于单作最高提升比例分别达到270%和121%。油菜/鹰嘴豆、油菜/羽扇豆间作使油菜根际土有效P含量分别提升33.8%和50.4%,而对鹰嘴豆和羽扇豆的根际有效P提升强度并不明显。间作均不同程度促进两种作物根际土有机酸的含量,其中油菜/羽扇豆间作处理下的油菜作物根际土有机酸总量提升幅度最大,是单作作物的1.6倍。研究表明,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两种豆科作物间作均可以提高油菜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对P、Fe、Zn养分的吸收,其中油菜与鹰嘴豆间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强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物量 油菜 有效磷 有机酸 根际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慧敏 郭小丽 +5 位作者 肖远业 温晓彤 李梓珊 曾鸿浩 罗伊莉 李海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贡献,筛选出适合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在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紫岭村水稻田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设置水稻单作(CK)、油稻轮作(T1)、鸭稻共作(T2)和油稻鸭模式(T3)4个处理,分析水稻种植后不同处理土壤机... 为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贡献,筛选出适合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在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紫岭村水稻田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设置水稻单作(CK)、油稻轮作(T1)、鸭稻共作(T2)和油稻鸭模式(T3)4个处理,分析水稻种植后不同处理土壤机械组成、容重、pH、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结果发现,与CK相比,T3处理土壤容重、pH、碳氮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4.63%、8.78%、23.98%),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提高(增幅依次为21.66%、21.66%、57.75%、24.64%、20.81%、26.43%);T2处理土壤容重、pH、碳氮比显著下降(降幅依次为19.34%、8.78%、16.01%),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均显著增加(增幅依次为15.19%、15.19%、36.31%、17.02%、18.81%);T1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下降(降幅11.95%),土壤pH、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碱解氮显著增加(增幅依次为3.03%、11.29%、11.29%、7.01%、4.76%、10.4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肥力综合排名:T3>T2>T1>CK。因此,T3处理更有利于改善稻田土壤各项理化指标,土壤培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油稻轮作 鸭稻共作 油稻鸭 绿肥 土壤肥力 评价
下载PDF
施氮量和灌溉定额对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油菜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广源 谭军利 +4 位作者 李红 马波 王月梅 田海梅 王西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45-1757,共13页
为探讨小麦后复种油菜对小麦茬残留氮素吸收利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麦后土壤残留氮素有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茬施氮量[常规施氮(270 kg∙hm^(−2))、减施氮肥(202.5 kg∙hm^(−2))和不施... 为探讨小麦后复种油菜对小麦茬残留氮素吸收利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麦后土壤残留氮素有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茬施氮量[常规施氮(270 kg∙hm^(−2))、减施氮肥(202.5 kg∙hm^(−2))和不施氮(0 kg∙hm^(−2))]和灌溉定额[常规灌溉(400 mm)、节水20%(320 mm)和节水40%(240 mm)]对复种油菜的产量、氮素吸收量以及0~100 cm土壤含水率和矿质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两季作物的氮素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茬残留氮素对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氮肥后效与小麦茬的施氮量呈正比。小麦茬常规施氮270 kg∙hm^(−2)时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最高,分别为6640 kg∙hm^(−2)和25.7 kg∙hm^(−2),较小麦茬减施氮肥与不施氮分别增加11.8%与43.5%和14.8%与58.8%;小麦茬灌溉定额对油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氮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常规施氮处理下常规灌溉处理油菜氮素吸收量较节水处理增加9.6%~10.2%。与油菜播前相比,油菜收获后施氮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降低18.8~96.1 kg·hm^(−2);常规施氮处理较减氮和不施氮处理增加了油菜对残留氮素吸收能力。油菜翻压还田并经过冬季的冻融后,在下一季小麦播前,0~100 cm土层的土壤矿质氮增加86.1~171.8 kg·hm^(−2),增加量与小麦茬的施氮量呈正相关。常规施氮+常规灌溉定额0~10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较小,氮肥后效显著提高了油菜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生产效率,常规施氮+节水20%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最高,而常规施氮+节水40%处理油菜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节水20%处理的氮肥累积利用率最高,达89.8%。小麦茬施氮量为270 kg·hm^(−2),灌溉定额为320~400 mm显著提高了复种油菜的产量、吸氮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及降水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施氮处理土壤矿质氮含量。而油菜翻压还田经过冬季冻融后显著增加了土壤矿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油菜 施氮量 灌溉定额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土壤矿质氮含量 引黄灌区
下载PDF
稻-再-油复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索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康胜 唐咸瑞 +1 位作者 赵继华 李保平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确保粮食安全,推进油料作物生产,提高种植收益,在湖南省双峰县进行了稻—再—油(稻—再生稻—油菜)复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索,从区域、地块、品种的选择到栽培技术集成进行了试验与示范,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将再生稻品种与油... 为确保粮食安全,推进油料作物生产,提高种植收益,在湖南省双峰县进行了稻—再—油(稻—再生稻—油菜)复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索,从区域、地块、品种的选择到栽培技术集成进行了试验与示范,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将再生稻品种与油菜合理搭配复种,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能确保粮食产量,还增收一茬油菜,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节支增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油菜 复种模式 高效栽培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茬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友娟 于建平 李贵喜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50-52,共3页
为了实现节本增效,在灵台县采用了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的方法,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穴播冬油菜的生产模式研究,即在玉米成熟后,采用人工收获,清除玉米秸秆,保护好上茬地膜,在原地膜上穴播点种冬油菜,冬油菜产量可达3080 kg/hm^(... 为了实现节本增效,在灵台县采用了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的方法,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穴播冬油菜的生产模式研究,即在玉米成熟后,采用人工收获,清除玉米秸秆,保护好上茬地膜,在原地膜上穴播点种冬油菜,冬油菜产量可达3080 kg/hm^(2),是一种轻简方便,高产高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冬油菜 一膜两茬
下载PDF
丘陵区谷子-油菜复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6
作者 梁颖颖 戴晓星 +5 位作者 吴孔杰 杨素 赵俊杰 代中杰 张富厚 孟超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46-52,共7页
【目的】探明丘陵区谷子-油菜复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际微生物数目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及实现农业特色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对谷子-油菜复种不同年限(1年、2年和3年)及谷子-油菜复种1年后... 【目的】探明丘陵区谷子-油菜复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际微生物数目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及实现农业特色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对谷子-油菜复种不同年限(1年、2年和3年)及谷子-油菜复种1年后轮作其他作物(玉米、红薯)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数量进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谷子-油菜复种1年后轮作其他作物的种植模式下,与谷子-油菜复种1年种植模式相比,土壤养分含量:轮作红薯和玉米的土壤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轮作红薯与玉米的土壤细菌均显著降低(P<0.05),轮作红薯的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轮作玉米的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谷子-油菜复种不同年限的种植模式中,土壤养分含量:随复种年限增加,土壤中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随复种年限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土壤真菌数量以复种2年的显著高于复种1年和3年。【结论】丘陵区谷子-油菜复种随复种年限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复种3年的土壤养分含量优于复种2年。谷子-油菜复种模式能够较好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平衡,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油菜 复种 根际土壤 微生数量 理化性质 丘陵区
下载PDF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适宜播期研究
17
作者 刘陈 王伟妮 +5 位作者 廖世鹏 任涛 郭晨 刘俊梅 孙霞 鲁剑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27,共8页
为明确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适宜播种时期,分别于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2022年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杭锦后旗试验点从2019年7月26日-8月15日共设置5个播期,每隔5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分别于7月26日... 为明确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适宜播种时期,分别于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2022年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杭锦后旗试验点从2019年7月26日-8月15日共设置5个播期,每隔5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分别于7月26日、7月31日、8月5日、8月10日和8月15日播种;同样达拉特旗试验点从2022年7月22日-8月11日共设置5个播期,每隔5 d设置1个播期处理,以此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虽然生物量水平和气候条件有所差异,但整体趋势均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与第Ⅰ期播种相比,第Ⅴ期播种油菜生物量分别下降90.3%和75.4%,两点生育期内油菜平均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分别下降469.9℃、409.9℃和179.1 h。同时于第Ⅰ,Ⅱ,Ⅲ期播种时,与施肥投入养分量(N 27.3 kg/hm^(2)、P_(2)O_(5)34.5 kg/hm^(2))相比,油菜翻压还田养分量均高于投入量,且碳和钾还田量至少达到1800,200 kg/hm^(2)。因此,综合考虑油菜绿肥生物量以及还田养分量,河套灌区小麦收获后油菜可以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光温资源,促进油菜生长和养分积累。为达到5 t/hm^(2)以上油菜还田量及获得更高的养分还田量,油菜生育期内应至少接受活动积温1300℃、有效积温1100℃以及有效日照时数64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 油菜绿肥 播种时期 生物量 养分积累量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栽培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妍 傅树豪 郭碧芝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8期145-147,共3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说明了水稻油菜轮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稻油菜轮作的栽培模式,以期为保障水稻、油菜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 水稻 轮作 栽培模式 节本增效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1
19
作者 李儒海 强胜 +2 位作者 邱多生 储秋华 潘根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36-3243,共8页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群落的变化规律,于2006年10月在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试验定位监测田,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7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持续20a后对水稻-油菜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试验区共记录到杂草11...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群落的变化规律,于2006年10月在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试验定位监测田,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7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持续20a后对水稻-油菜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试验区共记录到杂草11种,隶属于6个科。其中,节节菜(Rotala indica)、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4种杂草在所有施肥处理区发生密度较大。莎草科杂草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只在不施肥区和纯氮肥区出现,而球穗扁莎(Pycreus globosus)和萤蔺(Scirpus juncoides)仅在不施肥区出现。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田间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全年秸秆区的物种丰富度(7.3种)最小,不施肥区(10.7种)最大;不施肥区、常规区、秋季秸秆区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区;不施肥区和常规区Simpson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处理区;不施肥区和纯氮肥区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处理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组成也发生了一定变化,Whittaker指数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化肥配施猪粪对杂草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的影响最显著,化肥配施油菜秸秆和化肥配施油菜水稻秸秆次之,而纯施氮肥和化肥配施水稻秸秆的影响较小。S rensen群落相似性指数及聚类分析结果也得到相似的结论。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平衡施用N、P、K肥)、化肥配施猪粪、化肥配施夏季、秋季和全年秸秆处理均能显著改变田间杂草群落的组成,改变某些杂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抑制其发生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杂草物种多样性 杂草群落 水稻-油菜轮作制
下载PDF
饲料油菜薹期收获茎秆破碎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被引量:57
20
作者 廖宜涛 廖庆喜 +3 位作者 周宇 王在腾 蒋亚军 梁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2,共10页
针对饲料油菜机械化收获中的切碎、抛送等关键环节离散元仿真缺乏准确模型的问题,以抽薹期饲料油菜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仿真软件开展饲料油菜茎秆破碎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研究。试验测定了饲料油菜本征参数,应用HertzMindlin基... 针对饲料油菜机械化收获中的切碎、抛送等关键环节离散元仿真缺乏准确模型的问题,以抽薹期饲料油菜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仿真软件开展饲料油菜茎秆破碎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研究。试验测定了饲料油菜本征参数,应用HertzMindlin基本模型进行饲料油菜茎秆颗粒堆积仿真试验,通过二水平因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确定了饲料油菜茎秆颗粒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等基本接触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接触模型进行饲料油菜茎秆弯曲破坏仿真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了饲料油菜茎秆颗粒法向接触刚度、切向接触刚度、临界法向应力与临界切向应力等饲料油菜茎秆破碎离散元仿真模型的主要参数。以确定的参数进行堆积角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2.27%;不同直径油菜茎秆破碎仿真试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4.21%,说明标定方法正确可行,标定参数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油菜 收获 堆积角 茎秆切碎 离散元参数标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