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A对辣椒光合产物分配和32P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别之龙 何首林 +1 位作者 万兆良 徐登益 《核农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29+28+30,共4页
利用14C和32P示踪技术,研究了NAA(萘乙酸)对辣椒植株光合产物分配和磷素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次NAA,与喷施1次相比,促进了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10mg/kgNAA处理,能提高生殖器官的库强... 利用14C和32P示踪技术,研究了NAA(萘乙酸)对辣椒植株光合产物分配和磷素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次NAA,与喷施1次相比,促进了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10mg/kgNAA处理,能提高生殖器官的库强,促进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增加全株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改善32P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 辣椒 14c32p示踪
下载PDF
嫁接促活剂对黄瓜嫁接苗愈伤过程、^(32)P和^(14)C的吸收和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管长志 尹立荣 +2 位作者 郭富常 于凤义 张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7-22,共6页
32P和14C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嫁接促活剂可使砧木吸收32P的量比对照增加1倍,使砧木吸收的32P运到接穗或使接穗同化的14C运到砧木比对照提早2d,并且明显提高了32P和14C的输出量及比例,明显促进接口愈伤组织的... 32P和14C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嫁接促活剂可使砧木吸收32P的量比对照增加1倍,使砧木吸收的32P运到接穗或使接穗同化的14C运到砧木比对照提早2d,并且明显提高了32P和14C的输出量及比例,明显促进接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维管束的连接,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促活剂 嫁接苗 黄瓜 愈伤过程 吸收 运转
下载PDF
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3 位作者 余美炎 王同燕 任凤山 徐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8-465,共8页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显著相关(r=0.9629),其变化主要受根层、茎层、叶层^(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影响;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与根层、茎层和叶层的^(32)P矿质集运速率之间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其变化显著受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的影响;根层、叶层和穗层的^(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与其^(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变化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群体根系 ^32p吸收活力 群体光合速率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杨文钰 樊高琼 +3 位作者 任万军 王竹 于振文 余松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39-1345,共7页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提高了5.7倍。叶面积显著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单株对CO2的同化力提高了25.9%,14C同化物分配给根系和分蘖节的比例提高。生育后期,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烯效唑的使用浓度以20mg·kg-1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功能 烯效唑 干拌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14c同化物 根叶 增产机理 栽培试验 田间试验 根系活力 吸收强度 ^32p 光合能力 生育后期 含量降低 使用浓度 小麦根 叶面积 CO2 分蘖节 配给 施氮 单株
下载PDF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32)P和^(14)C营养代谢障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锐 陈宏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62-167,共6页
采用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A”为材料,从苗期至幼穗分化3期栽培在短日照条件下,从幼穗分化3期至抽穗期,每天补充光照长度至14小时,光强为1500Lux;另部份植株则控制在8小时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光照长度处理后,分别测定^(32)P,^(14)C... 采用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A”为材料,从苗期至幼穗分化3期栽培在短日照条件下,从幼穗分化3期至抽穗期,每天补充光照长度至14小时,光强为1500Lux;另部份植株则控制在8小时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光照长度处理后,分别测定^(32)P,^(14)C-葡萄糖同化物在幼穗的分布(%),并分别在颖花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分化期、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双核期、三核期和花粉充实期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在长日诱导下,作为核酸代谢基础的^(32)P在花粉母细胞形式期颖花的分布和比活性,比在短日诱导下的下降,但从小孢子发育Ⅳ期起则几乎相近。长日诱导的颖花^(14)C-葡萄糖同化物比活性和在幼穗的分布,随花粉发育而于单核晚期起开始下降,至花粉成熟期仅为4.96%。试验结果认为,长日诱导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花粉不育首先是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32)P或核酸合成代谢发生障碍,然后于小孢子发育的单核晚期^(14)C-同化产物的生理代谢障碍。在短日诱导条件下花粉可育,花粉粒充实,结实率较高。长日条件下诱导花粉不育,花粉粒不充实,属碘败不育花粉,抽穗期延长,结实率0~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 长日诱导 不育水稻
下载PDF
两个特用稻的营养供应水平与^(32)P、^(14)C分布和谷产量的关系
6
作者 王永锐 吴家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8-85,共8页
香稻(竹香粘)的分蘖数多,其分蘖期根系吸收^(32)P和^(32)P分布到分蘖,以高、中肥和高N,高K肥处理的为高;^(14)C-葡萄糖同化物分布在分蘖比黑米稻(黑优粘)和常规稻“双桂36”的高,但灌浆期和黄熟期^(14)C分布在稻穗较少.低肥处理的稻谷... 香稻(竹香粘)的分蘖数多,其分蘖期根系吸收^(32)P和^(32)P分布到分蘖,以高、中肥和高N,高K肥处理的为高;^(14)C-葡萄糖同化物分布在分蘖比黑米稻(黑优粘)和常规稻“双桂36”的高,但灌浆期和黄熟期^(14)C分布在稻穗较少.低肥处理的稻谷产量较高.而在高、中肥条件下结实率降低,实粒数减少,成穗率稍低,谷产量也比“黑优粘”和“双桂36”低. “黑优粘”在高肥、高N条件下的分蘖多,成穗率高、结实粒数也较多,稻谷产量比“竹香粘”高,在高、中肥、高 N高 P条件下,^(32)P分布于分蘖多,分蘖的^(14)C分布则以高 N,高 K肥条件下的多;开花和灌浆用稻穗的^(14)C分布皆以高 K肥水平的为高。“黑优粘”是耐肥和需钾肥品种,高肥、高K可提高其稻谷产量,但仍比“双桂36”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黑米稻 营养 产量
下载PDF
小麦无效分蘖^(14)C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羊梅 郭文善 +3 位作者 封超年 朱新开 葛才林 彭永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65-1667,共3页
关键词 无效分蘖 光合产物 ^14c 小麦 运转 分配 ^32p示踪 放射性同位素 发生规律 分蘖发生
下载PDF
应用^(14)C、^(32)P研究稀土对人参碳代谢及磷吸收的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董以德 刘英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1-24,42,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对人参碳代谢和根外磷的吸收有促进作用。稀土处理后人参光合速率捉高了10.58%,参根皂甙含量增加8.32%,红果期稀土处理,人参叶面涂布磷吸收率比对照提高10.51%,参根中磷的积累增加19.58%。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人参 代谢 吸收磷
下载PDF
水稻地上节位根对生育后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德风 孙卫民 曹丰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98-103,共6页
通过32P与14C示踪研究表明,水稻生育后期培土,能保持和延长地上节位根的生理功能,提高水稻生育后期14CO_2同化能力,促使14C-同化产物向稻穗运输,提高灌浆速度,而且能使水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增产幅度14.11—... 通过32P与14C示踪研究表明,水稻生育后期培土,能保持和延长地上节位根的生理功能,提高水稻生育后期14CO_2同化能力,促使14C-同化产物向稻穗运输,提高灌浆速度,而且能使水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增产幅度14.11—17.67%,每亩增产稻谷53.3—53.6kg,经生物统计分析,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节位根 培土 示踪技术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栽培生理基础——Ⅲ.免耕水稻对14C、32P的吸收与分配
10
作者 李小林 王永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89年第5期159-164,共6页
以威优64、陆青早1号为材料,免耕能促进水稻叶片对<sup>14</sup>C的输出和根系对<sup>32</sup>P的吸收及输出,促使各生育期的生长中心集中<sup>14</sup>C、<sup>32</sup>P的分配优势。
关键词 水稻免耕 14C 32P 吸收 分配
下载PDF
杂交稻分蘖和乳熟期^(32)P、^(14)C 分布与分蘖数和谷产量
11
作者 王永锐 陈坤朝 刘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89年第5期18-23,共6页
8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分蘖数,与分蘖期^(32)P及^(14)C在分蘖的分布(%)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9(n=21),r=0.532(n=22)。谷粒产量与分蘖期^(32)P在分蘖分布(%)的相关系数r=0.604(n=14)。谷粒产量与乳熟期^(14)C—葡萄糖同化物... 8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分蘖数,与分蘖期^(32)P及^(14)C在分蘖的分布(%)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9(n=21),r=0.532(n=22)。谷粒产量与分蘖期^(32)P在分蘖分布(%)的相关系数r=0.604(n=14)。谷粒产量与乳熟期^(14)C—葡萄糖同化物在稻穗分布(%)呈显著正相关,r=0.616(n=25)。高产杂交水稻威优64、汕优66、源优植和广优56的谷粒产量与^(14)C在乳熟期稻穗的分布和从剑叶的输出率相关系数大,低产杂交水稻汕A×芦36—1,D优66等相关系数小。讨论了^(32)P、^(14)C在分蘖和稻穗的分布动态,可作为预测杂交水稻产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32P 14C 分蘗 产量预测
下载PDF
免耕水稻的营养生理性状与谷产量(英文)
12
作者 王永锐 李小林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0年第2期79-86,共8页
用早熟籼稻“陆青早1号”和中熟杂交稻“威优64”,直接播种于盛有2年免耕土壤的塑料盆(70×45×20cm)与常规耕作为对照,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威优64”和“陆青早1号”根吸收 ^(32)P和分配到各个生育期生长中心多,尤以抽穗... 用早熟籼稻“陆青早1号”和中熟杂交稻“威优64”,直接播种于盛有2年免耕土壤的塑料盆(70×45×20cm)与常规耕作为对照,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威优64”和“陆青早1号”根吸收 ^(32)P和分配到各个生育期生长中心多,尤以抽穗期和成熟期分配到稻穗的量比对照的多。^(14)C —葡萄糖同化物从涂叶的输出率(%)、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各个生育期均比对照的高。免耕稻两个品种乳熟期和成熟期茎的干物重增重,由乳熟期至成熟期茎秆物质运转率高,成熟期茎鞘总糖向谷粒运转率也高,成熟期叶片、叶鞘和稻穗干物重比常规耕作的增重,茎秆比较轻,运转和给稻穗贡献率高,两个免耕稻种的谷粒产量结构比对照良好,第一次枝梗数,第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每穗充实粒,结实率,1000粒重,茎/秆比,经济系数比常规耕作的高,谷粒产量增加。本文还证明在免耕条件下杂交稻“威优64”植株性状和营养生理性状比“陆青早1号”良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水稻 可溶性蛋白质 34P 14C 谷粒产量结构
下载PDF
小粒稻和大粒稻分蘖的^(32)P、^(14)C和器官的干物质(英文)
13
作者 王永锐 方利娟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0年第2期87-94,共8页
小粒稻和大粒稻的生理研究,无疑对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小粒稻和大粒稻共6个品种:南泰8号、七桂早25,三黄占(小粒)、美果选、特青2号、双桂36(大粒)作为试验材料,于玻璃网室内盆栽,每盆4株,肥、水及其管理一致,播种后... 小粒稻和大粒稻的生理研究,无疑对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小粒稻和大粒稻共6个品种:南泰8号、七桂早25,三黄占(小粒)、美果选、特青2号、双桂36(大粒)作为试验材料,于玻璃网室内盆栽,每盆4株,肥、水及其管理一致,播种后定期测量植株分蘖数、顶上4片的叶片、叶鞘、茎穗干物重,收割时进行常规考种。试验结果表明,^(32)P、^(14)C在小粒稻和大粒稻分蘖的分布(%)不同,大粒稻“美果选”比“特青 2号”和“双桂36”^(32)P在分蘖分布多,^(14)C在分蘖少,分蘖数也少,小粒稻“南泰8号”^(32)在分蘖分布(%)比“七桂早25”和“三黄占”多,分蘖数也多。小粒稻“南泰8号”和大粒稻“美果选”,生育后期植株干物质保留在叶片、叶鞘和茎秆节间比其余品种多,其余小粒稻和大粒稻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重贡献给稻穗增重较多,“美果选”的分蘖干物重和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比其余大粒稻品种减轻。大粒稻,“美果选”和小粒稻“南泰8号”的充实粒数少,谷粒产量低。实验结果证实王永锐(1986)提出的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确实存在有“两段式阶梯灌浆形式”,如大粒稻“特青2号”,“双桂36”,小粒稻“七桂早25”,“三黄占”,并认为这可作为水稻选育种和高产栽培的生理指标,以及作为水稻生理育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稻 大粒稻 32P 14C 干物质 分蘖 谷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