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转归的因素分析
1
作者 卢林 陈海诚 +2 位作者 陈楚杰 周驰 陈镇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17-5822,共6页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且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d时骨盆倾斜严重程度分为3组,A组(<2°)48例,B组(2°-3°)34例,C组(>3°)18例。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双侧臀中肌长度、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以及双侧臀中肌长度差值、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差值、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术后骨盆倾斜角度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术后短期内发生骨盆倾斜加重;②术后3 d至术后1个月时段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组间存在差异,C组>B组>A组;术后1-3个月时段C组与其他各组存在差异,C组变化比值最小;术后3 d至术后3个月时段组间变化比值无差异;③双侧臀中肌差值术后逐渐减小,术后3个月时双侧臀中肌比较无差异;④术后双侧旋转中心差值增大,术后3个月时双侧高度差值小于术前;⑤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病程与术后3个月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00),术前双侧臀中肌差值与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P=0.006);⑥提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功能性骨盆倾斜;术后骨盆倾斜的矫正是基于术后功能性骨盆倾斜角度的适应性恢复;功能性骨盆倾斜的产生是以术后短期骨性结构重建、软组织积累性损害存续为基础的机体代偿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臀中肌 骨盆倾斜 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 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 骨盆稳态
下载PDF
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珊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记录横... 目的:探讨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记录横轴位、矢状位以及膝关节屈膝0°和30°时的髌骨倾斜角。结果:研究组外侧滑车倾斜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0°髌骨倾斜角、30°髌骨倾斜角以及倾斜角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偏移加重型患者出现倾斜角增大概率均明显高于髌骨倾斜型与偏移减轻型患者(P<0.05),髌骨倾斜型患者出现倾斜角增大概率明显高于偏移减轻型(P<0.05);Wiberg分型Ⅲ型患者0°位髌骨倾斜角、30°位髌骨倾斜角均大于Wiberg分型Ⅰ、Ⅱ型患者(P<0.05)。结论:在髌骨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中,对髌骨倾斜角变化值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结合髌骨外移比值对患者进一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 诊断价值 髌骨外移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