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137)Cs Tracing Methods to Estimate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and to Construct a Sediment Budget for a Small Agricultural Catch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JU Li WEN An-bang +2 位作者 LONG Yi YAN Dong-chun GUO J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428-436,共9页
Soil erosion and associated off-site sedimentation are 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To initiat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ediment yield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for reliable i... Soil erosion and associated off-site sedimentation are 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To initiat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ediment yield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for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soil eros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TGR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137Cs tracing methods to construct a sediment budget for a small agricultural catchment in the TGRR. Cores were taken from a pond and from paddy fields, for laTCs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pond since 1963 is 1.50 g cm-2 yr-1 and the corresponding amount of sediment deposited is 1,553 t. The surface erosion rate for the sloping cultivated lands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paddy fields were estimated to be 3,770 t km-2 yr-1 and 2,600 t km-2 yr^1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estimate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rates, and the area of each unit, the post 197o sediment budget for the catch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A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of 0.5 has been estimated for the past 42 year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loping cultivated lands are the primary sediment source areas, and that the paddy fields are deposition zones. The typical land use pattern (with the upper parts characterized by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lower parts by paddy field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sediment yield from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in the TGRR. A 137Cs profile for the sediment deposited in a pond is shown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ans of estimating the land surface erosion rate in the upstream cat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d deposition Soil erosion rate sediment budget 137Cs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河段高含沙洪水期输沙规律研究
2
作者 李国豪 张敏 刘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6,共8页
黄河下游河床长期处于淤积抬升状态,其冲淤演变规律对于下游河道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快速预测不同量级高含沙洪水各河段的冲淤量以及判断高含沙洪水期黄河下游游荡河段冲淤影响很有必要。根据1960—2021年54场高含沙洪水的实测水沙... 黄河下游河床长期处于淤积抬升状态,其冲淤演变规律对于下游河道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快速预测不同量级高含沙洪水各河段的冲淤量以及判断高含沙洪水期黄河下游游荡河段冲淤影响很有必要。根据1960—2021年54场高含沙洪水的实测水沙资料,分析高含沙洪水期黄河下游游荡河段下站输沙率与上站流量、含沙量、输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关系式,系统地研究高含沙洪水的输沙规律。结果表明,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进一步按来沙系数分级得到高含沙洪水期的输沙率公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冲淤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与实测水沙资料的贴合度。以小浪底水文站为黄河下游游荡河段的进口控制水文站,采用按来沙系数分级所求的输沙率关系式能够较准确推求花园口站、夹河滩站、高村站的输沙率,从而计算小浪底—花园口、花园口—夹河滩和夹河滩—高村河段的累计冲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 来沙系数 河道冲淤 高含沙洪水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输沙量的沿程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35
3
作者 吴保生 张原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以1950-2002年实测输沙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和排沙比变化特点,参照能够反映黄河特点的考虑上站含沙量的输沙率公式,建立了黄河下游逐河段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 以1950-2002年实测输沙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和排沙比变化特点,参照能够反映黄河特点的考虑上站含沙量的输沙率公式,建立了黄河下游逐河段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作为分析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泥沙输移 输沙能力 排沙比 来沙系数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余国安 王兆印 +2 位作者 刘乐 黄河清 巩同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9,共7页
雅鲁藏布江(雅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演变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通过野外调查,结合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数据分析和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功能,对雅江河网形态及河流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H4电磁成像系统测量了雅江及... 雅鲁藏布江(雅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演变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通过野外调查,结合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数据分析和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功能,对雅江河网形态及河流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H4电磁成像系统测量了雅江及其支流宽谷河道淤沙深度。研究发现,雅江河网呈现格状水系特点,同时具有枝状河网的拓扑性质,这主要是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河网发育过程中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伸所至。青藏高原阶段性不均匀抬升形成了宽窄相间的藕节状河道形态,宽阔河段河道为辫状河型,而窄深河段为深切的V型河谷、单一顺直河型,纵剖面上构成裂点。裂点河段地块相对上升较快,阻滞了水流和泥沙,上游河段大量卵石和泥沙在河谷里淤积深达800多米,形成了平整而宽阔的U型河谷。整个雅江宽谷段泥沙淤积量约0.9万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 泥沙淤积 Horton比 U型河谷 V型河谷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调整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林秀芝 刘琦 曲少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7,共6页
从黄河下游引水引沙特点入手,分析了非汛期不同河段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调整的影响,探讨了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影响机理,初步给出了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影响的定量值。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引水引沙 河道冲淤 冲淤调整 影响分析 Lower YELLOW River erosion and deposition water and sediment 影响机理 非汛期 定量值 特点 河段
下载PDF
小浪底调控对黄河口冲淤变化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姚前前 李新举 +3 位作者 于泓 王雪峰 高国勇 黄晓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2,180,共6页
通过天然水沙和调水调沙环境下黄河口冲淤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小浪底对黄河口冲淤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造陆面积与黄河来水来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小浪底的调控作用改善了黄河来水来沙条件,使黄河口迅速由蚀退状态转为淤积状态,沙嘴... 通过天然水沙和调水调沙环境下黄河口冲淤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小浪底对黄河口冲淤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造陆面积与黄河来水来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小浪底的调控作用改善了黄河来水来沙条件,使黄河口迅速由蚀退状态转为淤积状态,沙嘴以0.9km/a的速率迅速延伸,小浪底调控初期(2003-2006年)的造陆速率是天然水沙条件下(1977-1989年)的1.34倍,每1×108 t泥沙的沙嘴延伸长度则为2.9倍;为使黄河口朝良性方向发展,小浪底在运行中应控制利津站的水沙比在0.02t/m3左右,来沙系数稳定在0.01~0.015(kg·s)/m6,即至少保证径流量2×1010 m3,输沙量(3~4)×108 t,含沙量6.34~9.52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变化 调水调沙 水沙比 来沙系数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泥沙淤积计算 被引量:24
7
作者 胡艳芬 吴卫民 陈振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8,共3页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 ,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SUSBED -UNSTEADY》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 ,具体对水库库...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 ,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SUSBED -UNSTEADY》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 ,具体对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水库河床纵剖面变化、水库库容损失、水库排沙比、库区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作了计算 ,进一步分析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速度、库容损失以及排沙比的变化特点 ,得出了以下结论 :由于上游水库的调度作用 ,使库区来水来沙较天然大不相同 ,导致库区泥沙淤积呈现带状淤积为主 ;前期泥沙淤积速度较慢 ,以后逐年加快 ,接近平衡时 ,淤积速度才又减慢 ;库容损失逐年增加 ;排沙比较大 ,水库运行前期排沙比较大但逐年减小 ,以后又逐年增大至水库淤积平衡。此外 ,还简要介绍了向家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泥沙淤积 数学模型 计算方法 拦沙率
下载PDF
淮河干流吴家渡至小柳巷河段泥沙冲淤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虞邦义 郁玉锁 倪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6,共5页
采用输沙量法对淮河干流吴家渡至小柳巷段实测水文资料完整的20年进行年际变化分析,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枯水年份河段输沙基本平衡或微淤;中水年份冲刷年多于淤积年;丰水年份总体表现为冲刷。丰水年和中水年的总体冲淤趋势取决于汛期,... 采用输沙量法对淮河干流吴家渡至小柳巷段实测水文资料完整的20年进行年际变化分析,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枯水年份河段输沙基本平衡或微淤;中水年份冲刷年多于淤积年;丰水年份总体表现为冲刷。丰水年和中水年的总体冲淤趋势取决于汛期,枯水年非汛期对全年冲淤影响较大。系统分析了河段冲淤与吴家渡站来流量以及年均来沙系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法 造床流量 排沙比 来沙系数
下载PDF
镇江城市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朱伟 边博 阮爱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84-1589,共6页
道路沉积物是一重要环境介质,其颗粒物积累的潜在毒性对于城市水体是一重要危害,因此,识别道路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及来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分析了采集于镇江市商业区、河滨公园、居民区和交通繁忙区的62个样品中的Zn、Pb、Cu、Cr和Ni 5种... 道路沉积物是一重要环境介质,其颗粒物积累的潜在毒性对于城市水体是一重要危害,因此,识别道路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及来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分析了采集于镇江市商业区、河滨公园、居民区和交通繁忙区的62个样品中的Zn、Pb、Cu、Cr和Ni 5种重金属,它们在交通繁荣区含量最大,Zn、Cu、Cr和Ni含量在商业区、河滨公园和居民区并无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识别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不同功能区的重金属来源有所差别,各功能区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70%以上)代表来自交通活动产生的污染源,或者是与工业污染源共同产生的混合污染源;第二主成分代表来自工业污染源或者是生活污染源,并且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有机质显著相关,最后计算了重金属浓度富集率(CER),以评价人类活动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有机质是镇江城市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要载体,人类活动对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影响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沉积物 重金属来源 主成分分析 浓度富集率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拦沙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申冠卿 李勇 +1 位作者 张原锋 彭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在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急剧降低,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增长,水库调水调沙提高了河道输沙能力,改善了泥沙淤积部位。拦沙期(1999年10月-2018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共计冲刷21.015亿m^3。分析... 在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急剧降低,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增长,水库调水调沙提高了河道输沙能力,改善了泥沙淤积部位。拦沙期(1999年10月-2018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共计冲刷21.015亿m^3。分析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特性及水库对水沙的调控效果,对比计算有、无小浪底水库两种工况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变化及减淤作用。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比为1.373∶1,其拦沙减淤效果与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及河道边界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沙减淤比 水库拦沙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潼关河段清淤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乃迁 李文学 +2 位作者 张翠萍 张原锋 侯素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7-18,共2页
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有来水来沙条件、上下游河段冲淤状况和坝前运用水位,其中来水来沙条件起着主导作用。潼关高程的变化受下邻河段(黄淤36~41断面)冲淤的影响要大于上邻河段(黄淤41~45断面)。减少三门峡水库非汛期... 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有来水来沙条件、上下游河段冲淤状况和坝前运用水位,其中来水来沙条件起着主导作用。潼关高程的变化受下邻河段(黄淤36~41断面)冲淤的影响要大于上邻河段(黄淤41~45断面)。减少三门峡水库非汛期高水位的运用对减缓非汛期潼关高程的抬升起着重要作用。清淤河段选在黄淤30断面以上,重点在黄淤36~41断面。清淤时间分为桃汛期和汛期两个时段。清淤对潼关高程的上升趋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水来沙 冲淤 潼关河段 清淤 黄河
下载PDF
青铜峡水库排沙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赞盈 王育杰 +1 位作者 郑艳爽 刘英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1,共3页
统计了青铜峡水库汛期排沙和汛末拉沙期间下游各河段的淤积状况,通过建立水库下游河道排沙比与进入河道的水沙条件的定量关系,分析有无青铜峡水库时相应时期水库下游河道的冲淤状况。结果表明:由于水库汛期排沙对水沙条件的改变是有限的... 统计了青铜峡水库汛期排沙和汛末拉沙期间下游各河段的淤积状况,通过建立水库下游河道排沙比与进入河道的水沙条件的定量关系,分析有无青铜峡水库时相应时期水库下游河道的冲淤状况。结果表明:由于水库汛期排沙对水沙条件的改变是有限的,因此水库汛期运用未对其下游河道造成增淤;汛末拉沙对下游河道造成了增淤,该期间若不排沙,则同期下游河段将发生微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淤 排沙比 水库排沙 青铜峡水库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冲淤对水沙的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素珍 王平 +1 位作者 郭秀吉 楚卫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针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严重、成因复杂的状况,通过沙量平衡法、考虑支流来沙,采用统计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河段淤积过程和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952年以来,内蒙古巴彦高勒到头道拐河段经历了累计淤积-相对平衡-累计淤积的过程,淤积总... 针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严重、成因复杂的状况,通过沙量平衡法、考虑支流来沙,采用统计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河段淤积过程和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952年以来,内蒙古巴彦高勒到头道拐河段经历了累计淤积-相对平衡-累计淤积的过程,淤积总量14.2302亿m3,其中7-10月淤积量占全年的81.9%,三湖河口以下淤积量占83.3%。上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流的水沙组合和风沙入黄量,不淤的临界条件是来沙系数小于0.007kg·s/m6。下段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孔兑来沙,维持不淤的临界条件是综合来沙系数小于0.005kg·s/m6,孔兑来沙量小于0.1亿t。从全河段看,十大孔兑来沙对河床淤积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河段 十大孔兑 冲淤量 来沙系数 响应
下载PDF
近年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侯志军 由宝宏 李士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3,共6页
着重分析了1976年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河口尾闾河道冲淤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1976-2005年间,河口河段经历了强烈淤积—强烈冲刷—持续淤积—持续冲刷等冲淤变化过程;其冲淤变化与水沙条件、流路改道、河口的淤积延伸及河床边界等条件有关... 着重分析了1976年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河口尾闾河道冲淤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1976-2005年间,河口河段经历了强烈淤积—强烈冲刷—持续淤积—持续冲刷等冲淤变化过程;其冲淤变化与水沙条件、流路改道、河口的淤积延伸及河床边界等条件有关;②利津-7断面河段冲淤变化与利津径流量及来沙系数存在一定关系,与大于2000m3/s的水量关系密切;③7断面以下河段冲淤变化与利津水沙通量,河道边界条件及流路延伸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河道 来水来沙 纵比降 断面形态 淤积延伸
下载PDF
分流对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红玲 胡春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满足灌溉要求,引黄灌区渠道沿程通常设置不同形式的分水涵闸进行分流。渠道分水分沙机理及分流对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是灌区系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在分流水流流态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含沙量垂线分布理论公式,推... 为满足灌溉要求,引黄灌区渠道沿程通常设置不同形式的分水涵闸进行分流。渠道分水分沙机理及分流对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是灌区系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在分流水流流态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含沙量垂线分布理论公式,推导得到渠道自流分流时分沙比与分流比呈0.9次幂关系式,并利用灌区引水含沙量与大河含沙量的统计数据进行了验证。此外,根据建立的分沙比关系式进一步分析了分流条件下保持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临界条件,说明了渠道分流通常会增加原渠道的淤积,进而在分沙比关系式及输沙能力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渠道淤积比与分流比的关系式,经数值分析可知淤积比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比 分沙比 输移比 淤积比 渠道 引黄灌区
下载PDF
三盛公水库运用对下游河道输沙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腾 申孙平 +1 位作者 李涛 秦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1-405,454,共6页
通过建立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下泄流量与含沙量条件下三盛公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输移规律,统计了河道的含沙量、累计冲淤量和河段沿程冲淤量,并计算了河道单位长度冲淤量,定量分析了不同河段的冲淤特点。结果表明:流量相同的条件... 通过建立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下泄流量与含沙量条件下三盛公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输移规律,统计了河道的含沙量、累计冲淤量和河段沿程冲淤量,并计算了河道单位长度冲淤量,定量分析了不同河段的冲淤特点。结果表明:流量相同的条件下,进口含沙量越大,河道沿程淤积量和累计淤积量越大,但水库下游100 km后水体含沙量逐渐趋于一致,与进口含沙量无关;水库的下泄流量和含沙量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和淤积影响明显,下泄含沙量不大于3 kg/m^(3)时,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水库至三湖河口河段冲淤变化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影响明显,该河段冲淤平衡来沙系数在0.004 kg•s/m^(6)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输沙 泥沙淤积 来沙系数 冲淤平衡 三盛公水库
下载PDF
嘉陵江合川枢纽调蓄及泥沙淤积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胜发 许光祥 +1 位作者 李昌志 方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修建合川枢纽主要是防洪和拦截长江上游泥沙的需要 .笔者计算了不同冲沙流量时坝前各典型年的水位调度方案 ,运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合川枢纽建成后泥沙的淤积过程、淤积部位 。
关键词 计算 调蓄 泥沙淤积 排沙比 水利枢纽 水位调度 冲沙流量 淤积量
下载PDF
黄河库区泥沙制备煤矿充填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青峰 邢振贤 +1 位作者 陈征 郑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5-58,共4页
黄河库区泥沙淤积严重,黄河周边煤矿采空区塌陷事故频繁发生,急需充填加固.基于此,将小浪底库区泥沙作为骨料,加入水泥、粉煤灰及减水剂、促凝剂和激发剂3种外加剂,配制充填材料,用以解决库区泥沙淤积和煤矿采空区塌陷等问题.试验结果表... 黄河库区泥沙淤积严重,黄河周边煤矿采空区塌陷事故频繁发生,急需充填加固.基于此,将小浪底库区泥沙作为骨料,加入水泥、粉煤灰及减水剂、促凝剂和激发剂3种外加剂,配制充填材料,用以解决库区泥沙淤积和煤矿采空区塌陷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硅酸盐水泥400 kg/m3、粉煤灰400 kg/m3、泥沙800 kg/m3、水400 kg/m3、添加外加剂的情况下,配制得到的充填料浆坍落度适中,流动性较好,凝结时间符合要求,无泌水、离析等现象,28 d强度也比较理想,达到了较好的充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煤矿塌陷 充填材料 配合比设计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水库年平均淤损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建国 邓安军 胡海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水库年平均淤损率是反映水库在某一时段内库容年平均淤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分析表明,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主要与库沙比(总库容/年平均入库沙量)、水库运用方式、入库水沙过程、水库运行阶段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库库沙比越大,淤积占库容... 水库年平均淤损率是反映水库在某一时段内库容年平均淤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分析表明,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主要与库沙比(总库容/年平均入库沙量)、水库运用方式、入库水沙过程、水库运行阶段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库库沙比越大,淤积占库容的比例就越小,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也越小。水库采取有利排沙的运用方式,水库的淤积量就较少,年平均淤损率也较小。有利的入库水沙条件,如大水小沙这样的水沙组合,年平均淤损率也较小。水库运用初期与后期相比,由于库区过水面积较大、流速较低,水流输沙能力较小,泥沙不易排往下游,库区淤积泥沙较多,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也较高。因此,降低水库年平均淤损率可以通过增加库沙比、采用有利排沙的水库运用方式和优化入库水沙过程等综合措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年平均淤损率 库沙比 运用方式 水沙条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冲淤与“318运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保生 郑珊 沈逸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共12页
三门峡水库自1974年开始采用“蓄清排浑”运用,2003年又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非汛期运用水位不超过318 m、汛期入库流量大于1500 m^3/s时敞泄排沙的“318运用”方案。为了量化入库水沙条件和水库运用方式对水库冲淤及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采... 三门峡水库自1974年开始采用“蓄清排浑”运用,2003年又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非汛期运用水位不超过318 m、汛期入库流量大于1500 m^3/s时敞泄排沙的“318运用”方案。为了量化入库水沙条件和水库运用方式对水库冲淤及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采用1974—2018年实测水沙与库区断面形态数据,在分析水库冲淤及潼关高程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库区冲淤及潼关高程的平衡概化模式,建立考虑入库水沙和库水位变化的库区累计淤积量及潼关高程的滞后响应计算方法,并定量分析不同水沙条件和“318运用”对库区冲淤和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3年后来水量增加对潼关高程降低起主导作用;来水量增加、来沙量减少及汛期敞泄临界流量降低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库区淤积量减少;“318运用”一方面降低了汛期临界敞泄流量,可使潼关高程平均下降约0.08 m,库区累计淤积量减淤约0.24亿m^3,但另一方面抬升了非汛期平均库水位,可使潼关高程平均抬升约0.03 m,库区累计淤积量增加约0.24亿m^3,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汛期敞泄临界流量降低产生的降低潼关高程和库区减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库区冲淤 潼关高程 “318运用” 来水来沙 黄河 库水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