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马春阳 何泓鑫 +4 位作者 夏法锋 王晨 苑博旭 刘晓平 王俊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2,共10页
为提高农机部件表面耐磨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方法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JMP软件中预制的响应曲面刻画器、等高线刻画器及预制刻画器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及超声波功率)间交... 为提高农机部件表面耐磨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方法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JMP软件中预制的响应曲面刻画器、等高线刻画器及预制刻画器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及超声波功率)间交互作用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验证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制备的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超声波功率、二次交互项及二次幂项均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较为显著。经JMP软件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参数组合为:射流速率3.71 m·s^(-1),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15.38 g·L^(-1),超声波功率210 W。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制得纳米复合镀层具有表面形貌致密、晶粒细化程度高、显微硬度大(724.9 HV)、摩擦系数及磨损量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 工艺参数优化 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Pt-W/Al_(2)O_(3)催化甲酸铵转移氢化变压器油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石羽煣 付高节 +1 位作者 谢晨艳 沈彬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Pt-W/Al_(2)O_(3)催化剂,以甲酸铵为氢供体、乙醇为溶剂对老化变压器油进行转移加氢以实现变压器油的回收再利用。得益于Pt-W/Al_(2)O_(3)中丰富的酸性位点,与Pd/C、Pd/Al_(2)O_(3)、Pt/Al_(2)O_(3)等单效催化剂相比,本... 通过浸渍法制备Pt-W/Al_(2)O_(3)催化剂,以甲酸铵为氢供体、乙醇为溶剂对老化变压器油进行转移加氢以实现变压器油的回收再利用。得益于Pt-W/Al_(2)O_(3)中丰富的酸性位点,与Pd/C、Pd/Al_(2)O_(3)、Pt/Al_(2)O_(3)等单效催化剂相比,本研究所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更优。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甲酸铵用量39%,催化剂用量2.35%,温度69℃,经验证该模型置信度良好。在此条件下的氢化变压器油脱色率和脱酸率分别达到98.1%和97.4%,主要电气性能恢复至国标新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氢化 变压器油再生 响应面法 Pt-w/al_(2)o_(3)
下载PDF
Ni/W-Al_(2)O_(3)催化剂在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甲烷化的研究
3
作者 夏勇辉 沈卫华 +1 位作者 王杰 方云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4,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Ni基催化剂上添加W助剂制备Ni/W-Al_(2)O_(3)催化剂,探究Ni负载量、W摩尔分数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CO选择性甲烷化的影响。利用XRD、N_(2)-物理吸附、H_(2)-TPR、NH_(3)-TPD、CO_(2)-TPD、T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Ni基催化剂上添加W助剂制备Ni/W-Al_(2)O_(3)催化剂,探究Ni负载量、W摩尔分数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CO选择性甲烷化的影响。利用XRD、N_(2)-物理吸附、H_(2)-TPR、NH_(3)-TPD、CO_(2)-TPD、T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W的催化剂在低温下活性很差,不能提高活性。在Ni负载量为20%、W摩尔分数为0.05、焙烧温度为900℃、空速为4800 h^(-1)的条件下,反应温度在207~339℃范围内,20%Ni/0.05W-Al_(2)O_(3)-900℃催化剂能使CO出口体积分数始终小于10μL/L,CH_(4)出口体积分数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脱除 Co选择性甲烷化 NI基催化剂 w助剂 al_(2)o_(3)载体
下载PDF
O_(2)、SO_(2)对As_(2)O_(3)在W-Cu/γ-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及理论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邢佳颖 王春波 +2 位作者 李顺 黄玉林 岳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4-1330,共7页
采用实验及量子化学方法探究了O_(2)和SO_(2)对As_(2)O_(3)在W-Cu/γ-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_(2)促进了As_(2)O_(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随着SO_(2)体积分数的增加,As_(2)O_(3)的吸附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 采用实验及量子化学方法探究了O_(2)和SO_(2)对As_(2)O_(3)在W-Cu/γ-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_(2)促进了As_(2)O_(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随着SO_(2)体积分数的增加,As_(2)O_(3)的吸附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为进一步探究烟气组分对气相砷吸附的影响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模拟了预吸附不同气体后催化剂表面As_(2)O_(3)的吸附。结果表明,O_(2)对气相砷的促进影响主要归因于吸附氧的形成。预吸附的O原子明显增强了临近原子的吸附活性,而预吸附的O_(2)分子则主要通过提供吸附活性位点促进As_(2)O_(3)的吸附。SO_(2)在W-Cu/γ-Al_(2)O_(3)表面形成了SO_(4)^(2-)和HSO_(4)-,改变了基底表面的势场,从而促进了As_(2)O_(3)的吸附。随体积分数的进一步增加,SO_(2)与气相As_(2)O_(3)的竞争吸附作用增强,As_(2)O_(3)吸附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 So_(2) As_(2)o_(3) w-Cu/γ-al_(2)o_(3) 吸附 表面 DFT
下载PDF
低温燃烧法制备(W,Mo)C/Al_(2)O_(3)/La_(2)O_(3)复合粉末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世柏 易正翼 +2 位作者 段晓云 王南川 廖景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为了开发出一种无黏结相硬质合金来减少传统硬质合金中钴元素的应用,采用化学法制备(W,Mo)C/Al_(2)O_(3)/La_(2)O_(3)。以偏钨酸铵、钼酸铵、硝酸铝、硝酸镧、尿素和葡萄糖为原料,通过低温燃烧法探究硝酸盐和尿素、葡萄糖的不同配比,得... 为了开发出一种无黏结相硬质合金来减少传统硬质合金中钴元素的应用,采用化学法制备(W,Mo)C/Al_(2)O_(3)/La_(2)O_(3)。以偏钨酸铵、钼酸铵、硝酸铝、硝酸镧、尿素和葡萄糖为原料,通过低温燃烧法探究硝酸盐和尿素、葡萄糖的不同配比,得出最优配比后还原炭化制备(W,Mo)C/Al_(2)O_(3)/La_(2)O_(3)粉末。在1500~1800℃经离子烧结制备(W,Mo)C/Al_(2)O_(3)/La_(2)O_(3)无黏结相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并分析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硝酸盐和尿素的最佳摩尔配比为1∶2,硝酸盐和葡萄糖的最佳摩尔配比为1∶0.5,加入葡萄糖后颗粒尺寸减小了0.28μm,比表面积提高了75.64%。致密度、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在160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45%,2202HV和1203 MPa,断裂韧度在1500℃时达到最大值为7.52 MPa·m^(1/2)。由于晶粒的细化及第二相颗粒的增韧的影响,(W,Mo)C/Al_(2)O_(3)/La_(2)O_(3)在1500~1600℃时以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为主;晶粒长大以及孔隙的出现导致(W,Mo)C/Al_(2)O_(3)/La_(2)O_(3)在1700~1800℃时以沿晶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Mo)C/al_(2)o_(3)/La_(2)o_(3) 低温燃烧法 等离子烧结(SPS) 强韧化机制 力学性能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_2O_3/Cr_3C_2/(W,Ti)C Ceramic Composites with Y_2O_3 Addition
6
作者 孙德明 张志刚 +3 位作者 刘长霞 张琪彤 何东 鹿晓阳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137-141,共5页
Ceramic composites Al_2O_3/(W, Ti)C/Cr_3C_2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Cr_3C_2 and (W, Ti)C particles, and with the additive Y_2O_3, were fabricated with hot-pressing technique at 1700 ℃ under 28 MPa pressure for 30 ... Ceramic composites Al_2O_3/(W, Ti)C/Cr_3C_2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Cr_3C_2 and (W, Ti)C particles, and with the additive Y_2O_3, were fabricated with hot-pressing technique at 1700 ℃ under 28 MPa pressure for 30 min in N_2 atmosphe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test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using X-ray (EDAX) and optical microscope (O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Cr_3C_2 and (W,Ti)C particles can suppress the grain growth of the others, and the toughening and strengthening effects mainly originate from nano-particles, dispersion toughening and solidif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ultiphase composite ceramic material Al_2O_3/10%Cr_3C_2/20%(W,Ti)C show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especially the fracture toughness increases from 4.0 MPa·m 1/2 (Monolithic Al_2O_3 ceramic) to 8.92 MPa·m 1/2, the flexural strength from 260~340 MPa (Monolithic Al_2O_3 ceramic) to 496 MPa, due to incorporation of the suitable contents of Cr_3C_2 and (W,Ti)C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 al_2o_3 ceramic mechanical property Cr_3C_2 (w Ti)C HP sintering
下载PDF
镁铝物质的量比对MoSx/MgO-Al_(2)O_(3)催化剂COS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晓霞 孙秋霞 +3 位作者 卫藩婧 廖俊杰 常丽萍 鲍卫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1-1063,共1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镁铝物质的量比为0、0.2、0.5、1.0的MgO-Al_(2)O_(3)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钼,进行预硫化分别制得Mo/M-A_(0)-S、Mo/M-A_(0.2)-S、Mo/M-A_(0.5)-S和Mo/M-A_(1.0)-S催化剂。使用固定床实验装置评价了其催化转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镁铝物质的量比为0、0.2、0.5、1.0的MgO-Al_(2)O_(3)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钼,进行预硫化分别制得Mo/M-A_(0)-S、Mo/M-A_(0.2)-S、Mo/M-A_(0.5)-S和Mo/M-A_(1.0)-S催化剂。使用固定床实验装置评价了其催化转化焦炉煤气中COS加氢的性能,采用X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Mo物种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镁铝物质的量比进行了关联,探讨了镁铝物质的量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镁铝物质的量比可依次调变MgO-Al_(2)O_(3)载体的物化结构、预硫化前样品中钼的分散及其与载体间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剂中MoS_(2)活性相的数量和堆叠方式,进而调控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控制镁铝物质的量比符合MgAl_(2)O_(4)中镁铝化学计量比0.5时,最有利于生成MgAl_(2)O_(4);MgAl_(2)O_(4)可减弱钼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强化钼在载体表面的均匀分散,促使更多钼在预硫化过程中转变为MoS_(2)活性相,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性能。Mo/M-A_(0.5)-S催化剂的性能最佳,其在280℃,空速62000 h^(−1)的条件下,前550 min可维持高达97.7%的COS转化率,近100%的H_(2)S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CoS 加氢脱硫 镁铝物质的量比 MoSx/mgo-al_(2)o_(3)催化剂
下载PDF
精炼渣w(CaO)/w(Al_(2)O_(3))对铝脱氧高强钢夹杂物去除的影响
8
作者 苏赵民 杨文 +3 位作者 高志滨 李四军 付常伟 张立峰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6,共10页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大尺寸夹杂物对钢的性能具有很大破坏性。为了研究在LF精炼工艺中精炼渣w(CaO)/w(Al_(2)O_(3))对铝脱氧高强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效果,以Q690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w(CaO)/w(Al_(2)O_(3))...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大尺寸夹杂物对钢的性能具有很大破坏性。为了研究在LF精炼工艺中精炼渣w(CaO)/w(Al_(2)O_(3))对铝脱氧高强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效果,以Q690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w(CaO)/w(Al_(2)O_(3))精炼渣工业试验并通过热力学计算进行定量分析。3炉精炼渣w(CaO)/w(Al_(2)O_(3))分别为1.58、1.77和2.22,其中w(CaO)/w(Al_(2)O_(3))为2.22的精炼渣对夹杂物去除效果最好。在LF精炼阶段,夹杂物数量密度从13.89个/mm2减小到6.56个/mm2,变化率为53%;面积分数从0.0122%减小到0.0034%,变化率为72%;平均直径从4.82μm减小到3.44μm,变化率为29%。通过引入精炼渣的夹杂物容量Zh数并将其用于含一定固相成分的精炼渣热力学计算,3炉工业试验精炼渣的Zh数分别为0.001940、0.000307和0.000320,由于w(CaO)/w(Al_(2)O_(3))为2.22精炼渣的Zh数最大,其对夹杂物去除效果最好。根据夹杂物容量预测云图,Zh数在渣中CaO质量分数大于55%的液相线上达到最大。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夹杂物去除效果,当精炼渣中SiO_(2)质量分数为15%时,精炼渣w(CaO)/w(Al_(2)O_(3))为2.04~3.05;当精炼渣中SiO_(2)质量分数为10%时,精炼渣w(CaO)/w(Al_(2)O_(3))为1.73~2.22;当精炼渣中SiO_(2)质量分数为5%时,精炼渣w(CaO)/w(Al_(2)O_(3))为1.51~1.55。随着精炼渣中SiO_(2)含量降低,合适的精炼渣w(CaO)/w(Al_(2)O_(3))逐渐减小且范围变小。通过调节精炼渣w(CaO)/w(Al_(2)O_(3)),可为铝脱氧高强钢提供生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脱氧高强钢 精炼渣w(Cao)/w(al_(2)o_(3)) 工业试验 夹杂物去除 夹杂物容量
原文传递
w(MgO)/w(Al_(2)O_(3))对烧结矿成矿特性及冶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丁成义 杨涛 +3 位作者 龙红明 韩凤光 邱金龙 罗云飞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3,共9页
w(MgO)/w(Al_(2)O_(3))(以下简称镁铝比)作为铁矿粉烧结过程的重要成分参数之一,对烧结过程的成矿特性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改善意义重大。运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理论计算了烧结体系的平衡物相组成及液相组分变化规律,随着镁铝比由1.07... w(MgO)/w(Al_(2)O_(3))(以下简称镁铝比)作为铁矿粉烧结过程的重要成分参数之一,对烧结过程的成矿特性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改善意义重大。运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理论计算了烧结体系的平衡物相组成及液相组分变化规律,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矿中液相、铁氧化物等优质物相含量增加,尖晶石等劣质物相含量下降。烧结杯试验探究了不同镁铝比烧结矿的理论物相组成、产质量指标、显微结构及冶金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速度由29.57mm/min逐步提高至31.12mm/min;成品率由62.89%提高至64.12%,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大值65.56%;转鼓强度由54.67%提高至60.27%,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大值64.67%;利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固体燃耗逐渐降低,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相对低值74.53kg/t。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矿中铁酸钙含量先上升后降低,硅酸盐和磁铁矿含量变化较小,赤铁矿含量和孔洞量逐渐降低,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佳烧结矿物相组成。镁铝比为0.77水平的烧结矿较之基准烧结矿,还原度由73.11%提升至76.05%,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_(>3.15)由72%稍降至70%,烧结矿的软化温度区间Δt_(sa)和熔滴温度区间Δt_(dm)分别由79、154℃降至65、149℃,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由1003kPa·℃降至823kPa·℃,烧结矿软熔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镁铝比 成矿特性 冶金性能 矿相结构 复合铁酸钙
原文传递
高Al_(2)O_(3)含量高炉渣的脱硫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永春 沈峰满 +4 位作者 刘春城 郑海燕 李洋 王中华 韩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针对高炉炉渣中Al_(2)O_(3)含量(质量分数)偏高导致炉渣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脱硫能力下降的问题,利用双层石墨坩埚模拟铁液滴下穿过炉渣的过程,探究了R[w(CaO)/w(SiO_(2))],w(MgO)/w(Al_(2)O_(3))和w(Al_(2)O_(3))对高Al_(2)O_(3)型C... 针对高炉炉渣中Al_(2)O_(3)含量(质量分数)偏高导致炉渣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脱硫能力下降的问题,利用双层石墨坩埚模拟铁液滴下穿过炉渣的过程,探究了R[w(CaO)/w(SiO_(2))],w(MgO)/w(Al_(2)O_(3))和w(Al_(2)O_(3))对高Al_(2)O_(3)型CaO-SiO_(2)-MgO-Al_(2)O_(3)四元高炉渣系脱硫能力的影响.当w(MgO)/w(Al_(2)O_(3))=0.50,w(Al_(2)O_(3))=20%时,R由1.05提高到1.3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Al_(2)O_(3))=20%,R=1.30时,w(MgO)/w(Al_(2)O_(3))由0.25提高到0.5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MgO)/w(Al_(2)O_(3))=0.40,R=1.30时,w(Al_(2)O_(3))由12%提高到20%,炉渣的脱硫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渣 脱硫能力 w(mgo)/w(al_(2)o_(3))
下载PDF
CeAlO_(3)在不同w(CaO)/w(Al_(2)O_(3))保护渣中的溶解行为
11
作者 郑毅浩 亓捷 +2 位作者 郑祥 刘承军 姜茂发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稀土钢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上浮至渣金界面的高熔点稀土夹杂物如果不能被保护渣有效的溶解吸收,进入保护渣后会改变渣的理化性能,影响连铸顺行。通过高温实验研究了CeAlO_(3)在连铸保护渣中的溶解机制,探究了保护渣w(CaO)/w(Al_(2)O_(3... 稀土钢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上浮至渣金界面的高熔点稀土夹杂物如果不能被保护渣有效的溶解吸收,进入保护渣后会改变渣的理化性能,影响连铸顺行。通过高温实验研究了CeAlO_(3)在连铸保护渣中的溶解机制,探究了保护渣w(CaO)/w(Al_(2)O_(3))(简写为C/A)对溶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 AlO_(3)溶解过程中,夹杂物-渣界面会形成Ce^(3+)和Ca^(2+)的浓度边界层。在C/A为0.8的保护渣中会形成中间产物CaCeAl_(3)O_(7),随着C/A增加到1.0,中间产物Ca Ce Al_(3)O_(7)减少;继续增加C/A至1.2,中间产物消失。其溶解机制为,低C/A渣中AlO_(4)^(5-)较多,在浓度边界层中Ce AOl3溶解形成的Ce^(3+)与渣中Ca^(2+)、Al O45-反应生成中间产物Ca Ce Al_(3)O_(7),然后中间产物再向渣中溶解,溶解方式为间接溶解。高C/A渣中AlO_(4)^(5-)较少,不足以达到固相形核浓度而形成中间产物,Ce AlO_(3)通过离子扩散溶解于渣中。因此,当保护渣C/A低于或等于1,CeAlO_(3)在渣中的溶解方式为间接溶解,当保护渣C/A超过1时,Ce AlO_(3)在渣中的溶解方式转变为直接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lo_(3) 稀土夹杂物 Cao-al_(2)o_(3)基保护渣 溶解机制 w(Cao)/w(al_(2)o_(3))
原文传递
Effect of w(MgO)/w(Al_(2)O_(3)) ratio and basicity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of blast furnace slag 被引量:2
12
作者 Wei-guo Kong Ji-hui Liu +2 位作者 Yao-wei Yu Xin-mei Hou Zhi-jun He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0期1223-1232,共10页
The CaO–SiO_(2)–Al_(2)O_(3)–MgO system is the main component unit in the slag formation process in blast furnace smelting.Its structural changes directly affect the high-temperature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of slag... The CaO–SiO_(2)–Al_(2)O_(3)–MgO system is the main component unit in the slag formation process in blast furnace smelting.Its structural changes directly affect the high-temperature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of slag.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thu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quaternary slag system under different basicities and w(MgO)/w(Al_(2)O_(3))ratios.The changes in w(MgO)/w(Al_(2)O_(3))ratio and basicity could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each ion-oxygen.Increasing the basicity and w(MgO)/w(Al_(2)O_(3))ratio,the average coordination number of O surrounding Si atom only changed a little and remained approximately 4,indicating that Si exists as a stable structure of the[SiO4]4−tetrahedron in the slag structure,while the average coordination number of O surrounding Al atom changed greatly from 4 to 6,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Al existence form could be transformed from[AlO_(4)]^(5−) tetrahedron to[AlO_(5)]^(7−) pentahedron and[AlO_(6)]^(9−) octahedron.Also,the diffusion rate of ions was acceler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w(MgO)/w(Al_(2)O_(3))ratio and basicity.Moreover,the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each ion were obtained,and the magnitudes were observed to be in the following order:Mg^(2+)>Ca^(2+)>Al^(3+)>Si^(4+).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lag viscosity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viscous flow under different basicities and w(MgO)/w(Al_(2)O_(3))ratios revealed that the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of slag at high temperature depend on the flow-unit diffusivity and the microstructure stability,simultaneously,the basicity should be controlled between 1.0 and 1.2,and the w(MgO)/w(Al_(2)O_(3))ratio could be controlled between 0.45 and 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furnace slag MICRoSTRUCTURE BASICITY w(mgo)/w(al_(2)o_(3))ratio Molecular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不同条件下Al_(2)O_(3)质量分数对CaO-SiO_(2)-MgO-Al_(2)O_(3)-B_(2)O_(3)渣系黏流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梁子明 储满生 +1 位作者 柳政根 李淑宝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2,共10页
钢铁企业在高炉冶炼中使用廉价的硼铁矿和高铝矿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其容易引起高炉渣中Al_(2)O_(3)和B_(2)O_(3)质量分数的变化,会为高炉操作带来影响。因此,系统研究不同条件下Al_(2)O_(3)质量分数对含硼高铝渣的影响对高炉... 钢铁企业在高炉冶炼中使用廉价的硼铁矿和高铝矿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其容易引起高炉渣中Al_(2)O_(3)和B_(2)O_(3)质量分数的变化,会为高炉操作带来影响。因此,系统研究不同条件下Al_(2)O_(3)质量分数对含硼高铝渣的影响对高炉渣系的优化调控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旋转柱体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Al_(2)O_(3)质量分数对CaO-SiO_(2)-MgO-Al_(2)O_(3)-B_(2)O_(3)渣系黏流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w(MgO)/w(Al_(2)O_(3))变化时,Al_(2)O_(3)质量分数从12.28%增加到19.95%,黏度η1500℃从0.236 Pa·s升高到0.272 Pa·s,熔化性温度TBr从1258℃上升至1310℃,熔渣中硅铝酸盐网络结构逐渐聚集、聚合度升高,炉渣流动性变差;当Al_(2)O_(3)质量分数从12.28%增加到14.51%时,黏流活化能Eη从144.92 kJ/mol缓慢变化至152.68 kJ/mol,当Al_(2)O_(3)质量分数从14.51%增加到19.95%时,Eη从152.68 kJ/mol显著增加到176.70 kJ/mol,炉渣的热稳定性急剧变差。当w(MgO)/w(Al_(2)O_(3))为0.47并保持不变时,Al_(2)O_(3)质量分数从11.00%增至13.00%,炉渣η1500℃从0.243 Pa·s缓慢降至0.242 Pa·s,TBr从1243℃缓慢升至1251℃,当Al_(2)O_(3)质量分数从13.00%增至19.00%时,炉渣η1500℃从0.242 Pa·s显著升至0.264 Pa·s,TBr从1251℃显著升至1313℃,熔渣中硅铝酸盐网络结构聚集,炉渣的流动性恶化;Eη呈现整体升高趋势,变化范围为156.76~174.46 kJ/mol,炉渣的热稳定性变差。综上所述,当w(MgO)/w(Al_(2)O_(3))变化时,Al_(2)O_(3)质量分数为14.51%的炉渣具有较好的黏流行为;当w(MgO)/w(Al_(2)O_(3))保持0.47不变时,Al_(2)O_(3)的质量分数不高于13.00%的炉渣具有较好的黏流行为。本研究可为在高炉冶炼中使用硼铁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硼高铝渣 黏流行为 al_(2)o_(3)质量分数 炉渣结构 w(mgo)/w(al_(2)o_(3))
原文传递
Al_(2)O_(3)对高炉渣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健 陈布新 +3 位作者 白晨光 韩健 黄小波 扈玫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50,共12页
为了解决高铝矿高炉冶炼时炉渣流动性差、渣铁难分、软熔带透气性变差等问题,基于邯钢高炉炉渣成分变化区间,结合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了Al_(2)O_(3)含量对炉渣成分、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炉渣中Al_(2)O_(3)质量分数为15%~18%时适宜的镁铝比... 为了解决高铝矿高炉冶炼时炉渣流动性差、渣铁难分、软熔带透气性变差等问题,基于邯钢高炉炉渣成分变化区间,结合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了Al_(2)O_(3)含量对炉渣成分、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炉渣中Al_(2)O_(3)质量分数为15%~18%时适宜的镁铝比(w(MgO)/w(Al_(2)O_(3)))和二元碱度调控区间,并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邯钢高炉高铝矿冶炼。研究结果表明,在Al_(2)O_(3)质量分数由15%增加到16%过程中,炉渣黏度随炉渣结构复杂化而逐渐增加,当温度为1500℃时炉渣黏度一般小于0.4 Pa·s,不会影响高炉正常冶炼;当Al_(2)O_(3)质量分数由16%增加到17%时,由于炉渣结构不断复杂化以及高熔点镁铝尖晶石相的析出,造成炉渣黏度陡增,此时炉渣二元碱度为1.25~1.30,渣中镁铝比为0.4~0.6,能够保证邯钢2号、8号高炉的炉况稳定和冶炼指标。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17%~18%时,炉渣中析出相未发生变化,但炉渣结构聚合度进一步增加,导致炉渣黏度和熔化性温度继续升高,此时将炉渣二元碱度降低为1.15~1.19,镁铝比为0.51~0.61,可满足邯钢高炉正常冶炼和指标稳定的需求。最后,对比了2021年国内主要的3000 m3级左右高炉的冶炼指标,邯钢是当前大高炉高比例冶炼高铝铁矿最稳定的企业之一,实现了对经济高铝原料的连续稳定冶炼,对业内大高炉实施高铝矿冶炼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 高炉渣 镁铝比 二元碱度 黏度
原文传递
邯钢2000m^(3)高炉镁铝比的控制及镁的加入方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航宇 高远 +1 位作者 霍红艳 周小军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6,共5页
对邯钢2000m^(3)高炉炉渣镁铝比的控制,以及镁在烧结、球团、高炉工序的配加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炉渣(Al_(2)0_(3))最高达到17.3%,通过生产镁质球团矿、高炉配给蛇纹石等措施,实现镁从烧结工序向球团工序、高炉工序的转移,既保证... 对邯钢2000m^(3)高炉炉渣镁铝比的控制,以及镁在烧结、球团、高炉工序的配加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炉渣(Al_(2)0_(3))最高达到17.3%,通过生产镁质球团矿、高炉配给蛇纹石等措施,实现镁从烧结工序向球团工序、高炉工序的转移,既保证烧结矿和球团矿的质量,又保证了高炉炉渣镁铝比控制在合适范围。2020年,高炉利用系数3.0V(m^(3)·d),煤比145kg/t,燃料比515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渣 镁铝比 烧结矿 镁质球团矿
下载PDF
MgO-Al_(2)O_(3)-SiO_(2)玻璃的^(29)Si和^(27)Al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16
作者 杨虎 何峰 +1 位作者 谢峻林 叶时迁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6-31,共6页
铝硅酸盐玻璃具有高强度、硬度、弹性模量及良好的热学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利用核磁共振(NMR)^(29)Si谱和^(27)Al谱,研究了不同Al/Si比MgO-Al_(2)O_(3)-SiO_(2)系玻璃的结构。研究表明,MgO-Al_(2)O_(3)-SiO_(2)系... 铝硅酸盐玻璃具有高强度、硬度、弹性模量及良好的热学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利用核磁共振(NMR)^(29)Si谱和^(27)Al谱,研究了不同Al/Si比MgO-Al_(2)O_(3)-SiO_(2)系玻璃的结构。研究表明,MgO-Al_(2)O_(3)-SiO_(2)系玻璃网络由硅氧网络和铝氧网络交替连接而成。由于游离氧不充足,大部分Al^(3+)都以5配位的形式存在于玻璃网络之外,只有25.0%~29.8%的Al^(3+)以[AlO_(4)]的形式存在,[AlO_(6)]的Al^(3+)其所占比例更少。随着Al/Si比例的增大,硅氧网络在镁铝硅玻璃结构中的聚合程度,呈现出了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形式。在玻璃组分中Al与Si之间的比例为0.81时,由硅氧所形成的网络聚合程度达到极大值点。同时铝氧网络在玻璃结构中的聚合程度却呈现出了随Al/Si比的增加先是逐渐降低,在Al/Si=0.81时出现最小值。由[SiO_(4)]与[AlO_(4)]共同构成的整个玻璃网络的聚合程度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mgo-al_(2)o_(3)-Sio_(2)系玻璃 ^(29)Si ^(27)al al/Si比
原文传递
高碳铬铁冶炼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嘉珺 王海娟 《铁合金》 CAS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影响高碳铬铁冶炼的主要因素为炉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且炉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受炉料的化学成分影响。同时,阐述了MgO、Al_(2)O_(3)、SiO_(2)、CaO和碳质还原剂等化学成分对高碳铬铁...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影响高碳铬铁冶炼的主要因素为炉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且炉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受炉料的化学成分影响。同时,阐述了MgO、Al_(2)O_(3)、SiO_(2)、CaO和碳质还原剂等化学成分对高碳铬铁冶炼的影响,其中碳质还原剂对炉料的电阻率起决定作用;MgO、Al_(2)O_(3)和SiO_(2)等则更多影响冶炼时的熔化性、熔点和黏度等参数。本文还分析了各化学成分对铬铁矿还原的影响,其中Fe、FeO、Fe_(3)O_(4)、SiO_(2)、CaO、NaOH以及硼酸盐等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铬铁矿的还原,而MgO则会抑制铬铁矿的还原。此外,归纳总结了镁铝比和炉渣碱度对高碳铬铁冶炼的影响,将镁铝比控制在1.3~1.9,炉渣碱度不超过1.4,可以达到降低冶炼电耗、焦耗和提高铬回收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铁 影响因素 电阻率 化学成分 碱度 镁铝比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张炜 周项泽 +1 位作者 沈卫华 方云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65,共6页
DMCD(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是制备CHDM(1,4-环己烷二甲醇)的重要原料,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制备DMCD是一种重要的制备方法。由于目前还缺少对DMT加氢制备DMCD动力学的相关研究,故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使用2Ru-1W/Al_(2)O_(3)催化剂,... DMCD(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是制备CHDM(1,4-环己烷二甲醇)的重要原料,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制备DMCD是一种重要的制备方法。由于目前还缺少对DMT加氢制备DMCD动力学的相关研究,故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使用2Ru-1W/Al_(2)O_(3)催化剂,对DMT加氢过程进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在排除传质影响的前提下,分别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原料空速以及氢酯比(摩尔比)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基于LHHW(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基本假定,将复杂的反应过程简化,并通过参数回归得到该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对于该加氢反应,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30℃、压力4 MPa、氢酯比1001;模型对反应转化率的预测情况与实验所得数据吻合良好,数据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DMT加氢制备DMCD的工业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加氢 1 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 动力学 2Ru-1w/al_(2)o_(3)
下载PDF
永洋特钢集团炼铁厂低镁铝比冶炼实践
19
作者 王强 田苏东 +1 位作者 孙万明 田利国 《甘肃冶金》 2023年第4期31-34,共4页
研究了烧结矿在不同的MgO含量条件下对烧结性能的影响,并对高炉炉渣镁铝比的降低进行了实践。实现了中大型高炉炉渣镁铝比在0.37~0.46理论最低条件下的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及指标优化,高炉炉渣镁铝比控制水平在行业内同级别高炉处于领先水平。
关键词 镁铝比 mgo 烧结质量 炉渣粘度 炉渣碱度
下载PDF
镁铝比对高炉低铝渣系流动性能及热稳定性影响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鸿波 马利科 +2 位作者 何志军 湛文龙 张丰皓 《鞍钢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12-18,共7页
以本钢现场高炉渣成分为基础,结合粘度测定实验和热力学分析计算,研究了不同镁铝比对高炉低铝渣流动性的影响规律,计算了镁铝比对低铝渣系粘流活化能的影响,同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从微观结构层面阐述了镁铝比对低铝渣热稳定性的影响机... 以本钢现场高炉渣成分为基础,结合粘度测定实验和热力学分析计算,研究了不同镁铝比对高炉低铝渣流动性的影响规律,计算了镁铝比对低铝渣系粘流活化能的影响,同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从微观结构层面阐述了镁铝比对低铝渣热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炉渣粘度及熔化性温度均因镁铝比的提升表现出逐渐走低的趋势,而低铝渣的温度稳定性则因炉渣中复杂结构的解聚而愈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比 低铝渣 粘度 流动性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