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翅式换热器正交接管封头塑性压力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伟 邹先平 《压力容器》 2012年第6期29-33,44,共6页
针对板翅式换热器正交接管封头的强度设计问题,给出了基于比率塑性功曲率(Ratio plas-tic work curvature,RPWC)准则塑性压力计算方法,并利用弹性应力分析设计准则对封头在许用压力作用下的强度校核。对某工业封头的塑性压力及其许用压... 针对板翅式换热器正交接管封头的强度设计问题,给出了基于比率塑性功曲率(Ratio plas-tic work curvature,RPWC)准则塑性压力计算方法,并利用弹性应力分析设计准则对封头在许用压力作用下的强度校核。对某工业封头的塑性压力及其许用压力算例分析表明,比率塑性功曲率峰值确定RPWC准则塑性压力具有唯一性,克服了两倍弹性斜率准则需凭经验选择变形参数的缺点;许用压力作用下的封头强度满足弹性应力分析设计准则。基于RPWC准则的方法是板翅式换热器正交接管封头塑性压力计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压力 分析设计 比率塑性功 应力分类法 换热器封头
下载PDF
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弹塑性工作状态与抗震性能水平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庄海洋 任佳伟 +2 位作者 王瑞 苗雨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针对目前缺乏对现有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认识,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设计了7种研究不同场地类别,并考虑输入地震动强度,分析了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动力损伤特性及其抗震水平。结果表明,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弹性和... 针对目前缺乏对现有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认识,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设计了7种研究不同场地类别,并考虑输入地震动强度,分析了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动力损伤特性及其抗震水平。结果表明,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工作性态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小于地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对应值;同时,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从弹性极限工作状态到弹塑性极限工作状态所对应的层间位移角的差值也较小,说明其抗震延性明显比地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要差。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输入地震动强度下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结构与土体的刚度比和输入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该类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层间位移角随地下结构与地基的刚度比和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变化的预测公式,以及该类地下车站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与抗震性能水平的一一对应关系,初步给出了该类地下车站结构基于层间位移角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和物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地下车站结构 结构与地基的刚度比 抗震性能水平 弹塑性工作性态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Csf/Al复合材料热压缩变形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3
作者 唐国兴 张广安 田文彤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2-136,共5页
与长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相比,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进行二次塑性加工。在复合材料塑性加工中,加工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成分的复杂性和微观性,实验研究无法给出定量... 与长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相比,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进行二次塑性加工。在复合材料塑性加工中,加工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成分的复杂性和微观性,实验研究无法给出定量的细节过程描述。文章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全面细致地模拟了变形量、温度对复合材料塑性加工的影响,研究了塑性加工时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塑性加工时应变主要集中在纤维端部附近,全面进入屈服后纤维的受力随变形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变形温度越高,纤维与界面的受力越小,变形越均匀,对保持纤维的长度和界面的性能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A1复合材料 二次塑性加工 变形量 变形温度
下载PDF
水胶比对塑性混凝土主要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岩 杜应吉 张文剑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拌和0.85、1.00、1.10、1.20、1.30等5组不同水胶比的塑性混凝土,对其进行坍落度、扩散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试验,探究不同水胶比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理,比较水胶比对其各项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结果表... 通过拌和0.85、1.00、1.10、1.20、1.30等5组不同水胶比的塑性混凝土,对其进行坍落度、扩散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试验,探究不同水胶比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理,比较水胶比对其各项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水胶比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减小;其渗透系数随着水胶比的增加呈近似指数增长;相同用水量下水胶比变化对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和扩散度无明显影响;水胶比对塑性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抗渗性能、变形性能、抗压性能、工作性能。所得结论对塑性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比 塑性混凝土 工作性能 抗压性能 变形性能 抗渗性能
下载PDF
黏塑性阻尼墙试验研究
5
作者 孙飞飞 吴坦烨 +1 位作者 莫刚 邢加为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7,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黏滞阻尼墙位移较大时阻尼力较小,且无法为结构提供刚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黏塑性阻尼墙。对传统黏滞阻尼墙和黏塑性阻尼墙的对比试件进行了滞回试验,检验了黏塑性阻尼墙小震下黏滞耗能、大震下黏滞耗能与金属耗能共同作用... 为了解决传统黏滞阻尼墙位移较大时阻尼力较小,且无法为结构提供刚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黏塑性阻尼墙。对传统黏滞阻尼墙和黏塑性阻尼墙的对比试件进行了滞回试验,检验了黏塑性阻尼墙小震下黏滞耗能、大震下黏滞耗能与金属耗能共同作用的特点。分析了螺栓滑移对刚度的影响,证明了黏滞耗能和金属耗能的耗能量相匹配可以有效增大等效阻尼比,降低地震反应。讨论了金属阻尼器工作间隙的影响,建议工作间隙值取为黏塑性阻尼墙高度的1/250,并建议将最大位移为黏塑性阻尼墙高度的1/100处,两种耗能相等时的黏滞系数作为合理黏滞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塑性阻尼墙 金属阻尼器 等效阻尼比 工作间隙
下载PDF
不同温度退火后含铌钛IF钢的织构演变及其与塑性应变比和加工硬化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董登超 刘志桥 +1 位作者 张珂 岑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0,共4页
对72%冷轧压下率的含铌钛IF钢分别进行790,850,910℃的连续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等对IF钢板不同厚度层的织构极密度与含量、塑性应变比、加工硬化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织构的演变及其与塑性应变比和加... 对72%冷轧压下率的含铌钛IF钢分别进行790,850,910℃的连续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等对IF钢板不同厚度层的织构极密度与含量、塑性应变比、加工硬化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织构的演变及其与塑性应变比和加工硬化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退火后IF钢中{001}〈110〉织构减弱,{111}〈112〉、{111}〈110〉织构均增强,且{111}〈110〉织构增强的速率比{111}〈112〉织构的快;不同温度退火后,IF钢中的织构沿厚度层均匀分布;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111}面织构增多,{100}面织构减少,{111}和{100}面织构体积比增大,塑性应变比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加工硬化指数变化不大;当退火温度为850℃时,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系数最小,织构分布最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织构 塑性应变比 加工硬化指数 退火温度
下载PDF
1235合金双零铝箔坯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嵘 《铝加工》 CAS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通过对比不同中间退火厚度对1235合金双零铝箔坯料成品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适的中间退火厚度;并确定了最佳中间退火制度;通过合理控制铁硅比及适当降低铁含量,可显著降低1235合金双零铝箔坯料成品的抗拉强度,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 通过对比不同中间退火厚度对1235合金双零铝箔坯料成品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适的中间退火厚度;并确定了最佳中间退火制度;通过合理控制铁硅比及适当降低铁含量,可显著降低1235合金双零铝箔坯料成品的抗拉强度,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双零铝箔坯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退火 力学性能 塑性 加工硬化 铁硅比
下载PDF
冷轧纯钛带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平平 李建康 +2 位作者 牛文宇 魏东东 同晓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25期53-56,共4页
文章通过对1.0 mm冷轧纯钛带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0 mm冷轧钛带采用退火温度630℃,保温20 h热处理,横向(TD)、沿轧制方向(RD)和45°3个方向均为完全再结晶等轴组织,对材料冲压成形性能无明显影响;1^(#)、2^... 文章通过对1.0 mm冷轧纯钛带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0 mm冷轧钛带采用退火温度630℃,保温20 h热处理,横向(TD)、沿轧制方向(RD)和45°3个方向均为完全再结晶等轴组织,对材料冲压成形性能无明显影响;1^(#)、2^(#)和3^(#)批次1.0 mm冷轧纯钛带TD、RD和45°3个方向的拉伸性能和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冷轧钛带沿轧制方向单向变形,造成材料TD和RD 2个方向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对比TD、RD和45°3个方向的塑性应变比r值和拉伸硬化指数n值的变化规律,在冲压成型过程,材料TD方向更容易产生冲压裂现象,TD和RD 2个方向均出现轻微制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钛带 力学性能 加工硬化指数 塑性应变比 拉伸性能
下载PDF
影响SPHC深冲性能的因素探究与改进措施
9
作者 王信威 刘占锋 +1 位作者 刘立辉 李磊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7-88,97,共3页
针对我公司生产的SPHC在下游冷轧客户使用过程中屡有反馈加工偏硬的问题,找出了影响冷轧偏硬的因素,如热轧终轧温度、卷取温度、轧制变形量、控制冷却等。通过合理的提高终轧温度、降低卷取温度、调整末道次压下量,合理控制冷却工艺等措... 针对我公司生产的SPHC在下游冷轧客户使用过程中屡有反馈加工偏硬的问题,找出了影响冷轧偏硬的因素,如热轧终轧温度、卷取温度、轧制变形量、控制冷却等。通过合理的提高终轧温度、降低卷取温度、调整末道次压下量,合理控制冷却工艺等措施,影响硬化指数(n值)和塑性应变比(r值),解决冷轧过程的二次加工硬化,软化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SPHC深冲性能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C 加工硬化 硬化指数 塑性应变比
下载PDF
基于能量准则的板翅式换热器封头塑性载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伟 邹先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9-334,共6页
针对基于能量准则的板翅式换热器封头强度设计问题,给出了比率塑性功曲率(Ratio Plastic WorkCurvature,RPWC)准则塑性载荷和塑性功曲率(Plastic Work Curvature,PWC)准则塑性载荷确定方法。两种准则的封头塑性压力结果一致表明大变形... 针对基于能量准则的板翅式换热器封头强度设计问题,给出了比率塑性功曲率(Ratio Plastic WorkCurvature,RPWC)准则塑性载荷和塑性功曲率(Plastic Work Curvature,PWC)准则塑性载荷确定方法。两种准则的封头塑性压力结果一致表明大变形效应对封头结构有强化效果。5种接管开孔率的塑性压力比较结果表明,PWC塑性压力最大,RPWC塑性压力其次,PWC工程塑性压力最小,RPWC塑性压力对应的比率塑性功小于PWC零曲率塑性载荷对应的比率塑性功。RPWC准则相对PWC零曲率准则临界塑性指标更严格,具有偏安全、简便直观的特点,适合板翅式换热器封头这类复杂结构的塑性压力计算,而PWC工程塑性载荷可用于工程设计载荷的保守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设计 塑性载荷 比率塑性功曲率 弹塑性分析 能量准则
原文传递
循环剪切作用下砾石-格栅界面颗粒破碎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应梦杰 王军 刘飞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84-1490,共7页
为了研究循环剪切条件下砾石-格栅界面剪切破碎特性,分别在不同循环剪切位移幅值、竖向应力、剪切频率和循环次数等条件下进行筋土界面循环直剪试验。通过分析循环剪切前后颗粒级配变化,并采用相对破碎率量化颗粒破碎程度。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循环剪切条件下砾石-格栅界面剪切破碎特性,分别在不同循环剪切位移幅值、竖向应力、剪切频率和循环次数等条件下进行筋土界面循环直剪试验。通过分析循环剪切前后颗粒级配变化,并采用相对破碎率量化颗粒破碎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各剪切位移幅值下滞回圈峰值剪切应力随着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增大,剪应力会受到颗粒破碎影响产生波动;颗粒破碎主要是由于循环剪切作用,剪切位移幅值的增大促进颗粒相对破碎率的增加,并且两者符合双曲线函数关系;竖向应力、剪切频率与相对破碎率之间的关系均可用对数函数描述,最大相对破碎率分别为13.54%和11.22%;循环次数对颗粒相对破碎率影响较大,循环次数越多,颗粒破碎率越大;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通过双曲线函数拟合颗粒相对破碎率与输入塑性功之间相互关系效果良好,两者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循环直剪试验 颗粒级配 相对破碎率 剪切位移幅值 塑性功
原文传递
高烈度区某高层建筑综合楼结构设计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军 李运检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5,共8页
以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某高层建筑结构为实例,基于结构构件间的线刚比概念,从结构计算分析和抗震延性措施两个方面,论述了构件之间的相对"强弱"关系。在抗震概念设计方面,延伸了"强柱弱梁"的含义,扩展了竖向构件&qu... 以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某高层建筑结构为实例,基于结构构件间的线刚比概念,从结构计算分析和抗震延性措施两个方面,论述了构件之间的相对"强弱"关系。在抗震概念设计方面,延伸了"强柱弱梁"的含义,扩展了竖向构件"强剪强弯"以及剪力墙连梁"弱连梁不弱"、"强连梁不强"等结构概念。在结构设计分析阶段,应同时注重结构的整体控制与局部协调;强调协同工作是提高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根本;即使结构在遭遇罕遇地震时发生破坏,此破坏也应是一个延性的塑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与弱 线刚比 协同工作 芯梁 延性塑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