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havior observation of Amur tiger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in captivity 被引量:1
1
作者 滕丽微 李枫 刘振生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1-244,252,共4页
The various behaviors of four Amur tigers in cap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March from 1998 to 2001 in Harbin Zo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havior could be divided into 5 major types: moving, resting, sleeping, e... The various behaviors of four Amur tigers in cap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March from 1998 to 2001 in Harbin Zo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havior could be divided into 5 major types: moving, resting, sleeping, eating and other behaviors (including drinking, urinating, grooming, playing, standing). Of all behavioral models, sleeping and moving behaviors alone accounted for 75.18% and were two major behavioral models of all behaviors. Resting, eating and other behaviors accounted for 24.82%. Apart from eating, one male and two female individuals have similar peak periods of 4 major behaviors (one peak period in the daytime, and one peak period at night), similar to that of wild Amur tiger. However, one female individual have two clear peak periods at n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ur tiger In captivity BEHAVIOR INDIVIDUAL
下载PDF
Risks involved in fecal DNA-based genotyping of microsatellite loci in the Amur tiger Panthera tigris altaica:a pilot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Xue Zhang Yanchun Xu +1 位作者 Hui Liu Guangshun Ji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17-523,共7页
In modern wildlife ecological research,feces is the most common non-invasive source of DNA obtained in the field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echnology based o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s used to mine genetic in... In modern wildlife ecological research,feces is the most common non-invasive source of DNA obtained in the field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echnology based o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s used to mine genetic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for endangered species.However,there ar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is genotyping method because of the poor quality of fecal DNA.In this study,we assessed genotyping risk across 12 microsatellite loci commonly used in previous tiger studies using blood and fecal DNA from captive Amur tigers(Panthera tigris altaica).To begin,we developed an index termed the accumulated matching rate of genotypes(R)between positive DNA(blood samples) and fecal DNA to explore the correct genotyping probability of a certain microsatellite locus.We found that different microsatelliteloci had different genotyping risks and required different PCR amplification protocols.The genotyping errors we detected altered population genetic parameters and potentially impact subsequent analyses.Based on these findings,we recommend that:(1) four loci(E7,Fca094,Pti007 and Pti010) of 12 loci are not suitable for Amur tiger genetic research because of a low Rand difficulty reaching a stable status;(2) the Rof the 12 microsatellite loci plateaued differently,and considering limited budgets,amplification times of some loci could be increased when using fecal samples; and(3) future genetic analysis of wild Amur tiger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genotyping error rates(1-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ur tiger Genotyping risk MICROSATELLITE Non-invasive sample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东北虎体侧条纹个体识别
3
作者 马光凯 张静 +3 位作者 戴文锐 刘梦雨 刘丹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43,共10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其个体识别是回答进化生物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步骤。尽管目前已提出虹膜和DNA分析等传统方法用于东北虎个体识别,但这些方法在远程获取和样本...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其个体识别是回答进化生物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步骤。尽管目前已提出虹膜和DNA分析等传统方法用于东北虎个体识别,但这些方法在远程获取和样本收集方面面临挑战,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识别。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成为动物个体识别的强大工具。因此,提出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东北虎个体识别。首先收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20只东北虎个体的监控视频图像,然后采用Mask R-CNN算法对每张图像中的特征区域进行自动检测与分割,以构建东北虎条纹数据集(Amur tiger stripe dataset,ATSD),最后在该数据集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多个分类网络独立地对东北虎个体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Transformer的分类网络对东北虎条纹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1.49%,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性能。该方法在降低拍摄条件下,对复杂环境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具有扩展生态学调查和非侵入性抽样设计的潜力,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个体识别 条纹识别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
下载PDF
我国圈养和野生东北虎种群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褚佳宁 徐海涛 +9 位作者 何志健 杨金城 周永恒 刘博洋 崔靓玉 高雨薇 刘丹 徐艳春 姜广顺 杨淑慧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生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会更利于其数量的恢复,通过野化放归进行遗传拯救是一种关键策略,但实施遗传拯救之前,必须确定圈养个体与现存野生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粪便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了51只横道河子圈养东北虎和13只完达山、老爷岭等地的野生东北虎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估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圈养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所有遗传变异均为无害。部分圈养个体与野生种群同属一个进化支,且具有野生种群所不包含的遗传变异,可用于实施遗传拯救。此外,圈养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一个与当前野生种群关系很远的分支可能代表未知的地理种群,因此,建议对该远缘分支开展野外来源的追溯,确定其谱系地理学地位和保护价值,使其成为恢复野外历史遗传多样性的后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遗传拯救 线粒体基因组 粪便D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圈养东北虎猫冠状病毒的巢氏PCR检测
5
作者 刘亚男 谢薇 +4 位作者 徐海涛 王阳平 舒怡 梁美玉 王亚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6-900,共5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东北虎对于可感染家猫的病毒均易感,但目前关于东北虎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仍然十分有限。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东北虎对于可感染家猫的病毒均易感,但目前关于东北虎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仍然十分有限。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感染,轻可导致猫科(Felidae)动物腹泻,重则呈现高致病性、致死性的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因此,采用巢氏PCR方法对来自黑龙江省东北虎林园的6份东北虎全血样本进行FCoV检测,结果显示2份样本为阳性(H-11-1241、H-11-1310),阳性率为33.3%。所得PCR片段与其他参考株同源性为99.3%~100.0%。研究结果丰富了圈养东北虎中猫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数据,为其他圈养猫科动物的FCoV监测提供了参考,对野生猫科动物的保护与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猫冠状病毒 巢氏PCR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振生 李枫 +2 位作者 滕丽微 刘丹 苏伟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6 5 0± 2 5 0 )d ,不同繁殖对的交配次数差异很大 ,最少为 49次 ,最多可达 1 1 3次 ,交配成功率为 70 41 %。东北虎的交配高峰出现在 8∶0 0~ 1 0∶0 0时和 1 6∶0 0~ 1 8∶0 0时。交配成功的次数在第 3~ 5d达到高峰 ,失败的次数在开始交配时最高 ,以后则逐渐降低。在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的首次爬跨前东北虎需花费 (2 0 2 4± 1 2 85 )min的时间做准备 ,其后的各次爬跨与首次相似 ,只是花费时间大大缩短 ,且持续的时间相差很大 ,最短仅为 4 70s,最长则达 6 3 1min。交配后的休息过程同时也是下一次交配前的准备阶段。每次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东北虎要连续进行 (9 40± 4 60 )次爬跨 ,整个交配过程持续 (1 2 67± 3 0 5 )min ,每次爬跨历时 (1 0 0 9± 5 4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交配行为 行为谱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交配持续期 交配次数
下载PDF
吉林省东北虎的调查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彤 蒋劲松 +3 位作者 吴志刚 韩晓东 吴景才 杨兴家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经过 8年的调查研究 ,确定了东北虎在吉林省的分布区有 3处 ,数量为 7~ 9只。即大龙岭分布区 3~ 5只 ,哈尔巴岭分布区 1只 ,张广才岭分布区 3只。东北虎的适宜生境为海拔80 0~ 110 0m的中低山 ;人口压力在 15人 /km2 以下 ,被捕食动... 经过 8年的调查研究 ,确定了东北虎在吉林省的分布区有 3处 ,数量为 7~ 9只。即大龙岭分布区 3~ 5只 ,哈尔巴岭分布区 1只 ,张广才岭分布区 3只。东北虎的适宜生境为海拔80 0~ 110 0m的中低山 ;人口压力在 15人 /km2 以下 ,被捕食动物野猪、狍、马鹿的密度在2 5只 /km2 以上。林型为以柞木为主的阔叶混交林 ,林龄为中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分布区 种群数量 吉林
下载PDF
半圈养条件下东北虎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14
8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4 位作者 李枫 姜广顺 刘丹 周晓禹 郭玉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6,共4页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繁殖期东北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东北虎的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发情交配期雌雄虎的时间分配相似 (P >0 0 5 ) ,...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繁殖期东北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东北虎的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发情交配期雌雄虎的时间分配相似 (P >0 0 5 ) ,均将最多的时间用于运动 ,用于休息的时间较少 ,用于发情交配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雌虎在妊娠期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运动 ,取食、站立、社会和其它行为的时间均较少 ;产仔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运动 ,用于产仔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 ,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少 ;哺乳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哺乳和运动 ,用于取食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少。活动规律方面 ,各种行为在强度、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东北虎的休息和运动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取食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只有其它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10 0日龄内幼虎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 ,其次是运动和取食 ,其它行为的时间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下载PDF
笼养东北虎行为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13
9
作者 滕丽微 宋延龄 +2 位作者 刘振生 王晓明 王延忠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 4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 (包...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 4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 (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发声等 )最少。在不同季节笼养东北虎的活动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一昼夜的睡眠、运动和卧息均有两个高峰期 ,但高峰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所差异。睡眠的高峰期在 10 :0 0~ 14:0 0和 2 0 :0 0至次日 0 6 :0 0 ,活动的高峰期在 0 5 :0 0~ 10 :0 0和14:0 0~ 17:0 0 ,卧息的高峰期在 0 5 :0 0~ 10 :0 0和 13 :0 0~ 2 0 :0 0 ,摄食仅在 16 :0 0~ 2 0 :0 0有一个高峰期。冬季 (12~ 2月 )与春 (3~ 5月 )、夏 (6~ 8月 )、秋季 (9~ 11月 )相比 ,东北虎在白昼睡眠的时间显著减少 ,夜晚则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东北虎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东北虎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10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2 位作者 饶力群 肖启明 刘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利用 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 ,在东北虎 (Pantheratigris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 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 ,8个基因座为单态 ,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 8对引物 ,在东北虎DNA中有 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 利用 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 ,在东北虎 (Pantheratigris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 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 ,8个基因座为单态 ,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 8对引物 ,在东北虎DNA中有 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百分率为 38 5 %。在供试的 2 7只东北虎中 ,发现等位基因间的变异均为偶数碱基长度变化 ,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个体研究表明 ,这 1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所以这些微卫星DNA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东北虎的亲子鉴定。利用这 10对多态性引物 ,我们成功地鉴定了 7个父子关系不清的后代。收集的样品包括 2 3只毛发样品和 4只血液样品 ,实验结果表明 ,毛发和血液样品均可以得到清晰的微卫星条带 [动物学报 49(1) :118~ 12 3,2 0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微卫星DNA 遗传标记 筛选 亲子鉴定
下载PDF
人工饲养东北虎幼虎的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振生 马建章 滕丽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48-1553,共6页
1 999年 4月~ 2 0 0 0年 4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 30只幼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虎用于运动和卧息的时间较多 ,为 ( 32 .0 8± 1 2 .39) %和 ( 2 8.0 2± 1 0 .... 1 999年 4月~ 2 0 0 0年 4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 30只幼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虎用于运动和卧息的时间较多 ,为 ( 32 .0 8± 1 2 .39) %和 ( 2 8.0 2± 1 0 .76) % ;用于睡眠、站立和嬉戏的时间次之 ,分别为 ( 1 1 .9± 2 5 .2 1 ) %、( 9.0 6± 4.71 ) %和( 1 4.49± 8.72 ) % ;其它行为最少 ,为 ( 4 .66± 3.2 8) %。步行区幼虎园和幼虎园的幼虎活动规律较为相似 ,与育成虎园的幼虎相差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幼虎不同个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组间的运动、卧息和嬉戏差异极显著 ,睡眠差异显著 ,站立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幼虎 行为 时间分配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人工饲养
下载PDF
饲养东北虎的微卫星变异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2 位作者 肖启明 饶力群 张学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东北虎是世界上濒危动物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该研究利用10个在东北虎基因组中表现多态性的微卫星基因座(Fca005,Fca075,Fca094,Fca152,Fca161,Fca294,Pti002,Pti003,Pti007和Pti010)对113只饲养东北虎进行了遗传多... 东北虎是世界上濒危动物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该研究利用10个在东北虎基因组中表现多态性的微卫星基因座(Fca005,Fca075,Fca094,Fca152,Fca161,Fca294,Pti002,Pti003,Pti007和Pti010)对113只饲养东北虎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计算了10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13只东北虎样品中,10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其中Fca152最多;等位基因频率处于0 009~0 767之间。基因杂合度值在0 385~0 707间,平均为0 616,多态信息含量值在0 353~0 658间,平均为0 558,有效等位基因数处于1 629~3 409之间,平均为2 784,表明所选用的10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研究样品中均为中高度多态性基因座,具有比较明显的遗传变异。113只样品中包括75只毛发样品,23只血液样品和15只组织样品,不同样品的结果比较表明,毛发、血液和组织样品均可以得到清晰的扩增结果。所以,微卫星基因座与非损伤性DNA分析方法可以成功地应用于濒危珍稀动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微卫星基因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笼养东北虎雌雄行为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振生 马建章 滕丽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5只笼养东北虎(3雌 2雄 )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虎的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两性存在一定差异 ,即...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5只笼养东北虎(3雌 2雄 )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虎的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两性存在一定差异 ,即雌性的睡眠和卧息时间比雄性多 ,雌性的运动和其他行为时间比雄性少 ;但摄食行为的时间分配相差不大。两性日活动规律的差异为雄性的睡眠高峰主要出现在夜晚 ,卧息较雌性少且相对集中 ,运动出现和结束的时间较雌性延迟约 1h。对两性及不同个体行为时间分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不同个体间仅运动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性间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笼养东北虎两性行为的差异可能与其野外的行为习惯有关 ,而这些行为习惯又与其担当的性别角色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东北虎 雌雄行为差异 比较 性别差异 时间分配
下载PDF
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活动时间的分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振生 李枫 +1 位作者 滕丽微 周晓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9-393,共5页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 10只半散放东北虎 (5雌 5雄 )全年的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 (37 5 3% )和休息(32 45 % )行为较多 ,站立 (6 2 4% )...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 10只半散放东北虎 (5雌 5雄 )全年的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 (37 5 3% )和休息(32 45 % )行为较多 ,站立 (6 2 4% )、摄食 (10 13% )、社会 (8 36 % )和其他 (5 2 9% ,包括饮水、排遗、修饰等 )行为较少 ;②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相似 ,运动、摄食、站立和社会行为在上午和下午各有 1个高峰期 ,休息在中午有 1个高峰期 ,运动和社会行为在夏、冬季明显比春、秋季增多。将上述结果与笼养和野生东北虎的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散放东北虎 行为活动时间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及活动规律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滕丽微 李枫 +1 位作者 刘振生 张清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0,共3页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 ,在哈尔滨动物园对 4只笼养东北虎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睡眠 (39.4 2 % )、走动 (2 8.4 6 % )、卧息 (2 6 .4 1% )、其它 (5...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 ,在哈尔滨动物园对 4只笼养东北虎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睡眠 (39.4 2 % )、走动 (2 8.4 6 % )、卧息 (2 6 .4 1% )、其它 (5 .71% ,包括取食、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及发声行为等 )。睡眠在一天中有一个持续长达 5h的高峰期 (10 :0 0~ 15 :0 0时 ) ,走动和卧息则分别有两个高峰期 (8:0 0~ 10 :0 0时和 14 :0 0~16 :0 0时 )。通过周末与非周末的比较发现游人的多少可显著改变笼养东北虎的行为 ,其中对卧息 (F =5 .2 7,p <0 .0 1)影响极显著 ,对睡眠 (F =3.16 ,p <0 .0 5 )和走动 (F =2 .80 ,p <0 .0 5 )影响显著。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东北虎 春季 行为 活动规律
下载PDF
我国东北虎保护的经济价值评估——以哈尔滨市居民的支付意愿研究为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学红 马建章 张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3,86,共4页
以我国野生东北虎保护为研究对象,在采用开放式问卷预调查的基础上,以支付卡、二分式的问卷格式各设计了340份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哈尔滨市区居民对我国野生东北虎保护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二分式问卷的调查结果是支付卡式调查结果的3... 以我国野生东北虎保护为研究对象,在采用开放式问卷预调查的基础上,以支付卡、二分式的问卷格式各设计了340份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哈尔滨市区居民对我国野生东北虎保护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二分式问卷的调查结果是支付卡式调查结果的3~4倍。支付卡式问卷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和对东北虎的了解程度;二分式问卷结果的主导因子是户月均收入。考虑到二分式问卷比支付卡式问卷更能逼近样本的真实意愿,因此,就哈尔滨市区居民来说,20a的总支付意愿为24.42×10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 支付意愿 东北虎 经济价值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世兵 曲艺 +7 位作者 Yachmennikova Anna Kotlov Ivan Sandlerskiy Robert Rozhnov Viatcheslav Hernandez-Blanco Jose Antonio 张士芳 刘应竹 张弘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328,共12页
小兴安岭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之一,近年来东北虎数次重返小兴安岭,预示了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可能性。为了探明小兴安岭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程度,本文以我国小兴安岭及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为整体研究区域,利用该区... 小兴安岭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之一,近年来东北虎数次重返小兴安岭,预示了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可能性。为了探明小兴安岭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程度,本文以我国小兴安岭及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为整体研究区域,利用该区域内东北虎出现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以植被、气候、地形、积雪4类环境数据为基础,分析自然环境条件下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生境的适宜性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0.96×10~4~1.03×10~4 km^2,主要位于小兴安岭北部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南部有少量分散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面积为2.46×10~4~2.76×10~4 km^2,主要位于适宜生境周边区域;叶灌层差异、蒸散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植被相关因素及降水季节性、最冷季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是影响东北虎栖息地适宜程度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小兴安岭仍具备东北虎种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潜在生境 小兴安岭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北虎种群的初步监测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冰 张恩迪 +1 位作者 张振华 刘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341,共9页
本文采用被动监测与冬季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东北虎的初步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东北虎的活动频次、数量和雌雄成幼比例,并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管理建议。截至2006年底,保护... 本文采用被动监测与冬季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东北虎的初步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东北虎的活动频次、数量和雌雄成幼比例,并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管理建议。截至2006年底,保护区内共监测到东北虎的活动93次,其中有1次为幼体。45次有可靠足迹记录的活动情况的判定表明,2002-2006年依次有3-7只次、10-16只次、5-9只次、4-7只次、5-7只次的东北虎在保护区及周边活动,雄性多于雌性;2003-2005年的冬季野外调查表明,可能有7只雄性东北虎在该区域活动,其中有1只为雄性亚成体。由于受监测条件、监测方法和强度等因素的限制,且在所获监测信息中有半数以上没有可靠的足迹数据,因此本研究的监测结果只能部分地反应东北虎在该区域活动的情况。作者建议,在该保护区及毗邻区域,建立跨国界保护机制、加强生态走廊的建设并在保护中考虑到野生东北虎移位的可能性、加强东北虎及猎物的监测研究、建立社边防居民一条龙制度、改善家畜的放牧方式以及积极寻求替代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北虎 监测 种群
下载PDF
东北虎种群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田瑜 邬建国 +4 位作者 寇晓军 李钟汶 王天明 牟溥 葛剑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1-225,共15页
作者通过对广泛的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并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角度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建议。东北虎是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以及... 作者通过对广泛的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并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角度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建议。东北虎是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以及朝鲜的关键种。近百年以来的多种人为干扰因素使该种群从一个世纪前的近3,000只的历史最高纪录减少到目前约500只的低水平。现存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Sikhote山脉的一个大生境区域和两个靠近中俄边境孤立的小生境斑块,少数个体零星分布在中国境内几个小而孤立的生境斑块中。威胁东北虎种群生存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捕猎、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此外,食物匮乏、战争等因素也对东北虎的生存和繁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建议建立长期监测平台;禁止盗猎并限制在东北虎潜在栖息地采伐、狩猎以及修筑道路等人类活动;建立相互连通的保护区域,特别是建立中国与俄罗斯间跨国界的生态廊道。这些保护措施应该以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为指导,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同时考虑东北虎种群的生存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种群历史动态和空间格局 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东北虎保护策略与措施 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性科学
下载PDF
非笼养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滕丽微 李枫 刘振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7,共5页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 10只 (5雌5雄 )非笼养东北虎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 10只 (5雌5雄 )非笼养东北虎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时间分配方面 ,雌性每天用于休息、社会和其它 (包括饮水、排遗和修饰 )行为的时间多于雄性 ,雌性每天用于活动和取食的时间少于雄性 ,只有站立比较接近。对雌雄各种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雌雄的休息、活动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 ,取食存在显著差异 ,站立和社会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活动节律方面 ,雌雄的活动变化规律相似 ,仅在出现和持续时间及强度上存在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季节东北虎的各种行为进行检验 ,发现季节因素对取食和社会行为影响极显著 ,对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非笼养 雌性 雄性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行为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