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覆花药性研究古今演变及原因探析
1
作者 李念真 赵翔凤 +1 位作者 田静 宋咏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将其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宋代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旋覆花“性专主下”的认识,开始从味苦辛、性走散的角度阐释其药性特点。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性专主下”“能升能降”“药性旋转”的多元化认识。古代医籍中所载旋覆花药物品种有差异、药用部位不统一、临床配伍变化较丰富,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对药性的判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药性演变 本草考证
下载PDF
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研究(二) 被引量:12
2
作者 俞仲毅 王博 陆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14C-脱氧葡萄糖代谢测定等方法研究涵盖所有药性的60味中药,在一次用药2h、4h时,聚类分析不同归经对各组织器官机能的影响。结果:用药2h时,器官组织分为10类;4h时,器官组织分为9类,各归经变量... 目的:研究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14C-脱氧葡萄糖代谢测定等方法研究涵盖所有药性的60味中药,在一次用药2h、4h时,聚类分析不同归经对各组织器官机能的影响。结果:用药2h时,器官组织分为10类;4h时,器官组织分为9类,各归经变量之间具有最大的显著性差异,而器官组织形成的类别最少;一种归经可以作用于多个器官组织,不同归经可以作用于相同的器官组织;不同时间点同一归经作用的器官组织类别有所不同,中药归经的作用与解剖学脏器的联系具有时-效特点。结论:中药归经作用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形态学基础,其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实现的;中医脏腑与解剖学器官组织之间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具有交叉重叠的网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理论 中药 形态学研究
下载PDF
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研究(一)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博 俞仲毅 陆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14C-脱氧葡萄糖代谢测定等方法研究60味中药,在一次用药1h时,不同归经中药对各组织器官机能影响。结果:将器官组织分为11类时,各归经变量之间有最大的显著差异,而器官组织形成的类别最少;不同... 目的:研究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14C-脱氧葡萄糖代谢测定等方法研究60味中药,在一次用药1h时,不同归经中药对各组织器官机能影响。结果:将器官组织分为11类时,各归经变量之间有最大的显著差异,而器官组织形成的类别最少;不同的药物归经能够作用于可以区别的不同器官组织类别,并且影响器官组织类别的数目不同。结论:中药归经有其形态学基础,且中药归经的作用与多个解剖学脏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理论 中药 形态学研究
下载PDF
中药归经入脑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秋英 郑国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6-549,共4页
阐述中药归经入脑的证据及方法论,中医学证据主要有文献记载的相关药物、脏腑系统证据、经络系统证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归经与血脑屏障、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受体学说、环核苷酸、脑保护作用等均有密切关系,为中药归经入脑的深入研究... 阐述中药归经入脑的证据及方法论,中医学证据主要有文献记载的相关药物、脏腑系统证据、经络系统证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归经与血脑屏障、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受体学说、环核苷酸、脑保护作用等均有密切关系,为中药归经入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下载PDF
13味归肺经中药UPLC指纹图谱特征及“印迹模板”成分簇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少琴 陈宇霞 +3 位作者 黄晨存 杨学斌 李萍 贺福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669-1676,共8页
目的对13味归肺经中药的UPLC指纹图谱特征进行研究,探究其“印迹模板”成分簇特征和划归方法,为寻找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建立白前、百部、苍耳子、芥子、金荞麦、桔梗、款冬花、马勃、前胡、桑白皮、射干... 目的对13味归肺经中药的UPLC指纹图谱特征进行研究,探究其“印迹模板”成分簇特征和划归方法,为寻找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建立白前、百部、苍耳子、芥子、金荞麦、桔梗、款冬花、马勃、前胡、桑白皮、射干、鱼腥草、紫菀13味归肺经中药的指纹图谱,并用总量统计矩、信息熵与信息量进行特征分析;采用匹配频数法划分“印迹模板”成分簇,寻找可能的归肺经的物质基础。结果13味归肺经中药的UPLC指纹图谱平均色谱峰峰数为80个,RSD为33.18%;总量统计零阶矩、一阶矩、二阶矩、相似度、信息熵、信息量分别为19230μA·s、27.21 min、435.0 min2、0.5517、4.260 bit、70234 bit,RSD分别为104.10%、81.98%、74.61%、41.22%、20.66%、89.72%,结果表明归肺经中药成分簇差异显著;按置信系数为0.05确定13味中药的匹配最低频数为7.35次;由此可划得30个归肺经的“印迹模板”成分簇,构成新指纹图谱,以3.801 min(6号峰)的RSD最小,为79.70%,以9.279 min(24号峰)最大,为344.9%,平均RSD为164.7%,30个成分簇RSD的RSD为46.05%。结论13味归肺经中药成分簇的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高,成分簇“印迹模板”变异较大,其中前胡成分簇“印迹模板”相差最大,而百部、桔梗的色谱峰数较少,信息熵也不高,并与平均相似度接近,是进一步研究归肺经成分簇“印迹模板”的较好模型药物,同时,金荞麦、桑白皮、射干、鱼腥草均含黄酮类成分,也是研究归肺经物质基础适宜的模型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归经 肺经 超分子“印迹模板” 成分簇 指纹图谱 总量统计矩 UPLC 信息熵 匹配频数法
下载PDF
苦味中药的归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韩学超 孙坤坤 徐琬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63-466,共4页
苦味中药在治疗心系、肺系、肾系及脾胃肝胆病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教材《中药学》为依据,通过查阅古籍、现代文献等资料对传统苦味中药的归经进行系统梳理,并综合化合物靶点研究提出苦入五脏,与传统认识的... 苦味中药在治疗心系、肺系、肾系及脾胃肝胆病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教材《中药学》为依据,通过查阅古籍、现代文献等资料对传统苦味中药的归经进行系统梳理,并综合化合物靶点研究提出苦入五脏,与传统认识的五味入五脏有所不同。探讨了苦味中药归五脏的临床应用,苦入心主要体现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能清心益脉;苦入肝主要体现在苦降肝火与苦补肝虚两方面,用来治疗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与肝阴虚等证;苦入脾胃主要体现在苦能健脾祛湿及增加胃肠动力;苦入肺主要体现在苦能降泄肺气,用于治疗肺气上逆所致的咳喘等病证;苦入肾主要体现在苦味中药可以坚阴以补肾。苦味药无论入何脏腑,都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中药 归经 五脏 清心益脉 降肝火补肝虚 健脾祛湿 降泄肺气 坚阴补肾
下载PDF
淡味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计算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兴富 赖昌生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0期1844-1846,共3页
目的:采用计算机统计淡味中药的四气、归经、升降沉浮、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淡味药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为蓝本,构建淡味药的性能数据库,并利用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味... 目的:采用计算机统计淡味中药的四气、归经、升降沉浮、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淡味药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为蓝本,构建淡味药的性能数据库,并利用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味中药均以寒性最多(占64%),平性次之(占21%),凉性位居第三(占14%),无热性及温性药。归经中,以入胃经最多,占50%;入膀胱经、心经、小肠经各占36%;入肾经、肝经、肺经各占29%;入脾经、胆经各占14%。14味淡味药均具有沉降性质,无升浮性质中药,无毒性药物。结论:淡味药以寒凉、沉降为主,入胃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味 中药 性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功效 计算机分析
下载PDF
有毒中药抗癌作用及其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靖 张瑶 +2 位作者 王彦丽 高文远 刘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52-1859,共8页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毒攻毒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毒中药在配合手术及放化疗诊治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良效。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把药物...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毒攻毒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毒中药在配合手术及放化疗诊治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良效。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把药物作用与人体脏腑经络密切联系,来说明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的、中医临床常用方药以及上市中成药中的有毒中药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总结了其性味归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并从其抗癌的研究与应用角度探讨了其与归经的关系,为有毒中药在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与应用方面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中药 毒性 归经 癌症 天然药物
原文传递
“入盐走肾”理论的现代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凯 周宁 张振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281-5285,共5页
"入盐走肾"理论是指导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之一。近些年来,学者围绕盐炙中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对"入盐走肾"炮制理论的科学阐释。从"入盐走肾"角度就近些年来盐炙中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 "入盐走肾"理论是指导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之一。近些年来,学者围绕盐炙中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对"入盐走肾"炮制理论的科学阐释。从"入盐走肾"角度就近些年来盐炙中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盐炙中药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盐走肾 盐炙 中药炮制理论 饮片 药性理论
原文传递
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宗江 胡会欣 张新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分析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 ,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 ,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 ,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 ,... 分析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 ,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 ,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 ,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 ,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 ,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 ,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中药现代化 中药归经理论
原文传递
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穴药”法的提出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邓凯文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3-1648,共6页
目的: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穴药"法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 目的: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穴药"法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有选择性的作用,这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体现"物"性;经络脏腑的功能状态以一定的证候表现出来,体现"象"性,一定功能的经络脏腑对特征中药成分群有反作用,可用于探知和表征经络脏腑,体现"候"性,三者实为"物-象-候"印迹关系。经络脏腑功能状态也可通过针刺特异腧穴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通过中药定量药理学参数表征,据此可建立中药归经研究的"穴药"新方法,也可以探讨中药成分与病证网络靶点的关系,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结论:中药与经络脏腑及其功能三者互为"物-象-候"印迹关系,可通过针刺特异性腧穴改变,"穴药"法既是中药归经研究最简捷的方法,也是探知经络脏象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归经 经络脏腑 证候 物-象-候 网络药理学 拓扑网络 网络谱效动力学 中药药性 中医药现代化 穴药 印迹
原文传递
新安医家陈嘉谟“入盐走肾脏”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汪小莉 江瑜 +3 位作者 范兰兰 吴德玲 韩燕全 金传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6-1342,共7页
新安医家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入盐走肾脏"理论,对中药炮制辅料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学者对中药及相关经方盐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初步阐释了中药"入盐走肾脏"... 新安医家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入盐走肾脏"理论,对中药炮制辅料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学者对中药及相关经方盐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初步阐释了中药"入盐走肾脏"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根据近几年的文献研究,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角度对中药"入盐走肾脏"炮制理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的研究手段对中药"入盐走肾脏"的炮制理论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盐走肾脏 中药 炮制 盐制 盐制饮片品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