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6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袁丹 王莹 +4 位作者 王英鹏 许莉 薛佳 程晶晶 王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远隔缺血后适应 超时间窗 炎症反应 随机对照试验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变时滞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的阈值动力学
2
作者 胡静 朱磊 +2 位作者 任杰 吴涵 张启敏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考虑地表水的渗透和扩散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时变时滞的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模型.给出阈值R^(*),并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当R^(*)<1时,系统的无植被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1,植被一致持久.... 考虑地表水的渗透和扩散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时变时滞的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模型.给出阈值R^(*),并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当R^(*)<1时,系统的无植被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1,植被一致持久.此外,通过拉丁方抽样(LHS)及偏秩相关系数(PRCCs)方法对模型阈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提出建议.此外,通过分析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讨论了时滞对植被水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水模型 阈值动力学 反应扩散 敏感性分析 有限时间稳定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改性地面井固井水泥水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运培 刘莹 +1 位作者 邹全乐 王鑫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8,共11页
随着地面井固井技术发展加快,工程现场对于地面井固井水泥浆的早期流动性及凝结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固井工程注水泥作业的顶替效率,改善固井工程现场作业应用情况,提出了纳米氧化铝颗粒改性固井水泥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 随着地面井固井技术发展加快,工程现场对于地面井固井水泥浆的早期流动性及凝结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固井工程注水泥作业的顶替效率,改善固井工程现场作业应用情况,提出了纳米氧化铝颗粒改性固井水泥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质量分数为0、0.05%、0.10%、0.15%及0.20%的纳米氧化铝改性水泥浆(水灰比为0.44)在不同水化龄期的水化反应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究了纳米氧化铝改性水泥的水相分布、物理结合水总信号量变化、峰形指数及迁移速率。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改性水泥浆在水化阶段的T2图谱会出现3个弛豫峰,分别对应絮凝结构填充水(0.1~10 ms)、毛细水(10 ms)、自由水(800~1000 ms);其物理结合水总信号随纳米氧化铝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步减少,其中质量分数为0.20%的纳米氧化铝改性水泥浆信号量减少速率最快;峰形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水化反应进行至600 min时,质量分数为0.20%的改性水泥浆变化速率最快,弛豫峰向短弛豫方向移动速率加快;结合迁移速率将纳米氧化铝改性固井水泥水化反应阶段划分,其水化机制分别作用在4个水化时期:①初始水化期(5~60 min),水化速率未发生明显改变;②加速水化期(60~600 min),纳米氧化铝使水泥浆中物理结合水转化为化学结合水所经历时间变短,水化进程加快,达到促进水泥水化的效果;③稳定水化期(600~1200 min),水泥体系趋于稳定;④延缓水化期(1200~1800 min),物理结合水转化为化学结合水速率变慢,水泥水化进程减慢。研究结论得到,纳米氧化铝改性水泥浆水化时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起到物理填充、加速、稳定、延缓的作用。在加速期,纳米氧化铝促进水泥的早期流动,有利于水泥浆的泵送及流动,在延缓期,纳米氧化铝延缓水泥的进一步水化进程,利于发展早期强度。其中,质量分数为0.20%的纳米氧化铝改性水泥浆对于水泥水化进程影响最大,促进填充水向结合水的转化,在加速水化期间对于水泥浆水化反应加速程度最大,以此作为依据对现场固井水泥的制备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井固井水泥 纳米氧化铝 核磁共振 水化反应 弛豫时间
下载PDF
4种植物源性成分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食用淀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维 高晓月 +4 位作者 董雨馨 刘虹宇 李贺楠 赵文涛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6,共7页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18S rRNA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开展方法学验证,并对不同掺入比例模拟样品和实际淀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与15种非目标源性均无交叉反应;对目标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10^(-3) ng/μL,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扩增效率;对淀粉样品的检出限可达0.1%,对5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一致,说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法可用于食用淀粉种类掺假鉴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食用淀粉 木薯 红薯 马铃薯 玉米
下载PDF
制备氢氧化锆及其氧化锆含量和氧化钠含量的影响因素探究
5
作者 吴江 杨丽莎 +1 位作者 邱才华 刘国栋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将氧氯化锆和氢氧化钠作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40%氢氧化锆,其中氢氧化锆氧化锆含量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氧氯化锆投料时间、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密切相关。氢氧化锆中氧化钠含量与m_(氢氧化钠/氧氯化锆、洗涤情况... 将氧氯化锆和氢氧化钠作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40%氢氧化锆,其中氢氧化锆氧化锆含量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氧氯化锆投料时间、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密切相关。氢氧化锆中氧化钠含量与m_(氢氧化钠/氧氯化锆、洗涤情况)、反应温度密切相关,与反应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制备40%氢氧化锆氧化锆含量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2%,m_(氢氧化钠/氧氯化锆)为1.6倍,氧氯化锆投料时间为1min,氢氧化钠溶液温度为1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含量 氧化钠含量 碱浓度 投料时间 氢氧化钠温度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下载PDF
辐照血小板保存时间对输血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李继东 夏和凤 +3 位作者 韩霜 袁圆 李婷 纪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辐照血小板保存时间对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东台市人民医院输血的105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组,n1组(35例)保存时间1 d,n2组(35例)保存时间3 d,n3组(35例)保存时间5 d,比... 目的研究辐照血小板保存时间对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东台市人民医院输血的105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组,n1组(35例)保存时间1 d,n2组(35例)保存时间3 d,n3组(35例)保存时间5 d,比较3组患者输血后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结果n1组输血后的有效率为90.77%(59/65),高于n2组的84.13%(53/63)和n3组的74.60%(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P<0.05)。n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n2组的14.29%(5/35)和n3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5)。输血前,3组IgG、IgM、IgA、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输血后,3组IgG、IgM、IgA、CRP均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免疫及炎症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辐照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储存时间越短,效果越好,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血小板 保存时间 输血反应 治疗效果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ICU患者痰液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其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娅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痰液标本中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纳入的68例ICU患者进入试验,分别收集其痰液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痰液标本中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纳入的68例ICU患者进入试验,分别收集其痰液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标本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情况,统计鲍曼不动杆菌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并观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最后分析OXA-51基因检查结果和耐药基因OXA-23检查结果。结果68例ICU患者的痰液标本中,通过传统培养方式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3株,阳性检出率48.53%;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23株,阳性检出率33.82%;基因检测OXA-51阳性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有37株,阳性检出率54.41%;OXA-23阳性显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25株,阳性检出率36.76%。针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占75.76%。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大部分药物耐药,耐药性较低的药物分别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替加环素、黏菌素等。传统培养和耐药基因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并无统计意义(P>0.05);经Kappa检验显示为0.879,证实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传统培养和耐药基因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并无统计意义(P>0.05);经Kappa检验显示为0.712,证实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效果明显,可成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式反应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持续湿热暴露下人体认知表现的响应规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辉 胡松涛 +1 位作者 刘国丹 王海英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引起热浪频发,带来了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由此导致的人体认知能力受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探索湿热暴露下人体认知表现响应规律,在温度分别为32、35、38、41℃,相对湿度为70%的湿热环境暴露下进行了... 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引起热浪频发,带来了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由此导致的人体认知能力受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探索湿热暴露下人体认知表现响应规律,在温度分别为32、35、38、41℃,相对湿度为70%的湿热环境暴露下进行了5种持续认知测试,期间观察了14名男性受试者的认知测试结果(平均反应时间和平均正确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特征。暴露期间认知测试不间断,直到受试者拒绝继续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处理认知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平均正确率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暴露时间内,平均反应时间在前3段测试中依次增加,然后在第4、5段测试中减少;而平均正确率在前3段测试中持续降低,在第4、5段测试中快速升高;此外,观察到相对认知表现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环境温度高于35℃后降低速率减缓;相对认知表现在暴露时间内呈近似U形分布,且环境温度越高,U形曲线最低点对应的时间越靠前。该研究为湿热环境下认知能力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表现 湿热环境 响应规律 反应时间 正确率 暴露时间
下载PDF
miRNA表达谱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研究
9
作者 杨微微 任晨春 +5 位作者 常颖 王文靖 鞠明艳 姚立英 赵晓敏 赵丹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就诊的30例超声确诊为CHD的孕妇(病例组)和同期10例要求行羊水穿...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就诊的30例超声确诊为CHD的孕妇(病例组)和同期10例要求行羊水穿刺的孕妇(对照组),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2组孕妇的羊水上清进行全转录组测序,2组孕妇的全部miRNA进行归一化,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从差异表达的miRNA中挑选P<0.05和|log2 FC|>3(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的miRNA再在羊水和外周血中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验证,比较羊水中miRNA测序与RT-qPCR的差异倍数,挑选外周血与羊水表达调控方向一致的miRNA。结果:共发现138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85个上调,53个下调。进一步挑选出了15个差异表达的miRNA,羊水中miRNA测序与RT-qPCR结果比较相一致。外周血与羊水中表达调控方向一致的miRNA有2个,分别为miR-222-3p和miR-189-5p,这2个miRNA在病例组母血中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母血中miRNA作为新的血清学标志物可以初步应用于筛查胎儿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微RNAS 产前诊断 羊膜腔穿刺术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OH+HCl→Cl+H_(2)O反应中的反应物转动激发效应
10
作者 徐昕 陈俊 +1 位作者 刘舒 张东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1-220,I0102,共11页
本文在最近构建的F12a势能面上,对OH+HCl→Cl+H_(2)O的一系列反应物转动激发态进行了势能平均的五维含时波包计算,得到了初始态选择的反应几率和速率常数。研究发现,除了很低碰撞能量,单独激发反应物HCl到j_(1)=2或者OH到j_(2)=1得到了... 本文在最近构建的F12a势能面上,对OH+HCl→Cl+H_(2)O的一系列反应物转动激发态进行了势能平均的五维含时波包计算,得到了初始态选择的反应几率和速率常数。研究发现,除了很低碰撞能量,单独激发反应物HCl到j_(1)=2或者OH到j_(2)=1得到了总反应几率的最大值.在低能区域,随着OH转动激发的增加,反应几率的共振增强迅速减小,导致250K以下的速率常数迅速下降HCl和OH同时转动激发的速率常数不是单独激发结果的简单叠加。最后,通过对(5,5)态以下初始转动态的速率常数进行玻尔兹曼平均,得到了反应的热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物转动激发 含时波包 反应几率 FESHBACH共振 速率常数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1
作者 于明明 孙广雷 +2 位作者 汪忆梦 姜丽丹 沈万恒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5期79-82,共4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效率。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 4789.8—2016)进行样品处理、增菌,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目的:进一步提高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效率。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 4789.8—2016)进行样品处理、增菌,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增菌液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样本进行菌株分离,挑取选择性平板上典型菌落进行PCR鉴定及生化验证。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检出肉制品中低污染水平(1~10 CFU·mL^(-1))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52份肉制品中共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阳性样本34份,总检出率为9.66%,其中禽肉检出率为8.94%(27/302),猪肉检出率为14.0%(7/50)。结论: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率较高,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传统生化分离法能提高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效率,减少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肉制品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的增龄性变化研究
12
作者 王雨生 贾子善 +3 位作者 张攻孜 左秀芹 高岩 吴瑞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5-680,686,共7页
目的:观察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间与运动时间的增龄趋势与年龄敏感性变化区。方法:使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对20—79岁的健康成年受试者97例进行姿势调控时间测试,包括在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支撑面... 目的:观察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间与运动时间的增龄趋势与年龄敏感性变化区。方法:使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对20—79岁的健康成年受试者97例进行姿势调控时间测试,包括在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支撑面前倾、后倾、左倾和右倾失稳应激时的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测试,并记录所有测试的各姿势调控时间指标。按照10岁为一年龄分段将受试者依次分为6个年龄组,其中组1(20—29岁)为16例、组2(30—39岁)为10例、组3(40—49岁)为17例、组4(50—59岁)为18例、组5(60—69岁)为31例、组6(70—79岁)为5例,观察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的增龄变化,并分析其年龄敏感变化区。结果: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随年龄增长呈现延长趋势。静态平衡状态下,组6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5长,与组1—4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5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4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4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3长,支撑面右倾时的反应时与组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3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2长,支撑面左倾时的运动时与组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2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平衡状态下,组6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5长,与组1—4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5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4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4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3长,支撑面左倾时的反应时与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支撑面后倾和左倾的运动时与组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3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2长,各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反应时与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2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静态平衡恢复的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可能在60岁左右开始出现明显恶化,而动态平衡恢复的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可能分别在50岁左右和40岁左右便开始出现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面倾斜应激 自主平衡恢复 姿势调控 反应时 运动时
下载PDF
基于线性诱导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调控方法研究
13
作者 贺世明 杜志刚 +2 位作者 韩磊 焦方通 雷凯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文中提出线性诱导理念,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30名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眼动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衡量调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降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缓解驾驶人的紧张程度... 文中提出线性诱导理念,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30名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眼动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衡量调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降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缓解驾驶人的紧张程度;采用点状设施方案或线性诱导方案的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时,亮灯率对驾驶人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采用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或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环状设施的方案时,亮灯率对驾驶人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且方案为后者时,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变异系数小,瞳孔面积变化率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线性诱导 边墙效应 反应时间 变异系数 瞳孔面积变化率
下载PDF
复合探针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彬彬 陈秋虾 郭丽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103-105,共3页
目的 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应用复合探针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两家监测点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患儿80例监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应用复合探针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两家监测点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患儿80例监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开展复合探针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根据监测标本最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标本68例、阴性标本12例。经复合探针实时荧光RT-PCR法检出67例,检出率为83.75%,敏感度为95.59%、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3.75%、阳性结果预测值为97.01%、阴性结果预测值为76.92%;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应用复合探针实时荧光RT-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检查结果快速,可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有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探针 上呼吸道感染 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甲型流感病毒
下载PDF
心理实验数据的联合建模:反应与反应时的混合影响
15
作者 郭小军 焦玉月 +2 位作者 柏小云 罗照盛 李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9-1633,I0006,共16页
混合效应模型(Mixed-Effects Model,MEM)将被试和刺激项目同时作为随机变量,有效地分析实验效应和相关的被试(或刺激项目)差异,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差分析的随机效应固定化问题。基于此,文中构建了混合MEM、独立MEM和速度MEM三个联合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Mixed-Effects Model,MEM)将被试和刺激项目同时作为随机变量,有效地分析实验效应和相关的被试(或刺激项目)差异,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差分析的随机效应固定化问题。基于此,文中构建了混合MEM、独立MEM和速度MEM三个联合模型,并与反应和反应时数据的分开建模(即分开MEM)进行比较。在IAT实验数据分析中,分开MEM的模型拟合与参数估计均不如独立MEM,而混合MEM的模型拟合优于独立MEM和速度MEM。模拟结果显示,分开MEM参数估计的相对偏差普遍大于独立MEM,且具有较高的第I类错误率;而混合MEM比其他联合模型能更好地识别不同模拟情景的参数,并且具有较佳的第I类错误率和统计检验力。因此,在心理实验中,联合建模方法比分开建模具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实验 反应时 反应 混合效应模型 联合建模
下载PDF
自行加榴炮系统反应时间优化研究
16
作者 冯颖龙 王振明 +2 位作者 王屹华 许耀峰 王晓冬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武器系统反应时间是反映武器装备自动化水平和火力反应能力的重要战技指标。针对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系统反应时间过长、作战效率较低、无法适应现代战场需求的问题,推导了操瞄解算模型,按照操瞄解算模型自动调炮,研究了操瞄调炮与弹药... 武器系统反应时间是反映武器装备自动化水平和火力反应能力的重要战技指标。针对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系统反应时间过长、作战效率较低、无法适应现代战场需求的问题,推导了操瞄解算模型,按照操瞄解算模型自动调炮,研究了操瞄调炮与弹药装填机构动作的特点和时长,设计分步并行的方法,优化了调炮动作与装填动作的联动过程,并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优化后的方法使得该型自行加榴炮的平均系统反应时间减少了7.02 s,系统反应速度提高了32.3%,使之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规定的战术动作,明显提升其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加榴炮 武器系统反应时间 操瞄解算模型 分步并行方法 作战效率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人机共驾接管反应时间估计方法
17
作者 保丽霞 姜滟 +2 位作者 王丹 吴志周 高志波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为推进高速公路的智慧化建设,提升人机共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人机共驾接管反应时间估计方法。以高速公路封闭道路直线段为驾驶模拟试验场景,选取驾驶行为特征变量,基于随机森林法对接管反应时间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 为推进高速公路的智慧化建设,提升人机共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人机共驾接管反应时间估计方法。以高速公路封闭道路直线段为驾驶模拟试验场景,选取驾驶行为特征变量,基于随机森林法对接管反应时间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3.56%以内,与其他回归模型相比,该模型的误差波动幅度和离散程度均处于较优水平;对特征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后发现,接管反应时间预算对接管反应时间预测模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驾驶员熟练程度和周围有无车辆。研究成果可为智慧高速公路的发展和驾驶控制权接管策略的评价、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人机共驾 驾驶行为 接管反应时间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相关指标诊断肿瘤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18
作者 杨志刚 任颖 张洁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 探究肿瘤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肿瘤手术的患者,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DVT划分为发生... 目的 探究肿瘤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肿瘤手术的患者,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DVT划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各60例。分别对上述两组进行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指标变化以及检测效能。结果 发生组患者R值、K值低于未发生组,α角、MA值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4.21±0.94)g/L高于未发生组的(3.23±0.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5,P<0.05)。两组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相关指标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血栓弹力图指标中的R值、K值、α角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值、K值、α角和FIB指标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校验效能,联合诊断更为显著,应当重视上述指标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深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R值 反应时间 α角
下载PDF
奖励引导的注意对听力障碍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
19
作者 王璟鑫 杜丽颖 +3 位作者 孟晓娟 孙延超 张德香 刘晓芹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儿童中是否存在奖励价值效应,同时考察奖励引导的注意对听力障碍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以30名听力障碍儿童和30名听力正常儿童作为被试,分别采用序列呈现和整体呈现的变化觉察任务范式,分析不同奖励引导下回忆...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儿童中是否存在奖励价值效应,同时考察奖励引导的注意对听力障碍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以30名听力障碍儿童和30名听力正常儿童作为被试,分别采用序列呈现和整体呈现的变化觉察任务范式,分析不同奖励引导下回忆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变化。结果在序列呈现记忆项目时,回忆正确率的系列位置主效应显著(P<0.001),位置4的项目回忆正确率高于位置1、位置2和位置3,位置3的项目回忆正确率高于位置1和位置2。回忆反应时的奖励类型与系列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P=0.009);奖励相同时,位置4回忆反应时少于位置3;奖励不同时,位置3和位置4回忆反应时均少于位置1。在整体呈现记忆项目时,回忆正确率的被试类型主效应边缘显著(P=0.069),听力障碍儿童的回忆正确率低于听力正常儿童。回忆反应时的被试类型主效应边缘显著(P=0.099),听力障碍儿童的回忆反应时长于听力正常儿童。结论听力障碍和听力正常儿童均呈现出近因效应,但未表现出奖励价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儿童 视觉工作记忆 奖励引导的注意 回忆正确率 回忆反应时
下载PDF
基于峰值检测的跟驰瞬时反应时间估计方法
20
作者 刘婧 王扬 +2 位作者 刘冬梅 刘娉婷 贺正冰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
反应时间是车辆跟驰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为解决现有基于车辆轨迹的反应时间提取方法无法有效处理随机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检测的瞬时反应时间估计新方法。首先,基于刺激-反应理论利用峰值检测算法捕捉轨迹数据中相对速度和加速... 反应时间是车辆跟驰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为解决现有基于车辆轨迹的反应时间提取方法无法有效处理随机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检测的瞬时反应时间估计新方法。首先,基于刺激-反应理论利用峰值检测算法捕捉轨迹数据中相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局部峰值,然后结合最小费用时间函数匹配刺激-反应关系进而估计瞬时反应时间。应用高精度轨迹数据集Zen Traffic Data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分别从单个车辆和总体的层面进一步挖掘驾驶员的时变反应特性。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与现有方法估计结果的均值差异不超过0.1 s,且与实际分布一致。对交通状态分析发现,反应时间在畅通条件下集中分布在0.4~1.0 s,在拥堵条件下集中分布在0.5~1.5 s;对车辆行驶状态分析发现,反应时间在匀速驾驶状态下较稳定,均值为0.94 s。研究表明,基于峰值检测的新方法不仅能够准确估计反应时间,而且能够揭示反应时间在不同交通拥堵条件和行驶状态下的显著差异,为车辆行驶安全研究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行为 瞬时反应时间 反应特性 峰值检测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