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eterogeneous double chamber electro-Fenton with high production of H_(2)O_(2) using La–CeO_(2) modified graphite felt as cathode 被引量:1
1
作者 Suhang Jiang Lijuan Tan +2 位作者 Yujia Tong Lijian Shi Weixi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8-105,共8页
Hydrogen peroxide synthesis by electro-reduction of O_(2) to substitute the current anthraquinone process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Low oxygen utilization rate and low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remai... Hydrogen peroxide synthesis by electro-reduction of O_(2) to substitute the current anthraquinone process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Low oxygen utilization rate and low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remain obstacles to electro-Fenton application. In situ H_(2)O_(2) generated by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depend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athod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actor. Here, novel graphite felt(GF) modified by La-doped CeO_(2)(La-CeO_(2)) was developed as a cathode. A new double chamber electro-Fenton reactor was proposed, where an organic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was used to prevent H_(2)O_(2) from spreading to the anode. The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time and urea concentration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raphite felt were investigated. The accumulated concentration of H_(2)O_(2) on the modified cathode reached 218.4 mg·L^(-1)in 1 h whe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120 ℃ and urea concentration 0.55%(mass) in 24 h.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methyl orange reached 98.29%. The new electro-Fenton reactor can efficiently produce hydrogen peroxide to degrade various organic substances and has a high potential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eroxide Graphite felt modification Double chamber reactor Organic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下载PDF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量的试验验证与模拟
2
作者 鲁盼盼 孙美露 +4 位作者 李新 崔虎 高春华 杨维立 翟瑞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液体循环量与利用靶式流量计测得的液体循环量误差小于10%。当酸气中H 2S体积分数不超过3%时,液体循环量(z)与酸气流量(x)、空气流量(y)之间的关系式为:z=-474.996+0.358 x+0.4873 y。结论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液相氧化脱硫反应器内液体循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氧化脱硫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 数值模拟 液体循环量 酸气流量 空气流量
下载PDF
核测量用裂变电离室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性能验证
3
作者 王春池 肖伟 +6 位作者 刘佳奇 石云皓 胡婵 邱顺利 葛孟团 周宇琳 董进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分析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裂变电离室工作原理及宽量程测量的多种工作模式,根据其多工作模式特点研究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技术,探讨了上堆试验方法。对裂变室脉冲模式和均方压模式情况在反应堆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探测器... 分析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裂变电离室工作原理及宽量程测量的多种工作模式,根据其多工作模式特点研究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技术,探讨了上堆试验方法。对裂变室脉冲模式和均方压模式情况在反应堆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探测器具有超宽的量程范围,探测器输出与中子注量率在脉冲计数模式线性度最大值为1.16%,均方压工作模式线性度最大值为2.06%,中子通量测量上限可达到1010 cm-2·s-1量级,符合AP系列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通道的宽量程使用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核电及船用堆外核测量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外核测量 中间量程 裂变电离室 超宽量程 堆上试验
下载PDF
新型反应堆下腔室结构设计研究
4
作者 赵伟 李浩 +1 位作者 胡雪飞 邓朝俊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35-138,共4页
在三代压水型反应堆华龙一号设计中,为了控制堆芯入口反应堆冷却剂流场的流速,在压力容器下封头设置堆芯流量分配结构,对下腔室的冷却剂进行流量分配。本文基于华龙一号反应堆下腔室流量分配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流量分配结构,对新型... 在三代压水型反应堆华龙一号设计中,为了控制堆芯入口反应堆冷却剂流场的流速,在压力容器下封头设置堆芯流量分配结构,对下腔室的冷却剂进行流量分配。本文基于华龙一号反应堆下腔室流量分配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流量分配结构,对新型结构进行建模并利用CFX方法开展了计算分析,通过与华龙一号现有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新型流量分配结构可对进入下腔室的反应堆冷却剂进行充分搅混和流量分配,获得较均匀的堆芯入口流量分配效果,满足压水型反应堆堆芯入口流量分配设计准则,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下腔室 流量分配 结构设计 仿真建模 流场分析
下载PDF
多床式瓦斯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设计方法及关键参数研究
5
作者 肖正 兰波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难题,基于蓄热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套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了燃烧室温度、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和进气流速3个关键参数的影响。陶瓷床所需蓄热体体积随燃烧室... 针对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难题,基于蓄热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套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了燃烧室温度、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和进气流速3个关键参数的影响。陶瓷床所需蓄热体体积随燃烧室温度设定值的升高和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的降低而升高。随进气流速增加,所需蓄热体体积逐渐减少,但蓄热体的高度线性增加。综合考虑投资及运行成本确定了一组设计参数,即燃烧室温度设定为900℃,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设定为0.25%,进气流速设定为2 m/s。经设计计算,原料气处理量为10万m^(3)/h的五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5个陶瓷床共需要使用蓄热体97.75 m^(3),蓄热体高度为1.8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逆流氧化装置 陶瓷床 燃烧室温度 进气甲烷浓度 进气流速
下载PDF
反应堆顶盖腔室流场实验研究
6
作者 危华 谢翀 +1 位作者 肖卫明 汪春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2期19-22,共4页
为获得反应堆冷却剂在顶盖腔室的流动特性,该研究在基于1∶1原型的实验本体上开展实验,并利用PIV系统测量得到不同流量下顶盖腔室内的流场,最终获得顶盖腔室内的流体脱壁位置、涡的情况、流速的分布规律和不同流量下顶盖腔室的流场差异... 为获得反应堆冷却剂在顶盖腔室的流动特性,该研究在基于1∶1原型的实验本体上开展实验,并利用PIV系统测量得到不同流量下顶盖腔室内的流场,最终获得顶盖腔室内的流体脱壁位置、涡的情况、流速的分布规律和不同流量下顶盖腔室的流场差异。结果表明,水介质沿着腔室内壁面流动,一直到接近顶盖腔室中心处才发生明显脱壁现象;顶盖腔室内一共形成了“一大两小”3个涡;沿着壁面方向越到下游或者垂直壁面方向离壁面越远,流速越小;随着流量的增大,顶盖腔室的流场特性基本一致但整体流速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腔室 流场 PIV 实验研究 反应堆
下载PDF
催化裂化用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滑移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丽云 赵文斌 +3 位作者 仲理科 张玉春 王振波 金有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468-3475,共8页
利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分离腔内气固滑移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切向气固滑移速度的分布规律,并考察了操作参数和物性参数对分离腔内切向滑移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离腔内切向气固滑移速度沿径向呈&#... 利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分离腔内气固滑移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切向气固滑移速度的分布规律,并考察了操作参数和物性参数对分离腔内切向滑移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离腔内切向气固滑移速度沿径向呈'驼峰'分布;当气相入口速度增大或者剂气比减小时,切向气固滑移速度变小,颗粒切向速度增大,离心力增大,有利于提高气固分离效率;颗粒密度对切向滑移速度分布影响不大;颗粒粒径较大时,在排尘口易出现堵塞,不利于长周期运行;建立了截面平均切向气固滑移速度计算模型,计算值与模拟结果误差在±7.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分离腔 滑移速度 模拟 分离 模型
下载PDF
板翅式反应器中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立卫 王树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8-473,共6页
研制了一种高效板翅式反应器, 其特点是体积相对较小, 便于放置, 便于扩大规模; 集预热、气化、重整、催化燃烧于一体; 板翅式反应器内部热量利用合理,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气化与冷却之间实现了较好的热量耦合; 可实现完全自供热. 在... 研制了一种高效板翅式反应器, 其特点是体积相对较小, 便于放置, 便于扩大规模; 集预热、气化、重整、催化燃烧于一体; 板翅式反应器内部热量利用合理,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气化与冷却之间实现了较好的热量耦合; 可实现完全自供热. 在反应器中进行了一系列甲醇水蒸气重整的实验, 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甲醇重整制氢过程的影响、对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的影响, 及反应器的稳定性. 另外, 由于板翅式结构的良好传热性,甲醇水蒸气重整在获得较高转化率的同时重整气中CO浓度较低, 且反应器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反应器 甲醇水蒸气重整 制氢 燃料电池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热气联箱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金华 薄涵亮 +1 位作者 姜胜耀 黄志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以高温气冷堆热气联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计算程序CFX5对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得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为高温气冷堆热气联箱的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值计... 以高温气冷堆热气联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计算程序CFX5对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得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为高温气冷堆热气联箱的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热气联箱内气流发生剧烈搅混,加速了不同温度气流间的热传递,有利于高温和低温气流间的温度混合,存在肋片的区域未发生剧烈的气流搅混,不利于气流间的热传递;热气导管内温度混合率随其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热气导管长度为2.5 m以上时,温度混合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热气联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反应堆主泵压水室出口收缩角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荣生 李小龙 +2 位作者 袁寿其 付强 王秀礼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3,共7页
针对国内某百万千瓦核反应堆主泵的水力性能要求,完成主泵叶轮和导叶的设计;为研究出口收缩角对水力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3种压水室出口收缩角,采用三维软件Pro/E完成了三维造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进行定常与非定常三维... 针对国内某百万千瓦核反应堆主泵的水力性能要求,完成主泵叶轮和导叶的设计;为研究出口收缩角对水力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3种压水室出口收缩角,采用三维软件Pro/E完成了三维造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进行定常与非定常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内部流场特性及计算点的压力脉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角对压水室与出口交接处的前后区域影响显著,收缩角在12°~16°范围内,主泵效率均在70%以上,=15°时效率达最大值74.2%;在=15°且其他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流量的降低,主泵叶轮进口前和导叶出口处回流区域逐渐扩大;随着流量的增加,叶轮进口前回流区域逐渐向叶轮进口偏移;回流是引起压水室与出口交接处压力脉动的主要原因;偏离工况越大,压水室出口处的压力脉动波动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泵 压水室出口收缩角 数值模拟 回流 压力脉动
下载PDF
高温堆热气联箱内部流场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金华 薄涵亮 +1 位作者 姜胜耀 黄志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3-29,共7页
以高温堆热气联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计算程序CFX5对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获得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为高温堆热气联箱的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值计算结... 以高温堆热气联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计算程序CFX5对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获得热气联箱和热气导管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为高温堆热气联箱的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热气联箱内气流发生剧烈搅混,加速了不同温度气流间的热传递,有利于高温和低温气流间的温度混合。但存在肋片的区域没有发生剧烈的气流搅混,不利于气流间的热传递。热气导管内温度混合率随其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热气导管长度2.5m以上时,温度混合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热气联箱 温度混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于研究大气氧化过程和机制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的评估和应用(英文)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炜罡 李坤 +5 位作者 周力 葛茂发 侯思齐 佟胜睿 牟玉静 贾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1-1259,共9页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烟雾箱研究了光源对丙烯气相氧化机理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传统的黑光灯光源,采用的多重光源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与模型更好地匹配.进行了丙烯和间二甲苯的光氧化的初步实验,发现该烟雾箱可用于模拟可产生臭氧或SOAs的气相氧化过程,并可以通过不同初始浓度的对比实验找寻不同物种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间二甲苯在不同NOx条件下光氧化得到的SOA产率与之前的研究比较符合,这表明该烟雾箱可以实现气-粒转化过程的模拟.双反应器可以实现在一个关键条件的存在区别,而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的对比实验,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箱 大气化学 双反应器 臭氧 二次有机气溶胶
下载PDF
DL123型六节中子电离室研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道广 陆双桐 宣肇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6-461,共6页
本文介绍了核电堆功率量程用DL123型六节中子电离室的结构设计和关键性能试验测试。
关键词 六节中子电离室 反应堆 功率量程
下载PDF
1000MW级核主泵压水室出口压力脉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荣生 李小龙 +2 位作者 袁寿其 郑宝义 付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为了研究压力脉动在核主泵压水室出口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国内某1 000 MW核电站主泵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进行定常与非定常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压水室内部流场特性及计算点的压力脉动情况,并对其进行时域和频... 为了研究压力脉动在核主泵压水室出口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国内某1 000 MW核电站主泵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进行定常与非定常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压水室内部流场特性及计算点的压力脉动情况,并对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回流是引起压水室与出口交接处压力脉动的原因之一;在不同工况下压水室出口及其前后区域内存在明显的压力脉动,偏离额定工况越大,压力脉动波动幅度越大;压水室出口及其前后区域内,上侧的脉动幅度比下侧小,上侧的平均脉动幅度CA在0.9Q时为11.15%,在1.0Q时为9.62%,在1.2Q时为13.78%,下侧的平均脉动幅度,在0.9Q时为13.62%,在1.0Q时为12.53%,在1.2Q时为15.79%;靠近导叶出口处,泵壳两侧处的脉动幅度要大于靠近出口轴线附近的脉动幅度,远离导叶出口处,泵壳内的脉动幅度从上侧到下侧,逐渐递增;在额定工况时转频是各监测点压力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小流量和大流量时转频和叶频是各监测点压力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压水室出口 压力脉动 数值模拟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下载PDF
CFBR-Ⅱ堆中子注量测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春 李建胜 吴建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7-309,共3页
介绍了分别用 2 39Pu裂变电离室、S活化片和 CR- 39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 CFBR- 堆稳定功率运行和脉冲工况运行时的中子注量的实验及结果 ,用 S活化片测量脉冲堆裂变产额的方法和原理。
关键词 CFBR-Ⅱ堆 中子注量 裂变室 ^32S活化片 CR-39 测量 中子注量率 中子产额 反应堆
下载PDF
核主泵压水室非定常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景悦 罗丽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6,共4页
为改良核主泵水力性能,提高核主泵安全可靠性,探究不同流量下核主泵压水室流线变化规律,分析压水室压力分布特点,关注类隔舌位置水力压力的时域、频域特性,对混流式核主泵进行全流道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类球形蜗壳压力分布呈明显的... 为改良核主泵水力性能,提高核主泵安全可靠性,探究不同流量下核主泵压水室流线变化规律,分析压水室压力分布特点,关注类隔舌位置水力压力的时域、频域特性,对混流式核主泵进行全流道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类球形蜗壳压力分布呈明显的梯度变化,且在其壁面靠近类隔舌位置有最大压力出现。设计工况下,压水室压力脉动主要受叶频影响,随着流量的减小,转频诱发水力振动的成分增加,但是压水室主频与转频、叶频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若流量过小,压水室内流体湍流度增加,压水室出口段流线也将呈现螺旋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压水室 流线 压力
下载PDF
A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大银 毕亚凡 +3 位作者 李庆新 郭立 张燕 刘煦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研究了ABR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不同隔室的作用.实验表明,ABR可使生活污水COD出水指标达GB8978-1996二级水质标准,并达到或接近一级标准.除第一隔室外,第二隔室、第三隔室发挥了明显的关键作用.HRT为6~10h、反... 研究了ABR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不同隔室的作用.实验表明,ABR可使生活污水COD出水指标达GB8978-1996二级水质标准,并达到或接近一级标准.除第一隔室外,第二隔室、第三隔室发挥了明显的关键作用.HRT为6~10h、反应温度18℃左右即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UASB反应器,体现了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优势,表明ABR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反应器 生活污水 化学需氧量(COD)) 隔室
下载PDF
核主泵环形压水室内的能量转换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效锐 叶小婷 包文瑞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揭示环形压水室内部流动及能量转换规律,提高核主泵的整体水力性能,基于Reynolds时均化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核主泵缩比模型内部流动进行全三维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压水室内部流动特征、能量损失以及不同截面动静压能... 为揭示环形压水室内部流动及能量转换规律,提高核主泵的整体水力性能,基于Reynolds时均化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核主泵缩比模型内部流动进行全三维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压水室内部流动特征、能量损失以及不同截面动静压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环形压水室内水力损失随着流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对于压水室损失占总损失的比重,在小流量及设计工况下,呈非线性成倍增加趋势,当流量增大至1.2Qd时,压水室损失比重变化平缓;在压水室环形流道内静压能比重明显高于动压能,且静压能比重沿流向近似线性减小,动压能比重沿流向线性增大;在不同工况下环形压水室内部流动呈现明显的非轴对称性,由于回流存在导致隔舌附近区域流动复杂,且偏设计工况下回流量要明显大于设计工况下回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环形压水室 能量转换 内部流动
下载PDF
CFBR-Ⅱ堆脉冲中子注量测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胜 王强 +2 位作者 郑春 高仁珍 吴建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2期37-39,共3页
为了监测CFBR-Ⅱ堆辐照空间内脉冲中子注量,根据能谱随空间缓慢变化的特点,选择28个特征点,使用239Pu电离室对S活化片进行相对刻度,修正了不同空间区域能谱对S活化片测量的影响,测得了特征点的脉冲中子注量。该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为5%;... 为了监测CFBR-Ⅱ堆辐照空间内脉冲中子注量,根据能谱随空间缓慢变化的特点,选择28个特征点,使用239Pu电离室对S活化片进行相对刻度,修正了不同空间区域能谱对S活化片测量的影响,测得了特征点的脉冲中子注量。该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为5%;脉冲产额为1.10×1016裂变时,距辐照腔底50mm处脉冲中子注量为5.87×1013cm-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注量 脉冲堆 S活化片 电离室
下载PDF
核主泵关键过流部件非定常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景悦 罗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76-80,共5页
为改善核主泵的水力性能,减少核电事故,促进核主泵的国产化,对混流式核主泵的水力单元进行了定常与非定常数值计算,以探究其关键过流部件的流动特性。对流量在0.2~1.0 Q0工况条件下核主泵的外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其极小流量工况、最... 为改善核主泵的水力性能,减少核电事故,促进核主泵的国产化,对混流式核主泵的水力单元进行了定常与非定常数值计算,以探究其关键过流部件的流动特性。对流量在0.2~1.0 Q0工况条件下核主泵的外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其极小流量工况、最优工况以及设计工况下叶轮与压水室的内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叶片的进口靠近后盖板的位置容易出现涡流,在叶轮的出口部位,压力脉动最为剧烈,而且叶轮的压力波动幅度明显要高于压水室的;压水室类球形蜗壳内的流体流动呈螺旋状,在其近壁面,特别是类隔舌的位置,较易形成不稳定的流动;叶轮与压水室压力脉动的主频与叶频相近,核主泵水力单元的最优工况出现在0.8 Q0,其效率为82.22%;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如果流量过小,则易造成大量的绕流漩涡,而且压力脉动的程度也将随之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流部件 流动特性 叶轮叶片 压力脉动 压水室 核主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