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
作者 杨伟球 史广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根据光伏企业生产废水水质特征,按照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原则,将含氟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再与综合废水合并,采用电催化-混凝沉淀-管式微滤-UASB-A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光伏企业综合废水中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 根据光伏企业生产废水水质特征,按照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原则,将含氟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再与综合废水合并,采用电催化-混凝沉淀-管式微滤-UASB-A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光伏企业综合废水中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对F^(-)、COD_(Cr)、BOD_(5)、NH_(4)^(+)-N、TN和SS的最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1%、97.6%、96.5%、90.6%、84.3%和85.3%,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要求,工程投资共计797万元,运行费用为8.36元/t,通过沼气回收、磁悬浮风机节能技术,每年产生经济效益为34.0万元,为光伏企业生产废水的设计与运行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企业生产废水 氟离子 混凝沉淀 电催化 管式超滤膜 厌氧反应器
下载PDF
A^(2)O-MBBR工艺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案例分析
2
作者 岑俨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1期258-260,共3页
以广东省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建立“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A^(2)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工艺系统,成功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氧化沟池容不足和池型设计缺陷... 以广东省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建立“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A^(2)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工艺系统,成功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氧化沟池容不足和池型设计缺陷等问题,同时实现了污水处理出水的提标,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改造后,每吨水每天的运营成本约为0.52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高效沉淀池 纤维转盘滤池
下载PDF
Effects of Coagulation and Ozonation Pretreatments on Biochemical Treatment of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Wastewater
3
作者 Ibrah Landi Ali Lu Ju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第2期156-172,共17页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salty wastewaters, containing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QACs), are very difficult to treat by biochemical process. Anoxic/oxic (A/O) biochemical system, based on nitrification and d...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salty wastewaters, containing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QACs), are very difficult to treat by biochemical process. Anoxic/oxic (A/O) biochemical system, based on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eactions, was used to assess their possible biodegradation.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high salt concentration (3%), heavy metals and toxic organic matter on microorganisms’ activities, some techniques consisting of dilution,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and ozonation pretreatments, were gradually tested to evaluat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mmonia-nitrogen (ammonia-N) and total nitrogen (TN) removal rates. In this process of FCC wastewater, starting with university-domesticated sludge, the ammonia-N and TN removal rates were worst. However, when using domesticated SBR’s sludge and operating with five-fold daily diluted influent (thus reducing salt concentration), the ammonia-N removal reached about 57% while the TN removal rate was less than 37% meaning an amelioration of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However, by reducing the dilution factors, these results were inflected after some days of operation, with ammonia-N removal decreasing and TN barely removed meaning a poor nitrification. Even by reducing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 with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never changed. Thereafter, by using ozonation pre-treatment to degrade the detected organic matter of di-tert-butylphenol and certain isoparaffins, COD, ammonia-N and TN removal rates reached 92%, 62% and 61%,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the microorganisms were increased, thus indicating a net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reactions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N Anoxic and Oxic (A/O) reactor Coag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FCC Wastewater Ozone Total Nitrogen (TN)
下载PDF
IC厌氧-两级AO工艺处理白酒废水工程实例
4
作者 滕丽君 梁军 +1 位作者 姜峰 郭文玉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6期91-96,共6页
针对白酒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较好、色度高、悬浮物浓度高等特点,某企业设计采用IC厌氧-两级AO-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综合废水进水ρ(COD_(Cr))≤11750 mg/L、ρ(BOD_(5))≤5875 mg/L、ρ(NH_(3)-N)≤... 针对白酒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较好、色度高、悬浮物浓度高等特点,某企业设计采用IC厌氧-两级AO-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综合废水进水ρ(COD_(Cr))≤11750 mg/L、ρ(BOD_(5))≤5875 mg/L、ρ(NH_(3)-N)≤60 mg/L,处理后出水ρ(COD_(Cr))≤30 mg/L、ρ(BOD_(5))≤6 mg/L、ρ(NH_(3)-N)≤1.5 mg/L,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要求,其他指标满足GB/T 18920—20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城市绿化及道路清扫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废水 IC厌氧反应器 两级AO 厌氧氨氧化 混凝沉淀 砂滤
下载PDF
聚丙烯酸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泥渣颗粒的分散效果
5
作者 刘佳露 王骏 +8 位作者 但体纯 杨顺龙 赖宏宇 邓清泉 吴申奥 操容 肖调兵 陈银强 桂春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4,共5页
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SG)二次侧泥渣颗粒主要成分为铁氧化物,采用静态沉降试验考察了分散剂聚丙烯酸(PAA)对Fe_(3)O_(4)和Fe_(2)O_(3)铁氧化物颗粒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PAA明显减缓了Fe_(3)O_(4)和Fe_(2)O_(3)颗粒的沉降速率,其对... 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SG)二次侧泥渣颗粒主要成分为铁氧化物,采用静态沉降试验考察了分散剂聚丙烯酸(PAA)对Fe_(3)O_(4)和Fe_(2)O_(3)铁氧化物颗粒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PAA明显减缓了Fe_(3)O_(4)和Fe_(2)O_(3)颗粒的沉降速率,其对前者的分散效果更优;PAA对颗粒的分散效果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强,PAA对粒径在12μm以下的Fe_(3)O_(4)颗粒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PAA对铁氧化物颗粒保持较好分散效果的有效质量浓度范围较宽,在μg/L至mg/L级别;PAA对粒径小于28μm的SG真实泥渣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PAA的加入使得泥渣颗粒的悬浮率从34.05%提高至56.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PAA) 铁氧化物颗粒 静态沉降试验 分散效果 压水堆核电站
下载PDF
接种不同普通污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运行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洋 左剑恶 +1 位作者 沈平 顾夏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9-42,共4页
采用 3套相似的小试UASB系统 ,分别接种普通厌氧颗粒污泥、普通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以及河底污泥 ,以自配含NH+ 4 N和NO-2 N的废水为进水 ,分别经过 2 2 5d、2 2 0d和 2 5 0d的启动运行 ,均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 采用 3套相似的小试UASB系统 ,分别接种普通厌氧颗粒污泥、普通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以及河底污泥 ,以自配含NH+ 4 N和NO-2 N的废水为进水 ,分别经过 2 2 5d、2 2 0d和 2 5 0d的启动运行 ,均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 ,氨氮去除率都达到 8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接种污泥 UASB反应器 河底污泥
下载PDF
三相流化床间歇反应器中固体轴向浓度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林诚 林春深 张济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研究了在直径 4.2cm、高 130cm的垂直三相流化床中固体颗粒非粘附与粘附两种不同体系中固含率的分布特性 .基于混合长理论与实验数据 ,提出了将“沉降 -扩散”模型同时应用于描述非粘附与粘附体系 (进行气速的修正 )中固含率的轴向分布 。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沉降速度 沉降-扩散模型 固体轴向浓度分布 发泡剂 偶氮二甲酰胺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接种不同污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被引量:32
8
作者 沈平 左剑恶 杨洋 《中国沼气》 2004年第3期3-7,共5页
采用两套相同的小试USAB系统,分别接种普通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和河底污泥,以含NH4+和NO2-的自配废水为进水,在30℃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h和7h的条件下,经过320d和264d的运行,均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氨氮去除... 采用两套相同的小试USAB系统,分别接种普通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和河底污泥,以含NH4+和NO2-的自配废水为进水,在30℃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h和7h的条件下,经过320d和264d的运行,均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氨氮去除率达到95%和81%,亚硝酸氮去除率达到99 4%和88 5%,进水氨氮负荷达到1 25kgNH4+ N·m-3d-1和0 82kgNH4+ N·m-3d-1;污泥性状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在其中一个反应器中获得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污泥中主要存在形状不规则的细菌;两个反应器稳定运行时所去除的氨氮与亚硝酸氮的比值约为1 05,与文献报道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厌氧氨氧化 USAB反应器 氨氮去除率 容积负荷
下载PDF
反应堆一回路不锈钢管道沉积物制备及去污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烨 谭昭怡 龙兴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4-561,共8页
反应堆一回路管道通常以不锈钢为基材,长期运行中面临沉积物的产生及大量积累的问题。本文通过溶液反应模拟沉积物的产生,采用的水溶液中含有Ca^(2+)、Mg^(2+),以及裂片核素^(137)Cs和活化核素^(60)Co的稳定同位素阳离子^(133)Cs+和^(59... 反应堆一回路管道通常以不锈钢为基材,长期运行中面临沉积物的产生及大量积累的问题。本文通过溶液反应模拟沉积物的产生,采用的水溶液中含有Ca^(2+)、Mg^(2+),以及裂片核素^(137)Cs和活化核素^(60)Co的稳定同位素阳离子^(133)Cs+和^(59)Co^(2+),CO_(3)^(2-)、SO_(4)^(2-)等阴离子,以及基材氧化物Fe_(2)O_(3)等;开展了沉积物化学溶解去污处理技术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含钙、镁、钴、铯及铁等元素;采用苹果酸+柠檬酸双组份的去污体系,沉积物的溶解率可达98.44%,且该弱酸复配体系去污液对不锈钢基体的腐蚀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一回路 沉积物 去污处理 模拟研究 基片腐蚀
下载PDF
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某煤矿矿井废水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宗健 沈越 邱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6-147,167,共3页
在NaOH用量为83 mg/L,PAC用量为75 mg/L,PAM用量为4.2 mg/L的条件下,采用混凝沉淀与砂滤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某煤矿高浓度SS(300~500 mg/L)矿井废水,处理后废水各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该工艺一次... 在NaOH用量为83 mg/L,PAC用量为75 mg/L,PAM用量为4.2 mg/L的条件下,采用混凝沉淀与砂滤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某煤矿高浓度SS(300~500 mg/L)矿井废水,处理后废水各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该工艺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在处理煤矿矿井废水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井废水 一体化反应器 混凝沉淀 砂滤
下载PDF
化学混凝-S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立杰 苏永渤 +1 位作者 王恩德 刘梅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3-45,共3页
针对城市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采取了先混凝后生化的处理方法。在混凝试验中确定了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最佳混凝剂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使用该混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垃圾渗滤液采用先混凝后生化的方法是... 针对城市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采取了先混凝后生化的处理方法。在混凝试验中确定了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最佳混凝剂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使用该混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垃圾渗滤液采用先混凝后生化的方法是一种经济实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经该工艺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各项指标可达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混凝-SBR法 垃圾渗滤液 混凝剂 处理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太湖草藻型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颖 江和龙 何超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59-1864,共6页
研究了太湖不同类型(草型、藻型)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征,也为研究磷在湖泊中的化学循环提供一些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草藻型沉积物原有的物理化学特征。草藻型沉积物颗粒组成均以小于0.01 mm的粉砂和黏粒为主,占总量的49.5%~83.6%。藻... 研究了太湖不同类型(草型、藻型)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征,也为研究磷在湖泊中的化学循环提供一些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草藻型沉积物原有的物理化学特征。草藻型沉积物颗粒组成均以小于0.01 mm的粉砂和黏粒为主,占总量的49.5%~83.6%。藻型沉积物粒径组成中,小于0.002 mm的黏粒所占比例为30.04%~36.75%,明显高于草型沉积物(16.71%)。草型沉积物中烧失量(LOI),易氧化有机物(ROOM),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都高于藻型沉积物含量。用乙酸钠作为碳源在间歇式小型反应装置(SBR)中对采自太湖藻型(1号点)和草型(24号点)沉积物进行实验。SBR反应装置的进水COD/P=20,运行周期24 h。SBR反应装置水力停留时间为48 h,固体停留时间约为20 d。经过50多天的实验,草藻型沉积物在富集驯化之后,都表现出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特征,表明太湖沉积物中存在聚磷菌。实验数据表明,藻型区沉积物更容易利用小分子有机质,其有机质(COD)去除率比草型区要高出6.9%。藻型区沉积物更易吸磷,而草型区沉积物更易富集聚磷菌。实验支持了微生物在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SBR) 沉积物 藻型区 草型区 太湖
下载PDF
γ辐射/生物处理工艺处理草浆中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仕均 李坤豪 +3 位作者 谢雷 孙玲玲 王建龙 龚文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2,共4页
对COD浓度为1339~2948mg/L的草浆中段废水,先采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组合工艺进行处理,使其COD的浓度稳定在350mg/L左右,然后再采用γ辐射/混凝沉淀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吸收剂量为0.5... 对COD浓度为1339~2948mg/L的草浆中段废水,先采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组合工艺进行处理,使其COD的浓度稳定在350mg/L左右,然后再采用γ辐射/混凝沉淀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吸收剂量为0.5kGy、Fe2(SO4)3投量为800mg/L的条件下,其最终出水COD≤100mg/L、色度〈40倍,达到《制浆造纸业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3544-2008)。因此,采用γ辐射/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处理草浆中段废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浆中段废水 Γ辐射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MBBR) 混凝沉淀
下载PDF
微电解-芬顿-ABR-两级好氧-混凝处理有机硅生产废水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觅 梁培瑜 +5 位作者 涂文清 刘煜 刘丽贞 万金保 王建永 吴永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2,共6页
采用铁碳微电解-芬顿-ABR-两级好氧-混凝工艺处理有机硅生产废水,通过对主体工艺的选择,关键流程和参数的选定,并就稳定运行效果进行阐述。经该工艺处理后,最终出水COD、BOD_5、SS、NH_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73.1%、76.6%、64%,出水... 采用铁碳微电解-芬顿-ABR-两级好氧-混凝工艺处理有机硅生产废水,通过对主体工艺的选择,关键流程和参数的选定,并就稳定运行效果进行阐述。经该工艺处理后,最终出水COD、BOD_5、SS、NH_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73.1%、76.6%、64%,出水水质分别为304 mg/L、188mg/L、211mg/L、36mg/L,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满足污水处理厂对纳管废水的水质要求,且该流程的运行费为2.99元/m3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生产废水 铁碳微电解 FENTON氧化 ABR 混凝沉淀
下载PDF
油漆废水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混凝沉淀和氧化絮凝复合床法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玉凡 陈卫国 +3 位作者 朱锡海 张剑辉 钟琼燕 罗传荣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利用混凝沉淀法和所研制的氧化絮凝复合床法联合处理了高浓度的油漆废水。实验了多种化学混凝剂及多种催化剂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选取了最佳催化剂和最佳化学混凝剂。对油漆厂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大的改造。结果表明:采... 利用混凝沉淀法和所研制的氧化絮凝复合床法联合处理了高浓度的油漆废水。实验了多种化学混凝剂及多种催化剂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选取了最佳催化剂和最佳化学混凝剂。对油漆厂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大的改造。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混凝沉淀法及氧化絮凝复合床法与后续生化法串联处理该废水后,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絮凝复合床 混凝沉淀法 涂料 废水处理
下载PDF
UASB-生物接触氧化-絮凝沉淀法处理皂素废水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志扬 李江华 +1 位作者 贾丽云 谭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32-34,共3页
采用UASB-生物接触氧化—絮凝沉淀处理高浓度皂素生产度水,试验结果表明,UASB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在80%以上,生物接触氧化COD去除率在60%以上,絮凝沉淀COD去除率在60%以上。
关键词 皂素废水 UASB反应器 生物接触氧化 絮凝沉淀
下载PDF
多泥沙河流水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国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48,共4页
针对黄河泥沙含量大、泥沙对河流 CODMn浓度影响大的突出特点 ,运用模拟实验方法 ,探讨了泥沙对 CODMn浓度的影响 ,揭示了浑水、清水中 CODMn浓度与含沙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黄河浑水中CODMn浓度随含沙量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 ,而去除... 针对黄河泥沙含量大、泥沙对河流 CODMn浓度影响大的突出特点 ,运用模拟实验方法 ,探讨了泥沙对 CODMn浓度的影响 ,揭示了浑水、清水中 CODMn浓度与含沙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黄河浑水中CODMn浓度随含沙量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 ,而去除泥沙后清水CODMn浓度测定值随其原含沙量增大呈微上升趋势。依据质量平衡原理 ,建立了充分考虑泥沙影响的 CODMn衰减经验模型。清水中CODMn浓度的变化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概念来模拟 ,浑水中 CODMn浓度通过清水中 CODMn浓度与泥沙中 CODMn浓度之和来量化。模型基本方程的求解采用稳态解析解。模型中的参数通过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及室内实验结果与优化结合的方法确定。同时 ,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对参数和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结构合理 ,参数取值可靠 ,模型精度较好。模型既能揭示汇流区间人为污染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又可以反映作为面污染源的黄河泥沙对污染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水质模型 CODMN 浑水 清水 含沙量 完全混合反应器 多泥沙河流
下载PDF
混凝沉淀—ABR—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纱线染整废水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锦华 李平 +1 位作者 查清云 周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63,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ABR—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纱线染整废水,并对工艺单元的特点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池对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0.5%和76.9%;ABR和接触氧化池的容积负荷分别为0.73kgCODCr/(m3.d)和0.43kgCODCr/(m3... 采用混凝沉淀—ABR—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纱线染整废水,并对工艺单元的特点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池对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0.5%和76.9%;ABR和接触氧化池的容积负荷分别为0.73kgCODCr/(m3.d)和0.43kgCODCr/(m3.d);处理后出水CODCr<85.5mg/L,色度<40倍,系统对CODCr、BOD5、SS、色度和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8%、92.1%、82.8%、95.2%和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废水 混凝沉淀 ABR 接触氧化
下载PDF
磷钨酸铯沉淀法分离反应堆底泥中的^(137)Cs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伟强 丁兴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在酸性体系中,利用磷钨酸与铯反应产生沉淀来分离反应堆底泥中的137Cs,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简单,一次沉淀即可将137Cs与其它放射性核素有效分离,铯的回收率为99.72%,其它α核素对铯的玷污率为5%以下,实现了铯与其它放射性核素分离... 在酸性体系中,利用磷钨酸与铯反应产生沉淀来分离反应堆底泥中的137Cs,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简单,一次沉淀即可将137Cs与其它放射性核素有效分离,铯的回收率为99.72%,其它α核素对铯的玷污率为5%以下,实现了铯与其它放射性核素分离的目的,其它核素的去污率大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铯 沉淀法 分离 反应堆底泥 137Cs 回收率 玷污率
下载PDF
水流紊动特性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骞 王超 汪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04-1610,共7页
为优化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在SBR反应器中通过改变搅拌浆的转速,调整水流的紊动条件,借助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了反应器内水流的紊动特性,研究了反应器内不同区域紊动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浆叶周围15 m... 为优化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在SBR反应器中通过改变搅拌浆的转速,调整水流的紊动条件,借助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了反应器内水流的紊动特性,研究了反应器内不同区域紊动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浆叶周围15 mm的范围内,紊动强度远高于距桨叶更远的区域,距离浆板5 mm的1-1断面和距离浆板60 mm的3-3断面搅拌轴心处的紊动强度值分别反映了反应器搅拌主体区和其他区的紊动特征.随搅拌浆转速的增加,反应器内各区域的紊动强度逐渐增加,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表现出先改善后恶化的规律.当反应器搅拌主体区紊动强度1.51%,其他区紊动强度0.31%时,本试验条件下形成的活性污泥沉降指数(SVI)达到最小值67 mL/g,界面沉降速率(ZSV)达到最大值0.20 mm/s,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最佳.搅拌主体区范围较小,紊动强度较高,增强该区的紊动强度会加剧污泥的侵蚀破坏;其他区范围较大,紊动强度较低,增强该区的紊动强度对改善污泥的沉降效果作用明显.工程中可通过降低搅拌主体区的紊动强度,选择其他区适当的紊动强度,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动强度 SBR 活性污泥 污泥沉降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