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dosimetry in 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
1
作者 Ramachandran Prabhakar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3年第10期352-355,共4页
With growing complexity in radiotherapy treatment delivery,it has become mandatory to check each and every treatment plan before implementing clinically.This process is currently administered by an independent seconda... With growing complexity in radiotherapy treatment delivery,it has become mandatory to check each and every treatment plan before implementing clinically.This process is currently administered by an independent secondary check of all treatment parameters and as a pre-treatment quality assurance (QA) check fo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and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treatment plans.Although pre-treatment IMRT QA is aimed to ensure the correct dose is delivered to the patient,it does not necessarily predict the clinically relevant patient dose errors.During radiotherapy,treatment uncertainties can affect tumor control and may increase complications to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s.To combat this,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s employed to help ensure the plan conditions are mimicked on the treatment machine.However,it does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on actual delivered dose to the tumor volume.Knowledge of actual dose delivered during treatment aid in confirming the prescribed dose and also to replan/reassess the treatment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planned dose is not delivered as expected by the treating physician.Major accidents in radiotherapy would have been averted if real time dosimetry is incorporated as part of the routine radiotherapy procedure.Of late real-time dosimetry is becoming popular with complex treatments in radiotherapy.Realtime dosimetry can be either in the form of point doses or planar doses or projected on to a 3D image dataset to obtain volumetric dose.They either provide entrance dose or exit dose or dose inside the natural cavities of a patient.In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established platforms whereby the delivered dose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1)Collimator;(2)Patient;(3)Couch;and(4)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Current real-time dosimetric techniques available in radiotherap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 combination of one or more of these methods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tual dose delivered to radiotherap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RADIOTHERAPY EXTERNAL beam DOSIMETRY real-TIME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to real-time accelerator tuning 被引量:3
2
作者 Yun Zou Qing-Zi Xing +4 位作者 Bai-Chuan Wang Shu-Xin Zheng Cheng Cheng Zhong-Ming Wang Xue-Wu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33-141,共9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eal-time beam tuning method with an improved 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A3C)algorithm for accelerator systems.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devices are usual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eal-time beam tuning method with an improved 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A3C)algorithm for accelerator systems.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devices are usual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physical designs because of errors in mechanical matching and installation.Therefore,parameter optimization methods such as pointwise scanning,evolutionary algorithms(EAs),and robust conjugate direction search are widely used in beam tuning to compensate for this inconsistency.However,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deal with a large number of discrete local optima.The A3C algorithm,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automated control field,provides an approach for improving multi-dimensional optimization.The A3C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and improved for the real-time beam tuning code for accelerators.Experiments in which optimization is achieved by using pointwise scanning,the genetic algorithm(one kind of EAs),and the A3C-algorithm are conducted and compared to optimize the currents of four steering magnets and two solenoids in the low-energy beam transport section(LEBT)of the Xi’an Proton Application Facility.Optimal currents are determined when the highest transmission of a radio frequency quadrupole(RFQ)accelerator downstream of the LEBT is achieved.The optimal work points of the tuned accelerator were obtained with currents of 0 A,0 A,0 A,and 0.1 A,for the four steering magnets,and 107 A and 96 A for the two solenoids.Furthermore,the highest transmission of the RFQ was 91.2%.Meanwhile,the lower time required for the optimization with the A3C algorithm was successfully verified.Optimization with the A3C algorithm consumed 42%and 78%less time than pointwise scanning with random initialization and pre-trained initialization of weight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beam tun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 algorithm Low-energy beam transport
下载PDF
Real-time Design Constraints in Implementing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lgorithms 被引量:1
3
作者 Mohammed Alamgir Hossain Mohammad Osman Tok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2006年第3期252-262,共11页
Although computer architectures incorporate fast processing hardware resources, high performance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lex control algorithm requires an efficient design and software coding of the algorith... Although computer architectures incorporate fast processing hardware resources, high performance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lex control algorithm requires an efficient design and software coding of the algorithm so as to exploit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hardware and avoid associated architecture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mechanisms that will lead to reduction in the execution time in implementing real-time control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are exemplified by means of one algorithm, which demonstrates their applicability to real-time applications. A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VC) algorithm for a flexible beam system simulat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FD) method is consider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A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ed design mechanisms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rough a set of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orithm analysis and desig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VC) flexible beam system real-time control memory management.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裂缝自动提取与量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子涵 舒江鹏 +2 位作者 杨静滢 李俊 白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7-196,共10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实验中剪切斜裂缝的自动化定位、全域范围内各方向宽度量化及扩展追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的裂缝自动提取与宽度量化的计算方法。由DIC计算得出的水平、竖直、剪切应变场来计算试件表面的主拉...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实验中剪切斜裂缝的自动化定位、全域范围内各方向宽度量化及扩展追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的裂缝自动提取与宽度量化的计算方法。由DIC计算得出的水平、竖直、剪切应变场来计算试件表面的主拉伸应变场,并将试件表面主应变大于某一阈值的部分视为开裂。对开裂部分进行形态学操作,提取出裂缝骨架线。在骨架线两侧定义裂缝运动参考点,根据参考点的运动来计算裂缝的发展规律。该计算方法实现了混凝土梁加载过程中任意方向上裂缝自动化检测及高精度量化,并且能够处理试件局部旋转的问题,充分了利用DIC测量技术的潜力。通过实验室内四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多加载阶段实时追踪全域范围内各方向的裂缝开展并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剪切裂缝 数字图像相关 实时追踪量化 主应变场
下载PDF
基于PLC的HL-3装置中性束逻辑控制系统设计
5
作者 余珮炫 周红霞 万银祥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目的]中性束注入(NBI)是中国环流三号(HL-3)托卡马克装置重要的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手段。NBI加热系统是涉及真空、电力电子、机械、自动控制、气体放电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系统。控制系统是NBI加热系统可靠运行的基本保证,可实... [目的]中性束注入(NBI)是中国环流三号(HL-3)托卡马克装置重要的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手段。NBI加热系统是涉及真空、电力电子、机械、自动控制、气体放电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系统。控制系统是NBI加热系统可靠运行的基本保证,可实现对加热系统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放电实验的逻辑控制。[方法]根据NBI加热束线控制需求确定PLC系统的硬件配置,组建了以西门子S7-416为主控制器,以Profibus-DP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为基础,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分布式I/O系统。采用组态软件STEP7实现硬件组态、通信连接和程序编写,利用界面软件WinCC完成集中管理、过程监控和信息归档。[结果]PLC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现场设备状态,与NBI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指导现场设备稳定运行。此外,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得实验过程可视化,真空值、流量和温度的实时显示,为实验运行人员提供了及时的状态信息。[结论]整个PLC系统高效可靠,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实现了对NBI束线现场设备的监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3装置 中性束注入 PLC 现场总线 实时监控
下载PDF
铁路肋板式槽型连续梁剪力滞效用试验研究
6
作者 董文学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0期67-69,共3页
铁路肋板式槽型连续梁是一种新结构,由腹板、肋板、底板和设置在支座处的横隔板组成。对沪通铁路黄封联络线(40+64+40)m肋板式槽型连续梁进行实桥静载试验研究,该试验是国内首次进行的大跨度槽型连续梁桥实桥试验。试验过程中分析了截... 铁路肋板式槽型连续梁是一种新结构,由腹板、肋板、底板和设置在支座处的横隔板组成。对沪通铁路黄封联络线(40+64+40)m肋板式槽型连续梁进行实桥静载试验研究,该试验是国内首次进行的大跨度槽型连续梁桥实桥试验。试验过程中分析了截面位置、肋板、支座等因素对槽型梁底板剪力滞效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肋板式槽型梁在荷载作用下,截面底板存在较明显的剪力滞现象,不同截面位置剪力滞系数有差异;跨中无肋板截面在承受正弯矩作用时底板腹板位置呈现正剪力滞效用,在承受负弯矩作用时呈现负剪力滞效用;由于支座影响在承受负弯矩时底板腹板位置呈现正剪力滞效用,且剪力滞效用较其他截面明显;肋板会改变槽型梁截面正负剪力滞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板 槽型连续梁 剪力滞 实桥试验
下载PDF
重载铁路简支板梁动挠度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7
作者 于大海 田永利 张恒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67-71,共5页
20世纪50年代普通钢筋混凝土低高度板梁为适应平原地区和枢纽站场,以降低线路标高,满足桥下净空为要求而广泛采用。但是随着重载线路荷载等级及频次的大幅提高,桥梁结构面临着静力承载能力和疲劳损伤双重挑战,逐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结构... 20世纪50年代普通钢筋混凝土低高度板梁为适应平原地区和枢纽站场,以降低线路标高,满足桥下净空为要求而广泛采用。但是随着重载线路荷载等级及频次的大幅提高,桥梁结构面临着静力承载能力和疲劳损伤双重挑战,逐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结构性损伤,表现出挠度增大、横向裂纹开合明显,其中挠度是直接反映结构竖向刚度变化的关键指标。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挠度大于静力荷载作用的挠度,所以研究中小跨径老旧桥梁的动挠度实时监测技术,对保障运输安全有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检养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钢筋混凝土低高度板梁 动挠度 实时监测技术
下载PDF
预应力张弦梁钢支撑在某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小芳 程磊 +1 位作者 王贤能 莫莉 《广东建材》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通过分析张弦梁钢支撑的组成构件、受力特点来研究其在基坑工程应用上的优点;并结合某基坑工程应用案例,来分析张弦梁钢支撑与传统基坑支护方案的区别,张弦梁钢支撑的预制构件可回收重复利用的优点使其在绿色环保低碳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通过分析张弦梁钢支撑的组成构件、受力特点来研究其在基坑工程应用上的优点;并结合某基坑工程应用案例,来分析张弦梁钢支撑与传统基坑支护方案的区别,张弦梁钢支撑的预制构件可回收重复利用的优点使其在绿色环保低碳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张弦梁钢支撑可施加预应力且对张弦梁钢支撑的轴力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现场位移沉降等监测数据,从而实现预应力的实时调节,达到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这些优点使得预应力张弦梁钢支撑支护系统在深圳地区得到较好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张弦梁 基坑工程 可回收 实时监测
下载PDF
基于激光对射技术的架空线路防护方法研究
9
作者 彭龙 蒋徐勇 魏成昊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8期138-140,共3页
文章针对架空线路在恶劣天气或人为破坏等情况下易受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对射技术的架空线路防护方法,通过激光对射技术实时监测架空线路周围环境,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架... 文章针对架空线路在恶劣天气或人为破坏等情况下易受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对射技术的架空线路防护方法,通过激光对射技术实时监测架空线路周围环境,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架空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对射技术 架空线路 安全防护 实时监测 可靠性
下载PDF
节地美观型中央分隔带护栏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景军 王新 +2 位作者 齐杰 王孜健 刘思源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252-259,共8页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在新建及改扩建过程中,对中央分隔带护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包括防护性能可靠、占地空间小、美化交通环境及造价经济,但现有中央分隔带护栏成果尚有不完备之处。为了更好地满足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的设计与使用需...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在新建及改扩建过程中,对中央分隔带护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包括防护性能可靠、占地空间小、美化交通环境及造价经济,但现有中央分隔带护栏成果尚有不完备之处。为了更好地满足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的设计与使用需求,该文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中央分隔带护栏的受力特点,提出梁柱一体式设计新理念,并通过护栏高度、宽度、横梁、立柱及基础等结构系统研究,得到节地美观型中央分隔带护栏成果。所得中央分隔带护栏研究成果的防护能力达到SAm级,整体宽度50 cm可节省建设用地,梁柱一体式结构景观更通透,材料用量少,造价更经济,综合性能较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分隔带护栏 节地 美观 梁柱一体式 计算机仿真 实车足尺碰撞试验
下载PDF
基于多帧数据联合处理的机载单通道雷达贝叶斯前视成像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洪猛 李明 +3 位作者 王泽玉 卢云龙 张鹏 左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28-2334,共7页
针对机载单通道雷达前视分辨率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帧数据联合处理的贝叶斯前视成像方法。该文首先建立高斯背景下的前视回波信号模型,然后将散射场景的处理空间由单帧波束域的低维空间扩展到多帧波束域联合而成的高维空间以... 针对机载单通道雷达前视分辨率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帧数据联合处理的贝叶斯前视成像方法。该文首先建立高斯背景下的前视回波信号模型,然后将散射场景的处理空间由单帧波束域的低维空间扩展到多帧波束域联合而成的高维空间以增加其空域稀疏性,并对散射场景的稀疏性进行统计建模。最后基于贝叶斯理论,将前视条件下的雷达成像转化为贝叶斯准则下的优化问题,并通过共轭梯度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在优化求解时,稀疏统计参数从数据迭代过程中估计得到。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对前视场景进行高分辨成像,还可以抑制虚假散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实波束锐化 前视成像 贝叶斯准则 超分辨
下载PDF
雷达导引头单脉冲前视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勇 磨国瑞 +1 位作者 杨海粟 吴一龙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8,共5页
在前视条件下,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因距离-方位耦合成像质量急剧下降。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单脉冲成像方法,该方法将距离高分辨技术与单脉冲测角技术相结合,利用脉冲压缩实现距离维高分辨,并用单脉冲测角技术实现不同距离单元强散... 在前视条件下,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因距离-方位耦合成像质量急剧下降。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单脉冲成像方法,该方法将距离高分辨技术与单脉冲测角技术相结合,利用脉冲压缩实现距离维高分辨,并用单脉冲测角技术实现不同距离单元强散射点的方位维高分辨,能有效弥补SAR成像技术在前视成像领域的不足。相对实波束成像,单脉冲成像能有效改善图像质量,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 单脉冲 测角 实波束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多波束实时动态聚焦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海森 鲁东 周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88,共6页
提高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综合精度,不仅需要提高远场精度,近场精度也不可忽视。针对常规多波束测深系统中采用远场近似模型,使得近场精度急剧下降的不足,研究了基于FPGA的多波束实时动态聚焦波束形成(RT-DFBF:Real-time Dynamic Focused Be... 提高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综合精度,不仅需要提高远场精度,近场精度也不可忽视。针对常规多波束测深系统中采用远场近似模型,使得近场精度急剧下降的不足,研究了基于FPGA的多波束实时动态聚焦波束形成(RT-DFBF:Real-time Dynamic Focused Beam-forming)方法。该方法引入相移聚焦波束形成,论证其在多波束测深系统中解决近场问题的可行性,同时深入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实时处理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处理结构,该结构在输入通道为80个、采样率为28 kHz、波束数为128个的条件下完成RT-DFBF。水池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时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实时动态聚焦波束形成 RT-DFBF FPGA 实时
下载PDF
机载相控阵雷达多分辨率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学成 张华 +1 位作者 江卫 刘中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660,共5页
根据对相控阵天线孔径色散效应分析,设计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试验系统在不同分辨率下的信号波形。针对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模式不进行越距离单元走动校正(MTRC)和回波2次相位匹配的缺点,采用MTRC补偿和2次相位匹配滤波的方法提高了... 根据对相控阵天线孔径色散效应分析,设计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试验系统在不同分辨率下的信号波形。针对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模式不进行越距离单元走动校正(MTRC)和回波2次相位匹配的缺点,采用MTRC补偿和2次相位匹配滤波的方法提高了DBS的分辨率;针对斜视SAR距离走动大和距离弯曲小的特点,采用时域校距离走动、频域校距离弯曲的成像方法,并对其3次相位进行修正,有效扩大了方位聚焦深度。初步试飞结果验证了系统设计和处理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工程 孔径渡越时间 实波束地图测绘 多普勒波束锐化 斜视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激光束空间模式实时调控与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续跃 张俊亮 +1 位作者 郭东明 马腾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在激光束空间模式可调性研究基础上 ,对已建立的调控系统、波前重构和变形反射镜波面拟合的三部分数学模型进行了模式的进一步实时调控及其计算机模拟 .研究了激光加工过程能量空间分布的实时任意调控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对激光束的刃磨 .
关键词 激光束 激光加工 模拟 空间模式 实时调控
下载PDF
机载PD雷达DBS实时成像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毛士艺 李少洪 +1 位作者 黄永红 陈远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4,共3页
本文简述了工程化DBS实时处理原理 ,讨论了实时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结合PD雷达给出实时DBS软、硬件设计方案 。
关键词 雷达成像 实时信号处理 机载火控雷达
下载PDF
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现场实荷加载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亚萍 黄博生 +1 位作者 刘增夕 徐新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76,共3页
对某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梁采取粘贴碳纤维板的方案进行加固 ,并抽取试验梁进行了现场堆料实荷加载检验。对试验梁的应变、挠度、裂缝开展情况和承载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 ,对该加固工程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碳纤维板 加载试验 实荷检验 应变 挠度 承载力
下载PDF
宽带相控阵天线子阵延时随机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金平 任波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7,共4页
针对宽带相控阵天线中子阵级配置实时延时器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对子阵延时量化误差引起的天线波束指向偏差的修正方案。该方案通过随机配置延时修正量,并以波束指向偏差及增益下降为评价标准,优化各实时延时器延时修正量化参数,从而... 针对宽带相控阵天线中子阵级配置实时延时器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对子阵延时量化误差引起的天线波束指向偏差的修正方案。该方案通过随机配置延时修正量,并以波束指向偏差及增益下降为评价标准,优化各实时延时器延时修正量化参数,从而达到修正天线带内指向色散的目的。该方案在获得较好波束校正性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天线系统的整体复杂度,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相控阵天线 实时延时器 波束扫描 量化
下载PDF
薄膜应力激光测量的新装置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小坤 安毓英 林晓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光束原理的薄膜应力测试方法,通过对反射光光点间距变化的检测,可以实时得到应力的信息。其灵敏度优于2.5×106 Pa,精度优于5%。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测量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可以... 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光束原理的薄膜应力测试方法,通过对反射光光点间距变化的检测,可以实时得到应力的信息。其灵敏度优于2.5×106 Pa,精度优于5%。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测量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可以应用于生产线的薄膜生长过程控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实时应力测试 多光束传感器
下载PDF
改进实孔径雷达角分辨力的广义逆滤波方法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丁义元 杨建宇 +1 位作者 张卫华 黄顺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5-19,共5页
本文寻求一种在扫描实孔径雷达中,利用方位信号处理获得优于天线波束宽度的角分辨力的途径。文中建立了扫描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广义逆滤波处理实现波束“伪压缩”的方法,阐明了这种方法的物理本质,解决了这种方法最佳解的确定... 本文寻求一种在扫描实孔径雷达中,利用方位信号处理获得优于天线波束宽度的角分辨力的途径。文中建立了扫描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广义逆滤波处理实现波束“伪压缩”的方法,阐明了这种方法的物理本质,解决了这种方法最佳解的确定问题。文中用这种方法对雷达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使雷达的角分辨力提高约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效应 逆滤波 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