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damage mechanism and damage distribution of the rear plate under impact of debris cloud
1
作者 Chenyang Wu Xiaowei Chen Qiguang H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1-167,共17页
The debris cloud generated by the hypervelocity impact(HVI)of orbiting space debris directly threatens the spacecraft.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rear plate is useful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prot... The debris cloud generated by the hypervelocity impact(HVI)of orbiting space debris directly threatens the spacecraft.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rear plate is useful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protective structures.In this study,the hypervelocity yaw impact of a cylindrical aluminum projectile on a double-layer aluminum plate is simulated by the FE-SPH adaptive method,and the damage process of the rear plate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debris cloud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bris cloud structure.The damag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main impact stage of the debris cloud and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he rear plate.The main impact stage lasts a short time and is the basis of the rear plate damage.In the stage of structure response,the 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d inertial motion of the rear plate dominate the perforation of the rear plate.We further analyze the damage mechanism and damag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r plate in detail.Moreover,the connection between velocity space and position space of the debris cloud is established,which promotes the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damage law of debris cloud.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the features of typical damage areas are identified by the localized fine analysis.Both the cumulative effect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cause the perforation of rear plate;in the non-perforated area,cratering by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fragments is the main damage mode of the rear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of rear plate Debris cloud Secondary impact Hypervelocity yaw impact FE-SPH adaptive method
下载PDF
带冲孔切换的后门内板深拉深模研制
2
作者 李钊 温承钦 +3 位作者 温志力 周绍鹏 陆润明 郑玲 《模具工业》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某汽车后门内板为研究对象,针对模具开发过程中零件侧冲孔切换的需求,设计了1副气动侧冲孔切换机构,采用自制斜楔能够整体实现多个孔的冲裁和切换,并解决了材料流入量不均的问题,消除了成形零件的起皱缺陷。经实际验证:气动侧冲孔切... 以某汽车后门内板为研究对象,针对模具开发过程中零件侧冲孔切换的需求,设计了1副气动侧冲孔切换机构,采用自制斜楔能够整体实现多个孔的冲裁和切换,并解决了材料流入量不均的问题,消除了成形零件的起皱缺陷。经实际验证:气动侧冲孔切换机构切换过程稳定,易于检测和维护,且经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门内板 切换机构 起皱 流入量
下载PDF
侧围外板后保险杠处成形缺陷问题解决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毕四龙 《模具工业》 2024年第4期38-41,共4页
针对侧围外板后保险杠处起皱和开裂问题,通过CAE成形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拉深工艺、零件造型、工艺排布等进行优化,改善成形过程,解决了零件起皱和开裂问题。
关键词 侧围外板 后保险杠 起皱开裂 零件造型 工艺排布
下载PDF
600 MW机组锅炉后屏过热器爆管失效分析
4
作者 李秀广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某火力发电厂600 MW机组锅炉后屏过热器发生爆管失效事故,对锅炉后屏过热器爆管管样、后屏过热器对比管样、后屏过热器备品管样等送检管样进行了爆口宏观形貌、室温拉伸、显微组织、氧化物XRD等项目的试验,结合后屏过热器超温记录及运... 某火力发电厂600 MW机组锅炉后屏过热器发生爆管失效事故,对锅炉后屏过热器爆管管样、后屏过热器对比管样、后屏过热器备品管样等送检管样进行了爆口宏观形貌、室温拉伸、显微组织、氧化物XRD等项目的试验,结合后屏过热器超温记录及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此次爆管原因主要为管子使用时严重超温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屏过热器 爆管 严重超温
下载PDF
DZG型蒸汽锅炉后管板裂纹原因分析及预防
5
作者 冯文海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
对一台DZG4-1.25-S型蒸汽锅炉的管板裂纹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制造缺陷和管理维护不善引起的碱应力腐蚀、高负荷运行、水处理不当是造成后管板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关键词 裂纹 后管板裂纹 碱应力腐蚀
下载PDF
基于AutoForm分析的铝板背门内板成形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辉 李凯 +2 位作者 张雄飞 宋铁明 胡勇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解决铝板材料成型性和延展性差、背门内板产品形状复杂导致铝板背门内板设计及生产困难的问题,基于AutoForm有限元软件在理论上对铝板背门内板成形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模拟分析,确定最终成形方案并指导现场生产,同时在现... 为解决铝板材料成型性和延展性差、背门内板产品形状复杂导致铝板背门内板设计及生产困难的问题,基于AutoForm有限元软件在理论上对铝板背门内板成形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模拟分析,确定最终成形方案并指导现场生产,同时在现场调试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铝板 背门内板 AUTOFORM CAE 模拟
下载PDF
机车显示器散热数值模拟和优化
7
作者 孙林 赵兴辉 +1 位作者 彭世雄 汪乐声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文章以某型机车显示器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软件进行热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原显示器后盖板为Al6063机加而成,成本高、周期长,为满足产品快速生产交付、成本更低的需求,将后盖板材... 文章以某型机车显示器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软件进行热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原显示器后盖板为Al6063机加而成,成本高、周期长,为满足产品快速生产交付、成本更低的需求,将后盖板材料更换为铸造铝合金ADC12。为保证散热性能不降低,结合设计经验和实际生产工艺,对后盖板结构、导热材料等进行优化,并引入热管技术来提升后盖板的热均衡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显示器后盖板散热性能明显优于原方案,满足产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示器 后盖板 散热 优化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钉板固定结合Key-hole技术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王晓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后路单开门钉板固定结合Key-hole技术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以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12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单开... 目的:分析后路单开门钉板固定结合Key-hole技术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以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12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钉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钉板固定结合Key-hole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Cobb角、ROM、颈椎肌张力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均升高,术后观察组的Cobb角、ROM、颈椎肌张力均升高,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神经根症状总有效率升高,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钉板固定结合Key-hole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神经根压迫,改善颈髓、神经根功能,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钉板固定 Key-hole技术 疗效
下载PDF
CAE技术在提升汽车冲压部品品质的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孙健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0期148-150,共3页
通过汽车后纵梁产品进行全工序CAE成形性分析,探寻提升高强板(抗拉强度≥590MPa)拉延部品尺寸合格率的方法。对部品各工序进行CAE分析,并评估各工序的回弹、起皱、翘曲、减薄率、边缘开裂的情况,同时,在对应工序进行CAE回弹补偿,将开模... 通过汽车后纵梁产品进行全工序CAE成形性分析,探寻提升高强板(抗拉强度≥590MPa)拉延部品尺寸合格率的方法。对部品各工序进行CAE分析,并评估各工序的回弹、起皱、翘曲、减薄率、边缘开裂的情况,同时,在对应工序进行CAE回弹补偿,将开模CAE精度提升至±0.5mm,通过进一步跟踪实物T0品的品质状况,评价此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高强板产品进行全工序CAE分析,并对工序数据进行回弹补偿,将开模CAE精度提升至±0.5mm后,可以大幅度提升T0品的合格率,并有效缩短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钣金 后纵梁 高强板(抗拉强度≥590MPa) J/Stamp 全工序CAE分析 CAE精度提升 T0品质
下载PDF
柴油机后盖板总成异响特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浩东 展杰 +3 位作者 王勇 张忠 程用科 戴旭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2,共5页
针对某单缸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正面产生异响问题,融合近场声压阵面法、同步压缩-交叉小波变换法及模态分析法的优势,识别其异响特性。首先,在标定工况下采用近场声压阵面法定位了导致异响的铸铁后盖板总成辐射部件;然后,采用同步压缩-... 针对某单缸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正面产生异响问题,融合近场声压阵面法、同步压缩-交叉小波变换法及模态分析法的优势,识别其异响特性。首先,在标定工况下采用近场声压阵面法定位了导致异响的铸铁后盖板总成辐射部件;然后,采用同步压缩-交叉小波变换法提取了后盖板总成异响与其激励响应的时频相关特征,结合频响函数法获得了铸铁后盖板总成结构共振是导致异响的关键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基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法比较了铸铁与铸铝后盖板总成的约束模态特性,找到了导致铸铁后盖板结构共振异响的薄弱环节;最后,采取托架板与加强筋设计措施提高了薄弱结构刚度,避开了共振频率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异响 后盖板总成 模态特性
下载PDF
斜拉桥索梁钢锚箱接触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峰强 刘昊 吕黎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对索梁锚固区钢锚箱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锚垫板和承压板间接触参数变化以及锚垫板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板单元模拟对钢锚箱结构受力的影响,并和等效板厚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因子取值大小对钢锚箱的应力有很大影响;... 通过对索梁锚固区钢锚箱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锚垫板和承压板间接触参数变化以及锚垫板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板单元模拟对钢锚箱结构受力的影响,并和等效板厚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因子取值大小对钢锚箱的应力有很大影响;锚垫板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非线性接触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承压板和锚垫板的连接以及承压板附近板件的应力情况,而等效板厚法计算结果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索梁钢锚箱 接触分析 锚垫板 承压板
下载PDF
汽车后围加强板多目标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宏松 罗涛 修辉平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7年第6期59-63,共5页
针对后围加强板在成形过程中易出现破裂和起皱等问题,采用田口试验法,建立后围加强板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与冲压速度、压边力、模具间隙、摩擦系数和拉延筋阻力系数的五因素四水平田口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对16组试验进... 针对后围加强板在成形过程中易出现破裂和起皱等问题,采用田口试验法,建立后围加强板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与冲压速度、压边力、模具间隙、摩擦系数和拉延筋阻力系数的五因素四水平田口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对16组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压边力对后围加强板成形的减薄率和增厚率贡献最大。利用Design-Exprt软件对田口试验结果进行多目标优化,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在Dynaform中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结果与验证结果接近,优化方法效果明显,可为模具设计和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围加强板 田口试验 DYNAFORM 减薄率 增厚率 优化
下载PDF
基于CAE的后纵梁加强板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虹 夏丁 +1 位作者 谷诤巍 赵忠民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57,共4页
利用DYNAFORM软件,对采用材料B250P1(厚2 mm)和新材料DP780(厚1.4 mm)的某汽车后纵梁加强板弯曲成型工艺进行了CAE分析,对比了凸凹模间隙、压边力和凹模圆角半径等因素对2种材料回弹性能的影响。基于CAE技术并结合工艺及模具参数优化结... 利用DYNAFORM软件,对采用材料B250P1(厚2 mm)和新材料DP780(厚1.4 mm)的某汽车后纵梁加强板弯曲成型工艺进行了CAE分析,对比了凸凹模间隙、压边力和凹模圆角半径等因素对2种材料回弹性能的影响。基于CAE技术并结合工艺及模具参数优化结果,通过修改产品结构即增加台阶面控制了DP780钢后纵梁加强板的回弹,实现了将材料厚度减小0.6 mm、质量减轻30%的轻量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梁加强板 轻量化 超高强度钢 CAE
下载PDF
后置解剖板治疗Danis-Weber’s-B型外踝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小刚 张自强 祁文兵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后置解剖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并使用后置钛板治疗的40例外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常规外置解剖板治疗的本型骨折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并对骨折... 目的:探讨后置解剖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并使用后置钛板治疗的40例外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常规外置解剖板治疗的本型骨折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并对骨折愈合率、伤口一期愈合率进行比较。结果:伤口一期愈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3~10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后置组病例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评定优3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置解剖板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切口愈合,为治疗Danis-Weber分型的B型外踝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解剖板 治疗 外踝骨折
下载PDF
构建多部件关系概率模型的车辆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俊芳 宋翔宇 +1 位作者 郭晓军 王卫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5,共7页
传统车辆检测方法在处理交通复杂场景时,由于判断依据单一而容易出现车辆被误检和漏检的情况.为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车尾灯对和车牌之间空间位置关系概率模型的车辆检测方法.首先对道路交通视频图像进行颜色模型转换,分别得到突显车牌... 传统车辆检测方法在处理交通复杂场景时,由于判断依据单一而容易出现车辆被误检和漏检的情况.为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车尾灯对和车牌之间空间位置关系概率模型的车辆检测方法.首先对道路交通视频图像进行颜色模型转换,分别得到突显车牌区域和尾灯区域的灰度图像,然后,对车牌灰度图像,通过梯度特征提取、区域梯度平滑和局部极大梯度查找几个关键步骤完成车牌的进一步准确定位,同时,对尾灯灰度图像经过阈值分割、连通域分析和面积计算几个关键步骤完成尾灯对的进一步准确定位.最后,建立尾灯和车牌在同一空域下的位置关系概率模型,并计算出该模型的概率似然度,进而判断部件所属的目标是否是同一辆车.实验结果表明,引入部件的空间位置关系概率模型,可以明显提高车辆检测的精度,且对不同型号的车辆检测鲁棒性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检测 多部件模型 高斯混合建模 尾灯检测 车牌检测
下载PDF
后轮罩封板翻边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国定 王勇良 +3 位作者 姜银方 史德旗 王飞 来彦玲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以汽车后轮罩封板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边成形工艺进行分析,指出翻边缺陷产生的实质是翻边边缘切向应变的绝对值超过成形极限;以减小翻边边缘处切向应变绝对值为优化指标,对影响翻边成形性能的三个工艺参数:压边力、摩擦润滑条件、模具间... 以汽车后轮罩封板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边成形工艺进行分析,指出翻边缺陷产生的实质是翻边边缘切向应变的绝对值超过成形极限;以减小翻边边缘处切向应变绝对值为优化指标,对影响翻边成形性能的三个工艺参数:压边力、摩擦润滑条件、模具间隙进行正交设计,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ynaform进行模拟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试验是可靠的,得到的优化方案可以避免翻边成形中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后轮罩封板 翻边 工艺优化 正交优化
下载PDF
后背门外板成形方案及侧翻边斜楔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向小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100,共5页
介绍了汽车后背门外板的冲压工艺,包括各工序的工艺设计。运用AutoForm软件对其进行了成形分析,解决了冲击线、开裂等质量问题。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拉延工艺面。并介绍了后背门外板侧翻边模具的斜楔结构、工作原理。在侧翻边处设计侧压... 介绍了汽车后背门外板的冲压工艺,包括各工序的工艺设计。运用AutoForm软件对其进行了成形分析,解决了冲击线、开裂等质量问题。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拉延工艺面。并介绍了后背门外板侧翻边模具的斜楔结构、工作原理。在侧翻边处设计侧压结构压料,翻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背门外板 工艺设计 成形分析 翻边 斜楔
下载PDF
后裙外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研究——结合企业项目开展汽车模具设计教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意鹏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2-64,共3页
模具企业的升级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模具设计教学中结合企业项目,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分析后裙外板结构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四工序的冲压工作方案。在拉延成形工序,对冲压方向... 模具企业的升级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模具设计教学中结合企业项目,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分析后裙外板结构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四工序的冲压工作方案。在拉延成形工序,对冲压方向、压料面的形状和拉延筋等成形因素进行分析,利用UG软件对后裙外板拉延工艺面进行三维建模。拉延模、翻边、翻孔模等模具用UG软件设计,得到三维模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后裙外板 拉延 冲压工艺 模具结构
下载PDF
左右后翼子板延伸板多工位冲压工艺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治江 文亮 +3 位作者 李智勤 章志远 杜文龙 李继祥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5年第2期74-77,共4页
多工位冲压生产效率高、综合成本低,是汽车零部件批量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针对汽车后翼子板延伸板零件,分析了其形状特征,规划了其整体工艺。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采用连续模落料与多工位成形的组合工艺。经过分析及... 多工位冲压生产效率高、综合成本低,是汽车零部件批量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针对汽车后翼子板延伸板零件,分析了其形状特征,规划了其整体工艺。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采用连续模落料与多工位成形的组合工艺。经过分析及有关计算,确定在2500t多工位压力机上生产的四道工序为:压筋+拉延(OP20)、折弯+翻边(OP30)、冲孔(OP40)、冲孔+翻孔+分离(OP50),为后续的模具设计和干涉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工艺 多工位冲压 后翼子板 延伸板 多工位模具
下载PDF
左后拖钩固定板精密级进模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蒙以嫦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分析了左后拖钩固定板的成形特点,采用精密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制件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部件设计。模具采用自动送料机构作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及2种浮料装置,保证了送料精度。采用阶梯冲裁,降低了冲载力。凸、凹... 分析了左后拖钩固定板的成形特点,采用精密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制件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部件设计。模具采用自动送料机构作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及2种浮料装置,保证了送料精度。采用阶梯冲裁,降低了冲载力。凸、凹模镶块材料选用DC53,提高模具寿命和减少加工工序。模具已投入批量生产,实践表明,模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满足了零件批量大、高效、优质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后拖钩固定板 冲压工艺 排样设计 精密级进模 阶梯式 DC5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