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让“沟通”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海燕
-
机构
南宁师范大学
-
出处
《科教文汇》
2020年第12期146-147,共2页
-
文摘
杜威的“沟通”思想缘于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生活、社会、学”渗透了强烈的沟通理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师生双方通过沟通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的目的。课堂上如果师生间沟通不畅,传道、授业、解惑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棘手并亟待解决的是课堂问题行为。但在学生主体教育理念刚起步的中国,学生在教学中基本还处于被动学的地位,若把沟通效果的考察落实到学生的改变上不切合我国实际,也存在操作上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有效教师与无效教师的课堂沟通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这两类教师课堂沟通差异的原因及策略,从提高教师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入手,去降低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次数。
-
关键词
中小学
有效教师与无效教师
课堂沟通差异的原因及策略
-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ffective teachers and ineffective teachers
reasons and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s
-
分类号
G630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