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前儿童互惠行为的发展、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李志敏
刘文
林琳琳
张雪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浙江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48,共8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4ZDB161)
教育部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编号:20132136110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5YJA190004)
-
文摘
个体对感知到的善良与不善良行为的反应被称之为互惠。进化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互惠是由进化而来的,可能是某种生物基因决定了个体的互惠行为,但这一假说目前没有得到广泛的验证。社会交换理论中的规则内化说与社会偏好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接纳,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探讨。已有研究表明,4~5岁是学前儿童互惠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亲社会性的发展均有重大意义。个体的互惠行为受到了个体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个体、家庭与文化环境三方面因素对学前儿童互惠行为发展的作用。成人应重视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建立友善的教育环境,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儿童包括互惠行为在内的亲社会性发展。
-
关键词
互惠
亲社会行为
社会能力
-
Keywords
reciprocity, prosocial behavior, social skills
-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