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前儿童互惠行为的发展、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志敏 刘文 +1 位作者 林琳琳 张雪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48,共8页
个体对感知到的善良与不善良行为的反应被称之为互惠。进化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互惠是由进化而来的,可能是某种生物基因决定了个体的互惠行为,但这一假说目前没有得到广泛的验证。社会交换理论中的规则内化说与社会偏好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 个体对感知到的善良与不善良行为的反应被称之为互惠。进化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互惠是由进化而来的,可能是某种生物基因决定了个体的互惠行为,但这一假说目前没有得到广泛的验证。社会交换理论中的规则内化说与社会偏好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接纳,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探讨。已有研究表明,4~5岁是学前儿童互惠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亲社会性的发展均有重大意义。个体的互惠行为受到了个体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个体、家庭与文化环境三方面因素对学前儿童互惠行为发展的作用。成人应重视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建立友善的教育环境,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儿童包括互惠行为在内的亲社会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惠 亲社会行为 社会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