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 in Mammalian CHO-DG44 Cells
1
作者 Jinwu CHEN Yi LI +4 位作者 Mei LIU Sainan WANG Zilong XIAO Junjie XIA Lulu Q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3期50-54,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line that stably expresses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rhFX),and to induce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 with different ...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line that stably expresses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rhFX),and to induce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ethotrexate(MTX).[Methods]PCR was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rhFX gene,and a recom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 pOptiVEC-rhFX was constructed and subjected to doubl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sequencing identification.CHO-DG44(DHFR-)cells were transfected by the liposome method,and the target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detected by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Western blot.A cell line with efficient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 was obtained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MTX to select positive clones.[Results]PCR yielded a 1509 bp rhFX sequence,and the results of double digestion and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constructed pOptiVEC-rhFX plasmid was correct.After transfection of cells,MTX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otein expression.When MTX reached 1.0μmol/L,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the target protein was(9±0.27)μg/ml.The purity of the target protein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as 93%,which could be used for subsequent experiments.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rhFX in eukaryotic mammalian cells wa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MTX concentration,and a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the target protein w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Conclusion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hFX,and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related to rhF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rhFX) Eukaryotic expression MTX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下载PDF
Change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in Bank-Stored Blood
2
作者 胡丽华 余忠清 张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3期263-264,共2页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day, and 70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7th day. FⅧ:c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 after 24 h, until the 3rd day. It lost 40 %-60 % of the activity after 36 h and was reduced to the 30 % of the original activity at the 5th da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t the 3rd day coagulation factor Ⅷ of bank stored blood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antithrombin Ⅲ, while bank stored blood in one day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storage antithrombin coagulation factor
下载PDF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履锴 杨林花 王刚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非遗传因素为次要因素。遗传因素包括FⅧ基因突变、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种族、家族史、血型。本文综述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抑制物 凝血因子基因突变 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 in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ZHUANG Jun-ling JIANG Qing-wei +1 位作者 XU Ying WANG Shu-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9期3189-3191,共3页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order due to hyperinflammation resulting in infiltration of different organs with extensive hemophagocytosis. Severe coagulopathy was one of the main ...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order due to hyperinflammation resulting in infiltration of different organs with extensive hemophagocytosis. Severe coagulopathy w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death in HLH. Over secret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by activated macrophages leads to hyperfibrinolysis. We reported a 36-year-old woman who was diagnosed as HLH probably secondary to lymphoma. Massive bleeding from gut and retroperitoneal area were not able to be controlled by conventional hemostatic treatments. This patient received one dose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 (rFVlla) 3.6 mg (70 μg/kg). Hemostatic effect was achieved in 0.5 hour and lasted 24 hours.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ere quickly corrected to normal ranges.Fibrinogen level elevated from 0.5 g/L before using rFVIla to 1.8 g/L 20 hours after. Although dexamethasone and etopside were administrated to treat HLH, this patient died from septic shock after persistent neutropenia. This suggests that rFVlla may be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table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H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factor VIIa hema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原文传递
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特征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璇 孙竞 +1 位作者 刘阳 李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率为11.6%(25/215);其中低滴度者占72%(18/25),高滴度者占28%(7/25);FⅧ抑制物阳性发生时的中位年龄为25岁(6~59岁)、累积中位暴露日为150日;15/25(60%)低滴度阳性者(中位滴度1.25BU/ml)在自然情况下于6~15月(中位10月)转为阴性,5/25(20%)高滴度抑制物者(中位滴度100BU/ml)则随访24月持续阳性,另外5/25(20%)FⅧ抑制物阳性无变化;25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出血频率较其阴性时显著增加(P=0.025);18/25例继续应用FⅧ者,FⅧ产品用量(IU/kg·月)较前显著增加(P=0.015),但靶关节数目在24月随访期间并无增加(P=0.329)。结论我国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发病率和特征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 抑制物 发病率
下载PDF
中和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洪波 黄艳辉 +3 位作者 翟保华 俞菊红 万才水 金成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2期40-42,共3页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月;低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 U·kg-1静脉推注,3次&#183;周-1,连用4个月.观察2组防治前、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的情况.结果 2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防治前(P<0.05),中剂量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用于防治血友病A能明显改善关节出血症状,且中剂量防治优于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重组人凝血因子 疗效 防治
下载PDF
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293T细胞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程海 徐开林 +5 位作者 孙海英 杜冰 曾令宇 鹿群先 何徐彭 潘秀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74-1078,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性内切酶法鉴定载体的连接方向,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pXZ208-BDDhFⅧ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T细胞,并以pXZ171作为对照。在感染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转录,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FⅧ的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载体的感染效率,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整合。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其基因转导染效率达到了59.57%。RT-PCR法能够检测到BDDhFⅧ转录的mRNA。感染后24、48、72小时检测到细胞上清中FⅧ活性(FⅧ∶C)分别为12%、43%、87%。PCR法扩增出了534bp的特异性片段。结论: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293T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FⅧ,提示基因治疗可应用于血友病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凝血因子 体外表达
下载PDF
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高活性凝血因子Ⅷ 被引量:10
8
作者 康丽梅 张焱 +4 位作者 罗坚 李由 周月芳 余蓉 苏志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8-623,共6页
建立了一条从人血浆中分离高活性凝血因子Ⅷ(FⅧ)的纯化工艺。基于FⅧ和介质孔径的尺度比及其对蛋白质活性影响的分析,设计了以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为核心步骤的新型分离纯化工艺。分别进行超大孔离子交换色谱与传统离子交换色谱的... 建立了一条从人血浆中分离高活性凝血因子Ⅷ(FⅧ)的纯化工艺。基于FⅧ和介质孔径的尺度比及其对蛋白质活性影响的分析,设计了以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为核心步骤的新型分离纯化工艺。分别进行超大孔离子交换色谱与传统离子交换色谱的条件优化,并对优化工艺所得产品进行了活性检测(底物显色法)和纯度检测(高效凝胶过滤和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超大孔介质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大分子结构,而且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制备色谱的传质速率,从而得到具有高凝血活性的FⅧ产品。FⅧ在超大孔制备色谱过程中的回收率(85%)比传统离子交换制备色谱高4~5倍,产品比活高达154 IU/mg。此外,还研究了超大孔介质的再生程序,采用5个柱体积的1 mol/L NaOH低流速清洗色谱柱,保证了色谱工艺的稳定性。本纯化工艺步骤简单,重现性好,易于放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孔离子交换制备色谱 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蛋白C、抗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栓塞后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环 张鹏 刘军锋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量(PL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检测肺癌+PE组治疗5~7d及肺癌组入院时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PE组Lp(a)、TC、TG、TT均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PE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显示,PC、AT、FⅧ是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均〉0.90.结论肺癌合并PE中期治疗需关注PC、AT、FⅧ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其活性水平可用来评估-定时期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C 抗凝血酶 凝血因子 肺癌 肺血栓栓塞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Ⅻ及Ⅷ在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凝血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贡鸣 李嘉晨 +6 位作者 关欣亮 姜文剑 李海洋 王晓龙 刘愚勇 兰峰 张宏家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及凝血因子Ⅷ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及对二次开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8例,均接受中度低温停循环手术治疗。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及凝血因子Ⅷ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及对二次开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8例,均接受中度低温停循环手术治疗。根据是否二次开胸将88例患者分为二次开胸组(10例)和未二次开胸组(7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重要指标,分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二次开胸的危险因素。选择麻醉诱导后(t1)、术中温度最低点(t2)、复温至36℃(t3)、术后4 h(t4)、术后24 h(t5)5个时点进行血液样本的抽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凝血因子Ⅻ、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凝血因子Ⅶ、活化的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活化的凝血因子Ⅷ、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t2~t4时点凝血因子Ⅻ水平均低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5时点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和活化的凝血因子Ⅷ水平由t1~t5全程呈逐渐升高趋势,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因子Ⅷ水平各时点均低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因子Ⅶ水平于t2和t3时点均低于t1,t4和t5时点均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次开胸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悬红细胞输注总量、冰冻血浆输注总量、纤维蛋白原输注总量均高于未二次开胸组[1 700(1 375,2 000)ml比1 250(1 000,1 600)ml;4 250(2 533,7 060)ml比2 170(1 230,3 555)ml;2 700(1 125,3 825)ml比675(600,1 424)ml;1 200(400,1 550)ml比400(50,800)ml;2.00(2.00,2.88)g比2.00(1.00,2.00)g],t2时点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未二次开胸组[(61±28)×109/L比(72±3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前血小板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2时点凝血因子Ⅻ水平(比值比=1.342,95%置信区间:1.058~1.570,P=0.012)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二次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因子Ⅻ作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在术中最低温时的水平较低可能是术后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二次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凝血因子Ⅷ作为凝血共同途径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未发现其增加二次开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凝血因子Ⅻ 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障碍 二次开胸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俊 王鸿利 +6 位作者 王学锋 璩斌 武文漫 丁秋兰 傅启华 戚正武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eagent转染小鼠 32D细胞系 ,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的促凝活性 (hFⅧ∶C)和抗原含量 (hFⅧ∶Ag)以及细胞中hFⅧBDcDNA的转录。结果表明 :小鼠 32D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的人FⅧ∶Ag最高达到了 4 5 0 .0 8毫微克 /(10 6细胞·2 4小时 ) ,hFⅧ∶C最高达到了 2 .0 1单位 /(10 6细胞·2 4小时 ) ,RT PCR可检测到 32D细胞中hFⅧBDcDNA转录的mRNA。结论 :非病毒质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能够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表达人FⅧ蛋白 ,所表达的FⅧ与正常人血浆中的野生型FⅧ具有相似的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非病毒载体 人凝血因子 基因表达 32D细胞系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cDNA在小鼠体内的转染与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文英 王鸿利 +7 位作者 王红 王学锋 王从珠 傅启华 丁秋兰 武文漫 方怡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 ,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 (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 ,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 (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 pLNC FⅧBD包装成为逆转录病毒LNC FⅧBD ,exvivo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同时将 pLNC FⅧBD与PAMAM树枝状聚合物按照 1∶15混合以形成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进行小鼠invivo转染。分别于注射后第 2 4 ,4 8小时 ,第 1,2 ,3,4周取血 ,分离血浆 ,采用一期法测定人FⅧ活性 (FⅧc) ,ELISA法测定人FⅧ抗原 (FⅧAg) ,并采用Bethesdainhibitorassay测定人FⅧ抗体 ;同时取脏器肝、脾、肺、肾提取RNA ,进行RT PCR ,观察各组织的转录 ,并用苏木素 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 ,逆转录病毒转染人FⅧ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输入体内后 ,可以在体内继续表达人FⅧ ,并且能有效地分泌至血液中。宿主小鼠体内可检测到的人FⅧ表达持续 3周以上 ,注射后第 2 4小时表达最高水平 ,人FⅧAg平均为 8.6ng/ml,此后人FⅧ抗体逐渐生成 ,人FⅧAg水平渐低 ,于注射后第 4周不再能测出人FⅧAg。注射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在体内转染后 ,获得了短暂的人FⅧ生理水平的表达 ,在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 凝血因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215例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璇 孙竞 +3 位作者 李敏 李文卿 宋晓玲 刘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FⅧ抑制物累积发生率为11.6%(25/215)。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示:①输注原因中短期低剂量预防治疗比按需治疗形成FⅧ抑制物的风险低(OR=0.037,95%CI为0.002~0.616);②血友病越严重,累积暴露日越少,FⅧ抑制物形成风险越高;③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是FⅧ抑制物形成的高危因素(OR=117.045,95%CI为19.333~708.617);④输注形式和发生重大感染事件与FⅧ抑制物形成无关。结论在中国目前治疗情况下,血友病患者FⅧ抑制物的形成可能与血友病严重程度、输注原因(预防治疗或按需治疗)、累积暴露日和是否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 抑制物 发病率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尿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圣根 刘昌云 +1 位作者 苏越祥 黄华品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的影响,以评价尿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来在本院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的100例患者,并接受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的影响,以评价尿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来在本院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的100例患者,并接受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根据临床分期分成隐匿期(n=25)、缺血期(n=25)、坏死期(n=25)和纤维化期(n=25)。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浓度,并计算各指标的变化率。结果治疗后各组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Ⅴ(FⅤ)和凝血因子Ⅷ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纤维蛋白原变化率隐匿组为(52.11±1.47)%,缺血组为(52.21±1.22)%,坏死组为(49.89±1.43)%,纤维化组为(50.73±1.7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因子Ⅴ变化率隐匿组为(62.83±2.25)%,缺血组为(62.63±1.92)%,坏死组为(60.89±2.11)%,纤维化组为(61.36±2.1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因子Ⅷ变化率隐匿组为(43.02±2.28)%,缺血组为(42.04±2.13)%,坏死组为(39.99±2.93)%,纤维化组为(40.93±2.9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可通过降低动血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浓度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以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 凝血因子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血友病A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仲君 余菊 吉承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拜科奇)治疗血友病A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通过对7例血友病A患者31次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行治疗时,予心理护理、药物配制、用药观察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结果 7例血友病A患者31次使用注...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拜科奇)治疗血友病A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通过对7例血友病A患者31次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行治疗时,予心理护理、药物配制、用药观察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结果 7例血友病A患者31次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中,加强药物及患者的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 血友病A 护理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原液生产工艺放大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邢延涛 李策生 +7 位作者 胡勇 陈克金 李陶敬 周志军 林连珍 邹莉 彭焱 邓志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对比3批小试(50g冷沉淀)、3批小规模放大(400g冷沉淀)和3批中试级(5-10 kg冷沉淀)试验结果探讨人凝血因子Ⅷ原液生产工艺放大的可行性。方法 Tris溶液复溶冷沉淀,经聚乙二醇沉淀后,0.3%磷酸三丁酯和1%Tween 80处理6h以灭活脂... 目的对比3批小试(50g冷沉淀)、3批小规模放大(400g冷沉淀)和3批中试级(5-10 kg冷沉淀)试验结果探讨人凝血因子Ⅷ原液生产工艺放大的可行性。方法 Tris溶液复溶冷沉淀,经聚乙二醇沉淀后,0.3%磷酸三丁酯和1%Tween 80处理6h以灭活脂包膜病毒,然后经DEAE 650M层析纯化。绝大部分杂蛋白和磷酸三丁酯及Tween80随流穿液直接流穿,洗脱峰样品即为人凝血因子Ⅷ原液。结果 3批小试人凝血因子Ⅷ活性回收率分别为30.50%、24.40%和25.60%,平均值26.83%,回收率变异系数8.52%;3批小规模放大回收率分别为19.40%、21.70%和22.00%,平均值21.04%,回收率变异系数5.54%;3批中试级回收率分别为14.50%、16.50%、17.80%,平均值16.27%,回收率变异系数8.34%。结论对比级放大试验各级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发现,工艺重复性好,放大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 工艺放大 离子交换层析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及抑制物产生的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文卿 孙竞 +2 位作者 孙德华 李强 赵洁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6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抑制物产生率。方法采用拜科奇治疗30例血友病A患者的出血事件,观察其临床止血效果及用药后4周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其中11例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抑制物产生率。方法采用拜科奇治疗30例血友病A患者的出血事件,观察其临床止血效果及用药后4周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其中11例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血清病毒学(HBV、HCV、HIV)、FⅧ抑制物、FⅧ活性检测,并于第1次用药后10min、60min检测FⅧ活性;同时随访2年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11例患者在用药后10min、60min较用药前FⅧ活性明显提高,达到或接近预期升高值;所有30例患者用药后出血症状停止,显效率达100。每次出血事件约86.7的患者在≤3次输注即可较好的控制症状,提示具有较好的有效性。30例患者共输注重组FⅧ70次,总计51294u,在用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本研究发现1例患者在用药后4周产生FⅧ抑制物,提示短期抑制物产生率为3.3(1/30),11例2年随访未见抑制物产生增加趋势。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使用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较低的抑制物产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 血友病A F抑制物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欣 吴竞生 +6 位作者 孙萍 朱薇波 蔡晓燕 郑昌成 王兴兵 杨会志 韩永胜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治疗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用药前进行FⅧ抗体、FⅧ:C活性、血清病毒学(HBV、HCV和HIV)、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 目的探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治疗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用药前进行FⅧ抗体、FⅧ:C活性、血清病毒学(HBV、HCV和HIV)、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于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进行FⅧ:C测定,治疗结束后进行FⅧ抗体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①采用Kogenate FS治疗的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Kogenate FS用量12.99~25.00 u/kg(平均18.74 u/kg),总用量3 000~11 000 u(平均6 570 u),自治疗至出血停止或出血症状改善所需的时间为1.5~5.5 d(平均3.29 d),除1例FⅧ抗体滴度较高者外,其余13例患者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 FⅧ: C活性均明显升高,用药前后FⅧ:C活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显效13例(占92.86%),好转1例(占7.14%),总有效率为100%。②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用药前FⅧ抗体阳性2例,其中1例FⅧ抗体>5 Bu,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 FⅧ:C活性无明显升高,治疗结束后FⅧ抗体仍然>5 Bu,但出血症状改善;另1例FⅧ抗体为4 Bu,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 FⅧ:C活性显著升高,治疗结束后FⅧ抗体转为阴性。③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在应用Kogenate FS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无不良事件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治疗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 血友病A F抑制物
下载PDF
长期小剂量凝血因子Ⅷ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温红 郭碧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1日~2011年4月1日我院16位2~16岁重度血友病A患儿进行FⅧ预防性静脉输注(每次5~15 U/kg,间隔3 d),记录治疗前1年与治疗后...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1日~2011年4月1日我院16位2~16岁重度血友病A患儿进行FⅧ预防性静脉输注(每次5~15 U/kg,间隔3 d),记录治疗前1年与治疗后1年的关节出血次数,同一关节反复出血的情况,治疗前后FⅧ抑制物产生情况,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感染情况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29.69±4.48),治疗后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10.94±3.30)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45.2%,治疗后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14.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FⅧ抑制物产生率为12.5%,产生率低及抗体滴度低,治疗前后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均阴性,肝功能正常。结论 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输注可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同时可有效减少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的功能,且FⅧ抑制物产生率及滴度低,无相关疾病传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 预防治疗
下载PDF
不同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冻干及100℃干热灭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菅长永 仲立军 +2 位作者 刘芳 马山 王凤山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选择一种人凝血因子Ⅷ(FⅧ)冻干及100℃干热灭活过程的保护剂。方法将同一批次的半成品分成多份,分别加入25,50,100 g/L的甘氨酸、甘露醇、蔗糖和麦芽糖,进行冻干和干热灭活,测定灭活后的FⅧ活性、水分残留以及复溶时间。结果采用... 目的选择一种人凝血因子Ⅷ(FⅧ)冻干及100℃干热灭活过程的保护剂。方法将同一批次的半成品分成多份,分别加入25,50,100 g/L的甘氨酸、甘露醇、蔗糖和麦芽糖,进行冻干和干热灭活,测定灭活后的FⅧ活性、水分残留以及复溶时间。结果采用甘露醇作为保护剂,冻干和干热灭活后水分残留最低、复溶时间最短,而且活性回收率最高;不同浓度甘露醇作为保护剂对制品水分、复溶时间以及活性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甘露醇是FⅧ冻干和干热灭活的理想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 冷冻干燥 干热灭活 保护剂 甘露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