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vivo 被引量:2
1
作者 Yu Chcn Zhi-jian Chcn +4 位作者 Yu-hua Liao Zhc Cao Jia-ding Xia Hua Yang Yi-mci Du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an acute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duced byAMI in rats in vivo.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an acute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duced byAMI in rats in vivo. Two hundred and for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sham- operation group, an AMI group, and a 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 group. Acute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produced in the AMI group by ligating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and there was no ligation but operation in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The rhTNFR:Fc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hTNFR:Fc(10 mg/kg), a TNF-a antagonist, 24 hours before LAD ligation. The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ere recorded at baseline and 10 minutes, 20 minutes, 30 minutes, 60 minutes, 3 hours, 6 hours and 12 hours after l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NF-a among different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histochemistry and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Expression of TNF-a increased markedly from 10 minutes after infarction, peaked at 20-30 minutes, and returned to baseline gradually in the AMI group and rhTNFR:Fc group. The time- windows of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ere similar. Compared with the AMI group, the rhTNFR:Fc group showed a lesser expression of TNF-a protein and a lower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P〈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NF-a induced by AMI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onse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umor necrosis fact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 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c fusion protein (rhTNFR: Fc)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ACPA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吴旭强 郑冰 +1 位作者 顾维杰 朱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等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ACPA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AC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难治性R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疗效明显,能够减少关节积液量,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积液 膝关节功能 抗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王燕玲 王丽娜 +5 位作者 黄巧玲 王燕燕 宋娜娜 刘旭蓉 吴静 蔡兴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后7、14、21 d)的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评分平均值,50%DASI(DASI50)、75%DASI(DASI75)、90%DASI(DASI90)所占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体温下降时间、皮疹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21 d后,TEN患者中,显效18例(90.00%),有效2例(10.00%)。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DASI评分分别为(30.44±5.68)、(5.28±2.31)、(2.04±1.1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2.34±7.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1 d后的DASI50(100.00%)、DASI75(100.00%)、DASI90(90.00%)的改善比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2.73±5.58)、(15.99±4.60)、(4.44±1.10)pg/mL,均低于治疗前[(33.63±17.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体温下降时间为(2.49±0.81)d,皮疹控制时间为(5.19±1.90)d,住院时间为(11.92±4.20)d。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终止治疗或失访,均未出现急性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病情未见复发,定期复查结果显示并无合并症、活动性肝炎与结核疾病等。结论rhTNFR:Fc作为治疗TEN疾病的药物其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生物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曾宪林 李曼 谢永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6期25-28,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8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抗风湿组和常规...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8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抗风湿组和常规抗风湿组,每组49例。常规抗风湿组采取常规抗风湿治疗,联合抗风湿组在常规抗风湿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类风湿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6(IL-6)],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抗风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常规抗风湿组81.63%(χ^(2)=5.018,P=0.025)。治疗6个月后,2组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压痛指数评分、疼痛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抗风湿组短/低于常规抗风湿组(P均<0.01);2组CRP、RF、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SR较治疗前缩小,且联合抗风湿组低/小于常规抗风湿组(P均<0.01)。联合抗风湿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常规抗风湿组的18.37%(χ^(2)=5.018,P=0.025)。结论 常规抗风湿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利于临床症状、血清指标的改善,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病症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因子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
5
作者 孙武 陈水龄 +5 位作者 周婉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褚利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 葡萄膜炎 副作用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视力
下载PDF
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6
作者 曹森林 辜转荣 程铁兵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8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以及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及HLA-B27和免疫炎症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脊柱关节疼痛度,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藤壮骨片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康献刚 牛军强 +1 位作者 赵冬霞 霍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对下颌骨缺损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只(雌雄各半)7~8周龄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10只)、对照组(3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于大鼠骨缺损处注入含有Rh TNFR:Fc(45 mg/kg)的Bio-Oss骨颗粒,其上覆盖Bio-Gide胶原膜;对照组:于大鼠缺损处注入含25μL 0.9%氯化钠溶液的Bio-Oss骨颗粒,同样覆盖Bio-Gide胶原膜;空白对照组为健康大鼠。取所有大鼠下颌骨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于术后3、6、9周时被分批处死,取其左侧下颌骨进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的检测,同时检测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缺损面积显著减少,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下降,而凋亡相关分子Bax、p-JAK2和p-STAT3的表达显著下降,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缺损面积显著增加,缺损模型建立成功。结论:局部注射rh TNFR:Fc与Bio-Oss骨颗粒能够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并且效果显著优于只使用Bio-Oss骨颗粒的组别,其修复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相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JAK2-STAT3细胞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 下颌骨缺损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通路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3期97-99,共3页
目的 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患有银屑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50例... 目的 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患有银屑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随访1年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PASI)90%、PASI 75%、PASI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结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银屑病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 皮损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彬 晋华程 房宇晨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7]水平、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活动指数(BASF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IL-17水平以及BASFI、BAS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BASFI、BASDA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氨甲蝶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炎性因子 BASFI评分 BASDAI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莉萍 杨婷婷 +4 位作者 张会昌 莫入 魏雅稚 尹志华 叶志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强克次髎穴穴位注射治疗,每次50 mg...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强克次髎穴穴位注射治疗,每次50 mg,每周1次;对照组使用同等剂次强克常规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总体评分(PG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PGA、BASFAI、ESR、CR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36例(85.71%)、28例(66.67%)、18例(42.86%),优于对照组的12例(60.00%)、8例(40.00%)、4例(20.00%)(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40例(95.24%)、35例(83.33%)、33例(78.57%),优于对照组的15例(75.00%)、11例(55.00%)、10例(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结论:采用生物制剂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穴位注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1
作者 魏艳林 吕青 +4 位作者 李秋霞 李丽 戈兰 曹双燕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活动性AS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予每周一次50 mg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用药时间12周,研究组同时联合运动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0、2、6和12周患者ASAS20、BASFI、BASDAI、ASDAS3、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ESR等指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BASFI、BASDAI、ASDAS2、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和ESR在治疗后3个月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其余指标除BASMI(P=0.681)、Schober(P=0.578)和胸廓活动度(P=0.161)外,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ASMI、Schober、扩胸度及ASQo L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皆<0.05)。【结论】此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AS较之单独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在活动度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对患者的脊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和机体功能改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疗法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递减联合沙利度胺递增治疗方案干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1年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进 付林 +1 位作者 周珍 李秋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5664-5669,共6页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是目前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最佳选择,但此类药物价格昂贵,寻求有效价廉的替代方案势在必行。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递减应用联合沙利度胺递...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是目前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最佳选择,但此类药物价格昂贵,寻求有效价廉的替代方案势在必行。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递减应用联合沙利度胺递增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1年随访。方法:研究经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86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2组患者均用益赛普皮下注射,均25mg/次:初始用药,2次/周,连用2个月;当病情达到临床缓解标准后,即将益赛普每隔2个月递减剂量:第3个月初由2次/周减至1次/周;第5个月初减至10d1次;第7个月初减至2周1次;第9个月初减至3周1次;第11个月初减至4周1次,此后不再减量,用至12月末。若每次减量使病情加重而达不到临床缓解标准,则将益赛普重新调回前一个剂量。联合组患者同时联用沙利度胺片睡前服用,1次/d。初始剂量25mg/d,连用2个月,以后每隔2个月剂量递增25mg/d,直到第7个月初达到100mg/d时不再增加。2组患者疗程为12个月。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43例,完成12个月疗程38例;联合组43例,完成12个月疗程40例;②从治疗后第4个月末至第12个月末,联合组的基于C-反应蛋白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联合组的20%改善程度(ASAS20)达标率和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ASAS5/6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④联合组的临床缓解维持率高于对照组(χ~2=8.527,P=0.003);⑤12个月内联合组每位患者益赛普总用药量低于对照组(t=2.932,P=0.004);⑥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74,P=0.677);⑦结果说明,益赛普递减联合沙利度胺递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2个月,在延长益赛普用药间隔的方案中,可取得较高的疾病缓解率或低疾病活动状态,沙利度胺联合益赛普并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沙利度胺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浩 赵福涛 王艳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例(rhTNFR:Fc1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和对照组30例(甲氨蝶呤10mg/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4、6、8、12、16、24周)进行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包括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各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各项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rhTNFR:Fc治疗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2、4周,rhTNFR:Fc治疗A组达到ACR50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在治疗后第8、12、16、24周,A、B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有效且经济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乔菊 李峰 +2 位作者 何春霞 吴超 晋红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在本院健康医学部进行体检的2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均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12次。检测健康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2周血清APN、RBP4、LEP的浓度;分析两组之间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治疗组基线血清APN、RBP4、LEP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结果治疗组基线APN水平[9. 73(6. 69,12. 37)比(14. 25 (10. 53,23. 28),P <0. 001]、LEP水平[0. 42 (0. 17,2. 60)比3. 90 (1. 38,7. 20),P=0. 002]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RBP4较健康对照组升高[12. 29 (10. 62, 21. 33)比9. 13 (7. 36,15. 78),P=0. 024];治疗组治疗后APN水平[11. 95 (8. 12,15. 26)比9. 73 (6. 69, 12. 37), P=0. 027]、LEP水平[2. 84 (1. 04,9. 34)比0. 42 (0. 17,2. 60),P<0. 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RBP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25);基线APN、RBP4、LEP浓度均与PASI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脂肪因子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慢性炎症过程,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可能改善银屑病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瘦素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下载PDF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23例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Th1/Th2漂移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钧菲 刘翠华 +7 位作者 厉洪江 田明 张书锋 曹广海 魏磊 刘平 李广波 李玉柳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81-385,共5页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病儿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Th1/Th2漂移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郑...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病儿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Th1/Th2漂移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JIA病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单用益赛普治疗,观察组加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幼年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表(JADAS27)评定病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并测定病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h1、Th2细胞比例、Th1/Th2比值及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和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ADAS27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JADAS27总分(11.17±0.95)分低于对照组(15.87±1.03)分(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免疫及实验室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CD4+/CD8+、Th2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IgA、IgG、IgM、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及红细胞沉降率、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益赛普治疗JIA疗效肯定,可改善病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机体免疫,改善Th1/Th2漂移,下调外周红细胞沉降率、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白芍总苷胶囊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免疫球蛋白类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
下载PDF
免疫吸附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锋 程永静 +5 位作者 黄慈波 高明 黄嘉 王钱 陈颖娟 穆冰瑶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比较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及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5... 目的 比较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及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38例),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27例),免疫吸附联合组给予免疫吸附治疗,共3次,每次间隔7天,之后给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3个月,同时并序贯服用传统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组给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3个月,同时并序贯服用DMARDs,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活动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CRP,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DAS28评分,HAQ评分,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及医生对疾病总体评价,计算两组患者ACR20,50,70缓解率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4周后,免疫吸附联合组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及CRP的改善与生物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3,2.604,2.366,4.137,2.952,P<0.05),同样,2组治疗后4周的DAS28评分、H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4,3.262,P<0.05);治疗24周后,免疫吸附联合组ACR20,50,70分别为94.7%,92.1%,81.5%,生物制剂组为74.1%,59.3%,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10.077,9.721,P<0.05). 结论 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能很快诱导患者疾病缓解,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一项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吸附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 诱导缓解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来氟米特联合超短波治疗RA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建萍 郭粉娥 +5 位作者 岳晓琳 王佩 周红敏 李俊芳 王卫远 刘曦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1期4346-4349,共4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来氟米特联合超短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15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 目的分析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来氟米特联合超短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15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rh TNFR:Fc每次25 mg,皮下注射,2次/周,来氟米特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12周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晨僵时间、休息痛;并检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结果治疗后12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 67%(74/75)比90. 67%(68/75)](P <0. 05)。两组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DAS28评分、晨僵时间和休息痛评分、ESR、RF、CRP和抗CCP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rh TNFR:Fc、来氟米特联合超短波治疗R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血ESR、RF、CRP和抗CCP抗体水平,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来氟米特 超短波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肺纤维化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俊玲 林庆艳 +1 位作者 赵令君 孙中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RPTN,免疫球蛋白)对肺间质纤维化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在给药后第7、21、28和42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血清中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的含量以及大鼠的大体病理形... 目的探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RPTN,免疫球蛋白)对肺间质纤维化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在给药后第7、21、28和42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血清中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的含量以及大鼠的大体病理形态。结果大体肉眼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治疗组改变较正常组和模型组轻,其透明质酸和III型前胶原含量较后2组亦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RPTN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风湿骨痛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洪波 靖春颖 韩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58-361,376,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风湿骨痛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观察组注射重组人Ⅱ型... 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风湿骨痛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观察组注射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口服风湿骨痛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炎性指标、临床疗效、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RA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比治疗前低,IL-10比治疗前高( P <0.05),观察组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更低( 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两组患者HAQ 评分、DAS28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更低( P <0.05),且观察组患者HAQ 评分、DAS28 评分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RA患者采用注射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口服风湿骨痛片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风湿骨痛片 类风湿 关节炎 血清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清热凉血方治疗中重度难治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鹿见香 杨顶权 +1 位作者 李锘 白彦萍 《中国医药》 2014年第4期566-570,共5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联合中药清热凉血方治疗中重度难治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3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阿维A联合清热...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联合中药清热凉血方治疗中重度难治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3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清热凉血方组,每组10例.益赛普联合中药组在口服中药清热凉血方的基础上予以益赛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为口服中药基础上每日口服阿维A胶囊30 mg,1次/d;清热凉血方组给予中药清热凉血方治疗,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4、8、12周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患者整体评价(PGA)、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清热凉血方组的PASI、PGA、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SI评分:(4.6±1.0)分比(28.7±2.3)分,(15.0±0.9)分比(31.9±2.1)分,(19.0±1.7)分比(26.8±1.7)分;PGA评分:(1.40±0.22)分比(5.20±0.20)分,(3.10±0.18)分比(5.60±0.22)分,(4.00±0.21)分比(5.20±0.20)分;VAS评分:(2.20±0.44)分比(7.40±0.43)分,(4.40±0.16)分比(7.90±0.41)分,(5.50±0.27)分比(6.90±0.38)分](P<0.05).治疗8周后,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PASI[(9.8±1.3)、(19.2±0.9)分]、PGA[(2.60 ±0.31)、(4.00±0.15)分]、VAS[(4.20±0.33)、(5.20±0.25)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的PASI[(16.6±1.7)分]、PGA[(3.80 ±0.33)分]、VAS[(5.40 ±0.16)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PASI[(27.5±1.7)分]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治疗4、8、12周后的PASI、PGA、VAS评分和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治疗后8、12周的PASI、PGA、VAS评分均低于清热凉血方组同期指标(均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治疗4、8、12周后PASI评分与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热凉血方组治疗12周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9)分比(25.1±3.1)分,(16.1±1.6)分比(30.4±2.0)分,(18.9±2.0)分比(25.8±1.7)分](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清热凉血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的银屑病,起效迅速、疗效好,是顽固难治性银屑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其长期疗效以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重度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清热凉血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