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olding with Simultaneous 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from Escherichia coli Using Strong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1
作者 ChaoZhanWANG JiangFengLIU XinDuG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9-392,共4页
The urea denatur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 CSF) which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achia coli (E. coli) was refolded with simultaneous purification by strong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 The urea denatur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 CSF) which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achia coli (E. coli) was refolded with simultaneous purification by strong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SAX) in the presence of low concentration- of urea. The effect of urea concentration on this refold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obtained refolded rhG-CSF has a high specific activity of 2.3×108 U/mg, demonstrating that the proteins were completely refolded during the chromatographic process. With only one step by SAX in 40 min, purity and mass recovery of the refolded and purified rhG-CSF were 97% and 4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clusion bodies protein refolding PURIFICATION strong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下载PDF
A New Protocol for Solubilization, Refolding and 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Inclusion Bodies
2
作者 Jia Hua LIU Chao Zhan WANG Xin Du G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99-802,共4页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 in inclusion bodies was solubilized by 8 mol/L urea solution and subsequently precipitated by acetone to improve its purity. After that, the precipit...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 in inclusion bodies was solubilized by 8 mol/L urea solution and subsequently precipitated by acetone to improve its purity. After that, the precipitates were solubilized by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containing 2 mol/L urea. Then the solubilized rhG-CSF was passed through a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for refolding and extensive purification, and further purified by a weak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 purity and mass recovery of refolded rhG-CSF were 96.5% and 75.6%, respectively. The bioactivity was 8.4x10^7 I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lkaline solution solubilization of inclusion bodies protein refolding.
下载PDF
大肠杆菌表达包涵体蛋白体外复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喜红 何小维 +4 位作者 李文美 杨连生 王继华 彭运平 刘晓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9-383,共5页
包涵体形成是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常见的问题。因此,为获得大量的活性蛋白而对其包涵体进行复性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低分子量添加物、反胶团、分子伴侣、层析复性等新的复性方法、复性检测方法和体... 包涵体形成是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常见的问题。因此,为获得大量的活性蛋白而对其包涵体进行复性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低分子量添加物、反胶团、分子伴侣、层析复性等新的复性方法、复性检测方法和体外复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 蛋白复性 重组蛋白
下载PDF
包涵体蛋白体外复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4
作者 方敏 黄华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8-612,共5页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时 ,通常会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聚集体即包涵体。包涵体富含表达的重组蛋白 ,经分离、变性溶解后须再经过一个合适的复性过程实现变性蛋白的重折叠 ,才能够得到生物活性蛋白。近年来 ,发展了许多特异的策略...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时 ,通常会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聚集体即包涵体。包涵体富含表达的重组蛋白 ,经分离、变性溶解后须再经过一个合适的复性过程实现变性蛋白的重折叠 ,才能够得到生物活性蛋白。近年来 ,发展了许多特异的策略和方法来从包涵体中复性重组蛋白。最近的进展包括固定化复性以及用一些低分子量的添加剂等来减少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 ,提高活性蛋白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包涵体 重折叠 复性 二硫键形成
下载PDF
使用三态模型选择基因重组蛋白质的复性条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立安 朱宝泉 陈代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论述了使用蛋白质复性过程中的三态模型来选择基因重组蛋白质的复性条件,并对以往使用的复性条件和新的复性方法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为从理论上选择蛋白质的复性条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蛋白质 基因重组 复性 模型 三态模型
下载PDF
包涵体复性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17
6
作者 龚平生 罗贵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77,94,共6页
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高水平表达重组蛋白时 ,通常形成无生物活性的包涵体。包涵体在体外经分离、溶解与重折叠后可实现复性 ,表现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总结了包涵体的相关复性技术 。
关键词 包涵体 复性 基因工程技术 大肠杆菌 表达 重组蛋白 复性重折叠
下载PDF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纯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凌明圣 邹民吉 +2 位作者 徐明波 王嘉玺 马贤凯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对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高效表达克隆pZW.GM的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并对纯化的GM-CSF进行了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人GM-CSF基因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 对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高效表达克隆pZW.GM的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并对纯化的GM-CSF进行了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人GM-CSF基因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破菌、包涵体抽提、凝胶过滤层析、复性、离子交换一系列化步骤,终产物纯度达99%,按蛋白总量计算回收率达10%,比活性达1×10^7u/mg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
下载PDF
人β2微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劲 郭霭光 丰美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7-90,共4页
β2微球蛋白(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的轻链部分,该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是制备MHC-Ⅰ类分子的首要条件。利用已经构建好的β2m原核表达载体pET 23a+β2m,在大肠杆菌(E.coli)中获得稳定表达。原核表达的β2m大部分... β2微球蛋白(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的轻链部分,该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是制备MHC-Ⅰ类分子的首要条件。利用已经构建好的β2m原核表达载体pET 23a+β2m,在大肠杆菌(E.coli)中获得稳定表达。原核表达的β2m大部分在包涵体中,包涵体蛋白经充分洗涤、变性(尿素溶解)和复性,并以强阴离子交换柱层析(Q-Sepharose)纯化,获得SDS-PAGE纯的人重组β2m,W estern印迹法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与抗人天然β2m抗体反应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重组蛋白 包涵体 复性
下载PDF
蛋白质的氧化重折叠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渝英 杨开宇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经过近几十年来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蛋白质氧化重折叠的机制已得到相当详细的阐明。 1 在已研究过的蛋白质中 ,大多数蛋白质都是沿着多途径而非单一、特定的途径进行氧化重折叠 ,这与折叠能量景观学说是一致的。 2 正是氨基酸残基间的... 经过近几十年来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蛋白质氧化重折叠的机制已得到相当详细的阐明。 1 在已研究过的蛋白质中 ,大多数蛋白质都是沿着多途径而非单一、特定的途径进行氧化重折叠 ,这与折叠能量景观学说是一致的。 2 正是氨基酸残基间的天然相互作用而不是非天然的相互作用控制蛋白质的折叠过程。这一结论与含非天然二硫键的折叠中间体在牛胰蛋白酶抑制剂 (BPTI)折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非相互排斥 ,因为后者仅仅是进行链内二硫键重排的化学反应所必需 ,与控制肽链折叠无直接关系。 3 根据对BPTI的研究 ,二硫键曾被认为仅仅具有稳定蛋白质天然结构的作用 ,既不决定折叠途径也不决定其三维构象。这一观点不适用于其它蛋白质。对凝乳酶原的研究表明 ,天然二硫键的形成是恢复天然构象的前提。天然二硫键的形成与肽键的正确折叠相辅相成 ,更具有普遍意义。 4 在氧化重折叠的早期 ,二硫键的形成基本上是一个随机过程 ,随着肽链的折叠二硫键的形成越来越受折叠中间体构象的限制。提高重组蛋白质的复性产率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分子聚集外 ,在折叠过程中所形成的二硫键错配分子是导致低复性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氧化重折叠机制的阐明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上所述 ,在折叠的后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重折叠 复性率 二硫键 重组蛋白质
下载PDF
疏水层析法复性重组人γ干扰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怡新 潘海学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形成包涵体.利用疏水作用层析(HIC)法对rhIFN-γ进行复性.采用了等尿素梯度和线性尿素梯度两种复性方法,考察了线性尿素梯度下尿素梯度长度、尿素终浓度、流速和上样量对rhIFN-γ复性... 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形成包涵体.利用疏水作用层析(HIC)法对rhIFN-γ进行复性.采用了等尿素梯度和线性尿素梯度两种复性方法,考察了线性尿素梯度下尿素梯度长度、尿素终浓度、流速和上样量对rhIFN-γ复性的影响.在优化的线性尿素梯度复性条件下,尿素浓度在10个柱体积内从6mol·L-1下降到2mol·L-1,流速为1ml·min-1、上样量为0.568mg时,rhIFN-γ的活性收率比稀释复性法提高6.5倍,蛋白质量收率为36%,比活达1.9×108IU·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作用层析 重组人Γ-干扰素 包涵体 蛋白质复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重组蛋白质复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君 杨君秋 +1 位作者 刘铮 Jan-Christer Janson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88-1294,共7页
以重组人溶菌酶(rhLys)与重组β甘露聚糖酶(rMan)为体系,综合采用活性测定、非还原性SDSPAGE以及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CTAB与β环糊精(βCD)组成的人工分子伴侣以及其他种类复性助剂对重组蛋白质... 以重组人溶菌酶(rhLys)与重组β甘露聚糖酶(rMan)为体系,综合采用活性测定、非还原性SDSPAGE以及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CTAB与β环糊精(βCD)组成的人工分子伴侣以及其他种类复性助剂对重组蛋白质复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及人工分子伴侣均可有效地辅助rhLys复性,且rhLys与鸡卵清溶菌酶(Lys)呈现出类似的复性过程特性;人工分子伴侣可显著地提高rMan在高浓度下的复性率;表面活性剂带电性质、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摩尔比以及变性蛋白质的浓度等是影响复性率及复性产品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对于此类复性技术应用于重组蛋白体系时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性 重组人溶菌酶 重组β-甘露聚糖酶 CTAB Β-CD
下载PDF
重组包涵体蛋白质的折叠复性 被引量:63
12
作者 冯小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综述了减少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分离和溶解以及包涵体折叠复性的策略及其最新进展 .详细讨论了包涵体蛋白质折叠复性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包涵体 重组蛋白质 折叠复性
下载PDF
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复性和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超展 王骊丽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用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PFLC)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包涵体形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了复性并同时纯化。用Cu2+-亚氨基二乙酸(IDA)Sepharose作为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的固定相。在低浓度脲存在下,以咪唑为洗脱剂,采用线... 用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PFLC)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包涵体形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了复性并同时纯化。用Cu2+-亚氨基二乙酸(IDA)Sepharose作为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的固定相。在低浓度脲存在下,以咪唑为洗脱剂,采用线性梯度洗脱rhG-CSF。该法仅通过一步PFLC分离,减少了复性过程中rhG-CSF的聚集,复性后的rhG-CSF的比活性为1.8×108IU/mg,纯度为97%,质量回收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蛋白折叠 纯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大肠杆菌
下载PDF
重组蛋白的体外再折叠 被引量:4
14
作者 龙建银 王会信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重组蛋白的再折叠是基因工程下游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在分析了蛋白体外折叠的机制后,指出了重组蛋白再折叠的一般策略,并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新方法,包括:分子伴侣介导的再折叠,去污剂协助的再折叠,反向微团中的蛋白再折叠。
关键词 重组蛋白 再折叠 复性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2体外折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明波 孟文华 马贤凯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包涵体中的重组蛋白抽提后可以在变性状态下纯化,而纯化后的体外折叠(即复性)是基因工程下游处埋中的重要环节。荧光光谱研究表明,IL-2分子折叠过程中荧光强度逐渐减小,最大发射峰由316nm红移到348nm。以Trp残基... 包涵体中的重组蛋白抽提后可以在变性状态下纯化,而纯化后的体外折叠(即复性)是基因工程下游处埋中的重要环节。荧光光谱研究表明,IL-2分子折叠过程中荧光强度逐渐减小,最大发射峰由316nm红移到348nm。以Trp残基的暴露程度反映分子的折叠状态。GM-CSF在折叠过程中的荧光强度有类似变化;凝胶排阻HPLC可以检测折叠过程中的聚合体;而反相HPLC可以将IL-2分成三个相互独立的异构体色谱峰。据此可以计算出IL-2分子的正确折叠率。常用的稀释复性方法,随着IL-2浓度的增高,它的正确折叠率逐渐降低,蛋白浓度的对数与正确折叠率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当IL-2浓度为1mg/mL时,其正确折叠率仅为30%,而采取较低的蛋白浓度进行复性会因大量的样品体积导致后期纯化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 蛋白 折叠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蛋白质的排阻色谱复性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超展 耿信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5-49,共5页
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 ,常常形成不溶的、无活性的包涵体 ,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是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排阻色谱 (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 ,SEC)用于蛋白复性是一种较新的、适用于任何一种蛋白的方法 ,与常... 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 ,常常形成不溶的、无活性的包涵体 ,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是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排阻色谱 (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 ,SEC)用于蛋白复性是一种较新的、适用于任何一种蛋白的方法 ,与常用的稀释复性法相比 ,它能在高的起始蛋白浓度下对蛋白进行复性 ,活性回收率较高 ,同时又能使目标蛋白得到一定程度的纯化。对使用SEC复性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其内容包括SEC复性的原理及其复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 重组蛋白 蛋白折叠 复性 排阻色谱
下载PDF
鸡IFN-γ基因重组蛋白复性条件的优化及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鼎阔 王立红 +4 位作者 徐大为 杨爱华 王建春 秦操 张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7,共6页
为提高鸡IFN-γ基因重组蛋白的复性效率,用18种不同的复性缓冲液对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cIFN-γ进行复性处理,通过SDS-PAGE分析、考马斯亮蓝定量、对鸡胚成纤维细胞以及对鸡胚的保护试验检测复性产物的得率和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去污... 为提高鸡IFN-γ基因重组蛋白的复性效率,用18种不同的复性缓冲液对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cIFN-γ进行复性处理,通过SDS-PAGE分析、考马斯亮蓝定量、对鸡胚成纤维细胞以及对鸡胚的保护试验检测复性产物的得率和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去污剂和疏水剂能保证蛋白的复性得率和复性效率,重组表达产物得率可高达94.7%;氧化还原电势是cIFN-γ成功复性的关键,有生物学活性的复性产物的复性液中均存在氧化还原对GSSG/GSH;经去污剂处理后再复性的产物对细胞保护的有效浓度显著低于直接复性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鸡γ干扰素 复性条件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包涵体复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凌 朱必凤 刘主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89-93,共5页
包涵体的形成是外源重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必然结果,也是目前产生重组蛋白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在外源重组蛋白复性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包涵体的分离和溶解、外源重组蛋白复性的原则、影响复性的物理因素及... 包涵体的形成是外源重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必然结果,也是目前产生重组蛋白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在外源重组蛋白复性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包涵体的分离和溶解、外源重组蛋白复性的原则、影响复性的物理因素及各种复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质 包涵体 复性
下载PDF
重组人PD-1IgV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伟华 张英起 颜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PD-1IgV(rh-PD-1IgV)蛋白.方法:人工合成PD-1IgV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rhPD-1IgV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PD-1IgV(rh-PD-1IgV)蛋白.方法:人工合成PD-1IgV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rhPD-1IgV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分析.结果:rhPD-1IgV的Mr约为15×103,与根据其氨基酸组成计算的理论值一致.成功纯化了rhPD-1IgV蛋白,并对其进行了复性和浓缩,且复性后的蛋白可与其配体B7-H1结合,显示出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和纯化了rhPD-1IgV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IgV 重组融合蛋白 纯化 复性 pQE-30载体
下载PDF
二硫键异构酶的纯化及其对重组蛋白体外折叠的影响
20
作者 徐明波 孟文华 马贤凯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4-378,共5页
自牛肝中纯化了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并对重组蛋白 的酶促折叠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等摩尔PDI的催化作用下,可使1mg/ml的IL-2的正确折叠率提高58%以上,比活性由4×10^6u/mg增加到8.2×... 自牛肝中纯化了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并对重组蛋白 的酶促折叠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等摩尔PDI的催化作用下,可使1mg/ml的IL-2的正确折叠率提高58%以上,比活性由4×10^6u/mg增加到8.2×10^6u/mg;PDI还能部分纠正二硫键锚配的L-2异构体成为正确折叠的IL-2和防止IL-2通过Cys的链间交联形成聚合体。GM-CSF在PDI催化下也有类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折叠 二硫键异构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