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ies of Convective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a Membrane Channel by Rectangular Winglets 被引量:1
1
作者 闵敬春 张冰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61-1071,共11页
Numerical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flow and mass transfer in narrow membrane channels with and without flow disturbers. The channel consists of an impermeable solid wall and a membrane surface with ... Numerical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flow and mass transfer in narrow membrane channels with and without flow disturbers. The channel consists of an impermeable solid wall and a membrane surface with a spacing of 2.0 mm. The flow disturbers studied include rectangular winglets, which are often used as 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s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in heat exchanger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square prism, triangular prism, and circular cylinder, which are used here to mimic the traditional spacer filaments for comparison of their abilities in enhancing the convective mass transfer near the membrane surface to alleviate the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The disturber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factor versus consumed pumping power, with a larger factor meaning a more serious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Na Cl solution flow with Reynolds numbers ranging from 400 to 1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flow disturbers can considerably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but cause a substantial pressure drop, while the rectangular wingle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with a much less pressure drop penalty. The rectangular winglets were optimized in geometry under equal pumping power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rectangular winglet PUMPING power
下载PDF
通道内矩形涡对涡发生器强化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强 王良璧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矩形通道底壁安装矩形涡产生器对(RWP)时纵向涡对层流换热的影响.在雷诺数变化范围为500~7 000,通道底壁安装RWP和不安装RWP两种情况下,比较了流体流动和换热性能.同时对涡产生器的高度和攻角对表面换热性能的...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矩形通道底壁安装矩形涡产生器对(RWP)时纵向涡对层流换热的影响.在雷诺数变化范围为500~7 000,通道底壁安装RWP和不安装RWP两种情况下,比较了流体流动和换热性能.同时对涡产生器的高度和攻角对表面换热性能的影响也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通道的底壁安装RWP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性,雷诺数越大,换热性越强.随着涡产生器高度的增大,换热性增强,但阻力系数会急剧增加.当攻角为29°时,强化换热效果是最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涡产生器 纵向涡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纵向涡旋发生元LVG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吕静 马济成 杜雅萍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对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LVG(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的强化换热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的冲击角、翼高、翼宽及宽高比等几何参数是影响传热强化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冲击角,宽... 对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LVG(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的强化换热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的冲击角、翼高、翼宽及宽高比等几何参数是影响传热强化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冲击角,宽高比只是一个形状因子,翼高或翼宽的变化会影响换热的效果.将LVG与扰流柱和矩形低肋换热表面的性能作了对比性实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LVG强化换热的效果优于扰流柱和矩形低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纵向涡旋发生元 扰流柱 矩形低肋
下载PDF
三角对翼和圆柱组合强化螺旋通道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戴玉龙 王翠华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7期150-152,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三角对翼和柱形涡发生器组合后强化矩形螺旋通道内流体换热的特性。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对翼攻角α、无量纲参数高度hi'对螺旋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翼采用下降流型布置时,在柱后θ=10°... 本文旨在研究三角对翼和柱形涡发生器组合后强化矩形螺旋通道内流体换热的特性。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对翼攻角α、无量纲参数高度hi'对螺旋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翼采用下降流型布置时,在柱后θ=10°的截面上二次流呈四涡结构,加速尾迹区与主流流体的混合,强化了传热;在所研究范围内,α增大,组合涡发生器强化传热效果先增大后减小,在攻角α=30°时强化传热效果最优;其它参数相同时,三角翼hi'增大,螺旋通道的Nu和阻力系数f均增大,但综合因子G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通道 矩形截面 A形翼 强化传热
下载PDF
换热器微通道内纵向涡流发生器的层流流动及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恒 刘焕玲 +2 位作者 王鹏 贾梦川 安小康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2-93,共12页
采用Fluent软件研究了当雷诺数为200~1100时,换热器微通道内固定间距下4种不同布置形式的矩形翼对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并与光滑微通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佳布置形式为两对矩形翼呈括弧形布置,且当Re=1100时,其Nu比光滑微通... 采用Fluent软件研究了当雷诺数为200~1100时,换热器微通道内固定间距下4种不同布置形式的矩形翼对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并与光滑微通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佳布置形式为两对矩形翼呈括弧形布置,且当Re=1100时,其Nu比光滑微通道提高了39.7%.在此配置下,不同间距矩形翼对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的影响规律为:PEC随着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间距为g_1=g_2=4H时,PEC最大为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微通道 层流流动 括弧型矩形翼 纵向涡流发生器 换热特性
下载PDF
组合涡发生器强化螺旋通道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翠华 龚斌 +1 位作者 戴玉龙 吴剑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0,共6页
旨在研究B形翼和柱形涡发生器组合后强化矩形螺旋通道内流体换热的特性。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量纲一曲率κ、B形翼攻角α对螺旋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并利用综合强化因子G表征组合涡发生器的综合强化效果。结果表明:B形翼改... 旨在研究B形翼和柱形涡发生器组合后强化矩形螺旋通道内流体换热的特性。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量纲一曲率κ、B形翼攻角α对螺旋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并利用综合强化因子G表征组合涡发生器的综合强化效果。结果表明:B形翼改变了柱后二次流的结构,在柱后截面的中心区域形成一对方向相反的附加涡,减小了柱后尾迹区的尺寸,增大了柱后流体的温度梯度,强化了传热;在所研究范围内,α增大,组合涡发生器强化传热效果先增大后减小,在攻角α=40°—45°时强化传热效果最优;α一定,κ值越小,组合涡发生器的强化效果越好,相对于只有柱时,其Nu提高了56.45%—69.08%,G提高了2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通道 矩形截面 B形翼 强化传热
下载PDF
两种组合涡发生器强化螺旋通道换热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翠华 戴玉龙 +1 位作者 龚斌 吴剑华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57-262,共6页
采用CFD模拟方法比较两种组合涡发生器强化大高宽比矩形水平螺旋通道的换热特性,并进一步分析B形翼的无量纲间距δ′、无量纲长度l′对螺旋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利用综合因子G表征了两组合涡发生器的综合强化效果.结果表明:A形翼... 采用CFD模拟方法比较两种组合涡发生器强化大高宽比矩形水平螺旋通道的换热特性,并进一步分析B形翼的无量纲间距δ′、无量纲长度l′对螺旋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利用综合因子G表征了两组合涡发生器的综合强化效果.结果表明:A形翼与B形翼均能改善柱后流体的流动,可分别在柱后等距横截面上形成二次流的四涡结构和六涡结构,并可在定距柱后形成纵向涡,加速尾迹区与主流流体的混合,实现了强化传热;B形翼与A形翼组合涡发生器相比,B形翼的综合强化效果更好;在所研究范围内,δ′增大,B形翼涡发生器的强化换热能力逐渐减小,综合性能变差;l′越大,内置B形翼组合涡发生器的螺旋通道的Nu数和f越大,但Nu数和f的增速随l′值的变大而变缓,当l′=1.0时该螺旋流道的综合强化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通道 矩形截面 B形翼 A形翼 强化传热
下载PDF
弯曲流线型涡发生器强化矩形直通道传热特性
8
作者 张丽 张凯丽 +2 位作者 张莹 李雅侠 张静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弯曲流线型(CSWP)涡发生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安装弯曲流线型涡发生器的矩形直通道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弯曲流线型涡发生器的综合强化效果进行了评估,考察了弯曲流线型涡发生器形状、安装位置和数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弯曲流线型(CSWP)涡发生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安装弯曲流线型涡发生器的矩形直通道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弯曲流线型涡发生器的综合强化效果进行了评估,考察了弯曲流线型涡发生器形状、安装位置和数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压力和涡量分布,揭示了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在Re=4000~26 000时,与平面三角翼(PDWP)涡发生器相比,弯曲涡发生器可以有效降低流动阻力,从而具有较高的综合传热性能。与弯曲矩形(CRWP)和弯曲梯形(CTWP)涡发生器相比,CSWP涡发生器具有更好的综合强化效果。当攻角一定时,涡发生器前缘倾角越小,数量越多,综合强化效果越好。CSWP涡发生器具有的流线型外缘结构能够显著降低流动阻力,并能够提高速度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协同性,是其具有较高综合强化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发生器 弯曲流线型 强化传热 矩形通道 场协同理论
原文传递
矩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流动换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卓雄 王漳军 +1 位作者 张龙 徐义华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7-534,648,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装矩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的H形翅片换热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回流区里的气流温度逐渐升高;相同雷诺数时,随着攻角的增大,加装纵向涡发生器的单H形翅片的进出口温差、压力损失、努赛尔数、欧...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装矩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的H形翅片换热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回流区里的气流温度逐渐升高;相同雷诺数时,随着攻角的增大,加装纵向涡发生器的单H形翅片的进出口温差、压力损失、努赛尔数、欧拉数和换热因子都增大,而综合性能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压力损失、努赛尔数增大,进出口温差、欧拉数、换热因子和综合性能都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形翅片 纵向涡发生器 对流换热流动特性 矩形小翼
原文传递
吸力面小翼对扩压叶栅旋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兢军 阚晓旭 +2 位作者 陆华伟 韩少冰 甘久亮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本文采用经过实验校核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压气机动叶原始叶型和吸力面叶尖小翼叶型流道旋涡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叶栅流道中存在四个旋涡,即上通道涡、下通道涡、下集中脱落涡和叶顶泄漏涡。吸力面叶尖小翼的应用使得叶栅... 本文采用经过实验校核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压气机动叶原始叶型和吸力面叶尖小翼叶型流道旋涡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叶栅流道中存在四个旋涡,即上通道涡、下通道涡、下集中脱落涡和叶顶泄漏涡。吸力面叶尖小翼的应用使得叶栅流道内的旋涡结构发生了变化,叶尖小翼抑制了叶顶泄漏涡的强度,从而使得上集中脱落涡得以出现,同时还使得叶顶泄漏涡的衍生涡被撕裂成两个衍生涡.正是由于叶尖小翼改变了叶栅流道内的旋涡结构,使叶栅流场的气动性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扩压叶栅 叶尖小翼 叶顶泄漏涡 旋涡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