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urrent concepts 被引量:11
1
作者 Hakan Sofu Sarper Gürsu +3 位作者 Nizamettin Ko?kara Ali ?ner Ahmet Issιn Yalkιn ?amurc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11期676-682,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recurrent traumatic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with the current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at the scientific level. Because of increasing pa...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recurrent traumatic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with the current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at the scientific level. Because of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from any age group of the popul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dealing with the care of trauma patients must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y, patho-physiology,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The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shoulder dislocation are young age, participation in high demand contact sports activities, presence of Hill-Sachs or osseous Bankart lesion, previous history of ipsilateral traumatic dislocation, ipsilateral rotator cuff or deltoid muscle insufficiency, and underlying ligamentous laxity. Achieving the best result for any particular patient depends onthe procedure that allows observation of the joint surfaces, provides the anatomical repair, maintains range of motion, and also can be applied with low rates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Although various sur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a consensus does not exist and thus, orthopedic surgeons should follow and try to improve the current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th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t instability GLENOHUMERAL joint DISLOCATION shoulder Review
下载PDF
Arthroscopy with subscapularis upper one-third tenodesis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independent of glenoid bone loss 被引量:1
2
作者 Bai-Jing An Feng-Lin Wang +3 位作者 Yao-Ting Wang Zhe Zhao Ming-Xin Wang Geng-Yan Xi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5期8854-8862,共9页
BACKGROUND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is a common traumatic injury,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which is recurrent anteroinf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humeral head.The current follow-up study showed t... BACKGROUND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is a common traumatic injury,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which is recurrent anteroinf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humeral head.The current follow-up study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arthroscopic Bankart repair is unreliable.AIM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rthroscopy with subscapularis upper one-third tenodesis for treatment of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and to develop a method to further improve anterior stability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8,mal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were selected.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had a glenoid defect<20%and 80 patients had a glenoid defect>20%.The average age was 25 years(range,18–45 years).Patients with a glenoid defect<20%underwent arthroscopic Bankart repair with a subscapularis upper one-third tenodesis.The patients with a glenoid defect>20%underwent an arthroscopic iliac crest bone autograft with a subscapularis upper one-third tenodesis.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Rowe and Constant scores.RESULTS The average shoulder forward flexion angle was 163.6°±8.3°and 171.8°±3.6°preoperatively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 evaluation,respectively.The average external rotation angle when abduction was 90°was 68.4°±13.6°and 88.5°±6.2°preoperatively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 evaluation,respectively.The mean Rowe scores preoperatively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 evaluation were 32.6±3.2 and 95.2±2.2,respectively(P<0.05).The mean Constant scores preoperatively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 evaluation were 75.4±3.5 and 95.8±3.3,respectively(P<0.05).No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s were recorded by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 Arthroscopy with subscapularis upper one-third tenodesis was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independent of the size of the glenoid bone defect,enhanced anterior stability of the shoulder,and did not affect postoperativ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affected li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SCOPY SUBSCAPULARIS Iliac crest bone autograft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Glenoid bone loss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3
作者 金鹏鹏 唐露露 +2 位作者 柯友群 唐金兵 湛梅圣 《骨科》 CAS 2024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对比经腋窝入路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行腋窝入路自体髂骨移植+Bankart修复... 目的对比经腋窝入路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行腋窝入路自体髂骨移植+Bankart修复重建的18例病人纳入开放组,关节镜下自体髂骨移植+Bankart修复重建的19例病人纳入微创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前、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12个月的Rowe肩关节功能量表、牛津大学肩关节不稳评分(Oxford Shoulder Instability Score,OSIS)和西安大略肩关节不稳指数(Western Ontario Shoulder Instability Index,WOSI)、肩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开放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住院时间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6个月,微创组的VAS评分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微创组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优于开放组(P<0.05),两组在前屈上举、体侧外旋、90°外旋、体侧内旋、90°内旋活动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owe总分、OSIS评分、WOS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开放手术较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术后肩关节稳定性恢复较好,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入路 自体髂骨移植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结合改良线袢固定的“双嵌入式”髂骨移植翻修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初期两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6
4
作者 邵振兴 张淑涵 +4 位作者 蒋艳芳 赵宇晴 程序 罗浩 崔国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09-517,共9页
目的:介绍一种关节镜下结合改良线袢固定的关节镜下"双嵌入式"髂骨移植手术,用于治疗喙突移位术后复发以及患有癫痫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术后再复发患者,并总结初期11例患者2年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对在2016年6... 目的:介绍一种关节镜下结合改良线袢固定的关节镜下"双嵌入式"髂骨移植手术,用于治疗喙突移位术后复发以及患有癫痫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术后再复发患者,并总结初期11例患者2年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对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之间接受关节镜下结合改良线袢固定的关节镜下"双嵌入式"髂骨移植手术的11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进行了初期2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稳VAS评分、Rowe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主观评分(SSV),以及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CT影像学随访,并且记录了相关并发症以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有10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8例为关节镜下喙突移位术后(Bristow-Latarjet)再复发,而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有癫痫;其余两例为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后再复发患者,均为癫痫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6±2.1个月。术后2年时,所有患者在疼痛VAS评分(术前5.16±3.71分,术后2年1.00±1.41分,P<0.05)、不稳VAS评分(术前8.16±2.85分,术后2年2.50±3.09分,P<0.05)、Rowe评分(术前27.28±9.65分,术后2年92.20±5.10分,P<0.01)以及肩关节主观评分(术前33.30%±20.54%,术后2年80.83%±8.86%,P<0.01)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而影像学评估方面,术后第一天CT显示骨块位置的优良率达到100%(轴位相上均与关节盂面平齐,En-face相上骨块位于2~6点),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的骨愈合率均为100%,术后关节盂的面积都得到了很好的扩增,并且术后的骨重塑使得整个关节盂逐渐趋向于正常的"梨形"形态。Friedman检验显示不同时间节点关节盂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001),post-hoc两两比较发现术后1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关节盂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8);术后2年关节盂面积较术后1天和术后3个月有显著减小的趋势(P<0.008),虽然有显著差异,但是绝对差异值很小,不具有临床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年均无骨关节炎发生。结论:关节镜下"嵌入式"髂骨移植术是针对喙突移位术后再复发以及患有癫痫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术后再复发的一种安全、可靠且有效的手术方式。结合"榫卯"结构以及改良线袢固定的方法保证了线袢固定的优势,同时还有效地改进了线袢固定初期固定强度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术后骨愈合,而术后的骨重塑也将有利于肩关节稳定性的长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 喙突移位术 髂骨移植术 线袢固定 癫痫
下载PDF
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康复计划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芳 毕然然 +3 位作者 张顺 颜沛沛 马振超 耿二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康复计划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不稳定修复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康复计划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不稳定修复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患者同时接受术后康复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16、24周的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CL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患者主观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方法和时间在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患者主观满意度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后康复计划对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 康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改良侧卧位无牵引技术在军事训练伤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修复中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欣伟 刘松波 +5 位作者 刘铭 郭超 王百盛 李如珍 张敬东 王宇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位无牵引技术在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肩关节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患者,年龄19~31岁,平均年龄(25.5±6.2)岁;病...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位无牵引技术在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肩关节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患者,年龄19~31岁,平均年龄(25.5±6.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2.9)年;复发脱位4~48次,平均(21.2±12.5)次。在改良侧卧位无牵引技术下行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修复术,术后采用Rowes评分、UCL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2例均获得7~18个月随访,平均(11.4±5.6)个月。3例术后外旋活动受限20°,无法参加对抗性训练;余79例均能够参加对抗性训练。患者平均肩关节外旋活动角度丢失(7.7°±3.2°)。术后UCLA评分(90.0±4.1)分,明显高于术前(23.0±4.3)分(P<0.05),术后Rowes评分(29.1±3.1)分,明显高于术前(7.8±1.9)分(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无牵引技术在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唇损伤 肩关节不稳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修复肩关节V型从前到后上盂唇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民 刘玉杰 +4 位作者 李众利 王志刚 蔡谞 朱娟丽 刘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020-1021,1047,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对V型从前到后上盂唇损伤(superior labral anterior to posterior,SLAP)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单位2008年3月-2010年12月V型SLAP损伤患者16例,选取同期单纯Bankart损伤病例16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对V型从前到后上盂唇损伤(superior labral anterior to posterior,SLAP)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单位2008年3月-2010年12月V型SLAP损伤患者16例,选取同期单纯Bankart损伤病例16例作为对照组。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修复盂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系统和Rowe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ASES评分和Rowe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没有脱位复发。两组患者术后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型SLAP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BANKART损伤 从前到后上盂唇损伤
下载PDF
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明雨 张勇 范永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4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2月,均在关节镜的引导下实施Bankart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ASES评分、Rowe 评分、UCLA评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4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2月,均在关节镜的引导下实施Bankart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ASES评分、Rowe 评分、UCLA评分及前屈上举、外展外旋,且评估随访12-29个月后再次脱位发生率,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ASES评分(82.12±2.32)分、Rowe评分(65.25±1.25)分、UCLA评分(22.10±0.52)分均高于治疗后ASES评分(97.85±4.25)分、Rowe评分(87.85±3.45)分、UCLA评分(29.78±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42.22、37.11,P=0.01 <0.05),47例患者治疗后前屈上举(152.65±5.45)°、外展外旋(70.01±1.32)°均高于治疗前前屈上举(167.85±8.52)°、外展外旋(82.45±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0、30.65,P=0.01 约0.05), 47例患者经随访(20.01±1.25)个月后发现2例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情况,百分比为 4.26%,且1 例患者存在恐惧试验阳性,百分比为2.13%;而另外44例患者恢复良好,无不良等情况发生.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Bankart修复术 复发性 肩关节前向不稳
下载PDF
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Bankart重建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被引量:8
9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1 位作者 张余 李凭跃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打结组(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0例)和打结组(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4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非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3±9)°和(170±4)°、(58±14)°和(90±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6)°;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78.1±4.6)分和(93.9±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2±8)°和(170±6)°、(61±13)°和(91±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5±3)°;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5.8±2.9)分和(95.1±3.7)分、(76.2±5.9)分和(92.8±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和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BANKART损伤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钉
下载PDF
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合并改良Remplissage术治疗伴Hill-Sachs损伤肩关节前方不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鸿鹄 陈世益 +2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9-385,共7页
目的:研究盂唇修补合并改良Remplissage手术治疗伴肱骨头中小型Hill-Sachs骨性缺损的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0年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伴肱骨头中小型Hill-Sachs损伤的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共4... 目的:研究盂唇修补合并改良Remplissage手术治疗伴肱骨头中小型Hill-Sachs骨性缺损的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0年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伴肱骨头中小型Hill-Sachs损伤的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共42例行回顾性随访研究。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医生施行关节镜下前方稳定术。根据是否加用改良Remplissage术式分为A、B两组。A组26例,在2006年至2009年行关节镜下单纯盂唇修补术。B组16例,在2009年至2010年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加改良Remplissage术,采用双线锚钉将后方关节囊(非冈下肌腱)填充于肱骨头缺损处。两组患者术后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康复训练。采用牛津肩关节不稳评分(OSIS)和ROWE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时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平均(28.0±5.6)个月(20~38个月);术前、术后OSIS评分分别为(37.0±4.2)分(27~43分)和(18.0±3.3)分(12~25分),ROWE评分分别为(20.2±12.2)分(5~40分)和(83.8±7.3)分(70~95分);术后再脱位患者1例,由再次创伤造成,半脱位患者5例。B组随访平均(19.6±3.8)个月(14~27个月);术前、术后OSIS评分分别为(37.9±4.9)分(29~44分)和(13.4±2.1)分(12~20分),ROWE评分分别为(18.4±8.3)分(5~30分)和(95.3±5.3)分(80~100分);术后无再脱位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分别测量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中立位外旋活动度恢复趋势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不稳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合并改良Remplissage手术是治疗伴肱骨头中小型Hill-Sachs损伤的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肩关节稳定性,并对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Sachs损伤 改良Remplissage术 肩关节前方不稳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正南 王一海 +4 位作者 杨康骅 邓刚 蔡幸健 朱道信 肖诗梁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恢复功能评分(Rowe)。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活动度、稳定性、功能恢复Row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关节镜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加快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疼痛评分 功能恢复评分
下载PDF
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术治疗伴明显关节盂骨缺损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短期随访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修齐 陈方 +4 位作者 仲鹤鹤 熊华章 吕国庆 吴术红 刘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84-4689,共6页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Latarjet术虽然是治疗伴有明显关节盂骨缺损所致前向不稳定的“金标准”,但存在较高的肩关节退变进展等并发症,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术近年来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多为个案报道,有必要深入评估改良弹性固定La...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Latarjet术虽然是治疗伴有明显关节盂骨缺损所致前向不稳定的“金标准”,但存在较高的肩关节退变进展等并发症,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术近年来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多为个案报道,有必要深入评估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术治疗伴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术治疗伴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伴明显关节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42例,均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目测类比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系统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owe评分及Walch-Duplay评分,术后复查肩关节CT+三维重建及肩关节平片,评估骨块位置、肩盂缺损纠正程度、肩关节退变情况以及转位喙突愈合吸收等。结果与结论:①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20-34个月;②患者术后10 d目测类比评分及末次随访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系统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owe评分、Walch-Dupla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脱位及半脱位;③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行肩关节CT示肩关节盂达正常水平,无转位喙突吸收及骨不连;④提示关节镜下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术治疗伴明显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可获得满意疗效,手术时间短,兼有关节镜下手术微创、精细等优点,喙突位置满意,术后无复发脱位及半脱位,可以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前向不稳定 肩关节镜 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锚钉固定位置与跨度对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炳辉 丁明 +4 位作者 甄志雷 上官磊 王迎春 张春礼 徐虎 《骨科》 CAS 2019年第4期303-306,313,共5页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锚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锚钉固定位置、跨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前瞻性纳入4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病人,关节镜下使用3枚Lupine锚钉固定撕裂的盂唇。术后第2...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锚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锚钉固定位置、跨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前瞻性纳入4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病人,关节镜下使用3枚Lupine锚钉固定撕裂的盂唇。术后第2日常规复查肩关节三维CT,以表盘上的时间刻度描述锚钉位点及跨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手术前后关节功能。使用丹麦健康与医疗管理局(Danish Health and Medicine Authority)满意度评分表评估病人满意度。分析锚钉固定位置、跨度等因素与Constant-Murley评分的关系。结果47例病人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的NR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人满意度评分为(8.2±1.3)分。锚钉跨度越大,Constant-Murley评分越低(F=21.714,P<0.001);锚定位置越高(越接近12点钟位置),Constant-Murley评分越低(F=13.752,P=0.006)。结论锚钉固定前下盂唇可有效改善病人肩关节功能,有利于肩关节稳定性重建,且锚钉固定的位置及跨度与肩关节术后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锚钉 固定
下载PDF
外伤性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精准测量在术前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鼎铭 梅语 +2 位作者 王贵生 代俊楠 郭轶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059-1061,1065,共4页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在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患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的肩关节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图像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在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患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并Bankart骨性损伤的肩关节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制定关节镜手术方案。结果缺损面积比5%~10%患者13例,缺损面积比10%~20%患者54例,缺损面积比大于20%患者28例,术后随访复发率2.1%。结论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能立体的显示、精准的测量关节盂骨性缺损情况,指导复发性肩关节不稳患者关节镜手术方式制定,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肱骨头 CT三维重建 容积再现技术(VRT) 复发性肩关节不稳 Bankart骨性损伤
下载PDF
冈下肌腱固定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代柱 尚显文 +4 位作者 周玉坤 范建楠 吴信 李琦哲 夏亚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9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冈下肌腱固定术治疗伴有对吻性损伤的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伴有对吻性损伤的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联合... 目的探讨冈下肌腱固定术治疗伴有对吻性损伤的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伴有对吻性损伤的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联合冈下肌腱固定术组(联合手术组)和单独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组(单独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中立位外旋、内旋活动度、OSIS评分、ROWE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OSIS评分低于单独手术组(P<0.05),术后ROWE评分高于单独手术组(P <0.05),联合手术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单独手术组(P <0.05)。结论冈下肌腱固定术在伴有对吻性损伤的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下肌腱固定术 伴有对吻性损伤的肩关节前向不稳 可行性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修复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法 那俊夫 +1 位作者 刘松波 刘欣伟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的122例患者为快速康复组,采用常规治疗的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的122例患者为快速康复组,采用常规治疗的122例患者为传统康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活动时间、并发症、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及术后患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快速康复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修复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安全、有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肩关节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 快速康复理念 关节镜
下载PDF
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合并SLAP损伤MR直接造影与关节镜检查的临床对比分析
17
作者 唐光华 黄建国 +2 位作者 周军 周建锋 江长青 《大医生》 2020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评价在对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合并上盂唇前后向撕裂(SLAP)损伤诊断中实施核磁共振(MR)直接造影与关节镜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惠阳三和医院骨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8例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合并SLAP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 目的评价在对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合并上盂唇前后向撕裂(SLAP)损伤诊断中实施核磁共振(MR)直接造影与关节镜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惠阳三和医院骨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8例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合并SLAP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MR直接造影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MR直接造影临床价值。结果在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合并SLAP损伤中MR直接造影不同分型检出率与关节镜相近,且MR直接造影总检出率88.89%与关节镜100.00%相近(P>0.05);经MR直接造影检查SLAP合并伤总检出率为92.00%与关节镜100.00%相近(P>0.05)。结论在对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合并SLAP损伤诊断中,与关节镜相比,MR直接造影诊断同样具良好诊断效果,可作为其可靠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 SLAP损伤 MR直接造影
下载PDF
创伤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的治疗进展
18
作者 骆其林 陆军 叶建峰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4期5741-5747,共7页
肩关节前脱位是肩关节创伤后最常见的不稳定方向,肩关节首次脱位后,维持其稳定性的软组织结构或骨性结构若未能得到及时修复,极易导致患肩关节功能活动出现持续性受限、反复脱位以及随后高风险的不稳定发作。近年来,开放手术和微创等其... 肩关节前脱位是肩关节创伤后最常见的不稳定方向,肩关节首次脱位后,维持其稳定性的软组织结构或骨性结构若未能得到及时修复,极易导致患肩关节功能活动出现持续性受限、反复脱位以及随后高风险的不稳定发作。近年来,开放手术和微创等其他替代术式是目前创伤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的主要治疗方式,而诸多治疗技术各有利弊,临床上对创伤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的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增加了治疗决策的复杂性。对创伤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手术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前方不稳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Hill-Sachs损伤的诊疗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喆 舒衡生 马宝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676-1679,共4页
Hill-Sachs损伤是由Hill和Sachs首先报道的,该损伤是肩关节发生前脱位时,肱骨头后外侧与肩胛骨关节盂前缘撞击,使肱骨头后上方产生的压缩性骨折。虽然该种损伤实际发生率并不明确,但是有报道认为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中伴有该损伤的比例较... Hill-Sachs损伤是由Hill和Sachs首先报道的,该损伤是肩关节发生前脱位时,肱骨头后外侧与肩胛骨关节盂前缘撞击,使肱骨头后上方产生的压缩性骨折。虽然该种损伤实际发生率并不明确,但是有报道认为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中伴有该损伤的比例较高。而且啮合性Hill-Sachs损伤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有很高的肩关节再脱位发生率。目前临床工作中对Hill-Sachs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对于Hill-Sachs损伤可以通过病史、查体及影像学进行诊断,治疗上有保守治疗及手术的方式可以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Sachs损伤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病史 影像学诊断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中移植骨块偏外放置对肩关节退变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覃其煌 梁新枝 +8 位作者 梁达强 邓桢翰 丘志河 李盛 吴冰 李瑛 李皓 柳海峰 陆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伴有明显肩胛盂前缘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时,移植骨块偏外放置在术后中期对肩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8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肩... 目的探讨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伴有明显肩胛盂前缘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时,移植骨块偏外放置在术后中期对肩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8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肩胛盂前缘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男12例,女6例;年龄19~37岁,平均26.2岁。肩关节脱位4~30次,平均8.8次。病程8~49个月,平均23.8个月。肩胛盂前缘骨缺损为20%~29%,平均25.2%。肩关节不稳定严重指数评分(ISIS)为7~10分,平均7.6分。肩关节退变Samilson-Prieto分级:0级13例,Ⅰ级3例,Ⅱ级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Walch-Duplay评分、Rowe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肩关节退变情况以及移植骨块位置、肩胛盂塑形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5~62个月,平均59.6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固定物和移植骨块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肩关节脱位复发和翻修患者。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17例重返运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SES评分、Walch-Duplay评分、Rowe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前屈、外展、外展90°外旋、0°外旋和外展90°内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三维CT显示所有移植骨块中心在肩胛盂En-face面上位于3∶30~4∶30(右肩)或7∶40~8∶20(左肩)位置,无移植骨块过高或过低;在CT横断面上相对于肩胛盂偏外2.3~4.6 mm,平均3.5 mm。患者术后36、48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退变SamilsonPrieto分级与术前一致,均未进展。所有移植骨块在术后24个月内塑形达稳定,在三维CT肩胛盂En-face面显示塑形后的肩胛盂外形为与正常肩胛盂相近的正梨形,在CT横断面上为与肩胛盂齐平并形成与肱骨头圆形近似的弧形。末次随访时肩胛盂外形与术后24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中移植骨块偏外放置,术后中期未出现肩关节退变进展的影像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改良Latarjet手术 关节镜 弹性固定 肩关节退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