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迎春 吴旭旭 +1 位作者 曹鲁梅 李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微创术治疗,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6个月时骨密度、中文版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法(VAS)评分;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内跌倒率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9例,观察组71例完成研究。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5);两组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出院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可以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程度,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质疏松管理模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再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治疗
2
作者 鲍小明 张小平 +3 位作者 郭卫东 董鑫 廖博 任坤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PVP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患者行二次PVP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日常自理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PVP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患者行二次PVP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日常自理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6.21±2.3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5~8(6.31±1.24)个月。术中2例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骨水泥松动、椎体塌陷及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疼痛VAS评分及ADL评分:术后1 d、3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均优于术后1 d(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胸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局部压痛及叩击痛均阴性,可自主行走且步态正常。结论PVP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行二次PVP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再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后凸Cobb's角、BMD、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3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2 位作者 张帅 田振峰 张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术的OVCF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年随访,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8例和未再发骨折组8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指标,Cox分析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后凸Cobb's角、BMD、P1NP对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骨折再发生率为25.45%(28/110)。再发骨折组后凸Cobb's角、P1NP高于未再发骨折组,BMD低于未再发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4.678/<0.001,4.591/<0.001,4.784/<0.001);Cox分析结果显示,后凸Cobb's角增大、BMD降低、P1NP升高均是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OR(95%CI)=1.394(1.135~1.712)、1.910(1.127~3.236)、2.140(1.084~4.22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后凸Cobb's角≥5.87°、BMD≤-3.38 SD、P1NP≤50.67μg/L为截断值,后凸Cobb's角、BMD、P1NP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725、0.846、0.836,3项联合AUC为0.899,高于单项检测(Z/P=8.129/<0.001,7.195/<0.001,7.695/<0.001)。结论定期监测后凸Cobb's角、BMD、P1NP水平可在早期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以便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发骨折风险 后凸Cobb's角 骨密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PKP术后骨水泥分布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廖昌和 朱古鑫 马航展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骨水泥位置分布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骨水泥位置分布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PKP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其中再发骨折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60~90岁,平均(77.50±7.34)岁;骨折节段:胸段12例,腰段8例。未骨折组92例,男24例,女68例;年龄51~91岁,平均(72.59±8.29)岁;骨折节段:胸段43例,腰段49例。记录相关临床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再发骨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引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危险因素及骨水泥分型对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2~17个月,再发骨折组平均随访(13.05±0.89)个月,未骨折组平均随访(12.33±2.20)个月。PK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17.86%,再发骨折患者发病时间为首次PKP术后(27.00±12.33)周。两组患者在年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弥散形态、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渗漏是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骨水泥位置分布分型中,骨水泥分布Ⅰ型较Ⅱ~V型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较高(OR=12.764,P<0.05)。骨水泥位置分布分型预测PKP术后出现再发骨折AUC为0.277,灵敏度5.00%,特异度72.80%。结论骨水泥分布I型较其余分型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水泥弥散形态、术后未行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渗漏均是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 再发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腰椎压缩性骨折行PVP术后再骨折人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凯 杨武燕 +1 位作者 张金盼 张英民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2002-2004,2008,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骨科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接受PVP手术治疗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16例,根据PVP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组,将52例再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164例未发生... 目的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骨科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接受PVP手术治疗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16例,根据PVP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组,将52例再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164例未发生再骨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学参数、术后其他并发症等,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P术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性别、合并基础病、年龄、体重指数(BMI)、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注入方式、伤椎椎体恢复高度、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既往椎体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Cobb角、骨水泥渗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椎体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Cobb角、骨水泥渗漏是PVP术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术后腰椎再骨折的风险仍旧较高,影像学特征以Cobb角增高为主,既往椎体骨折病史、骨密度降低、伤椎数多、Cobb角增加、骨水泥渗漏均是诱发腰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及早给予针对性处理,最大限度降低腰椎再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 危险因素 影像学
下载PDF
定量CT骨密度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折复发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长松 曾宪发 肖红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41-746,共6页
目的研究定量CT骨密度(QCT-BMD)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压缩骨折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手术治疗的OVCFs患者108例(骨折复发组15例,骨折未复发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 目的研究定量CT骨密度(QCT-BMD)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压缩骨折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手术治疗的OVCFs患者108例(骨折复发组15例,骨折未复发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伤椎上位、下位椎体QCT-BMD、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PVP术后骨折复发独立危险因素。AUC分析QCT-BMD对骨折复发预测准确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QCT-BMD对3年椎体压缩骨折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骨折复发组伤椎上位和下位椎体QCT-BMD均明显低于骨折未复发组(P<0.01)。上位椎体QCT-BMD是PVP术后患者骨折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45,P=0.006)。AUC为0.802,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59.3%。上位椎体QCT-BMD≤59.15 mg Ca-HA/mL患者3年骨折复发风险明显升高(P=0.002)。风险比(HR)为0.951(95%CI 0.916~0.987,P=0.008)。结论QCT-BMD值对于PVP术后患者骨折复发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折复发 定量CT 骨密度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洁玉 陈立红 +1 位作者 阮华耀 许华亮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12期765-768,772,共5页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情况,探讨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再发...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情况,探讨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再发骨折组和非再发骨折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6例患者,其中55例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发病率为35.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出院后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采取防滑措施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初次发生椎体骨折后易再发椎体骨折,医护人员应对高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强调出院后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采取防滑措施的重要性,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再次椎体骨折 老年患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宏其 楚戈 +3 位作者 陈勇 卡哈尔.艾肯木 黄佳 郭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对比初次和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保守治疗的生存质量,了解再次骨折对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治疗OVCFs后出现再骨折的患者30名(再骨折组)... 目的:对比初次和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保守治疗的生存质量,了解再次骨折对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治疗OVCFs后出现再骨折的患者30名(再骨折组)和同时期行保守治疗OVCFs后未发生再骨折的基本条件相似的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时SF-36简明健康健康状况调查表的调查结果。结果:再骨折组治疗后的8个维度均不同程度较对照组变差(均P<0.01)。结论:再骨折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预期、情绪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再骨折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双侧矢状面交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顾勇杰 蒋伟宇 +3 位作者 于亮 张吉辉 赵刘军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矢状面交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应用双侧矢状面交叉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 目的:探讨双侧矢状面交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应用双侧矢状面交叉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85例(交叉组),男35例,女50例,年龄(70.1±8.3)岁;同期应用传统PKP治疗85例单节段OVCFs患者(传统组),男37例,女48例,年龄(73.3±9.5)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交叉组(11.8±4.5)个月,传统组(12.1±3.7)个月。交叉组所有患者骨水泥分布同时接触椎体的上下终板,传统组有67例(78.8%)骨水泥分布同时接触椎体的上下终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组患者未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传统组有10例(11.8%)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痛VAS评分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矢状面交叉PKP可以使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分布同时接触椎体的上下终板,从而预防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骨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3 位作者 朱秀芬 陈新 张咏梅 韩祖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9名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单椎体成形术的绝经后妇女被分成两组,14名伴术后椎体新骨折发生者为新骨折组,另15名术后未有新骨折发生者为对照组。分析内容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9名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单椎体成形术的绝经后妇女被分成两组,14名伴术后椎体新骨折发生者为新骨折组,另15名术后未有新骨折发生者为对照组。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体质指数,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磷水平,椎体成形术后时间等。结果新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下列项目有统计学差异,体质指数显著降低(P=0.027),腰椎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5),髋部骨密度显著下降(P=0.037),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7)。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亦影响新骨折的发生。另外,新骨折组14例中有12例(86%)的新骨折发生在椎体成形术后的6个月内,14例中有10例(71%)为邻近椎体成形术椎体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有三分之二发生在成形术的邻近椎体,新骨折发生受到体质指数,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新骨折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鹤飞 吴春根 +3 位作者 田庆华 宋戈 孙希奇 卢莹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5-858,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情况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随之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情况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随之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为了降低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需要对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及探索。本文将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发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博 张慧琳 +1 位作者 熊春 徐先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2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9例(212个椎体)行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VP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21例(29个椎体)...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9例(212个椎体)行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VP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21例(29个椎体)术后再发骨折,分析再发骨折的原因。结果:填充材料、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胸腰椎活动度大、骨密度(T值)低、初始骨折节段为T11~L2、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VP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密度、胸腰椎活动度、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初始骨折节段T11~L2是PVP手术椎体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较多,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因此建议后凸角矫正度数应根据患者骨密度情况,避免过度矫正,骨密度低的患者应减少胸腰椎活动度,并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阻止或延长椎体再发骨折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术椎体 再发骨折 因素
下载PDF
Micro-CT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栋栋 任伟民 +2 位作者 陈凯 胡晓东 梁玲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本研究探讨Micro-CT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选取OVCF患者127例,根据术后6个月骨折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41)与未复发组(n=86)。患者均接受Micro-CT检查,对比两组Micro-CT参数,即骨体积分数(BV/TV... 本研究探讨Micro-CT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选取OVCF患者127例,根据术后6个月骨折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41)与未复发组(n=86)。患者均接受Micro-CT检查,对比两组Micro-CT参数,即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以及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分析各参数与BMD、BMC及术后复发相关性,并评价各参数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复发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低于未复发组,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高于未复发组(P<0.05);BV/TV、Tb.Th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呈正相关,Tb.Sp、SMI与BMD、BMC呈负相关(P<0.05);将年龄、BMD、BMC等其他因素控制后,BV/TV、Tb.Sp、Tb.Th、SMI与OVCF术后骨折复发显著相关(P<0.05);BV/TV、Tb.Sp、Tb.Th、SMI联合预测OVCF术后骨折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8(P<0.05)。提示Micro-CT参数在OVCF患者中呈异常表达,采用Micro-CT检查可为临床预测OVCF术后骨折复发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密度 骨矿含量 骨折复发
下载PDF
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远期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立新 靳安民 +6 位作者 李奇 闵少雄 舒小秋 林荔军 吴继功 童斌辉 田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218-3219,共2页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照片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情况,48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照片提示有骨水泥填塞比没有骨水泥填塞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的丢失明显减少。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无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1±11)°和(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725,P<0.01);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1±13)°和(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2,P<0.01)。无骨水泥对胸腰椎骨折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6±9)°,骨水泥对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7±10)°,骨水泥组与无骨水泥组在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P>0.01)。结论:采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的高度,更好地防止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减少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内固定系统 骨水泥填塞 治疗 胸腰椎压缩骨折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宗军 马荣 +5 位作者 陈振 丁小力 吴鹏 张建群 戈朝晖 丁惠强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对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101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经皮PKP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同时给予抗...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对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101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经皮PKP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治疗。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骨密度T值、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椎体骨折再发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密度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为7.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有助于缓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骨密度,改善椎体情况,降低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联合药物治疗 骨密度 再发骨折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伟 黄开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n=138),术后未再发发生椎体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n=44),检测...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n=138),术后未再发发生椎体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n=44),检测患者血清中β-异构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和I型原胶原分子氨基端前肽(P1NP)含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发椎体骨折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绝经年限、β-CTX和P1NP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术后是否再发生椎体骨折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未经年龄校正前,年龄、绝经年限、β-CTX和P1NP含量为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因素,而经年龄校正后,BMI指数、BMD、β-CTX和P1NP含量为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经年龄校正后将P<0.3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β-CTX和P1NP含量变化为再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β-CTX和P1NP含量是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术后进行β-CTX和P1NP含量及时检测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椎体骨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椎体骨折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再发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小骞 吴天顺 +5 位作者 邱奕雁 袁俊虎 吴君豪 蓝涛 杨欣建 陈扬 《骨科》 CAS 2017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KP治疗OVCF的133例(17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椎体新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为(15.48±2.28)个月,统计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骨密度、受伤椎体个数、骨水泥用量、手术入路、骨水泥是否渗透至椎间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以及Cobb角恢复率等因素。结果术后28例(21.05%,28/133)病人再发骨折,再骨折组的平均年龄为(76.32±7.59)岁,5例发生骨水泥渗透至椎间盘(17.86%,5/28),腰椎骨密度T值为(-3.60±0.79)SD,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50.39±1.87)%,Cobb角恢复率为(53.07±3.91)%,以上指标与未再发骨折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骨密度与再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1)。结论骨密度、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率是PKP术后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但术前骨密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非手术椎体 再发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对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辉 张家立 +2 位作者 李奕军 陈德强 邓文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0-1934,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对椎体强化术(PVP)后再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98例患者。患者术后均复查相...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对椎体强化术(PVP)后再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98例患者。患者术后均复查相关影像学,根据影像学结果判定骨水泥在OVCF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按骨水泥分布类型,将患者分为均匀分布型组(A组)188例,致密型组(B组)110例。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终末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度及强化椎体再骨折例数。结果 29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7.45±6.48)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骨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VAS、ODI以及局部Cobb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终末随访时的VAS、ODI以及局部Cobb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强化椎体再骨折总例数为32例,再骨折总发生率达10.7%;再骨折分别为A组14例,B组18例,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A组7.4%和B组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OVCF有效的手段,在手术方式一样,且骨密度、注入骨水泥剂量无差异情况下,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域呈致密型分布可能是术后椎体再骨折及局部Cobb角改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类型 椎体强化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下载PDF
自拟补肾壮骨方对PKP术后非伤椎再发骨折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俊 盛红枫 +2 位作者 刘杰 李象钧 徐卫星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壮骨方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PKP术后患者非伤椎椎体再发骨折的预防效果。方法:180例病情稳定的PK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用药对照组和中药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D钙咀嚼片,观察组加服中药补肾壮骨...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壮骨方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PKP术后患者非伤椎椎体再发骨折的预防效果。方法:180例病情稳定的PK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用药对照组和中药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D钙咀嚼片,观察组加服中药补肾壮骨方,连续用药12个月。记录1年内非伤椎椎体骨折再发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和12个月测定两组患者L1~L4骨密度,采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BALP、OPG、BGP含量;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1年内补肾壮骨方观察组非伤椎骨折再发2例,对照组再发15例,两组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有所增加,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及对照组治疗12个月骨密度检测值均高于治疗前,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OPG、BGP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及对照组治疗12个月三者水平均高于治疗前,12个月观察组三者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壮骨方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对于OVCF患者PKP术后非伤椎椎体再发骨折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非伤椎椎体再发骨折 骨密度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保护素 骨钙素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并行PKP治疗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非手术节段椎体...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并行PKP治疗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非手术节段椎体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外渗情况、术前原椎体后凸Cobb角、术后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纠正角度以及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与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结果 105例行PKP治疗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16例,发生率为15.2%;再发骨折时间为术后1~45个月,平均再发骨折时间为术后(15.6±7.8)个月;其中邻近椎体再发骨折8例(50.0%),远隔椎体再发骨折6例(37.5%),两处同时再发骨折2例(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KP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骨水泥外渗(OR=4.727,P=0.048)、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纠正角度较高(OR=5.040,P=0.042),保护因素为抗骨质疏松治疗(OR=0.181,P=0.030)、补肾活血中药治疗(OR=0.188,P=0.033)。结论临床手术过程中应避免骨水泥外渗的发生,伤椎局部后凸角的纠正角度不宜过高,并重视围术期抗骨质疏松药物及补肾活血中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非手术椎体 再发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