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元明清青花釉里红瓷器及纹饰画面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冉 《陶瓷》 CAS 2023年第8期118-120,共3页
青花釉里红是陶瓷艺术中素雅与艳丽的完美结合,其色调和装饰纹样画面具有广泛的多变性,色彩可浓可淡,绘画风格可写实可写意。同时又因其制作困难、烧制成品率低,故极为名贵。元、明、清三代、从创烧到鼎盛,不同朝代和不同的时期,青花釉... 青花釉里红是陶瓷艺术中素雅与艳丽的完美结合,其色调和装饰纹样画面具有广泛的多变性,色彩可浓可淡,绘画风格可写实可写意。同时又因其制作困难、烧制成品率低,故极为名贵。元、明、清三代、从创烧到鼎盛,不同朝代和不同的时期,青花釉里红瓷器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与价值,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充分地体现陶瓷艺术的包容性和可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青花釉里红 纹饰画面
下载PDF
青花釉里红复烧工艺技艺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维珊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6期66-69,共4页
本文介绍了青花釉里红的历史发展、复烧工艺的烧制技术和创作过程。青花釉里红复烧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窑变效果的陶瓷装饰技法,通过在高温气窑、柴窑中进行二次裸烧,创造出开片、结晶、流淌纹、晕散、哑光或润光等丰富多彩的窑变效果。... 本文介绍了青花釉里红的历史发展、复烧工艺的烧制技术和创作过程。青花釉里红复烧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窑变效果的陶瓷装饰技法,通过在高温气窑、柴窑中进行二次裸烧,创造出开片、结晶、流淌纹、晕散、哑光或润光等丰富多彩的窑变效果。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裸烧的过程中运用特定的温度和气氛,以促使釉面产生多变的色彩和纹理。青花釉里红复烧工艺是在传统青花釉里红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开创了高温气窑叠加柴窑二次裸烧的新工艺,形成了青花釉里红的一个新品类,使工艺和绘画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釉里红 气窑 柴窑 裸烧
下载PDF
炻质瓷装饰用无公害镉硒大红釉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春娥 王迎军 +2 位作者 郑乃章 熊春华 沈华荣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适用炻质瓷装饰的大红釉。该釉以包裹型镉硒红色料为着色剂 ,基釉为长石石灰混合生料釉 ,氧化气氛下烧成。新的釉料完全无镉溶出 ,不含铅、铋、钡、锌、锑、铜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符合当前陶瓷装饰必须无公害的新理念... 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适用炻质瓷装饰的大红釉。该釉以包裹型镉硒红色料为着色剂 ,基釉为长石石灰混合生料釉 ,氧化气氛下烧成。新的釉料完全无镉溶出 ,不含铅、铋、钡、锌、锑、铜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符合当前陶瓷装饰必须无公害的新理念。用SEM ,EPMA ,OM ,XRD等对釉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定性与成分分析 ,研究了其显色机理。对釉的主要性能如分光反射率、热膨胀系数、显微硬度、熔融温度、铅镉溶出量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釉的物相组成主要是玻璃相、残余石英及ZrSiO4 Cd(SxSe1 -x)色料 ;该釉是未熔融的包裹型色料晶体呈色 ,色料在釉中均匀分布 ;坯釉中间层发育良好 ,有莫来石、钙长石类晶体析出。其成熟温度为 115 0~ 12 0 0℃ ,呈色纯正 ,鲜艳明快 ,不流不裂 ,釉面硬度高 ,耐化学腐蚀性好 ,铅、镉溶出量完全达到ISO 64 862 :1999(E)新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硒红色料 大红釉 无公害 呈色机理
下载PDF
钧瓷铜红釉呈色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士兵 刘渝珍 +3 位作者 张茂林 汪丽华 谢亚宁 王昌燧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3-418,共6页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对一枚带红釉的元代钧瓷表面进行了无损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SR-XAFS)。将釉中铜的相关标准谱作线性拟合,并与样品的近边图谱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釉层内,铜的存在状况为:37%的单价铜和63%的零价铜,零价铜主要...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对一枚带红釉的元代钧瓷表面进行了无损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SR-XAFS)。将釉中铜的相关标准谱作线性拟合,并与样品的近边图谱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釉层内,铜的存在状况为:37%的单价铜和63%的零价铜,零价铜主要以金属团簇或多聚体形式存在其中。而在红釉表面,则主要为单价铜。对延展边的处理结果表明,单价铜孤立地镶嵌在玻璃体网格结构中。铜的这些特殊存在形式导致了钧釉独特的光学性质。另外,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RXFS)分析技术,无损测定了釉中元素的分布特征,最后,尝试对这些复杂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铜红釉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 成色机理
下载PDF
高温铜红釉的研制及主要因素对呈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丁二宝 曹春娥 +3 位作者 卢希龙 徐彦乔 陈云霞 沈华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60,共5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出高温铜红釉的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硅钙比、硅铝比及铜锡比对釉面和呈色的影响,采用SEM和色度仪等测试手段对釉的显微结构与呈色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红釉呈色良好的配方为:石英35%、高岭土10%、碳酸钙...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出高温铜红釉的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硅钙比、硅铝比及铜锡比对釉面和呈色的影响,采用SEM和色度仪等测试手段对釉的显微结构与呈色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红釉呈色良好的配方为:石英35%、高岭土10%、碳酸钙18%、氧化铜0.5%、氧化锡1.2%、钠长石20%、钾长石15%。随硅钙比的升高,釉色由紫蓝色调向红色调变化,并且析晶趋势逐渐变大;硅铝比对釉面呈色影响较大,在硅铝比为12.16时a*为最大值26.93,此时,釉面呈色鲜艳均匀、效果良好。随铜锡摩尔比的增大,色度值a*先增大后减少,在铜锡摩尔比为1.2左右时,釉面呈色效果良好,光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铜红釉 呈色 配料组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日用艺术陶瓷装饰用新型大红釉的研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华荣 曹春娥 +2 位作者 熊春华 胡伯文 郑乃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8,共4页
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日用瓷及艺术瓷装饰用新型大红色釉 ,用包裹型镉硒红色料为着色剂 ,基釉为石灰—碱透明生料釉 ,氧化焰下一次烧成 ,烧成温度在 12 5 0~ 130 0℃范围。主要探讨了基釉组成、工艺条件、烧成制度等因素对色釉呈色的影响 ... 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日用瓷及艺术瓷装饰用新型大红色釉 ,用包裹型镉硒红色料为着色剂 ,基釉为石灰—碱透明生料釉 ,氧化焰下一次烧成 ,烧成温度在 12 5 0~ 130 0℃范围。主要探讨了基釉组成、工艺条件、烧成制度等因素对色釉呈色的影响 ,优化获得了使色料呈色稳定、发色鲜艳、热膨胀系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艺术陶瓷 装饰 大红色釉 包裹型镉硒红色料 透明生料釉
下载PDF
吉州窑天目釉茶盏的装饰艺术及文化意蕴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会安 曾晓云 曾向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9-361,共3页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名闻遐迩的综合性民窑,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艺术色彩。剪纸贴花、木叶纹、窑变釉等装饰具有独特性。天目釉茶盏最具时代艺术的温厚与含蓄,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附丽与美丽的高度统一。剪纸贴花、木...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名闻遐迩的综合性民窑,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艺术色彩。剪纸贴花、木叶纹、窑变釉等装饰具有独特性。天目釉茶盏最具时代艺术的温厚与含蓄,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附丽与美丽的高度统一。剪纸贴花、木叶纹及各色窑变釉等装饰体现了“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之美和含蓄、内向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州窑 天目釉茶盏 装饰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不完全燃烧理论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春娥 沈华荣 +1 位作者 熊春华 郑乃章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36,共4页
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的研究中 ,应用了不完全燃烧理论 ,详细推导了其计算过程。结果表明 :用不完全燃烧理论确定铜红釉烧成气氛是切实可行的 ;该理论对实际陶瓷烧成过程 。
关键词 不完全燃烧 烧成气氛 铜红釉 陶瓷釉料
下载PDF
自还原法制备高温生料铜红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家科 张军贵 +3 位作者 周健儿 刘欣 王艳香 黄停停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2-375,共4页
以石灰釉为基础釉,氧化铜为着色剂,碳化硅、碳为还原剂,采用自还原法制备高温生料铜红釉。研究了着色剂的含量、还原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釉中外加CuO 0.8wt.%~1.0wt.%,SiC1.0wt.%~1.2wt.%,在1280℃、保温... 以石灰釉为基础釉,氧化铜为着色剂,碳化硅、碳为还原剂,采用自还原法制备高温生料铜红釉。研究了着色剂的含量、还原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釉中外加CuO 0.8wt.%~1.0wt.%,SiC1.0wt.%~1.2wt.%,在1280℃、保温10min的条件下,可获得光泽度好、呈色效果佳的铜红釉。采用SEM、XRD测试手段对釉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揭示了釉面的呈色效果与配方、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料铜红釉 自还原法 还原剂 显微结构
下载PDF
明清期间景德镇祭红釉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及其科技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子成 梁宝鎏 +3 位作者 余均岳 郑培凯 李果 李德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30-36,共7页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R_2O+RO(wt%)平均值约低20%,RO/R_2O(mol/mol)平均值约低45%,RO_2/R_2O_3(mol/mol)平均值约高34%。明代永乐和宣德的祭红釉胎式分布RO_2(mol)值均大于5.8,而清代样品均小于5.4。明清两代祭红釉化学组成的突然变化(shift),可能暗示明代的制釉工艺在清代已经失传,而在清代则自行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期间祭红釉 釉和胎的化学组成 变化和分布特征
下载PDF
清代官窑祭红釉瓷的釉层结构及其对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隽 余琦 +3 位作者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吴艳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6-481,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祭红釉瓷残片的显微结构,用能谱仪、色差仪等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呈色状况,详细分析了清代祭红釉釉层结构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显微结构与组成配方、烧制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 采用光学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祭红釉瓷残片的显微结构,用能谱仪、色差仪等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呈色状况,详细分析了清代祭红釉釉层结构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显微结构与组成配方、烧制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祭红釉外观呈色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红釉 呈色状况 釉层结构 清代官窑
下载PDF
清代红釉(彩)瓷的呈色元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熊樱菲 何文权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4期23-27,i0002,i0003,共7页
清代是我国古陶瓷生产最辉煌的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繁多,各类颜色釉的制作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清代的红釉(彩)名称更是多达几十种,如“矾红”、“抹红”、“珊瑚红”、“红彩”、“钧红”、“均红”、“鲜红”、“郎窑红”、“牛血红... 清代是我国古陶瓷生产最辉煌的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繁多,各类颜色釉的制作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清代的红釉(彩)名称更是多达几十种,如“矾红”、“抹红”、“珊瑚红”、“红彩”、“钧红”、“均红”、“鲜红”、“郎窑红”、“牛血红”、“霁红”、“宝石红”、“豇豆红”、“釉里红”、“胭脂红”、“胭脂水”、“粉红”等。为弄清各种称谓红釉(彩)的主要呈色元素及其影响作用,本工作采用无损的X射线能谱分析(EDXRF)技术对清代瓷器的红釉(彩)进行系统测试,获得了各种红釉(彩)呈色元素定性及半定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清代红釉彩可以依据呈色元素划分为四类,即低温铁红彩(Fe)、高温铜红釉(Cu)、低温金红彩(Au)和朱砂红彩(HgS),并且各元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红釉(彩)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陶瓷 红釉(彩) 呈色元素
下载PDF
色釉和金光釉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大军 吴绍祖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361-365,共5页
把着色化工原料或色料加入基础釉中制成釉浆 ,施于坯体上 ,烧成红色、兰色和绿色的陶瓷色釉 .烧制工艺条件 :料∶球∶水 =1.0∶ 2 .0∶ 0 .7,球磨时间为 2 4 h,釉浆比重为 1.65~ 1.70 g·m L-1,施釉厚度为 0 .2~ 0 .4 mm ,烧成温... 把着色化工原料或色料加入基础釉中制成釉浆 ,施于坯体上 ,烧成红色、兰色和绿色的陶瓷色釉 .烧制工艺条件 :料∶球∶水 =1.0∶ 2 .0∶ 0 .7,球磨时间为 2 4 h,釉浆比重为 1.65~ 1.70 g·m L-1,施釉厚度为 0 .2~ 0 .4 mm ,烧成温度为 ( 1130± 2 0 )℃ .另外 ,研制金光釉并考察其组成及影响因素 ,选定金光釉的配方 .所制成的陶瓷釉面色彩艳丽、光滑美观、工艺简便 ,具有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釉 兰色釉 金光釉 化工原料 陶瓷制品 配方
下载PDF
CaO-SiO_2-P_2O_5系铁红花艺术釉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小涛 章婷 范学运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7-511,共5页
在对CaO-SiO2-P2O5系分相釉研究的基础上,对釉料配方、釉层厚度、烧成制度等影响铁红花釉制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铁红花釉 工艺条件 釉料配方
下载PDF
景德镇历代釉里红和“填红”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福康 张浦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6年第2期1-7,共7页
永乐、夏德及雍正朝所制的带有红三鱼、红三果或红莲织装饰的白瓷通常都称为釉里红。科学检测的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装饰系用“填红”法制成而不是用釉下彩绘法制成,其图案有凸起感,两种不同的装饰工艺产生不同的艺术外观、显微织构... 永乐、夏德及雍正朝所制的带有红三鱼、红三果或红莲织装饰的白瓷通常都称为釉里红。科学检测的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装饰系用“填红”法制成而不是用釉下彩绘法制成,其图案有凸起感,两种不同的装饰工艺产生不同的艺术外观、显微织构和化学组成。作者对此了系统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里红 填红 铜红釉 苔点绿
下载PDF
红色油滴天目釉的研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健 包启富 +2 位作者 董伟霞 汪永清 周健儿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7-491,共5页
主要研究油滴天目釉中的一种,称之为红油滴天目,作为一种釉面成橙红色的油滴釉,其表面会形成白色珠状的小油滴.该釉是利用长石、石英、方解石、氧化铁、骨灰、滑石、高岭土等陶瓷原料配制而成,通过考察釉料配方组成和烧成制度以及施釉... 主要研究油滴天目釉中的一种,称之为红油滴天目,作为一种釉面成橙红色的油滴釉,其表面会形成白色珠状的小油滴.该釉是利用长石、石英、方解石、氧化铁、骨灰、滑石、高岭土等陶瓷原料配制而成,通过考察釉料配方组成和烧成制度以及施釉厚度等制备工艺对油滴天目釉的影响,制备出呈色效果较好的红油滴天目釉.实验结果表明:配方组成为(wt%):长石24~30、石英30~36、苏州土10~14、方解石10~12、滑石4~6、骨灰4~8、氧化铁10~12,厚度为0.6~0.8 mm,烧成温度为1280℃,保温时间20 min,红油滴天目釉的呈色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油滴 天目釉 配方组成 烧成制度
下载PDF
钧红分相窑变釉的仿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其江 张茂林 +1 位作者 吴军明 吴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28,共4页
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钧红分相窑变釉,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效果。实验中借助色度计、SEM等手段,探讨了Si/Al摩尔比、促分相剂P2O5添加量及着色氧化... 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钧红分相窑变釉,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效果。实验中借助色度计、SEM等手段,探讨了Si/Al摩尔比、促分相剂P2O5添加量及着色氧化物CuO和Fe2O3含量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窑 仿制 分相窑变釉
下载PDF
利用铅锌银矿尾矿研制琉璃瓦 被引量:6
18
作者 邹小玲 成岳 洪光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8,共5页
以铅锌银矿尾矿为主要原料,辅以红泥、高岭土,在1160~1170℃煅烧形成结构致密琉璃瓦。结果表明:采用配方组成为铅锌银矿尾矿36~37%、红泥45~46%高岭土18~19%、制得的琉璃瓦坯体,XRD分析主晶相有石英、钙长石、莫来石等,扫描电镜(SEM)结... 以铅锌银矿尾矿为主要原料,辅以红泥、高岭土,在1160~1170℃煅烧形成结构致密琉璃瓦。结果表明:采用配方组成为铅锌银矿尾矿36~37%、红泥45~46%高岭土18~19%、制得的琉璃瓦坯体,XRD分析主晶相有石英、钙长石、莫来石等,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琉璃瓦坯体颗粒紧密排列,颗粒之间有少量的空隙。釉面较平整,釉坯中间层紧密。试样的吸水率、弯曲破坏荷重、热稳定性能和抗冻性等指标均能达到《建筑琉璃制品》JC/T765-2006标准要求。这不仅利用了铅锌尾矿,缓解其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琉璃瓦生产成本,变废为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银矿尾矿 红泥 琉璃瓦
下载PDF
建筑卫生陶瓷用大红颜色釉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春娥 沈华荣 +2 位作者 熊春华 胡伯文 郑乃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包裹型镉硒红色剂 ,基釉为铅硼熔块釉 ,重点探讨了铅硼含量变化、钙钠含量变化、色剂添加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对釉面质量和呈色的影响 ,研制了大红颜色釉。这种大红釉成熟温度为 10 70~ 112 0℃ ,呈色鲜红、润泽光亮 ,膨胀系... 采用包裹型镉硒红色剂 ,基釉为铅硼熔块釉 ,重点探讨了铅硼含量变化、钙钠含量变化、色剂添加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对釉面质量和呈色的影响 ,研制了大红颜色釉。这种大红釉成熟温度为 10 70~ 112 0℃ ,呈色鲜红、润泽光亮 ,膨胀系数低 ,显微硬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大红颜色釉 研制 包裹型镉硒红色剂 铅硼熔块釉
下载PDF
自还原法制备铜红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池 郭晓滨 王晓刚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介绍了自还原法制备低温无铅铜红釉的工艺方法、工艺参数以及影响铜红釉呈色效果的因素。用XRD、SEM、CCM等现代测试技术 ,研究了自还原法生产的铜红釉的呈色机理。
关键词 自还原法 制备 铜红釉 工艺方法 呈色机理 工艺参数 陶瓷釉 烧成气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