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of Livestock Grazing on Endangered Red Panda (<i>Ailurus fulgens</i>) Habitat in Eastern Nepal 被引量:2
1
作者 Sony Lama Saroj Shrestha +2 位作者 Narayan Prasad Koju Ang Phuri Sherpa Munmun Tamang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0年第3期97-110,共14页
Disturbances caused by livestock grazing are considered as a key attributable factor for the habitat loss of red panda.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Eastern Nepal mainly focusing on the habitat preferences of ... Disturbances caused by livestock grazing are considered as a key attributable factor for the habitat loss of red panda.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Eastern Nepal mainly focusing on the habitat preferences of red panda and impacts of livestock grazing on it. In total, 15 linear transects were delineated at an elevation interval of 100 m assessing indirect signs of red panda and livestock. Habitat preferences of red panda, vegetation abundance, coverage percentage of vegetation layers (canopy and shrub layer) and distance to water source were recorded using randomly plotted 58 quadrats of 10 m × 10 m.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ception of local community on conservation threats and importance of red panda conservation. Jaccard’s similarity index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habitat overlap of livestock and red panda. Litsea elongata, Lithocarpus pachyphylla and Rhododendron falconeri were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in the study area. Grazing signs were observed from 51% of red panda habitats in the study area. Livestock herding has induced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habitat of red panda inside the community forests. The study findings will extend the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status of red panda in Eastern Himalaya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will help in the formulation of effective legal and strategic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grazing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AT Preference Jaccard’s Similarity Index HABITAT Overlap red panda LIVESTOCK Grazing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Preference of Red Panda (<i>Ailurus fulgens fulgens</i>) in Jumla District, Nepal
2
作者 Manoj Bhatta Karan Bahadur Shah +2 位作者 Bhupendra Devkota Rajiv Paudel Saroj Panthi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4年第15期989-1001,共13页
Reliable and sufficie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status,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preference of red panda (Ailurus fulgens fulgens) is lacking in Nepal.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n red panda in the mid-western Nepal are v... Reliable and sufficie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status,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preference of red panda (Ailurus fulgens fulgens) is lacking in Nepal.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n red panda in the mid-western Nepal are very limited, so the status of red panda in the region is quite unknown. The study conducted during May, 2013 in three Village Development Committees (VDCs) namely Godhemahadev, Malikathata and Tamti of Jumla district was an important step for providing vit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preference of this species. The study included the reconnaissance, key informants survey, interviews and consultation for the most potential area identification, opportunistic survey comprising the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direct sign count method for the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habitat assessment consisting vegetation sampling and ocular estimation. The study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red panda in three forests namely Bahirepatan, Imilchadamar and Tyakot of Godhemahadev, Tamti and Malikathata VDCs respectively. The species was found distributed between 2880 and 3244 m with an average dropping encounter rate of 1.04 per hour of searching effort and 12 pellets per dropping. Red panda mostly preferred the habitat 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2900 - 3000 m with southwest facing steep slopes (36? - 45?), associated with water sources at the distance of ≤100 m. Trees such as Acer spp., Betula utilis and Quercus semecarpifolia, shrub species of Elaeagnus parvifolia, Drepanostachyum spp. and Jasminum humile, and the herbs like Polygonatum cirrhifolium, Fragaria nubicola and Galium asperifolium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preferred species by red panda. The red panda preferred the habitat with dense crown coverage (>20% - 100%) and 31% - 50% ground cover. Fallen logs (39%) were the most preferred substrate used for defe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HABITAT Preference Jumla red panda SIGN
下载PDF
Lineage-specific evolution of bitter taste receptor genes in the giant and red pandas implies dietary adapt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Lei SHAN Qi WU +2 位作者 Le WANG Lei ZHANG Fuwen WEI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52-159,共8页
Taste 2 receptors(TAS2R)mediate bitterness perception in mammals,thus are called bitter taste receptors.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genes evolved in response to species-specific diets.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 Taste 2 receptors(TAS2R)mediate bitterness perception in mammals,thus are called bitter taste receptors.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genes evolved in response to species-specific diets.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and red panda(Ailurus fulgens styani)in the order Carnivora are specialized herbivores with an almost exclusive bamboo diet(>90%bamboo).Because bamboo is full of bitter tasting compounds,we hypothesized that adaptive evolution has occurred at TAS2R genes in giant and red panda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ir dietary shift.Here,we characterized 195 TAS2R genes in 9 Carnivora species and examined selective pressures on these genes.We found that both pandas harbor more putative functional TAS2R genes than other carnivores,and pseudogenized TAS2R genes in the giant panda are different from the red panda.The purifying selection on TAS2R1,TAS2R9 and TAS2R38 in the giant panda,and TAS2R62 in the red panda,has been strengthen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adaptation to bamboo diet,while selective constraint on TAS2R4 and TAS2R38 in the red panda is relaxed.Remarkably,a few positively selected sites on TAS2R42 have been specifically detected in the giant panda.These results suggest an adaptive response in both pandas to a dietary shift from carnivory to herbivory,and TAS2R genes evolved independently in the 2 pandas.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mammalian sensory evolution and the process of adaptation to new ecological ni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ter taste receptor gene dietary adaptation giant panda red panda
原文传递
应用mNGS技术快速检测小熊猫感染病原体
4
作者 陈玎玎 江志 +8 位作者 吴雨辰 郑应婕 周攀龙 刘龙海 胡燕燕 周宏伟 杨佳兴 张嵘 黄淑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1,共6页
为了明确杭州某动物园内1只小熊猫伤口感染原因,本试验采用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对伤口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同步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mNGS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以及真... 为了明确杭州某动物园内1只小熊猫伤口感染原因,本试验采用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对伤口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同步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mNGS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以及真菌石膏样奈尼兹皮菌,同时还检测到头孢菌素耐药基因blaOXA和blaCTX-M。根据mNGS检测结果更改抗生素用药方案,用阿米卡星和氟康唑代替之前的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调整用药后,小熊猫伤口愈合,细菌和真菌感染状况得到控制。相比之下,常规微生物培养分别于第3天和第7天得出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石膏样奈尼兹皮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2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mNGS技术可快速实现感染病原体的诊断,在野生动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宏基因组测序(mNGS) 肺炎克雷伯菌 石膏样奈尼兹皮菌
下载PDF
小熊猫紫色色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刘蓓 罗伟铭 +5 位作者 王隆柏 徐素慧 周伦江 林琳 何晓聪 修云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建立小熊猫紫色色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紫色色杆菌毒力T3SS效应因子OspC家族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引物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小熊猫病料和兽舍环境样品检测。结果... 建立小熊猫紫色色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紫色色杆菌毒力T3SS效应因子OspC家族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引物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小熊猫病料和兽舍环境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PCR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小熊猫紫色色杆菌,从小熊猫饲养环境和死亡小熊猫体内分离出其他菌株未扩增出条带;最低可检测出0.98 pg/μL的紫色色杆菌DNA,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用该检测方法从饲养环境和小熊猫病料中检测到的结果与传统的分离培养和测序比对的结果一致。所建立的PCR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快速高效检测出紫色色杆菌,可用于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病病原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紫色色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病原检测
下载PDF
日粮中苹果添加量对圈养小熊猫健康的影响
6
作者 郑应婕 罗坚文 +3 位作者 黄淑芳 张秀秀 刘龙海 江志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探讨饲料中苹果添加量对小熊猫健康的影响,设置两组苹果含量饲料(低苹果日粮为试验一期,高苹果日粮为试验二期)研究苹果添加量对小熊猫各营养物质摄入、排出量,表观消化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每期试验20 d,共40 d。结果表明:试验二期小... 为探讨饲料中苹果添加量对小熊猫健康的影响,设置两组苹果含量饲料(低苹果日粮为试验一期,高苹果日粮为试验二期)研究苹果添加量对小熊猫各营养物质摄入、排出量,表观消化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每期试验20 d,共40 d。结果表明:试验二期小熊猫的总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1),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5),两期试验竹叶采食量、粪便排出量、干物质摄入量及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二期小熊猫粗脂肪的摄入、排出量,粗纤维、粗灰分的排出量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5),其余营养物质的摄入、排出量及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期试验小熊猫体重及血液生理学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试验二期末果糖胺、血钾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5),尿素氮显著低于试验一期(P<0.05);总胆红素、血淀粉酶极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除尿素氮稍偏高外,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本试验两组饲料配方均能提供均衡的营养,但需控制饲料中苹果的饲喂量,并根据环境变化和动物发情育幼情况调整饲料量,以适应机体需要,同时做好动物体重监测和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营养物质摄入 营养物质排出 表观消化率 血液学
下载PDF
舒泰与右美托咪定对小熊猫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王小兰 陈欣 +9 位作者 连欢 李碧 卓桂富 文一帆 刘笑凝 黄文俊 吴星 张力行 兰景超 罗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为评估舒泰(替来他明和唑拉西泮合剂)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对小熊猫的麻醉效果,使用舒泰2.0~3.0 mg/kg和右美托咪定20~40μg/kg对全身体检和临床治疗的30只小熊猫实施复合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相关时间、麻醉过程中小熊猫的各项生理指标... 为评估舒泰(替来他明和唑拉西泮合剂)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对小熊猫的麻醉效果,使用舒泰2.0~3.0 mg/kg和右美托咪定20~40μg/kg对全身体检和临床治疗的30只小熊猫实施复合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相关时间、麻醉过程中小熊猫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反射活动.结果显示:舒泰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能迅速且安全地诱导小熊猫麻醉,麻醉效果良好.随着舒泰剂量增加,麻醉维持时间延长,其中舒泰3.0 mg/kg和右美托咪定30μg/kg剂量组合对小熊猫进行麻醉的维持时间可达(61.5±7.06)min,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维持麻醉期间,各组小熊猫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良好,达到中度麻醉至外科麻醉水平.麻醉过程中未见呕吐、呼吸暂停、不规则呼吸或其它任何不良反应.肌肉注射颉颃剂阿替美唑后,小熊猫苏醒过程平稳迅速.综上,应用舒泰和右美托咪定对小熊猫进行复合麻醉安全有效,可通过调整麻醉药剂量控制麻醉时间,能满足全身体检、诊断和手术治疗等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舒泰 右美托咪定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一例中华小熊猫杀婴行为分析
8
作者 张钰 韦华 +6 位作者 刘晓强 牟仕杰 彭渤钧 刘钏 肖仁莉 明珠 何胜山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3期37-39,43,共4页
杀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为了探明圈养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杀婴的原因,研究人员对1只中华小熊猫母兽的杀婴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均能诱发小熊猫杀婴行为,噪音可能是影响核桃坪基... 杀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为了探明圈养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杀婴的原因,研究人员对1只中华小熊猫母兽的杀婴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均能诱发小熊猫杀婴行为,噪音可能是影响核桃坪基地小熊猫母兽杀婴的主要诱因。本研究目的在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华小熊猫饲养管理措施,减少或避免杀婴行为的发生,并为提高幼仔存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小熊猫 杀婴 人为干扰 噪音 育幼
下载PDF
野生小熊猫主食竹叶围细菌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毅 张泽钧 +3 位作者 康力文 王佳 侯怡薇 洪明生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5-53,共9页
竹叶作为竹林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官,是竹子叶围微生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入口,进而会影响野生小熊猫的健康状况。为了探究野生小熊猫主食竹叶围细菌的年际变化,本文以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竹叶作为竹林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官,是竹子叶围微生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入口,进而会影响野生小熊猫的健康状况。为了探究野生小熊猫主食竹叶围细菌的年际变化,本文以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熊竹(Yushania ailuropodina)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熊竹叶围细菌组成、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研究发现,熊竹叶围细菌11月份OTUs最丰富,且OTUs丰富度秋冬季高于春夏季。12个月份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夏季(6月—8月)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高于其他月份,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其他月份。夏季(6月—8月)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但1174-901-12的相对丰度低于其他月份。秋季(9月—11月)和冬季(12月—2月)小熊猫主食竹熊竹叶围细菌的丰富度(Sobs index)和多样性(Shannon index)高于其他季节;群落结构(un)weighted Unifrac distances在不同月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夏季(6月—8月)的weighted Unifrac距离显著大于其他月份。本研究表明小熊猫主食竹叶围微生物丰富,其组成、多样性、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且主要受季节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小熊猫主食竹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撑,为野生小熊猫保护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熊竹 叶围细菌 多样性 年际变化
下载PDF
环境温湿度调节对圈养喜马拉雅小熊猫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郑应婕 叶彬 +3 位作者 陶照生 杨忠兴 朱岩 江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2-530,共9页
为探讨高压微雾系统调节环境温湿度对喜马拉雅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行为的影响,2020年8—9月,在杭州动物园用电子温湿度计记录并对比微雾系统开启(试验期)和未开启(对照期)的喜马拉雅小熊猫外场环境温湿度,同时用瞬时扫描法研究对比... 为探讨高压微雾系统调节环境温湿度对喜马拉雅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行为的影响,2020年8—9月,在杭州动物园用电子温湿度计记录并对比微雾系统开启(试验期)和未开启(对照期)的喜马拉雅小熊猫外场环境温湿度,同时用瞬时扫描法研究对比试验期和对照期喜马拉雅小熊猫的行为分配和区域选择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期环境温度在09:00显著低于对照期(p<0.05),在09:30—11:00、14:00—15:00极显著低于对照期(p<0.01);试验期环境湿度在09:30—10:00、14:00—14:30显著高于对照期(p<0.05),在10:30—11:00、15:00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试验期喜马拉雅小熊猫警戒、活跃行为显著低于对照期(p<0.05),不活跃行为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活跃行为中,试验期快速移动行为显著高于对照期(p<0.05),慢速移动行为极显著低于对照期(p<0.01);不活跃行为中,试验期睡眠及静息行为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在垂直空间选择中,试验期喜马拉雅小熊猫对中层区域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对下层区域利用率极显著低于对照期(p<0.01);在平面区域的选择中,试验期喜马拉雅小熊猫对中排区域的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对后排区域的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期(p<0.05)。开启微雾系统可显著降低环境温度,提高环境湿度,为喜马拉雅小熊猫提供更为凉爽湿润的外部环境,使其表现出更好的休息行为及追逐玩耍、奔跑等快速移动行为,减少了慢速移动行为和警戒行为,表现出更为放松的状态;使喜马拉雅小熊猫在中层及中排区域出现的概率显著增加,可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小熊猫 微雾系统 温湿度 行为节律 区域利用率
下载PDF
色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评价
11
作者 林琳 刘蓓 +7 位作者 徐素慧 周伦江 王隆柏 罗伟铭 何晓聪 陈云钦 黄杭 修云芳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51-55,共5页
为防控小熊猫色杆菌病,按细菌灭活疫苗制备程序将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2008年、2020年分离的2株色杆菌CV08毒株和CV20毒株经条件优化后灭活,分别制备成灭活菌液与铝胶佐剂联用制备成灭活疫苗。以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色杆... 为防控小熊猫色杆菌病,按细菌灭活疫苗制备程序将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2008年、2020年分离的2株色杆菌CV08毒株和CV20毒株经条件优化后灭活,分别制备成灭活菌液与铝胶佐剂联用制备成灭活疫苗。以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色杆菌感染模型,用2种方式接种CV20毒株灭活疫苗,比较2种接种途径效果。进一步设计2株色杆菌半数致死量(LD_(50))梯度对二免后小鼠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同时进行交叉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CV20毒株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CV08毒株和CV20毒株对每只小鼠的LD_(50)分别为3.2×108、5×10^(7)CFU。色杆菌CV08毒株灭活疫苗对不同LD 50攻毒小鼠的保护率为83%、70%、60%;色杆菌CV20毒株灭活疫苗对不同LD_(50)攻毒小鼠的保护率为75%、70%、10%。试验制备的CV08、CV20毒株疫苗含菌量均为4×10^(9)CFU·mL^(-1),安全检验合格,能对自身菌株感染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但无交叉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色杆菌 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
下载PDF
八种常用消毒剂对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的杀菌效果试验
12
作者 刘蓓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25-27,共3页
为比较常用消毒剂对紫色色杆菌的杀灭效果,预防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病的再次发生,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评价八种消毒剂百毒杀、84、聚维酮碘、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戊二醛癸甲溴铵、复合酚和甲酚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季铵盐类消毒... 为比较常用消毒剂对紫色色杆菌的杀灭效果,预防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病的再次发生,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评价八种消毒剂百毒杀、84、聚维酮碘、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戊二醛癸甲溴铵、复合酚和甲酚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季铵盐类消毒剂百毒杀、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和戊二醛癸甲溴铵的杀菌效果较好,对人体无害且刺激性小,可在饲养场所使用以杀灭紫色色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消毒剂 紫色色杆菌 杀菌效果
下载PDF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31
13
作者 韩宗先 魏辅文 +3 位作者 张泽钧 李明 张保卫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5-192,共8页
2002年4月至11月,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设点,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研究了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结果表明,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水源距离、竹子基径、灌木密度;次关键因子是坡位、树桩密度、倒木密度... 2002年4月至11月,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设点,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研究了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结果表明,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水源距离、竹子基径、灌木密度;次关键因子是坡位、树桩密度、倒木密度;次要因子是坡向、乔木密度;而郁闭度、坡度、植被类型、乔木高度、灌木高度、树桩高度、树洞密度、人为干扰的影响不明显。小熊猫喜欢在水源较近(<250m)、竹子长势良好(基径大于4 0mm)、灌木和乔木密度大(大于1 5株 20m2)、树桩和倒木数量多(>1根 400m2)、中上坡位、南坡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活动。小熊猫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13 527-3 180×水源距离+2 702×竹子基径+2 582×灌木密度+2 134×树桩密度+2 104×坡位+1 622×倒木密度-1 066×坡向+0 934×乔木密度……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 (1+elogi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小熊猫 生境 资源选择函数 资源选择指数
下载PDF
小熊猫对食物的选择和觅食对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魏辅文 王维 +2 位作者 周昂 胡锦矗 韦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9-266,共8页
作者在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食物选择和觅食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喜欢选择在坡度较大,林木郁闭度适中,竹子生长良好,竹子密度适中,离水源较近的杜鹃-大叶筇竹林中活动觅食,喜食大叶筇竹竹叶和竹笋,偶食... 作者在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食物选择和觅食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喜欢选择在坡度较大,林木郁闭度适中,竹子生长良好,竹子密度适中,离水源较近的杜鹃-大叶筇竹林中活动觅食,喜食大叶筇竹竹叶和竹笋,偶食白背玉山竹竹叶和竹笋,不食刺竹。并且对大叶筇竹竹龄和竹叶也有明显的选择,喜食1、2年生竹龄或刚萌生的幼嫩竹叶。环境中每1m ̄2的大叶筇竹竹叶能提供2850.09kJ的能量,若按1%的利用率计算,能提供28.5kJ的能量,而小熊猫每天能量需求为3626.4437kJ,全年共需1.3237×10 ̄6kJ,即环境中每0.0465km ̄2的大叶筇竹竹叶生物量能满足1只小熊猫全年能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觅食对策 食物资源 生物量
下载PDF
圈养小熊猫繁殖行为变化及繁殖行为对策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雪卿 张泽钧 +4 位作者 魏辅文 李明 李春 杨智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nd understand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red pandas, one-year behavioral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focal sampling method i...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nd understand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red pandas, one-year behavioral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focal sampling method in the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from December 1999 to November 2000.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productive behavior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strous and non-estrous seasons. Frequencies of the rubbing anogenital, sniffing and licking marking were much higher in estrus than in non-estrus. Bleating only appeared in the estrus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n estrous indicator. The result also demonstrated that both male and females applied different reproductive behavioral strategies. Frequencies of activity, rubbing anogenital, licking and sniffing marking, and bleat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However, those of resting and investigating were much lower in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ale was more active than the female during the estrus and might imply that the male acts mainly as an estrous message sender, and the female as a message receiver in the estrous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小熊猫 繁殖行为 环境温度
下载PDF
邛崃和相岭山系小熊猫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3
16
作者 魏辅文 饶刚 +1 位作者 李明 冯祚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7,共7页
测定了来自小熊猫主要分布的两大山系———相岭和邛崃的 2 3只小熊猫样品的mtDNA控制区 5’端 5 69bp序列 ,共发现 2 3个变异位点 ,定义了 8种单元型 ,其中邛崃山系 5种 ,相岭山系 3种。分析结果表明 ,两山系均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态... 测定了来自小熊猫主要分布的两大山系———相岭和邛崃的 2 3只小熊猫样品的mtDNA控制区 5’端 5 69bp序列 ,共发现 2 3个变异位点 ,定义了 8种单元型 ,其中邛崃山系 5种 ,相岭山系 3种。分析结果表明 ,两山系均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态性 ;单元型多态性差异明显 ,其中邛崃山系高于相岭山系。分子变异分析表明 ,两山系的小熊猫种群间具有较高的基因流 (Nm =2 95 ) ,两种群遗传分化不明显 (ΦST=0 1 45 ,P >0 0 5 )。结合细胞色素b序列分析 ,认为两种群可能是从经历了近期瓶颈效应的同一祖先群衍生而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崃 相岭山系 小熊猫 种群 遗传结构 MTDNA 控制区 野生动物保护
下载PDF
雄性小熊猫粪便中睾酮水平的变化与繁殖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春 魏辅文 +3 位作者 李明 刘雪卿 杨智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9月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了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 4只雄性小熊猫粪样中睾酮水平变化情况 ,同时对其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雄性粪样中睾酮水平在繁殖期(12月~ 3月 )显著高于非...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9月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了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 4只雄性小熊猫粪样中睾酮水平变化情况 ,同时对其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雄性粪样中睾酮水平在繁殖期(12月~ 3月 )显著高于非繁殖期 (4月~ 9月 ) (P <0 0 1) ,且睾酮水平变化与繁殖行为密切相关。在非繁殖期 ,雄性小熊猫的睾酮水平处于基础的较低水平时 ,其繁殖行为如蹭阴、舔阴、舔标记物和咩叫等几乎没有发生或很少发生 ;而在繁殖期 ,雄性小熊猫的睾酮水平明显升高 ,这些繁殖行为频繁发生。以上结果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 小熊猫 粪便 繁殖行为 睾酮
下载PDF
马边小熊猫对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维 魏辅文 +2 位作者 胡锦矗 冯祚建 杨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20,共6页
1991年和1992年作者在马边自然保护区设点对与小熊猫生存有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竹子密度、郁闭度、坡向、坡位、水源和人为干扰)进行了调查统计。利用数量化理论分析后发现: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类型、... 1991年和1992年作者在马边自然保护区设点对与小熊猫生存有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竹子密度、郁闭度、坡向、坡位、水源和人为干扰)进行了调查统计。利用数量化理论分析后发现: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类型、水源和人为干扰,其次是郁闭度和竹子密度,而坡位和坡向的影响不明显。小熊猫的最适生境为离水源较近(<250m)、人为干扰较远(>1000m)和郁闭度及竹子密度适中的常绿落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生境选择 数量化理论
下载PDF
相岭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83
19
作者 魏辅文 冯祚建 王祖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63,共7页
1994年至 1 996年 ,作者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点 ,对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生境利用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 ,但是其微生境利用方式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如... 1994年至 1 996年 ,作者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点 ,对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生境利用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 ,但是其微生境利用方式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如下 :大熊猫喜欢选择坡度平缓的山坡 ,小熊猫则喜欢选择较陡的山坡 ;大熊猫喜欢选择密度适中的竹林 ,小熊猫则选择较密的竹林 ;大熊猫常选择竹子基径较粗、老笋或幼竹比例较高的竹林 ,小熊猫则选择竹子较矮且较细的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 生境选择 微生境 相岭山系
下载PDF
小熊猫耳部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冷冻保存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健明 陶勇 +4 位作者 韩伟 章美玲 方俊顺 张志忠 章孝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活化石,在类熊类哺乳动物的进化史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但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小熊猫的品种保护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的培养和冷冻保存已经成为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方法。本试验采取小熊猫...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活化石,在类熊类哺乳动物的进化史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但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小熊猫的品种保护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的培养和冷冻保存已经成为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方法。本试验采取小熊猫的耳部组织,用组织培养法对小熊猫组织进行原代、继代培养并成功进行了冷冻和解冻处理,建立了耳部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该细胞系的建立填补了小熊猫体细胞培养的空白,使得小熊猫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到了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耳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冷冻保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