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
1
作者 GUO Nan GUO Yihong YANG Yingwei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3-448,共6页
In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s,both the whole structure′s seis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od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In this pap... In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s,both the whole structure′s seis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od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In this paper,a pushover analysis of topical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 was carried out,the seismic shear force that the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 should undertake was worked out,the influences of plastic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 value on horizontal seismic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give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yield of the shear walls,the story shear force was undertaken by slab-columns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d while with the decrease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iffness of a structure,and th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was undertaken by slab-columns correspondingly decreased.According to the code,the design of horizontal force distribution may be cause insecurity problems,so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in slab-column shear wall structures as the supplem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 of the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pushover analysis plastic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iffness of structure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Connection Flexibility Effects Based on Load Testing of a Steel-Concrete Bridge
2
作者 Czeslaw Machelski Robert Toczkiewicz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11期1504-1513,共10页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s not provide full interaction of a steel beam and a concrete slab. This changes strain distribution in cross-sections of a composite girder and results in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s in steel and concrete element. In the paper partial interaction index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neutral axis posi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verification of steel-concrete interaction in real bridge structures rather than in specimens is proposed. The range of the index value changes, obtained during load testing of a typical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bridge, is presented.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 motorway viaduct, consisting of two parallel structures. During the testing values of strains in girders under static and quasi-static loads were measured. The readings from the gaug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characterizing composite action of the girders. Results of bridge testing under movable load, changing position along the bridge span is presented and obtained in-situ influence functions of strains and index values are comment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s not provide full interaction of a steel beam and a concrete slab. This changes strain distribution in cross-sections of a composite girder and results in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s in steel and concrete element. in the paper partial interaction index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neutral axis posi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verification of steel-concrete interaction in real bridge structures rather Composite bridge partial interaction
下载PDF
钢筋锈蚀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力学性能劣化研究
3
作者 李永珑 刘新华 +2 位作者 朱星宇 唐旭 张志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考虑锈蚀引起的钢筋力学性能劣化、混凝土有效截面减少、两者黏结性能退化等因素,建立围岩压力作用下钢筋锈蚀隧道衬砌模型,对不同锈蚀率下衬砌结构变形、损伤、内力重分布和裂缝宽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锈蚀对衬砌结构各部位... 考虑锈蚀引起的钢筋力学性能劣化、混凝土有效截面减少、两者黏结性能退化等因素,建立围岩压力作用下钢筋锈蚀隧道衬砌模型,对不同锈蚀率下衬砌结构变形、损伤、内力重分布和裂缝宽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锈蚀对衬砌结构各部位损伤严重程度表现为拱顶>拱肩>拱脚>拱腰>仰拱;锈蚀引起结构内力重分布,当锈蚀率由0%发展到20%时,衬砌结构临空侧受拉处弯矩逐渐减小,围岩侧受拉处的弯矩逐渐增大,衬砌轴力整体变化不大,最大变化量仅为7.53%;拱顶裂缝宽度发展最快,拱肩和拱脚次之,当锈蚀率发展到2.7%时,拱顶最大裂缝宽度已不满足耐久性要求;开裂区钢筋锈蚀对衬砌力学性能劣化起主导作用,仅开裂区钢筋发生锈蚀时,衬砌结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与钢筋全长锈蚀情况类似,但锈蚀导致的内力变化幅度和裂缝宽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结构 混凝土损伤 锈蚀 内力重分布 裂缝宽度
下载PDF
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的时变体系冗余性评估
4
作者 王晓明 邓华 +4 位作者 张浩楠 袁通 朱传超 田鹏程 张煜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0,共9页
为评估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应对非对称极端作用的时变体系冗余性,采用数值增量算法,开展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非对称荷载下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累积应变能的构件承载贡献率指标,研究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时变体系冗余性... 为评估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应对非对称极端作用的时变体系冗余性,采用数值增量算法,开展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非对称荷载下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累积应变能的构件承载贡献率指标,研究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时变体系冗余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揭示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冗余性不足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横向刚度和主梁延性是影响钢板组合梁桥体系冗余性的主要因素,横向传力刚度越大,主梁延性越高,则结构体系冗余性越强;与典型多主梁体系相比,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的横向传力刚度降低约24%,导致结构冗余度降低约55%;材料劣化引起的主梁延性退化会导致冗余度在寿命周期最大下降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 体系非线性冗余 传力刚度 内力重分布 延性退化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震动下RC框剪结构协同工作对比分析
5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王智鹏 马伟 刘伯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38,共13页
确保强震下双重抗侧力结构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关键。基于地震动特性分析,对比了普通地震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及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刚度特征值及... 确保强震下双重抗侧力结构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关键。基于地震动特性分析,对比了普通地震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及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刚度特征值及结构周期对其的影响;最后初步提出了特殊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内力重分配的框架剪力调整方法,并将其与规范中的调整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类特殊地震动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分担率均大于普通地震动,尤其是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在地震动强度较小时也能使框架剪力出现较大增长;周期较大结构的中下部楼层框架剪力增大较快;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随刚度特征值的增大而增大,但内力重分配程度逐渐减小;建议在结构抗震设计时,考虑不同类型地震动特性和刚度特征值对结构内力重分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协同工作 内力重分配
下载PDF
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影响研究与车站预留下穿条件分析
6
作者 张庆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130-132,共3页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已建地铁车站对规划线路区间隧道下穿的预留有多种形式。文章结合成都不同的车站预留下穿条件和下穿方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对直径8.3m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车站的监测值进行归纳总结,对车站预留下穿条件进行分析,...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已建地铁车站对规划线路区间隧道下穿的预留有多种形式。文章结合成都不同的车站预留下穿条件和下穿方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对直径8.3m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车站的监测值进行归纳总结,对车站预留下穿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后续隧道下穿既有运营车站的安全控制及车站预留规划隧道下穿条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下穿地铁车站 车站预留隧道下穿条件 车站内力重分布 既有线沉降
下载PDF
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连续FRP-混凝土组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7
作者 李培庆 王文炜 《江苏建筑》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FRP-混凝土组合板是一种新型组合板,由于FRP的线弹性特性,作为连续结构与混凝土连续梁的受力显著不同。为研究连续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基于共轭梁法,文章提出了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受力分析方法。对于每种工况,使用对应的单个受力分析方程即... FRP-混凝土组合板是一种新型组合板,由于FRP的线弹性特性,作为连续结构与混凝土连续梁的受力显著不同。为研究连续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基于共轭梁法,文章提出了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受力分析方法。对于每种工况,使用对应的单个受力分析方程即可分析组合板受力全过程外荷载与组合板弯矩的关系,计算简便。此外,给出了双跨跨中对称集中加载和满布均布荷载两种常见工况下的组合板受力分析方程,并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组合板进行受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混凝土组合板 内力重分布 连续 受力性能
下载PDF
分节段现浇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监控及支架内力重分布研究
8
作者 齐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146-148,共3页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常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箱梁自重、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状态主梁应力的影响,并对不同工况下支架内力重分布进行了分析。在连续梁关键截面埋设应变传感器进行应力监测,并在关键位置进行支架轴力监测,...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常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箱梁自重、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状态主梁应力的影响,并对不同工况下支架内力重分布进行了分析。在连续梁关键截面埋设应变传感器进行应力监测,并在关键位置进行支架轴力监测,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施工 连续梁 施工监控 支架内力重分布
下载PDF
大跨度网架施工过程中内力重分布问题分析
9
作者 陶希敏 谢诺为 +4 位作者 李毅 谢宏韵 周凡莉 沈科 张力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1期88-90,117,共4页
随着国民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具有外观美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在目前施工技术体系下事故频发。原因多是设计网架时,通常按照竣工后整体结构计算内力,选择杆件截面。但实际施工过程中,支座条件与设计计算的差... 随着国民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具有外观美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在目前施工技术体系下事故频发。原因多是设计网架时,通常按照竣工后整体结构计算内力,选择杆件截面。但实际施工过程中,支座条件与设计计算的差异很大,导致杆件内力与设计状态不同,部分杆件出现整体失稳等现象。该文以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8#体育馆为例,分析了大跨度网架施工过程中的内力重分布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网架施工 内力重分布 压杆失稳 高空散装自稳悬挑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耐火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卫华 鲁亚彪 +2 位作者 左帅 张智勇 高献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19-327,共9页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复式钢管混凝土柱、内嵌十字型钢钢管混凝土柱和4腔钢管混凝土柱4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开展火灾下的力学分析,并采用相关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不同荷载比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温度场、位移...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复式钢管混凝土柱、内嵌十字型钢钢管混凝土柱和4腔钢管混凝土柱4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开展火灾下的力学分析,并采用相关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不同荷载比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温度场、位移-时间曲线、截面内力重分布等.结果表明:内嵌型钢(钢管)有助于提升柱体的轴向刚度,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模态表现为压缩鼓曲破坏;低荷载比下内嵌钢管允许方钢管发生更高的温度材性劣化,进而提升了柱体的耐火性能,火灾荷载比越小,提升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组合柱 内力重分布 耐火极限
下载PDF
大跨度轮辐式张弦梁构件失效后力学行为研究
11
作者 程东辉 刘文武 《华南地震》 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
以具体案例为依托,对大跨度轮辐式张弦梁结构的构件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排序,探讨不同因素对关键构件重要性的影响,基于显示动力积分法模拟关键构件瞬间失效后的结构响应,考察结构在关键构件意外失效时的力学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内环下弦... 以具体案例为依托,对大跨度轮辐式张弦梁结构的构件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排序,探讨不同因素对关键构件重要性的影响,基于显示动力积分法模拟关键构件瞬间失效后的结构响应,考察结构在关键构件意外失效时的力学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内环下弦杆、拉索、支座及靠近支座处上弦梁段为关键构件;单独增大上弦截面刚度时,各关键构件重要性随之降低,单独增大垂度、初始预应力时,拉索及支座的重要性随之提高,其余关键构件重要性随之降低;拆除内环下弦杆后,结构缺乏有效的备用荷载路径,内力重分布代价较大,局部区域出现严重变形,其余关键构件失效后,环梁为主要备用荷载路径;各关键构件瞬间失效后结构动力效应明显且不相同,对于此类结构,在分析时应考虑构件失效前的初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辐式张弦梁结构 构件重要性 内力重分布 动力效应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桥梁损伤预警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超 王康迪 +2 位作者 柳尚 宋杰 姚守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8,共8页
为准确把握桥梁服役期内的健康状况,提高损伤评估效率,基于泗安塘大桥主桥某年多个测点的车致应变数据,建立了一种桥梁损伤预警方法。首先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建立了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不同测点的多输入相关性模型,之后建立桥... 为准确把握桥梁服役期内的健康状况,提高损伤评估效率,基于泗安塘大桥主桥某年多个测点的车致应变数据,建立了一种桥梁损伤预警方法。首先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建立了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不同测点的多输入相关性模型,之后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模拟有损工况的桥梁状态,并提出损伤评估指标,最后根据损伤评估指标进行桥梁损伤预警。结果表明:采用LSTM神经网络建立的多输入相关性模型能够实现桥梁任意测点间车致响应的高精度预测;基于有限元模拟的车致应变提出的4个损伤评估指标能对假定的桥梁损伤进行明显识别;对泗安塘大桥主桥进行状态评估,4个损伤评估指标均稳定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表明该桥近期没有增加新的损伤;建立了基于多测点的结构损伤评估指标体系,设定同时刻75%及以上的损伤评估指标超限时发出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箱梁桥 汽车荷载 内力重分布 响应相关性 损伤预警 LSTM神经网络
下载PDF
附属结构施工对装配式车站结构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李艳春 麦沁欣 +2 位作者 刘思洋 李孟廷 吴成刚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确保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安全与稳定,需要了解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结构的力学规律。以深圳地铁装配式车站13号线市中医院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附属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 为确保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安全与稳定,需要了解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结构的力学规律。以深圳地铁装配式车站13号线市中医院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附属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表明:①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导致主体结构整体有向附属开挖一侧变形的趋势,结构内力出现重分布,附属结构施工开挖过程中主体拱顶弯矩最大增幅在开挖1阶段;②在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主体拱顶对拉连接、加强支护刚度等措施对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及变形进行控制,其中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措施的效果显著。结合设计措施的计算及实施情况对控制措施的设计应用进行研究,为装配式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地铁车站 数值计算 内力重分布 刚度 肥槽 支撑
下载PDF
基于模型修正的大跨斜拉桥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小森 闫维明 +2 位作者 陈彦江 何浩祥 程建旗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1,344-345,共6页
首先,根据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将主梁等效为弹性地基梁,由此可推知结构损伤而导致的内力重分布只影响损伤部位附近单元,以此作为结构损伤位置的初步判断的依据;然后,由于内力重分布程度与结构损伤前的初始位移成线性关系,可知汽车荷载作... 首先,根据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将主梁等效为弹性地基梁,由此可推知结构损伤而导致的内力重分布只影响损伤部位附近单元,以此作为结构损伤位置的初步判断的依据;然后,由于内力重分布程度与结构损伤前的初始位移成线性关系,可知汽车荷载作用下的索力变化对损伤更为敏感。根据基准有限元模型,采用优化算法,以损伤单元的损伤程度为设计变量,以实测索力变化和理论索力变化之差为目标函数,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进而实现结构损伤程度的识别;最后,以苏通长江大桥为例,对4种损伤工况进行了分析识别。计算结果表明,根据同一汽车荷载作用下的索力变化,可以有效地识别主梁单元的损伤位置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损伤识别 模型修正 索力变化 弹性地基梁 内力重分布
下载PDF
RC三跨连续板受火后的破坏形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礼刚 董毓利 李晓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58-1360,1371,共4页
通过对六块三跨连续板进行的恒载下受火试验研究 ,分析了板在不同受火工况下的破坏特征、机制及内力重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在火灾下结构的破坏特征与常温不同 。
关键词 连续板 破坏形态 内力重分布 破坏特征 火灾 RC 恒载 常温 机制
下载PDF
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正霖 简斌 黄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27,共6页
根据4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的试验和分析,研究了其次弯矩和内力重分布的特点,提出了极限强度计算中的弯矩调幅和使用荷载作用下抗裂性能控制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 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梁 次弯矩 内力重分布 试验
下载PDF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力重分布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吴波 何喜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61,共8页
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火灾全过程分析,初步探讨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力重分布规律。推导建立了高温下钢筋混凝土的简化梁单元模型,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高温反应的全过程分析程序,程序的正确性得到了其他学者试验结果的验证。选取1... 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火灾全过程分析,初步探讨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力重分布规律。推导建立了高温下钢筋混凝土的简化梁单元模型,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高温反应的全过程分析程序,程序的正确性得到了其他学者试验结果的验证。选取1榀单层3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针对不同梁柱线刚度比和不同柱子轴压比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该框架的高温反应分析,考察了部分控制截面的内力重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框架结构产生剧烈的内力重分布,其中框架梁的轴力和梁端弯矩变化尤为剧烈,成为影响框架结构其他控制截面内力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梁柱线刚度比和柱子轴压比增大,框架梁的轴向压力逐渐加大。在结构层次上开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耐火研究,可更为全面科学地把握不同构件的最不利受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 高温 内力重分布
下载PDF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2
18
作者 时旭东 过镇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5,共10页
通过五榀三面受热的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的试验,分析了高温下框架的变形和内力重分布规律、破坏特征以及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高温下框架结构的塑性铰出现次序、位置,以及破坏机构和极限承载力等与常温下的显著不同。内力在整个升温... 通过五榀三面受热的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的试验,分析了高温下框架的变形和内力重分布规律、破坏特征以及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高温下框架结构的塑性铰出现次序、位置,以及破坏机构和极限承载力等与常温下的显著不同。内力在整个升温过程中经历了剧烈且复杂的重分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高温 内力重分布 破坏机构 变形
下载PDF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试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简斌 孙新敏 王正霖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通过对两榀近于足尺的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主要因素有: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梁柱刚度比、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等,并认为次弯矩对预应力框架调幅的影响很... 通过对两榀近于足尺的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主要因素有: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梁柱刚度比、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等,并认为次弯矩对预应力框架调幅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时,次弯矩调幅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顸应力框架 次弯矩 内力重分布 弯矩调幅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火灾行为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立堂 陈礼刚 +1 位作者 李晓东 董毓利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0-83,共4页
对9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进行了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1~2]。通过对这些试验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出现裂缝的主要种类、成因及由此造成的破坏形式。根据裂缝的发展趋势和板的破坏形式说明了内力重分布的规律,并与由支反力推算得的弯... 对9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进行了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1~2]。通过对这些试验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出现裂缝的主要种类、成因及由此造成的破坏形式。根据裂缝的发展趋势和板的破坏形式说明了内力重分布的规律,并与由支反力推算得的弯矩变化规律相互验证。从火灾初期弯矩变化规律图可以发现,在受火的前5min,结构内已产生剧烈的内力重分布,火灾初期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主要是由热膨胀应变引起的。根据板的破坏形式和预应力筋被拉断等现象提出了保证连续构件必要的耐火极限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连续板: 破坏形式 裂缝 内力重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