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海良 曾强 +12 位作者 刘邓 盛益之 刘晓磊 刘源 胡景龙 李扬 夏庆银 李润洁 胡大福 张冬磊 张文慧 郭东毅 张晓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7-485,共19页
黏土矿物与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共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中的能量流动与元素循环。黏土矿物能够给微生物提供物理或化学保护,提高微生物对外界胁迫和干扰的抵抗能力。黏土矿物同时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其新陈代... 黏土矿物与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共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中的能量流动与元素循环。黏土矿物能够给微生物提供物理或化学保护,提高微生物对外界胁迫和干扰的抵抗能力。黏土矿物同时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其新陈代谢过程。黏土矿物中的结构铁是微生物铁氧化还原循环的重要电子供/受体。在氧化还原的环境中,多种铁还原/铁氧化细菌可以通过还原氧化黏土矿物中的结构Fe(Ⅲ)/Fe(Ⅱ),进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也可以通过溶解、转化、沉淀等作用改变黏土矿物的晶格结构及物相,或是产生新的次生矿物。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碳、氮、硅、磷等重要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黏土矿物可以通过吸附有机碳,降低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减缓其矿化速率。在氧化还原波动的环境中,黏土矿物还可以通过活化分子氧,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氧化降解有机质,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黏土矿物还会吸附生物胞外酶,影响胞外酶降解有机质的效率。微生物通过耦合黏土矿物中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铁还原与氨氧化等过程影响氮循环。黏土矿物对磷的吸附以及风化过程中硅的释放影响着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重金属固化稳定、有机污染物降解、杀死病原菌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微生物 相互作用 元素循环 能量 电子传递 氧化还原 环境治理
下载PDF
Changes of marine productivit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recorded by biogenic components in the Antarctica Ross Sea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XIU Chun DU Ming +1 位作者 ZHANG Xu HUO Suxia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746-1754,共9页
Changes in the marine productivit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in the Ross Sea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Opal has replaced calcium carbonate as the major biogenic component and has a sign... Changes in the marine productivit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in the Ross Sea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Opal has replaced calcium carbonate as the major biogenic component and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organic carbon(TOC),which indicates that siliceous phytoplankton controlled the absorption and release of carbon by the biological pump and was the main producer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Using the AMS 14C age framework,foraminiferal fossils and 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s),we found that both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arine productivity changed clearly in^11 cal ka BP,which is more likely related with the melting and retreat of the Ross Ice Shelf.In addition,the increase of marine productivity promoted the sinking of more organic-matter to the seabed.A large proportion of oxygen in the bottom water body was consumed and more carbon dioxide was produced dur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making the bottom water body more soluble to calcium carbon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enic components marine productivity redox environment ice shelf retreat the Ross Sea
下载PDF
海底冷泉系统氧化还原环境重建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渝程 曹红 +10 位作者 耿威 刘晨晖 张喜林 翟滨 张现荣 陈烨 吕泰衡 曹又文 张栋 闫大伟 孙治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共13页
冷泉活动是现代深海极端环境系统之一,其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环境生命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重建海底冷泉区氧化还原环境是研究其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揭示甲烷渗漏活动特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大... 冷泉活动是现代深海极端环境系统之一,其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环境生命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重建海底冷泉区氧化还原环境是研究其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揭示甲烷渗漏活动特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大量矿物学及地球化学指标在冷泉系统氧化还原条件的恢复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生矿物学标志、稀土元素、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Fe)和稳定同位素(钼同位素δ^(98)Mo、铁同位素δ^(56)Fe、硫同位素δ^(34)S)等不同指标对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从测试分析方法、后期成岩改造、单一指标的多解性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各指标的影响因素和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该领域需进一步加强的关键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氧化还原 自生矿物 地球化学指标 环境重建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生产、使用、回收利用过程中环保要点分析
4
作者 张龙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2期185-187,共3页
本文以箱式全钒液流电池为例,探究其生产、使用、回收利用过程中典型生产工艺下各项污染物产排情况,据此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为行业全产业链中的环保工作及钒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提供参考,并分析得出全钒液流电池具有一定的环境友好性... 本文以箱式全钒液流电池为例,探究其生产、使用、回收利用过程中典型生产工艺下各项污染物产排情况,据此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为行业全产业链中的环保工作及钒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提供参考,并分析得出全钒液流电池具有一定的环境友好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电解液 资源回收 污染防治 环保
下载PDF
喀什地区西部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魏兴 周金龙 +2 位作者 曾妍妍 贾瑞亮 陈大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02-1811,共10页
本文基于新疆喀什地区西部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地下水超标重金属(Mn、Fe、As、Pb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喀什地区西部地下水Mn、Fe超标区呈连续分布,具有普遍性;As超标区呈岛状分布,范围较小;Pb和Cd超标呈点状分布... 本文基于新疆喀什地区西部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地下水超标重金属(Mn、Fe、As、Pb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喀什地区西部地下水Mn、Fe超标区呈连续分布,具有普遍性;As超标区呈岛状分布,范围较小;Pb和Cd超标呈点状分布,分别与Fe和As超标高值区相伴.流域上游地下水未超标区大于下游.结果表明,Mn、Fe、As超标高值区是在原生地质环境背景下,工业污染因素增强、区域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相关分析表明,Mn和Fe、Mn和Pb、Fe和Pb、As和Cd质量浓度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域人为污染因素在加强.本文针对喀什地区西部地下水超标重金属之间相关性,结合其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重金属超标 氧化还原元素 分布特征 污染环境 喀什地区西部
下载PDF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ole in controlling arsenic mobilization in a shallow aquifer 被引量:1
6
作者 Ayan Das Abhijit Mandal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12-925,共14页
The relevance of groundwater hydrogeochemistry to explain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in groundwater is of great interest.The insightful discussions on the control of shallow groundwater(<50 m)hydrog... The relevance of groundwater hydrogeochemistry to explain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in groundwater is of great interest.The insightful discussions on the control of shallow groundwater(<50 m)hydrogeochemistry in arsenic mobilization are known to be a viable tool to explain the arsenic menace in shallow groundwater.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mphasizes the hydrogeochemical driver and/or control over the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bearing host minerals and thereby releasing arsenic into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of the study area.The study suggests that hydrogeochemical evolution is mainly governed by carbonate minerals dissolution,silicate weathering,and competitive ion-exchange processes in the shallow aquifers(<50 m).The present study also indicates the prevalence of carbonate minerals dissolution over silicate weathering.The emergence of Cl^(-)concentration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founds the possibilities of anthropogenic inputs into the shallow aquifers(<50 m).The reducing environment in shallow aquifers(<50 m)of the study area is evident in the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bearing shallow aquifer minerals which absorb arsenic in the solid phase and mobilize arsenic onto shallow groundwater.The study opted for many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delineate the correlation among major and minor ionic constituents of the groundwater which are very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sm of arsenic mobilization into shallow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c mobilization Groundwater hydrogeochemistry Aquifer sediments Shallow aquifers redox environment
下载PDF
重金属对昆虫的生态生理效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世勇 黄永杰 +2 位作者 张敏 陈竹 谢建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对昆虫生态生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应着重关注的研究方向。短期重金属暴露对昆虫有急性毒性,而长期暴露有引起昆虫对重金属污染产生适应性进化的风险。重金属对昆虫的毒性依重金属浓度、暴露时间和染... 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对昆虫生态生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应着重关注的研究方向。短期重金属暴露对昆虫有急性毒性,而长期暴露有引起昆虫对重金属污染产生适应性进化的风险。重金属对昆虫的毒性依重金属浓度、暴露时间和染毒方式而异,也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积累而影响昆虫及其天敌之间的关系。重金属对昆虫的生理毒性包括降低血细胞或血淋巴内的能量物质、引起氧化还原平衡失调、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破坏昆虫细胞或组织的完整性。昆虫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和生态适应包括对重金属的储存和排出,解毒相关蛋白的诱导,甚至重金属耐性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环境污染 重金属 生态生理学 适应性进化 氧化还原平衡 昆虫免疫 能量物质 耐药性
下载PDF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凡 冯雄汉 +3 位作者 陈秀华 邱国红 谭文峰 贺纪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3,共8页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矿物 Mn(Ⅱ)微生物氧化 锰细菌 生物成因 多铜氧化酶 环境效应 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 氧化还原
下载PDF
纳米纤维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基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金旭 刘方 +4 位作者 杜嬛 华超 公旭中 张秀芹 汪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1-209,共9页
针对纳米零价铁(nZVI)复合材料存在易团聚和难分离回收等缺陷,导致其降解效率下降、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首先介绍了nZVI的制备方法及负载型nZVI基材料在治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nZVI去除污染物的反应原理;重... 针对纳米零价铁(nZVI)复合材料存在易团聚和难分离回收等缺陷,导致其降解效率下降、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首先介绍了nZVI的制备方法及负载型nZVI基材料在治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nZVI去除污染物的反应原理;重点总结归纳了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聚苯胺纳米纤维膜、碳纳米纤维膜等纳米纤维负载型nZVI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去除污染物效果;最后提出以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为代表的载体材料,可以有效抑制nZVI团聚,提高分离回收性能及拓宽其实际应用范围,是负载型nZVI基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的新型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氧化还原法 环境修复 纳米纤维 非金属矿物 静电纺丝
下载PDF
青岛潮间带趋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蕊 陈一然 +3 位作者 周克 张文燕 肖天 吴龙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1,共8页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的有氧-无氧过渡区。本调查通过对青岛汇泉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分层样品中趋磁细菌的计数和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分析,研究了趋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的有氧-无氧过渡区。本调查通过对青岛汇泉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分层样品中趋磁细菌的计数和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分析,研究了趋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趋磁细菌以趋北型的趋磁球菌占优势,主要分布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为179.7--107.0 mV,为弱还原-还原性质,最大丰度(94-169个/cm3)出现在氧化还原跃层(表层下5-9 cm黄-黑沙界面处),暗示有氧-无氧过渡区;趋磁细菌的垂直变化趋势与粒径、含水率、硫酸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磁细菌 垂直分布 环境因子 氧化还原电位 潮间带
下载PDF
含液流电池的微网环境经济调度模型及应用
11
作者 孙建波 吴俊利 张步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4-238,共5页
鉴于储能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微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将含液流电池的微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含液流电池的微网环境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微网运行成本与污染物治理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旋转备用容量在某一置信水平... 鉴于储能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微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将含液流电池的微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含液流电池的微网环境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微网运行成本与污染物治理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旋转备用容量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作为概率约束条件,采用基于自适应变异的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处理模型中的概率约束条件。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液流电池 环境经济调度 机会约束规划 改进遗传算法
下载PDF
冲绳海槽中南部柱状沉积物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赋存机理与环境指示意义
12
作者 许晓燕 窦衍光 +6 位作者 张勇 陈晓辉 孙治雷 白凤龙 翟滨 王利波 邹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9,共17页
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RSE)含量变化是上覆水体氧化还原环境良好的替代指标。本文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两个柱状沉积物(深度:30 cm)粒度、总有机碳、总氮及其同位素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等指标,探究复... 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RSE)含量变化是上覆水体氧化还原环境良好的替代指标。本文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两个柱状沉积物(深度:30 cm)粒度、总有机碳、总氮及其同位素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等指标,探究复杂环境背景下冲绳海槽柱状沉积物中RSE的赋存机理与环境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柱状沉积物中除了Cr亏损,其他RSE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粒控效应”对冲绳海槽柱状沉积物的RSE含量影响较小;分析可知,海水表层生产力是影响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Mn(氢)氧化物的吸附或解吸附作用实现RSE的富集与亏损。δCe、V/Cr、Ni/Co和V/(V+Ni)等指标指示沉积物整体处于氧化−弱氧化环境。沉积物中Mn元素通过还原作用以Mn^(2+)形式向上扩散,在25~30 cm处被含氧间隙水氧化富集形成锰峰,指示柱状沉积物0~25 cm处为氧化环境,25~30 cm处为弱氧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指示意义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Mn(氢)氧化物 柱状沉积物 冲绳海槽
下载PDF
水体系As(III)和Cr(VI)氧化还原共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中敏 耿龙龙 +3 位作者 李欣 魏润 刘兵 周方圆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22期158-159,共2页
本文对六种应用于水体系As(III)和Cr(VI)氧化还原共转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简要阐述了各个技术的处理方法和反应机理,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As(III)和Cr(VI) 氧化还原共转化 环境修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锰钾矿氧化硫化物特性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倩 俞颖 +4 位作者 赵雅兰 朱丽君 冯雄汉 刘凡 邱国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02-2108,共7页
锰钾矿是表生环境中常见的氧化锰矿物,影响土壤溶液中硫化物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考察了无氧条件下锰钾矿氧化硫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采用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分析S2-及其氧化产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用XRD、SEM表征锰钾矿粉末反应前后... 锰钾矿是表生环境中常见的氧化锰矿物,影响土壤溶液中硫化物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考察了无氧条件下锰钾矿氧化硫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采用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分析S2-及其氧化产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用XRD、SEM表征锰钾矿粉末反应前后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探讨了溶液温度、pH值、矿物用量以及锰钾矿锰氧化度(AOS)对S2-初始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8.0~12.0、温度为20~40℃的Na2S溶液(含S2-为200 mg/L)被锰钾矿氧化成S2O23-、SO32-、SO42-和S,转化生成前三者的S2-所占质量分数不足13.4%,可见,单质S为主要产物,S2-初始氧化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且氧化速率随着温度升高、pH降低和矿物用量增加而增大;Mn(Ⅲ)含量高,有利于提高锰钾矿氧化能力,如AOS为3.81和3.98的锰钾矿氧化S2-的初始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0.220 3 min-1和0.172 9 min-1;锰钾矿首先被还原生成Mn(OH)2,其在空气中与O2作用转化成Mn3O4和H2O,Mn3O4可进一步转化生成MnOOH,可能为锰氧化物表面吸附水和O2共同与Mn3O4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钾矿 硫化物 氧化还原 动力学 Mn(Ⅲ) 环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