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direction finding using polynomial rooting with reduced-order and real-valued computations 被引量:3
1
作者 Fenggang Yan Yi Shen +1 位作者 Ming Jin Xiaolin Qi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739-745,共7页
The root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root-MUSIC)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ques for direction of arrival(DOA) estimation. Using a uniform linear array(ULA) composed of M sensors, this metho... The root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root-MUSIC)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ques for direction of arrival(DOA) estimation. Using a uniform linear array(ULA) composed of M sensors, this method usually estimates L signal DOAs by finding roots that lie closest to the unit circle of a(2M-1)-order polynomial, where L 〈 M. A novel efficient root-MUSIC-based method for direction estimation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order of polynomial is efficiently reduced to 2L. Compared with the unitary root-MUSIC(U-root-MUSIC) approach which involves real-valued computations only in the subspace decomposition stage, both tasks of subspace decomposition and polynomial rooting are implemented with real-valued computations in the new technique,which hence shows a significant efficiency advantage over most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new estim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ion-of-arrival(DOA) estimation root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root-MUSIC) real-valued computations reduced-order
下载PDF
A study on equivalence of nonlinear energy dissipation between first-order computational homogenization(FOCH)and re duce d-order homogenization(ROH)methods 被引量:1
2
作者 Jiajia Yue Zifeng Yuan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SCD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Nowadays,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macro-scopic nonlinear behavior of materials by accumulation of micro-scopic degradation are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Among numerous approaches,multiscale methods... Nowadays,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macro-scopic nonlinear behavior of materials by accumulation of micro-scopic degradation are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Among numerous approaches,multiscale methods have been proved as powerfu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in predicting macro-scopic material status by averaging and homogenizing physical information from associated micro-scopic mate-rial behavior.Usually in mechanical problem,the stress,consistent material modulus,and possible mate-rial state variables are quantities in interest through the upscaling process.However,the energy-related quantities are not studied much.Some initiative work has been done in the early year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Hill-Mandel condition in multiscale framework,which gives that the macro-scopic elastic strain energy density can be computed by volumetric averaging of that in the micro-scale.However,in the nonlinear analysis,the energy dissipation is an important quantity to measure the degradation status.In this manuscript,two typical multiscale methods,the first-order computational homogenization(FOCH)and reduced-order homogenization(ROH),are adopted to numerically analyze a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capability in material nonlinearity.With numerical experiments,it can be shown that energy dissipation is the same for both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 First-order computational homogenization (FOCH) reduced-order homogenization(ROH) Energy dissipation computational certification
下载PDF
基于Pervasive Computing技术的外语网络交互模态话语构想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文娟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1年第6期91-95,共5页
文章以"Pervasive Computing"为技术支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研究框架,以外语教学领域的模态话语研究为表现形式,探索创建多模态视野下的外语网络交互教学模态,即供交际双方或多方信息全球实时传达、同步立... 文章以"Pervasive Computing"为技术支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研究框架,以外语教学领域的模态话语研究为表现形式,探索创建多模态视野下的外语网络交互教学模态,即供交际双方或多方信息全球实时传达、同步立体交互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VASIVE computING 话语语境 网络交互 模态构想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Hybrid Interface Substructural Component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stuned Blisk 被引量:5
4
作者 BAI Bin BAI Guangchen LI Ch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219-1231,共13页
The large and complex structures are divided in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or millions degrees of freedom(DOF) when they are calculated which will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the efficiency will be extremely low. The class... The large and complex structures are divided in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or millions degrees of freedom(DOF) when they are calculated which will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the efficiency will be extremely low. The classical component modal synthesis method (CMSM) are used extensively, but for many structures in the engineering of high-rise buildings, aerospace systemic engineerings, marine oil platforms etc, a lar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is still needed. An improved hybrid interface substructural component modal synthesis method(HISCMSM) is proposed. The parametric model of the mistuned blisk is built by the improved HISCMSM. The double coordinating conditions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the force are introduced to ensure th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overall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model method(FEMM), the computational time is shortened by23.86%–31.56%and the modal deviation is 0.002%–0.157%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It is faster 4.46%–10.57% than the classical HISCMSM. So the improved HISCMSM is better than the classical HISCMSM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FEMM. Meanwhile, the frequency and the modal shape are researched,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including rotational speed, gas temperature and geometry size. The strong localization phenomenon of the modal shape’s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and the maximum stress is observed in the second frequency band and it is the most sensitive in the frequency veering. But the local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weak in 1st and the 3d frequency ban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modal shape is more seriou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geometric dimensioning mistuned. An improved HISCMSM is proposed,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mistuned blisk can be increased observably by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shape mistuned blisk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omputational accuracy
下载PDF
Emerging rol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被引量:1
5
作者 Manphool Singhal Rakesh Kumar Pilania +2 位作者 Pankaj Gupta Nameirakpam Johnson Surjit Sing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3年第3期97-106,共10页
Coronary artery abnormalit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KD).Two-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currently 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initial evaluation and foll... Coronary artery abnormalit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KD).Two-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currently 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initial evaluation and follow-up of children with KD.However,it has inherent limitations with regard to evaluation of mid and distal coronary arteries and,left circumflex artery and the poor acoustic window in older children often makes evaluation difficult in this age group.Catheter angiography(CA)is invasive,has high radiation exposure and fails to demonstrate abnormalities beyond lumen.The limitations of echocardiography and CA necessitate the use of an imaging modality that overcomes these problems.In recent years advance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technology have enabled explicit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ies along their entire course including major branches with optimal and acceptable radiation exposure in children.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can be performed during acute as well as convalescent phases of KD.It is likely that CTCA may soon be considered the reference standard imaging modality for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ies in children with 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abnormalities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2D-echocardiography Kawasaki disease Imaging modality Acquired heart disease
下载PDF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加工作业动态手势识别方法
6
作者 张富强 曾夏 +1 位作者 白筠妍 丁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决单模态数据所提供的特征信息缺乏而导致的识别准确率难以提高、模型鲁棒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面向人机交互的加工作业多模态数据融合动态手势识别策略。首先,采用C3D网络模型并在视频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 为了解决单模态数据所提供的特征信息缺乏而导致的识别准确率难以提高、模型鲁棒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面向人机交互的加工作业多模态数据融合动态手势识别策略。首先,采用C3D网络模型并在视频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两种模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其次,将两种模态数据识别结果在决策层按最大值规则进行融合,同时,将原模型使用的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Mish激活函数优化梯度特性;最后,通过3组对比实验得到6种动态手势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6.8%。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加工作业中动态手势识别的高准确率和高鲁棒性的目标,对人机交互技术在实际生产场景中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数据融合 加工作业 动态手势识别 C3D Mish激活函数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基于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零样本迁移学习方法综述
7
作者 孙仁科 许靖昊 +2 位作者 皇甫志宇 李仲年 许新征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共15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等单模态领域表现出愈发优异的性能,多模态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展现出来,其中基于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零样本迁移(ZST)方法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预训练模...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等单模态领域表现出愈发优异的性能,多模态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展现出来,其中基于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零样本迁移(ZST)方法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预训练模型强大的泛化性能,使用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不仅能提高零样本识别任务的准确率,而且能够解决部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零样本下游任务问题。对基于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ZST方法进行概述,首先介绍了零样本学习(FSL)的传统方法,并对其主要形式加以总结;然后阐述了基于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ZST和FSL的区别及其可以解决的新任务;其次介绍了基于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ZST方法在样本识别、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跨模态生成等下游任务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现有的基于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ZST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样本学习 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 零样本迁移 多模态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基于跨模态近邻损失的可视-红外行人重识别
8
作者 赵三元 阿琪 高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1,共9页
可视-红外跨模态行人重识别任务的目标是给定一个模态的特定人员图像,在其他不同模态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集中进行检索,找出相同人员对应的图像。由于成像方式不同,不同模态的图像之间存在明显的模态差异。为此,从度量学习的角度出发,对... 可视-红外跨模态行人重识别任务的目标是给定一个模态的特定人员图像,在其他不同模态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集中进行检索,找出相同人员对应的图像。由于成像方式不同,不同模态的图像之间存在明显的模态差异。为此,从度量学习的角度出发,对损失函数进行改进以获取具有更加辨别性的信息。对图像特征内聚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内聚性分析和跨模态近邻损失函数的重识别方法,以加强不同模态样本的内聚性。将跨模态困难样本的相似性度量问题转化为跨模态最近邻样本对和同模态样本对的相似性度量,使得网络对模态内聚性的优化更加高效和稳定。对所提方法在全局特征表示的基线网络和部分特征表示的基线网络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可视-红外行人重识别的预测结果相较于基线方法,平均准确度最高可提升8.44%,证明了方法在不同网络架构中的通用性;同时,以较小的模型复杂度和较低的计算量为代价,实现了可靠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红外行人重识别 度量学习 深度学习 跨模态学习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涉水视觉
9
作者 李学龙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082,共42页
地球表面有约71%的面积被江河湖海等水体覆盖,陆地上的成像也会受到云雪雨雾等水体影响,但是,当前常见的机器视觉科研工作和应用系统基本只围绕空气和真空介质中的视觉任务展开,涉及不同形态水体的视觉工作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涉水视觉(... 地球表面有约71%的面积被江河湖海等水体覆盖,陆地上的成像也会受到云雪雨雾等水体影响,但是,当前常见的机器视觉科研工作和应用系统基本只围绕空气和真空介质中的视觉任务展开,涉及不同形态水体的视觉工作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涉水视觉(water-related vision)作为涉水光学技术在视觉领域的具象化体现,重点研究光与水的物质相互作用及跨介质传播过程中,涉水视觉影像信号智能处理与分析方面的科学问题,以及先进智能涉水视觉装备研制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本文从“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这一具有普适意义的问题出发,系统介绍了水对光的吸收、散射、衰减作用机理,对涉水视觉任务造成的影响,以及现有的涉水图像处理与解析方法.本文基于水体光学特性及成像退化机理,介绍了团队在探索涉水成像和图像解析等涉水视觉关键技术及装备方面的成果,先后研制了全海深超高清相机“海瞳”、全海深3D相机、全海深高清摄像机等,形成了从色彩、强度、偏振、光谱等全方位、体系化的水下观测解析装备研制能力,填补了我国全海深光学视觉技术的空白,推动了我国涉水视觉领域技术的升级,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视觉 涉水光学 多模态认知计算 机器视觉 图像视频信号处理 地外海洋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视频插帧的结构振动测试与模态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克超 李林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2-29,38,共9页
结构振动测试和模态参数识别是基于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结构健康监测(SHM)的基本方法。为克服传统接触式测试的不便,引入了非接触式计算机视觉方法,其中以智能手机为数据采集装置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智能手机相机往往因为性能... 结构振动测试和模态参数识别是基于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结构健康监测(SHM)的基本方法。为克服传统接触式测试的不便,引入了非接触式计算机视觉方法,其中以智能手机为数据采集装置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智能手机相机往往因为性能受限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精度下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视频插帧算法EQVI-T与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通过提高原始视频的帧率和提出的特征点追踪方法共同提升计算精度。为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试验室模型的位移响应监测和模态参数识别,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展示了其在结构振动测试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测试 模态识别 计算机视觉 视频插帧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交互式人工智能对广域网流量及智算网络技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超 廖若凡 +1 位作者 张桂玉 马季春 《邮电设计技术》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主要分析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交互式人工智能对广域网网络流量及智算中心网络技术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交互式人工智能对广域网南北向流量、东西向流量的影响,并结合东数西算、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的发展提出了其在国内的3个发展阶段。其... 主要分析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交互式人工智能对广域网网络流量及智算中心网络技术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交互式人工智能对广域网南北向流量、东西向流量的影响,并结合东数西算、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的发展提出了其在国内的3个发展阶段。其次,分析了交互式人工智能的训练池和推理池对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的影响,通过比较IB和RoCE 2种技术路线的差异,给出可能的技术选择。最后,给出了对交互式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些思索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训练 多模态 智算中心
下载PDF
基于视觉问答的施工过程视觉语言理解
12
作者 张冰涵 杨彬 张其林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7期20-24,共5页
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创造大量数据,但受限于有限的分析方法,未能充分体现这些数据的信息价值。自然语言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施工管理中最便于使用和理解。使用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对通过施工自然语言问答获取施工现场信息、... 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创造大量数据,但受限于有限的分析方法,未能充分体现这些数据的信息价值。自然语言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施工管理中最便于使用和理解。使用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对通过施工自然语言问答获取施工现场信息、进行施工智能管理有巨大帮助,然而目前针对施工现场的多模态研究仍然不足。为此,建立施工视觉问答数据集,经过数据增强后,包含超过19000条问答对及对应图像,用于训练适用于施工现场的视觉问答模型。提出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及预训练视觉Transformer的施工问答模型,该模型在测试集中取得约79.3%的准确率,表明多模态视觉语言理解在获取施工信息层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为施工智能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问答 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 多模态 深度学习 管理
下载PDF
跨模态目标重识别研究综述
13
作者 崔振宇 周嘉欢 彭宇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目标重识别(ReID)技术旨在匹配不同区域摄像头在不同时间拍摄到的同一目标,其核心是通过目标间的细粒度差异实现不同目标的有效区分。因此,目标重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布控、刑侦监控等领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目标重识别技术... 目标重识别(ReID)技术旨在匹配不同区域摄像头在不同时间拍摄到的同一目标,其核心是通过目标间的细粒度差异实现不同目标的有效区分。因此,目标重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布控、刑侦监控等领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目标重识别技术通常适用于光照条件良好情况下的可见光模态数据,但在处理黑夜低光照条件下的目标重识别任务时,其性能通常受到严重限制。红外摄像机因其卓越的夜视性能,通常被应用于在低光照条件下采集目标红外图像。因此,跨模态目标重识别技术旨在通过可见光图像匹配红外图像,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目标重识别。近年来,跨模态目标重识别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对于现有模型的归纳总结及深入分析仍然欠缺。为此,对跨模态目标重识别领域的相关研究和新颖方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总结,讨论了现有方法在实际场景中面临的挑战,并从模型分类和模型评价两个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归纳与分析。首先,围绕跨模态目标重识别问题的研究难点,将跨模态目标重识别分为生成式方法和非生成式方法两大类;然后,对当前跨模态重识别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评测数据集以及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与总结;最后,讨论了跨模态重识别领域仍然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目标重识别 跨模态 细粒度特征 表征学习
下载PDF
利用跨模态轻量级YOLOv5模型的PET/CT肺部肿瘤检测
14
作者 周涛 叶鑫宇 +1 位作者 刘凤珍 陆惠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4-632,共9页
多模态医学图像可在同一病灶处提供更多语义信息,针对跨模态语义相关性未充分考虑和模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跨模态轻量级YOLOv5(CL-YOLOv5)的肺部肿瘤检测模型。首先,提出学习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多模态医学图像可在同一病灶处提供更多语义信息,针对跨模态语义相关性未充分考虑和模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跨模态轻量级YOLOv5(CL-YOLOv5)的肺部肿瘤检测模型。首先,提出学习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PET/CT不同模态语义信息的3分支网络;然后,设计跨模态交互式增强块充分学习多模态语义相关性,余弦重加权计算Transformer高效学习全局特征关系,交互式增强网络提取病灶的能力;最后,提出双分支轻量块,激活函数簇(ACON)瓶颈结构降低参数同时增加网络深度和鲁棒性,另一分支为密集连接的递进重参卷积,特征传递达到最大化,递进空间交互高效地学习多模态特征。在肺部肿瘤PET/CT多模态数据集中,该文模型获得94.76%mAP最优性能和3238 s最高效率,以及0.81 M参数量,较YOLOv5s和EfficientDet-d0降低7.7倍和5.3倍,多模态对比实验中总体上优于现有的先进方法,消融实验和热力图可视化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 跨模态交互式增强块 双分支轻量块 PET/CT多模态肺部肿瘤影像
下载PDF
基于Trans-MIR模型的多模态图像重建
15
作者 李一鸣 王昊 +3 位作者 李然 陈泉 卢海军 杨晖 《光学仪器》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图像重建是光学计算成像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主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或生成对抗网络等模型。大多数研究仅通过单一模态的数据训练模型,难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又具备不同场景的泛化能力。为解决... 图像重建是光学计算成像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主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或生成对抗网络等模型。大多数研究仅通过单一模态的数据训练模型,难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又具备不同场景的泛化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块的多模态图像重建模型(multi-modal image reconstru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Transformer,Trans-MIR)。实验结果表明,Trans-MIR能够从多模态数据中提取图像特征,实现高质量的图像重建,对二维通用人脸散斑图像进行图像重建的结构相似度高达0.93,对三维微管结构图像的超分辨重建的均方误差低至10^(−4)量级。Trans-MIR对研究多模态图像重建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重建 光学计算成像 多模态 Transformer模块
下载PDF
面向飞行交互任务的三种人机交互方式效率比较研究
16
作者 熊端琴 姚乃明 +6 位作者 林榕 戈含笑 杜健 胡译文 丁霖 吴旭 孙国强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的针对飞行任务情境下的多通道人机交互系统,比较手动触控、眼动控制和语音控制三种人机交互模式的交互效率。方法以20名飞行员为对象,基于特定飞行任务情境,分别以三种人机交互模式完成一级(相对简单)和二级(相对复杂)交互实验任务... 目的针对飞行任务情境下的多通道人机交互系统,比较手动触控、眼动控制和语音控制三种人机交互模式的交互效率。方法以20名飞行员为对象,基于特定飞行任务情境,分别以三种人机交互模式完成一级(相对简单)和二级(相对复杂)交互实验任务。交互效率指标包括系统的交互时间、响应时间、融合计算时间和错误次数。实验完成后飞行员再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交互模式与任务的适配性、与使用预期的一致性、容错性、有效反馈性和对于该交互模式在未来飞行领域的应用倾向性。结果在飞行任务情境下的交互效率,手动触控、语音控制和眼动控制之间普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一级和二级交互任务中的差异性各有不同。综合各级交互实验任务,得到的主要实验结果包括:(1)手动触控的交互时间最短,语音控制的交互时间最长,交互模式的主效应显著(F=18.214,P<0.001,η^(2)=0.565);(2)手动触控的响应时间最短,眼动触控的响应时间最长,交互模式的主效应显著(F=153.085,P<0.001,η^(2)=0.944);(3)手动触控的融合计算时间最短,语音控制的融合计算时间最长,交互模式的主效应显著(F=41.702,P<0.001,η^(2)=0.777);(4)语音控制的错误最少,眼动控制的错误最多,交互模式的主效应显著(χ^(2)=22.845,P<0.001,φ=1.097);(5)飞行员对语音控制的主观评价得分均高于眼动控制,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本研究针对飞行交互任务,通过实验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手动触控、语音控制和眼动控制三种交互模式的交互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交互模式对交互效率有明显影响。手动触控在交互时间效率上有明显优势,语音控制在简单任务的准确性中占优,而眼动控制在时间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均相对较弱;相比眼动控制,飞行员对语音控制表现出更高的评价和倾向性。研究结果可为多通道交互系统的未来设计、评估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人机交互 手动触控 眼动控制 语音控制 交互效率
下载PDF
基于多算力融合的数字孪生黄河黄河云设计研究
17
作者 李自尊 冯建 汤进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解决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算力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数据存储、处理、服务效率不高,资源服务模式不够灵活等问题,立足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实际需求,结合水利部出台的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多算力融合黄河云重构搭建方... 为解决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算力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数据存储、处理、服务效率不高,资源服务模式不够灵活等问题,立足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实际需求,结合水利部出台的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多算力融合黄河云重构搭建方案。开展对多元算力、多模态存储模式等关键技术的综合分析,提出多算力融合黄河云的总体框架、部署架构、资源池及资源管理设计。多算力融合黄河云针对模型计算、数据底板、智能应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不同场景,建设虚拟化、高性能、裸金属等算力资源,根据数据类型、特点,以及数据量匹配集中和分布式存储资源,提出适应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架构的云管理模式,可为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提供高效算力底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黄河 黄河云 多算力融合 高性能计算 多模态存储模式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框架结构动态位移识别方法
18
作者 何沐阳 何嘉壹 孙晓丹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8期137-140,共4页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快速评估结构的安全性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结构产生的形变位移是结构安全评估较为直观的变量之一。传统接触式方法往往受到客观因素限制;非接触式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结构位移,如何...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快速评估结构的安全性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结构产生的形变位移是结构安全评估较为直观的变量之一。传统接触式方法往往受到客观因素限制;非接触式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结构位移,如何提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位移监测精度是该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文中提出一种非接触式与接触式相结合的结构动态位移数据处理方法,将结构视觉标靶动态轨迹转化成像素位移后与将加速度传感器数据转化成的位移进行卡尔曼滤波,模拟出结构的真实位移,并用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对文中方法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获得结构动态位移,并且监测效果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位移识别 比例因子 模态识别
下载PDF
某皮卡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19
作者 孟浩伟 杨年炯 肖旺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4期85-89,共5页
白车身模态研究是整车研发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是车辆噪声与振动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车身在设计要求下的模态性能,文章基于有限元和试验模态分析理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前十... 白车身模态研究是整车研发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是车辆噪声与振动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车身在设计要求下的模态性能,文章基于有限元和试验模态分析理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前十阶模态,并进行了白车身模态试验验证。将试验测得的试验模态与计算模态进行对比,分析其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对其提出了改进建议。文章运用仿真手段对白车身进行分析,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对白车的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模态 试验模态 白车身 皮卡
下载PDF
基于骨架特征的瓶颈层多尺度图卷积动作识别方法
20
作者 黄海新 王钰瑶 蔡明启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44-348,共5页
动作识别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图卷积网络是动作识别任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提取图结构数据的特征中表现出了卓越优势。然而,现有的图卷积动作识别网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预定义骨架拓扑图结构、大时间卷积... 动作识别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图卷积网络是动作识别任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提取图结构数据的特征中表现出了卓越优势。然而,现有的图卷积动作识别网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预定义骨架拓扑图结构、大时间卷积核计算成本高且缺乏灵活性等,这些问题极大限制了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鲁棒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数据的自适应瓶颈层多尺度图卷积动作识别方法,自适应空间模块对骨架拓扑图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学习,从而增强模型灵活性和适应性;瓶颈层多尺度时序模块提高时间建模能力,通过减少通道宽度来节省计算成本和参数。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大型骨架动作识别数据集NTU-RGB+D和NTU-RGB+D 120上进行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的准确率得到了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识别 骨架模态 图卷积网络 视频分类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