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in the Yuanba Gas Field,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LONG Shengxian HUANG Renchun +3 位作者 LI Hongtao YOU Yuchun LIU Guoping BAI Zhenr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33-242,共10页
In a very gentle platform-margin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platform-margin reef flat facies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s were developed in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of Yuanba field. Later weak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 In a very gentle platform-margin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platform-margin reef flat facies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s were developed in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of Yuanba field. Later weak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iagenetic evolution caused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to form lithologic traps, with good reservoirs such as dissolved bioclastic dolostone and dissolved pore dolostone.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is a pseudo-layered porous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 under pressure depletion drive, with high H2S and moderate CO2 contents. This paper predictes that the conducting system for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is possibly composed of the pores and microfractures in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reservoir, the top erosional surface of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micropores and microfractures in the underlying formations.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reservoir has experienced 3 hydrocarbon charging stag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iffusion is the major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is gas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and Late Yanshanian, the Yuanba area entered the major gas charging stage. The gas migrated mainly through diffusion 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eepage flow in small faults and microfractures from the source rocks and the other oil-bearing strata to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s, forming lithologic gas pools. In the Himalayan Epoch, the lithologic traps were uplifted as a whole without strong modification or overlapping, and were favorable for gas pre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xing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reef fiat facies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s lithologictrap charging stage formation mechanism Yuanba gas Field Sichuan basin China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天然裂缝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4
2
作者 赵向原 胡向阳 +4 位作者 曾联波 肖开华 李宏涛 游瑜春 冯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61,共10页
研究裂缝的有效性对认清储层类型和性质、明确储层渗流机制及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 研究裂缝的有效性对认清储层类型和性质、明确储层渗流机制及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影响裂缝有效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并阐明有效裂缝的开发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包括溶蚀缝、构造—溶蚀缝以及压溶缝;(2)高角度构造缝有效性最好,其次为水平缝,再次为斜交缝,压溶缝有效性最差;(3)构造裂缝中NW—SE向及近E—W向裂缝的有效性要好于NE—SW向裂缝;(4)裂缝形成时间越早,越容易被方解石或白云石充填而成为无效裂缝;(5)在油气充注之前或与之同时形成的裂缝易被有机质充填成为无效裂缝,在油气充注之后的晚期裂缝大多为有效裂缝,对储层贡献最大;(6)与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裂缝张开度大,有效性好。结论认为,天然裂缝的充填特征和开度特征决定了裂缝是否有效,而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分布及组合特征、缝洞的匹配关系等进一步决定了有效裂缝的开发意义;当有效裂缝较为发育且相互连通形成较大范围的裂缝网络,才能对储层中分散、孤立的孔隙和溶蚀缝洞起到较好的连通作用,极大地改善储层物性,使得气井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岩石) 有效性 礁滩相 储集层 开发意义 晚二叠世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 被引量:24
3
作者 耿威 郑荣才 +3 位作者 李爽 李瑰丽 郑超 胡忠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7,共9页
在岩心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套储层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 在岩心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套储层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最为发育;储层物性中等-较差,但裂缝和溶缝较发育,对改善储层孔渗性有重要贡献,为典型的低孔中渗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的质量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活动的综合影响,其中以礁、滩相最有利储层发育。区域上礁、滩相沉积的分区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埋藏白云石化是储层发育的基础;而溶蚀和破裂扩大作用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 上二叠统长兴组 滩微相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段金宝 李平平 +1 位作者 陈丹 冯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43-47,91,共6页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原油沿层间缝和节理缝运移至储集层,形成古油藏;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天然气沿裂缝-孔隙型储层二次运移与聚集,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以来,天然气进一步调整运移,现今气藏形成。现今气藏经历了物理调整改造与天然气组分的化学改造,元坝气田西北部小幅度抬升,埋藏深度相对较浅,TSR反应程度较东部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岩性气藏 原油裂解气 物理调整 化学改造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兴—飞仙关组的有利储集相带 被引量:27
5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3 位作者 刘满仓 杨威 金惠 朱秋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5-38,共4页
为预测和优选有利的勘探区带,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8个层序17个体系域,并建立了相关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的研究,发现该盆地长兴—飞仙关组发育台缘礁... 为预测和优选有利的勘探区带,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8个层序17个体系域,并建立了相关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的研究,发现该盆地长兴—飞仙关组发育台缘礁滩有利储集相带,并受开江—梁平海槽、鄂西—城口海槽及川西海槽的控制,沿海槽两侧呈条带状分布;通过台缘礁滩分布预测成果,结合多种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出3大类8小类有利勘探区带:Ⅰ.台缘礁滩区,包括鄂西-城口海槽西侧、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川西海槽两侧;Ⅱ.台内礁滩区,包括川西区块、川中区块;Ⅲ.台内白云岩区,包括川南区块、川东区块。其中Ⅰ类是最为有利的勘探区带,是当前勘探的重点;Ⅱ类是Ⅰ类的有益补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勘探;Ⅲ类面积大,整体勘探和研究程度低,应加强综合地质研究,力争早日取得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岩相古地理 有利储集相带 台缘礁滩 台内礁滩 台内白云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26
6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1-750,共10页
勘探思路从以构造圈闭为主转变为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在总结前人40年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与地震资料,建立了区内礁滩相沉积模式,深层碳酸盐岩... 勘探思路从以构造圈闭为主转变为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在总结前人40年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与地震资料,建立了区内礁滩相沉积模式,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三元控储”机理及“复合控藏”模式;外围构造在飞仙关组三段、四段鲕滩灰岩及嘉陵江组二段白云岩也取得了勘探上的较大突破;同时,形成了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理论体系及以储层综合预测为主的勘探技术系列。新的勘探成果表明区内具有多个勘探领域,是四川盆地未来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叠系 礁滩相白云岩 天然气成藏 川东北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宝宪 闫小雄 +1 位作者 白海峰 李燕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57-66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沿盆地西、南缘呈"L"型分布,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夹薄层泥岩。以往研究认为平凉组局部层段富含泥质,可作为下古生界烃源岩,但非勘探目的层。从中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沿盆地西、南缘呈"L"型分布,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夹薄层泥岩。以往研究认为平凉组局部层段富含泥质,可作为下古生界烃源岩,但非勘探目的层。从中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综合露头剖面与井下岩心分析资料及岩性组合特征,探讨了平凉组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指出平凉组局部层段发育的礁滩相沉积,经后期成岩白云岩化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与邻近的富含泥质层段共同形成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鄂尔多斯盆地 平凉组 礁滩相 气藏
下载PDF
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良军 邹华耀 段金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4,113,共5页
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 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节理缝等)构成的网状复合输导体系,具有立体输导、近源聚集的优势,从而使由下伏吴家坪组烃源岩和侧向的大隆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有效实现上、下供烃和侧向供烃。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决定了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和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富集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岩性气藏 礁滩相 长兴组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川西坳陷古坳拉槽的地质意义及礁滩相天然气藏勘探潜力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殊 甯濛 谢刚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6,共10页
确认大规模生烃中心、发现大规模的孔隙性储层,是启动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气藏勘探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采用层拉平技术研究了该区震旦系一寒武系的地层结构,编制下古生界厚度图以描述二叠系的生烃中心;进而结合地震相分析和野外生... 确认大规模生烃中心、发现大规模的孔隙性储层,是启动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气藏勘探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采用层拉平技术研究了该区震旦系一寒武系的地层结构,编制下古生界厚度图以描述二叠系的生烃中心;进而结合地震相分析和野外生物礁露头发现,预测了该盆地中二叠统礁滩相储层的分布;最后,根据断层特征分析了礁滩相储层白云岩化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①在拉平二叠系底反射界面的剖面上,震旦系顶为一个巨大的洼陷,洼陷两侧发育正断层,其内充填巨厚的下古生界沉积,由此可以确认,川西坳陷发育一个在兴凯地裂期形成的坳拉槽,其内巨厚的寒武系可形成生烃中心,使得二叠系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物质条件;②川西坳陷中二叠统存在明显的礁滩相异常响应特征,发育3个大型异常条带,结合地表中二叠统生物礁露头的发现,预测为生物礁滩相复合体;③礁滩相的边缘发育有深大拉张断层,具有发育白云岩储层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二叠统圈闭天然气资源量达7 400×10~8 m^3,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目前中石化已部署实施了1口风险探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中二叠世 礁滩相 生物礁 白云岩 储集层 坳拉槽 兴凯地裂运动
下载PDF
轮深地区寒武系台缘礁滩相储层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兴燕 张研 +1 位作者 肖高杰 唐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3-803,共11页
前人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地层、岩相及碳酸盐岩台地类型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进展。由于寒武系埋藏深度大,钻穿且揭示较完整寒武纪地层的深部钻井数量不超过10口,且这些井在整个盆地稀疏分布,加上三维地震资料数量、覆盖面积... 前人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地层、岩相及碳酸盐岩台地类型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进展。由于寒武系埋藏深度大,钻穿且揭示较完整寒武纪地层的深部钻井数量不超过10口,且这些井在整个盆地稀疏分布,加上三维地震资料数量、覆盖面积和品质的限制,一直以来限制了前人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礁滩体发育特征、礁滩体分布规律和有利储层发育位置等方面研究。以轮南低凸起中部轮深地区为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已钻井及区域地层重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轮深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与层序地层关系密切,地层存在典型的台地边缘相进积型层序地层特征。在层序地层框架约束范围内,结合地震相分析,精细刻画了寒武系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台地区、台缘区和盆地区沉积地层特征,明确了台缘礁滩体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有利储层发育位置。该工作对认识塔里木盆地深层台缘礁滩体储层特征、优选轮深地区深层风险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礁滩相 层序地层 优质储层 深层油气勘探 轮深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低频伴影和波阻抗反演的礁滩相储层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志伟 贺振华 唐湘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5,19-20,共5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分解原理的低频伴影与储层中流体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流体识别的重要标志,确定储层在横向上的展布,但难以有效识别其顶底界限。波阻抗反演技术可以利用测井纵向分辨率高的优点,很好地分辨储层的顶底界限。综合利用这两... 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分解原理的低频伴影与储层中流体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流体识别的重要标志,确定储层在横向上的展布,但难以有效识别其顶底界限。波阻抗反演技术可以利用测井纵向分辨率高的优点,很好地分辨储层的顶底界限。综合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储层,精细刻画储层范围。川东北地区发育礁滩相储层,此类储层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该区礁滩相储层预测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低频伴影的不同频率切片和单频剖面可以预测储层的横向展布范围,波阻抗反演剖面可以预测储层纵向分布范围,综合这两种方法可以精细刻画储层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及油气富集的位置和范围,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低频伴影 波阻抗反演 礁滩相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基于时频分析和波阻抗反演的M地区礁滩相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志伟 贺振华 黄德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4,共3页
中国南海相继发现大量礁滩相油气藏,它们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勘探难度大等特点。低频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是基于小波变换谱分解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与储集层中流体密切相关,不仅可以作为流体识别的重要标志,还可以确定储集... 中国南海相继发现大量礁滩相油气藏,它们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勘探难度大等特点。低频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是基于小波变换谱分解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与储集层中流体密切相关,不仅可以作为流体识别的重要标志,还可以确定储集层的横向展布,但是不易对其顶、底边界进行识别。作为储集层预测重要方法之一的波阻抗反演,可以利用测井纵向分辨率高的优点,有效地分辨储集层的顶、底界限。因此,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M地区储集层位置,在纵、横向上精细刻画储集层及其油气富集范围,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频率衰减梯度 小波变换 时频分析 波阻抗反演 储集层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成藏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海峰 马占荣 刘宝宪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在盆地南缘广泛分布,从北向南厚度增大。岩性为含藻石灰岩、云斑灰岩、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从早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的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在盆地南缘广泛分布,从北向南厚度增大。岩性为含藻石灰岩、云斑灰岩、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从早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综合露头剖面与井下岩心分析资料及岩性组合特征,探讨了马六段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指出马六段以局限洼地和白云质石灰岩台坪沉积为主,局部层段发育礁滩相沉积,经后期成岩白云岩化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与上覆富含泥质的平凉组共同形成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鄂尔多斯盆地 马六段 礁滩相 气藏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礁滩相储层中泥灰岩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涵鹏 贺振华 +1 位作者 李瑞 黄德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5-169,共5页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广泛发育生物礁滩储层。长兴组顶部普遍发育一套厚度不等的潮坪白云岩;飞仙关组一段底部发育一套泥灰岩沉积,泥灰岩沉积厚度与长兴组潮坪白云岩厚度有密切关系,具有厚度薄、低波阻抗的特征。为了防止...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广泛发育生物礁滩储层。长兴组顶部普遍发育一套厚度不等的潮坪白云岩;飞仙关组一段底部发育一套泥灰岩沉积,泥灰岩沉积厚度与长兴组潮坪白云岩厚度有密切关系,具有厚度薄、低波阻抗的特征。为了防止在储层预测中将泥灰岩作为储层,系统分析了泥灰岩的测井响应和地震响应特征;根据测井分析结果并考虑泥灰岩沉积环境,提出基于多属性的高分辨率非线性参数反演、地震波阻抗反演、交会图技术、沉积相和地震相分析相结合来识别礁滩相储层中泥灰岩的思路。通过实际资料的分析与应用,证实了该思路对识别具有储层特征的泥灰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储层 泥灰岩 多属性反演 波阻抗反演 地震相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奥陶系礁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翠 何希鹏 陆亚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21-24,共4页
基于塔中南坡中2井钻探资料,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储层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中、下奥陶统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台缘礁滩相沉积。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储层物性受沉积、... 基于塔中南坡中2井钻探资料,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储层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中、下奥陶统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台缘礁滩相沉积。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储层物性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控制,生物礁相储层物性明显优于滩相储层。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两期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多期构造作用致使良里塔格组裂缝型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储层 奥陶系 塔中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X气田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区舫 杨辉廷 黄晓兵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5期744-752,共9页
礁滩相碳酸盐岩孔隙型储层岩性及孔隙类型多样、孔喉结构复杂,是造成复杂孔渗关系的根本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储层参数,尤其是渗透率解释的准确度,给储层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X气田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在明确储层四性关系的基... 礁滩相碳酸盐岩孔隙型储层岩性及孔隙类型多样、孔喉结构复杂,是造成复杂孔渗关系的根本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储层参数,尤其是渗透率解释的准确度,给储层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X气田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在明确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分析、铸体薄片、压汞分析以及测井资料,采用密度曲线与声波时差曲线变化特征定义了参数测井曲线幅度差,再将新参数与密度曲线进行交会,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孔隙类型识别模板,最终,构建了基于孔隙类型识别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来准确解释礁滩相孔隙型储层参数。实例解释结果表明,具有孔隙识别能力的测井解释模型明显提高了礁滩相储层测井解释准确率,可为国内外同类型的礁滩相储层测井解释提供技术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储层 碳酸盐岩 孔隙类型 测井解释模型 储层评价
下载PDF
礁滩相气藏气井早期水侵识别方法优选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淋 陈曦 +2 位作者 姜林希 彭川容 何琳婧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7期36-43,共8页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为发育有底水与边水的礁滩性气藏,及时准确识别气藏早期水侵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元坝礁滩型气藏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不稳定试井原理以及生产动态特征等方法,对元坝气田产水气井早期水侵...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为发育有底水与边水的礁滩性气藏,及时准确识别气藏早期水侵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元坝礁滩型气藏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不稳定试井原理以及生产动态特征等方法,对元坝气田产水气井早期水侵特征进行拟合,验证三类方法在早期水侵识别中的适用性,并结合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选出适用于元坝气田的早期水侵识别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元坝气田生产实际,宜采用生产动态特征法为主,其余两类方法作为辅助手段判别早期水侵识别。实例分析表明,生产动态资料中气样硫化氢含量、水样矿化度在水侵过程中较为敏感,成功识别已见水气井早期水侵现象及产水风险井早期水侵征兆,并制定延缓水体锥进的对策,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为元坝气田产水风险井早期水侵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礁滩相气藏 水侵识别 物质平衡 不稳定试井 生产动态
下载PDF
下扬子三叠系礁滩相储层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计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近几年,在上扬子地区,中国石化在普光、元坝,中国石油在磨溪、高石梯礁滩相储层相继取得重大油气突破。为借鉴上扬子礁滩相储层勘探经验,在下扬子三叠系寻找礁滩相储层,在对三叠系进行统层的基础上,结合三叠系沉积前古构造背景,利用露... 近几年,在上扬子地区,中国石化在普光、元坝,中国石油在磨溪、高石梯礁滩相储层相继取得重大油气突破。为借鉴上扬子礁滩相储层勘探经验,在下扬子三叠系寻找礁滩相储层,在对三叠系进行统层的基础上,结合三叠系沉积前古构造背景,利用露头及钻井资料,开展了下扬子三叠系单井相、连井相及平面相分析。认识到下扬子青龙组可划分为两个海进、海退旋回;广德—无锡—江阴一带在二叠系时为一水下构造高地,在此古构造背景下,该地区于上、下青龙组二段时期由于海退形成了两套台地边缘相鲕粒浅滩,能够作为油气良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 三叠系 礁滩相储层
下载PDF
东沙隆起珠江组礁滩相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婷婷 周小康 张丽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9,共8页
根据岩心观察和镜下薄片分析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礁滩相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珠江组礁滩相储层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同生—准同生期、早成岩期以及中—晚成岩期等3个阶段;主要成岩作用可划分... 根据岩心观察和镜下薄片分析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礁滩相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珠江组礁滩相储层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同生—准同生期、早成岩期以及中—晚成岩期等3个阶段;主要成岩作用可划分为积极成岩作用(如溶解作用、包壳作用、藻类-生物相互穿插、生物钻孔等)和消极成岩作用(如胶结作用、泥晶化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等)两大类,其中溶解作用是礁滩相储层中次生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而胶结作用是礁滩相储层中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该地区珠江组礁滩相储层演化模式,认为只有那些经历过成岩阶段强烈溶解作用改造的礁滩才能形成良好储层,为珠江组礁滩有利目标的搜索与评价提供了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隆起 珠江组 礁滩相储层 成岩作用 演化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阎荣辉 白海峰 +1 位作者 刘宝宪 张顺存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8-74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在盆地南缘广泛分布,从北向南厚度增大。岩性为含藻石灰岩、云斑灰岩、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从早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的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在盆地南缘广泛分布,从北向南厚度增大。岩性为含藻石灰岩、云斑灰岩、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从早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综合露头剖面与井下岩心分析资料及岩性组合特征,探讨了马六段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指出马六段以局限洼地和白云质石灰岩台坪沉积为主,局部层段发育礁滩相沉积,经后期成岩白云岩化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与上覆富含泥质的平凉组共同形成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六段 礁滩相 气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