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礁滩体与建设性成岩作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5 位作者 边立曾 申银民 贾进华 张立平 曹宏 杨晓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0-289,共20页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后可形成好的储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主要受沉积微相与建设性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前者是基础,并以高能的礁滩相带为最好;后者主要包括破裂、白云石化和溶蚀三大类,并以白云石化或溶蚀为最优,其中的溶蚀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刻而对优质储层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礁滩储层中的古岩溶类型最为丰富多彩,包括同生期、准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热流体岩溶的所有类型,白云岩化礁滩体也不例外。其中,同生-准同生期岩溶的形成机制与礁滩沉积时高频层序旋回向上变浅序列的短暂暴露淋溶有关,表生期岩溶则受控于礁滩沉积后三级层序旋回Ⅰ型界面的暴露淋溶。由此,导致礁滩储层中除了可以也是(碳酸盐岩中)唯一保存原生孔隙外,还发育了次生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礁丘、灰泥丘尤其是丘间洼地中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它们自身没有有效的原生孔隙,但岩溶作用可以形成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礁丘 灰泥丘 岩溶作用 破裂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同生期岩溶 准同生期岩溶 表生期岩溶
下载PDF
新疆巴楚晚奥陶世礁丘中的蓝菌群落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建坡 李越 +2 位作者 张园园 杨海军 黄智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7,共9页
新疆巴楚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中红灰岩"中见蓝菌-绿藻形成的礁丘,常见3类蓝菌类化石:Girvanella,Renalcid和Ortonella,其中Renalcid包括Renalcis和Izhella。蓝菌群落所形成的微生物岩构造包括钙化的微生物膜和微生物席、叠层... 新疆巴楚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中红灰岩"中见蓝菌-绿藻形成的礁丘,常见3类蓝菌类化石:Girvanella,Renalcid和Ortonella,其中Renalcid包括Renalcis和Izhella。蓝菌群落所形成的微生物岩构造包括钙化的微生物膜和微生物席、叠层石和凝块石,对礁灰岩的建造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灰泥物源、粘结颗粒和形成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菌 礁丘 上奥陶统 良里塔格组 巴楚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巴楚中奥陶统上部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意义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越 王建坡 +1 位作者 沈安江 黄智斌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4,共8页
从建造时代和群落组成的角度,专论新疆巴楚地区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定位。瓶筐石作为群落的主体造礁始于早奥陶世早期,繁盛于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开始趋于衰落。一间房组发育中小型点礁丘,除礁灰岩中常见的藻屑外,主要由瓶筐石... 从建造时代和群落组成的角度,专论新疆巴楚地区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定位。瓶筐石作为群落的主体造礁始于早奥陶世早期,繁盛于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开始趋于衰落。一间房组发育中小型点礁丘,除礁灰岩中常见的藻屑外,主要由瓶筐石并伴生少量石海绵共同形成礁格架岩。在群落组成上,一间房组的瓶筐礁丘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瓶筐礁类似,但在建造时间上却显得极为特殊:中奥陶世晚期。这时,一个全新的群落——珊瑚—层孔海绵礁群落开始在世界其它地区起源,却全然不见于一间房组。一间房组的礁丘在时间上完全不吻合于早奥陶世的瓶筐石造礁事件,而是晚于此类礁繁盛期并滞后了约10Ma,是目前所发现这类礁群落在全球范围内的孓遗孤例,是承先而不启后的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筐石礁丘 演化 一间房组 巴楚 新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近环带状台地边缘相带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9
4
作者 何碧竹 焦存礼 +3 位作者 王生朗 邓国振 汪功怀 何希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9-1046,共8页
研究发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台地边缘相带呈近环带状环绕卡塔克隆起分布,从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的早期到晚期逐渐向中央断垒带迁移,北部环带较南部迁移的更为迅速。利用钻井与地震资料,开展了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古地理、... 研究发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台地边缘相带呈近环带状环绕卡塔克隆起分布,从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的早期到晚期逐渐向中央断垒带迁移,北部环带较南部迁移的更为迅速。利用钻井与地震资料,开展了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古地理、古构造及台地边缘成因等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古地形、古构造、水体能量的控制,将该台地边缘带划分为陡坡高台型、断褶高丘型、断褶缓丘型、缓坡低丘型等4种类型,并初步划定了它们在塔中地区的分布。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台地边缘,沉积微相有较大的变化,其上发育着灰泥丘、障积礁、骨架礁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礁(丘)、滩及复合体;且随着台地边缘向中央断垒带快速的迁移、收缩,形成的礁(丘)滩复合体规模变小,发育不完整。由于处于同生大气成岩环境中,礁、丘、滩及复合体在海平面暂时性相对下降时,发生同生岩溶作用,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各种孔隙,能作为有效孔隙保存下来的,分布在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内,构成大气成岩透镜体。受后期埋藏岩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的控制,储层储渗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为主,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有4~6期大气成岩透镜体,断褶缓丘型、缓坡低丘型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的大气成岩透镜体发生频率高,单层厚度较薄。台地边缘相带的分布控制了有利的成藏区域;经过改造的粒屑滩和礁核部位多发育优质储层,控制了油气的富集高产。顺西坡折带和卡4坡折带礁滩相发育,油源条件好,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相 礁滩复合体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礁滩复合体建造模式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振宇 孙崇浩 +2 位作者 杨海军 周成刚 张正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6-552,共7页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回的粒屑滩亚相所覆盖。横穿宽3~10km的区域,特别是台地边缘向陡坡转折的高地为礁生长相对集中区,而向内侧则更多出现滩相。不同沉积期礁滩单元分布范围不同,从良三段到良一段沉积期间内呈现逐步向塔中Ⅰ号坡折带迁移的缩减趋势。经后期多次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的改造,形成沿台缘分布且具有非均质性变化的礁滩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复合体 礁丘 灰泥丘 粒屑滩 上奥陶统 塔中Ⅰ号坡折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及其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1
6
作者 夏明军 郑聪斌 +7 位作者 毕建霞 曾正清 郭海霞 魏立新 孙利 苗菁 滕英翠 苗兵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8-182,27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不仅存在着珊瑚礁、层孔虫礁和藻礁,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藻粘结岩、障积岩体,礁体的底部和礁前普遍发育颗粒滩相沉积。滩相沉积物将相对独立的各个生物礁互相连通,形成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复合体。该盆地内部...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不仅存在着珊瑚礁、层孔虫礁和藻礁,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藻粘结岩、障积岩体,礁体的底部和礁前普遍发育颗粒滩相沉积。滩相沉积物将相对独立的各个生物礁互相连通,形成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复合体。该盆地内部的早奥陶世生物礁以层状藻礁为主,发育于吕梁隆起西侧和伊盟隆起南坡以及中央古隆起北端,表现为2种生态特征,一种为藻类垂直生长形成藻叠层石礁,另一种为藻类粘结灰泥形成球壳状藻灰泥球。生物礁的原生生物孔隙和粒间孔隙受成岩作用影响,已基本消失殆尽,但成礁岩石白云岩化比较普遍,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发育,储集物性较好,已钻井产能较高,属于优质储层,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生物礁 藻丘(层) 天然气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古51井区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演化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昊 王振宇 +3 位作者 屈海洲 孙崇浩 张云峰 于红枫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6,16,共6页
礁滩相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沉积相带,弄清台内礁滩相带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塔中地区台地内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宏微观资料,利用测井曲线与地震相结合手段,对不同层段内岩性与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精细识别,对中古51井区... 礁滩相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沉积相带,弄清台内礁滩相带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塔中地区台地内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宏微观资料,利用测井曲线与地震相结合手段,对不同层段内岩性与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精细识别,对中古51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纵横向分布变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并建立礁滩相带迁移演化模式。认为中古51井区沉积相以灰泥丘、台内滩和滩间海为主,台内点礁和生屑滩相次之;中古51井区台内礁滩相带在良里塔格组三段-二段沉积早期形成,平面上分布在塔中10号带附近,台缘礁滩相带形成于良里塔格组二段沉积晚期-一段沉积时期,沿塔中Ⅰ号带分布。总体上,礁滩相带具有由下至上,从台内向台缘逐步迁移演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中古51井区 良里塔格组 礁丘 台内滩 演化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丘形反射的解释及其与礁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蒲仁海 徐怀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2-52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T_9—T_(10)地震反射波组之间的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存在着许多丘形反射,其中一部分属于以藻类生物为主的藻丘类型,一部分为东部盐凹中的盐丘,一部分为奥陶系顶古风化壳残丘,其它丘形反射为绕射波、回转波、或者为地表静校不... 鄂尔多斯盆地T_9—T_(10)地震反射波组之间的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存在着许多丘形反射,其中一部分属于以藻类生物为主的藻丘类型,一部分为东部盐凹中的盐丘,一部分为奥陶系顶古风化壳残丘,其它丘形反射为绕射波、回转波、或者为地表静校不当引起的假象。奥陶系的礁丘一般规模很小,岩性以粘结岩为主,其孔隙发育好坏同风化残丘一样,主要取决于次生溶蚀作用。但礁丘生长过程中由于受海面波动影响,曾发生过多次暴露,形成多期溶孔。礁丘和古残丘都是寻找油气的较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丘 礁演化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生物礁、滩、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地震识别 被引量:16
9
作者 何永垚 王英民 +3 位作者 许翠霞 李冬 吴宇翔 赵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984,822-823,共14页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生物礁、滩及灰泥丘实例分析,寻求三者的识别方法,建立地震识别标志。依据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提出"三角分类"方案,相应归纳出"点、线、面、体、时"综合地震识别法,其中...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生物礁、滩及灰泥丘实例分析,寻求三者的识别方法,建立地震识别标志。依据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提出"三角分类"方案,相应归纳出"点、线、面、体、时"综合地震识别法,其中"点"即分析单个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构型,"线"即分析地质体的沉积环境,"面"即刻画地质体的平面分布,"体"即刻画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时"即解剖地质体的纵向旋回性。应用该方法在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共识别出了5类生物礁、3类滩和2类灰泥丘。其中生物礁具有低频、中—强振幅、中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反射构型,内部具有海侵—海退旋回,位于构造高部位,沉积于高能环境;滩呈低频、中连续、中—强振幅地震反射结构,席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构造斜坡带,形成于高能环境;灰泥丘具有低频、强振幅、非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斜坡相对底部位,沉积于低能环境。"点、线、面、体、时"识别方法将沉积特征、环境能量、地球物理响应及旋回分析有机结合,能可靠地识别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揭示出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局部发育生物礁,广泛发育碳酸盐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灰泥丘 地震识别 南海西北部
下载PDF
塔中I号断裂带顺6井上奥陶统取芯段古生物群落演化及其古生态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习尧 姜红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2-19,共8页
本文研究了塔中I号断裂带西北端顺6井上奥陶统地层第一次取芯段的古生物群落,共划分出5种类型:分别为隐蓝细菌群落、海德菌-疑源类-四分珊瑚群落、四分珊瑚-海得菌群落、四分珊瑚-红藻类稀群落、棘皮类稀群落,各群落的生物组成均不同。... 本文研究了塔中I号断裂带西北端顺6井上奥陶统地层第一次取芯段的古生物群落,共划分出5种类型:分别为隐蓝细菌群落、海德菌-疑源类-四分珊瑚群落、四分珊瑚-海得菌群落、四分珊瑚-红藻类稀群落、棘皮类稀群落,各群落的生物组成均不同。确定礁群落有3种:隐蓝细菌群落、海德菌-疑源类-四分珊瑚群落和四分珊瑚-海得菌群落。隐蓝细菌群落发育于台地边缘较深水的灰泥丘,海德菌-疑源类-四分珊瑚和四分珊瑚-海德菌群落发育于台地边缘较浅水的生物礁,红藻类稀群落和棘皮类稀群落发育于台地边缘滩。灰泥丘、四分珊瑚骨架礁和海德菌障积礁地层溶蚀孔洞很发育,但是均被亮晶方解石充填。生屑砂屑滩中的溶孔具有残余孔隙,可能构成油气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I号断裂带 上奥陶统 群落 生物礁 灰泥丘
下载PDF
陕西镇安西口晚二叠世生物礁剖面新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维 张孝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12期25-36,共12页
笔者在观察陕西镇安西口晚二叠世生物礁剖面时,得到与前人研究成果不同的认识,这一地区并未形成生物礁。本文从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岩石学等几个方面阐述生物滩的存在与发展过程,并提出三种主要碳酸盐岩隆(礁、丘、滩)的区分原... 笔者在观察陕西镇安西口晚二叠世生物礁剖面时,得到与前人研究成果不同的认识,这一地区并未形成生物礁。本文从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岩石学等几个方面阐述生物滩的存在与发展过程,并提出三种主要碳酸盐岩隆(礁、丘、滩)的区分原则。晚二叠世中国南方普遍发育礁、丘、滩。在广泛研究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三种主要碳酸盐岩隆的对比研究。生物滩研究是碳酸盐岩隆研究的组成部分,正确解释礁、丘、滩的不同成因及其结构特征,对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丘滩 西口剖面 生物礁 晚二叠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集层特征、成因及分布 被引量:78
12
作者 沈安江 郑剑锋 +2 位作者 陈永权 倪新锋 黄理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基于盆地钻遇中下寒武统18口井的岩心、薄片和单井资料及两条露头剖面,开展微区(指在不同成岩作用事件中形成的同类成岩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和储集层溶蚀模拟实验,研究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集层类型、成因和分布。塔里木盆地中下... 基于盆地钻遇中下寒武统18口井的岩心、薄片和单井资料及两条露头剖面,开展微区(指在不同成岩作用事件中形成的同类成岩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和储集层溶蚀模拟实验,研究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集层类型、成因和分布。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发育台缘礁滩、台内丘滩和台内膏云岩3类白云岩储集层,其中,台内膏云岩储集层又可分为潜山型和内幕型两个亚类;储集层岩石类型有藻礁(丘)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和膏云岩,藻礁(丘)白云岩储集层以藻格架(溶)孔为主,砂屑白云岩储集层以粒间、粒内(溶)孔及晶间(溶)孔为主,膏云岩储集层以石膏铸模孔及微孔隙为主。礁滩相和膏云坪沉积中的沉积原生孔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准同生期未白云石化的灰质、膏质为早表生溶蚀孔洞的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构成坚固的岩石格架对孔隙起到保护作用。中下寒武统台缘礁滩储集层既有规模,储集层物性又好,是非常现实的勘探对象,而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内礁滩储集层和中下寒武统内幕型膏云岩储集层的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下寒武统 白云岩 储集层 台缘礁滩 台内丘滩 膏云岩
下载PDF
Middle and Late Devonian microbial carbonates,reefs and mounds in Guilin,South China and their sequence stratigraphic,paleoenvironmental and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7
13
作者 Pedoja Kev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1期1900-1912,共13页
Microbial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formation of carbonate platforms since the Archean. Also, microbial carbonates and biologically induced ce-ment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ree... Microbial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formation of carbonate platforms since the Archean. Also, microbial carbonates and biologically induced ce-ment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reef framework volume and rigidity in carbonate platform systems during times of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 including transgressive events in plat-form environments and the recovery interval following the major biotic crisis. The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crobial carbonates appears to vary with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Reefs and mounds within the Late Devonian carbonate platforms in Guilin, South China are formed primarily by calcimicrobes and biologically induced cement, representing the microbe-dominated and characteristic carbonate buildups within a reefal ecosystem that nearly all reef-building metazoans were absent after the Frasnian/Famennian biotic crisis.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microbialite seem to be linked with specific palaeoenvironment and pa-laeoclimate, suggesting that they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biot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carbonates reefS and mounds palaeoenvironment palaeoclimate Late Devonian GUILIN
原文传递
浙江桐庐二叠纪海绵生物丘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万容 杨长庚 +1 位作者 李迅 张国方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1-198,T001,共9页
浙江桐庐二叠纪茅口期海绵丘发育于碎屑陆棚上,呈透镜状,无礁前和礁后相。由于当时相对频繁的海进海退,使该丘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三次成礁期,海进成礁,海退消亡。其主要的礁岩类型为海绵(或水螅)障积岩,在上部出现纹层藻和古石孔... 浙江桐庐二叠纪茅口期海绵丘发育于碎屑陆棚上,呈透镜状,无礁前和礁后相。由于当时相对频繁的海进海退,使该丘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三次成礁期,海进成礁,海退消亡。其主要的礁岩类型为海绵(或水螅)障积岩,在上部出现纹层藻和古石孔藻粘结岩,最后为潮坪相叠层石灰泥岩所覆盖。该丘经历了早期海底、海水潜流带、混合水和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早期成岩作用以灰泥淀积作用为主,大部分孔隙都为灰泥所充填,少量残余孔隙中可见形成于早期海底成岩环境的纤状和针状方解石胶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期 成岩环境 海绵生物丘 二叠纪 沉积环境
原文传递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丘状反射体地质解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云 冯杨伟 张功成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层序内发育大量丘状反射体,目前共有油气钻井6口,二维地震测线约12 000km,测网密度大多为6km×8km。三维地震区两块面积共约1 700km^2。以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及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立足研究区钻井资料...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层序内发育大量丘状反射体,目前共有油气钻井6口,二维地震测线约12 000km,测网密度大多为6km×8km。三维地震区两块面积共约1 700km^2。以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及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立足研究区钻井资料、二维地震与三维地震剖面资料,通过地震测线剖面追踪,刻画丘状反射体地震反射特征和几何形态,进而开展波阻抗反演、类比与对比分析,结合成礁古构造背景研究等,分类对丘状反射体给出合理地质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发育4类丘状反射体,地质解释为生物礁、等深积岩丘和底辟构造3类地质体。生物礁为斑礁群和台地边缘礁,发育在古地貌高地的清水环境,跟周围地层相比具有同期地层厚度增大特点。斑礁群为中强震中频丘状地震相,分布在南部斜坡缓坡单斜型台地的高部位;台地边缘礁为强震中频扁平丘状地震相,主要发育在南部隆起碳酸岩台地边缘。单个生物礁外形呈丘状、凸透镜状,具有礁脊和礁沟,内部可见前积,翼间双向上超,顶、底强反射,轮廓清晰。垂直于古水深方向礁前比礁后陡,呈微不对称,平行于古水深方向礁体呈对称—微不对称。波阻抗反演显示礁顶底统一连续,斑礁群波阻抗值达到7kg/m3*m/s左右,台地边缘礁波阻抗值达到7.5kg/m3*m/s左右。等深积岩丘为中强震中连低频丘状地震相,分布在南部斜坡带单斜型台地台缘斜坡。等深积岩断面上呈丘状,丘与丘之间界线模糊不清,在平面上呈长条状,波阻抗值为5.8kg/m3*m/s左右,与生物礁显著区别。岩浆底辟显著特点是具有"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梅山组 丘状反射体 生物礁 等深积岩丘
原文传递
早-中奥陶世瓶筐石礁丘:历史和古生态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建坡 李越 +2 位作者 张园园 李启剑 邓小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40,共9页
瓶筐石(Calathium)是早-中奥陶世期间常见的重要的造礁生物之一,与菌藻类、海绵以不等丰度相聚集共同组成位于浅海区的礁丘群落。早期阶段(特马道克期-弗洛期早期)以瓶筐石-海绵-菌藻类礁群落为主,其后因海绵丰度减弱而逐渐演替为瓶筐石... 瓶筐石(Calathium)是早-中奥陶世期间常见的重要的造礁生物之一,与菌藻类、海绵以不等丰度相聚集共同组成位于浅海区的礁丘群落。早期阶段(特马道克期-弗洛期早期)以瓶筐石-海绵-菌藻类礁群落为主,其后因海绵丰度减弱而逐渐演替为瓶筐石-菌藻群落,达瑞威尔期以瓶筐石为群落主体的礁丘分布已趋于局限,中奥陶世晚期伴随着珊瑚-层孔虫造礁群落的崛起,瓶筐石礁丘骤然衰减。瓶筐石在礁丘建造过程中主要是障积生屑,因而有利于形成海底正向地貌隆起,所形成点礁的生长阶段和群落的更替过程易于识别。一般分为定殖期生屑滩型的礁基,至拓殖期和泛殖期的礁核部位则多为瓶筐石和/或海绵构成的障积岩和菌藻类形成的粘结岩,与礁间相和/或礁翼相界线多显现清晰边界。经过一定距离搬运的瓶筐石也可与其他生屑颗粒共同堆积成展布宽泛的生物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筐石 礁丘 演化 古生态学 奥陶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