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hard coral distribution within geomorphic and reef flat ecological zones determined by satellite imagery of the Xisha Islands,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1
作者 左秀玲 苏奋振 +3 位作者 赵焕庭 张君珏 王琦 吴迪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01-514,共14页
Coral reefs in the Xisha Islands(also known as the Paracel Islands in English), South China Sea,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declines in coral cover. However, the current regional scale hard coral distribution of geomor... Coral reefs in the Xisha Islands(also known as the Paracel Islands in English), South China Sea,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declines in coral cover. However, the current regional scale hard coral distribution of geomorphic and ecological zones, essential for reefs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is not well documented. We analyzed data from field surveys, Landsat-8 and GF-1 images to map the distribution of hard coral within geomorphic zones and reef flat ecological zones. In situ surveys conducted in June 2014 on nine reefs provided a complete picture of reef status with regard to live coral diversity, evenness of coral cover and reef health(live versus dead cover) for the Xisha Islands. Mean coral cover was 12.5% in 2014 and damaged reefs seemed to show signs of recovery. Coral cover in sheltered habitats such as lagoon patch reefs and biotic dense zones of reef flats was higher, but there were larg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low diversity. In contrast, the more exposed reef slopes had high coral diversity, along with high and more equal distributions of coral cover. Mean hard coral cover of other zones was <10%. The total Xisha reef system was estimated to cover 1 060 km^2, and the emergent reefs covered ~787 km^2. Hard corals of emergent reefs were considered to cover 97 km^2. The biotic dense zone of the reef flat was a very common zone on all simple atolls, especially the broader northern reef flats. The total cover of live and dead coral can reach above 70% in this zone, showing an equilibrium between live and dead coral as opposed to coral and algae. This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ard coral can support and inform the management of Xisha reef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 生态区 卫星图像 地貌 南海 覆盖率 生态系统
下载PD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evolution of aeolianites on Shidao Island,Xisha Islands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强 吴时国 +5 位作者 许红 孙启良 王彬 孙运宝 曹飞 贺晓苏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98-413,共16页
The aeolianite deposits on Shidao Island of the Xisha Islands,the South China Sea,contain five stages of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and four paleosols.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consist of two sedimentary facies:dune an... The aeolianite deposits on Shidao Island of the Xisha Islands,the South China Sea,contain five stages of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and four paleosols.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consist of two sedimentary facies:dune and interdune deposits.In the dunes,large-scale festoon cross-bedding,humped cross-bedding and high-angle foreset bedding are well developed,and in the interdunes,large-scale flat-bedding and low-angle wedge shaped cross-bedding are well developed.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lamella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aeolian deposits are driven mainly by the northeast monsoon.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 and paleosols may reflect the arid and humid climat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respectively.By comparison with the stalagmite oxygen isotope climosequence of Hulu Cave,Nanjing,we inferred that the aeolianite formed in the last glacial stage,and the paleosols were formed during relatively long-term warm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沉积相 演化 交错层理 东亚季风气候 古土壤 中国南海 风成沉积
下载PDF
《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研究与编制
3
作者 杨永康 杨武 +2 位作者 谢书领 王影 冯春燕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适应和满足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要,使珊瑚岛(礁)岩土工程勘察有据可依,总结了西沙群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研究,编制了《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J46—060—2022... 为适应和满足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要,使珊瑚岛(礁)岩土工程勘察有据可依,总结了西沙群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研究,编制了《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J46—060—2022)。介绍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的工作流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研究内容,探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岛(礁) 珊瑚碎屑砂土 珊瑚礁灰岩
下载PDF
Evolution of Miocene organic reefs and functions of algae's reef-making in Xisha Islands 被引量:2
4
作者 Hong Xu Feng Cai +5 位作者 Yujing Wang Jianmin Gong Yunxian Gou Ping Sun Binggao Zhang Liangyong Zh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21期1996-2001,共6页
The data of lithology, mineralogy, lithochemistry, palaeoorganism-palaeoecology of 455.25 m cores from Xichen-1 well have been ob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types, models of fossil taphonomy and reef-making actions a... The data of lithology, mineralogy, lithochemistry, palaeoorganism-palaeoecology of 455.25 m cores from Xichen-1 well have been ob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types, models of fossil taphonomy and reef-making actions about different communities of 9 genera and 43 species algae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lgae’ s ecolog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sha islandS MIOCENE ALGAE reef-making action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replacement.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演变
5
作者 谢宏宇 刘永 +4 位作者 赵金发 李纯厚 石娟 肖雅元 王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玉琢礁是西沙群岛中的重要环礁,拥有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掌握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其演变特征,于2023年采用手钓、水下潜捕、水下视频和eDNA等方法,对其珊瑚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鱼类220种,其中e... 玉琢礁是西沙群岛中的重要环礁,拥有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掌握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其演变特征,于2023年采用手钓、水下潜捕、水下视频和eDNA等方法,对其珊瑚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鱼类220种,其中eDNA方法共发现鱼类111种,结合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历史档案数据,截至目前在玉琢礁共发现鱼类265种,隶属于12目50科128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鱼类群落组成以小型鱼类为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变异分类差异指数(Λ^(+))分别为56.08和122.4;相似性分析表明,2003与2023年之间,鱼类在种类组成、食性组成和不同体型层面的相似性均表现为不相似或极不相似。与历史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共有45种鱼类未被监测到,其中大型肉食性鱼类受到自然与人类扰动的影响最为显著,植食性鱼类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分类多样性指数(Δ^(+)、Λ^(+))显著下降。初步推断不可持续的捕捞、生境衰退和温度上升等因素导致了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更替。研究结果可为玉琢礁的珊瑚礁鱼类资源保护与管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鱼类 人类扰动 生境衰退 演变
下载PDF
西沙群岛10种鹦嘴鱼鱼体形态学研究
6
作者 康志鹏 刘永 +3 位作者 李纯厚 赵金发 石娟 王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为探究鹦嘴鱼鱼体形态的主要种间差异及其在物种鉴别中的重要作用,于2019—2022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到10种鹦嘴鱼,选取24个形态学性状对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鹦嘴鱼物种进行形态差异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鹦嘴鱼... 为探究鹦嘴鱼鱼体形态的主要种间差异及其在物种鉴别中的重要作用,于2019—2022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到10种鹦嘴鱼,选取24个形态学性状对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鹦嘴鱼物种进行形态差异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鹦嘴鱼种间所有形态学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提取了7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学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86%,各物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反映食性和游泳能力的特征上;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所有鹦嘴鱼样本进行判别,综合判别率为81.1%;10种鹦嘴鱼的形态学聚类结果与鱼类分类结果一致,与已有研究的进化树结果差异显著,说明鹦嘴鱼的表型特征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也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嘴鱼 珊瑚礁鱼类 鱼体形态学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中新世藻礁白云岩植物格架、储层特征和成礁模式
7
作者 陈舒 许红 +3 位作者 卢树参 张海洋 马亚增 罗进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传统生物礁成因理论质疑钙藻形成坚固生物礁抗浪结构的能力,将钙藻归类于附礁生物群落。文章利用微焦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X-CT),研究“西科1井”、“西永2井”中新世红藻珊瑚藻科南海奇石藻(新种)格架岩和绿藻仙掌藻节片岩岩芯。通过三... 传统生物礁成因理论质疑钙藻形成坚固生物礁抗浪结构的能力,将钙藻归类于附礁生物群落。文章利用微焦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X-CT),研究“西科1井”、“西永2井”中新世红藻珊瑚藻科南海奇石藻(新种)格架岩和绿藻仙掌藻节片岩岩芯。通过三维层析成像直观透视图像,发现钙藻生物营造的藻礁抗浪结构,包括典型红藻柱状格架结构、障积结构和绿藻仙掌藻节片结构,证实钙藻植物是主要的造礁造岩生物。通过三维孔隙重构,获得总孔隙体积、面孔率、孔隙度的物性参数,验证了藻礁是南海沉积盆地中新世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提出了藻礁成因模式:造礁钙藻适应海面升降逐步演替–取代,经过钙化–埋藏化石化–白云石化,沉积生成藻礁云岩,造成中新世西沙礁纵向序列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钙藻生物格架 藻类造礁作用 三维层析成像 孔渗层三维重构
下载PDF
西沙群岛银屿珊瑚礁的生态快速退化及其对鱼类的影响
8
作者 雷明凤 余克服 +3 位作者 廖芝衡 陈飚 黄学勇 陈小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9,共13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能够改变珊瑚礁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及底栖生物组成,从而对珊瑚礁鱼类群落产生重要影响。南海珊瑚礁在近几十年来处于快速退化之中,但其退化对珊瑚礁鱼类群落造成的生态影响仍不清楚。西沙群岛珊瑚礁近年受高温和长棘海... 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能够改变珊瑚礁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及底栖生物组成,从而对珊瑚礁鱼类群落产生重要影响。南海珊瑚礁在近几十年来处于快速退化之中,但其退化对珊瑚礁鱼类群落造成的生态影响仍不清楚。西沙群岛珊瑚礁近年受高温和长棘海星暴发等的影响而出现生态退化,因此,本文以西沙群岛银屿珊瑚礁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下录像样带调查和差异性检验、线性回归评估其珊瑚礁生态退化状况及其对珊瑚礁鱼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至2021年,银屿活珊瑚覆盖率从33.27%下降到9.07%,草皮海藻覆盖率从8.38%上升到36.50%,珊瑚补充量从21.42ind.·m^(−2)下降到3.64ind.·m^(−2),珊瑚物种丰富度从40.00下降到16.83,珊瑚Shannon-Weaner指数从3.26下降到2.14。鱼类密度从177.16ind·100m−2下降到105.07ind.·100m^(−2),鱼类物种丰富度从30.56下降到17.17,鱼类Shannon-Weaner指数从2.24下降到1.63,珊瑚食性鱼类生物量从2.45g·m^(−2)减少到0.43g·m^(−2),肉食性鱼类生物量从7.35g·m^(−2)减少到1.70g·m^(−2),杂食性鱼类生物量从7.04g·m^(−2)减少到0.95g·m^(−2),鱼类总生物量从32.99g·m^(−2)减少到11.66g·m^(−2)。短短2年内,银屿珊瑚礁已经被草皮海藻和大型海藻占据优势,但是鱼类群落对珊瑚礁区的藻类并没有表现出自上而下的控制效应。在4种类群的鱼类中,植食性鱼类受到生态退化的影响最小。珊瑚礁鱼类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受限于珊瑚物种丰富度。基于以上结果,推测银屿珊瑚礁的快速退化是导致珊瑚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密度下降,改变珊瑚礁鱼类群落的结构的主要原因。希望未来进一步增加调查的频率和范围,以便更深入地揭示鱼类群落与珊瑚礁生态变化的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退化 鱼类群落 银屿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礁外坡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与来源分析
9
作者 高洁 余克服 +3 位作者 许慎栋 黄学勇 陈飚 王永刚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5,共15页
有机碳埋藏作用是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但迄今关于珊瑚礁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研究却很少,影响着对珊瑚礁碳循环的准确评估。本文以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礁外坡的现代表层沉积物为材料,分析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总氮... 有机碳埋藏作用是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但迄今关于珊瑚礁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研究却很少,影响着对珊瑚礁碳循环的准确评估。本文以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礁外坡的现代表层沉积物为材料,分析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以及沉积物粒度、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永乐环礁礁外坡的生态状况相对较好,具有代表健康珊瑚礁生态系统沉积物中有机碳特征的潜力。结果表明:(1)永乐环礁礁外坡沉积物中的TOC含量在0.71~1.66mg·g^(−1)之间,平均为(1.23±0.3)1mg·g^(−1);TN含量在0.12~0.28mg·g^(−1)之间,平均为(0.20±0.05)mg·g^(−1);(2)C/N比值在6.16~7.59之间,平均为(6.75±0.34);δ13C值在−17.49‰~−15.85‰之间,平均为(−16.61±0.49)‰,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海洋自生来源为主,且主要来自底栖植物;(3)有机碳含量与水深负相关,与叶绿素a含量和脱镁叶绿素含量正相关,表明底栖植物控制的初级生产力是礁外坡有机碳含量的主要来源。结合全新世以来太平洋海域礁外坡沉积物沉积速率(2~5mm·a^(−1)),推测永乐环礁礁外坡有机碳埋藏通量约在3~8g·m^(−2)·a^(−1)之间。本研究为评估南海珊瑚礁对碳循环的贡献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沉积物 有机碳 碳同位素 永乐环礁 西沙群岛
下载PDF
Coral community dynamics and shallow-water carbonate deposition of the reef-flat around Yongxing Island, the Xisha Islands 被引量:4
10
作者 SHEN JianWei YANG HongQiang +2 位作者 WANG Yue FU FeiXue ZHAO 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471-1486,共16页
Microb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in reef-flat and coral community dynamics and submarine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in reef crest and fore reef of Yongxing Island,the Xisha Islands,South China Sea,were studied by means ... Microb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in reef-flat and coral community dynamics and submarine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in reef crest and fore reef of Yongxing Island,the Xisha Islands,South China Sea,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cuba diving,underwater investigation,and line intercept transect survey.Studies indicate a very high coral mortality with few living corals in the reef flat of Yongxing Island.Moreover,macro algae,sea grass and cyanobacteria are common in reef flat.Microbes and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s occur in reef flat.Living corals grow mainly in the reef crest and fore reef,but are also declined dramatically.From coast to off shore,the southeast reef flat of Yongxing Island can be divided into beach,inner reef flat,outer reef flat,reef flat front(reef crest and fore reef),and fore-reef slope settings.Sedimentary facies include coast,reef flat,reef crest and fore reef,and fore-reef slope.Reefal carbonate sediments are composed of coral skeletons and framework,coral fragments,bioclasts,and lime mud.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quality,the coral communities tend to be distributed in the reef crest and fore reef with clean sea water,well circulation and moderate water energy.Reef flat is occupied mainly by the macro algae and Heliopora coerulea communities.The coverage statistics on the reef crest demonstrate that the coverage of Acropora cytherea is more than 28% and represents a dominant species with wave-resistant ecological type.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reef-flat fronts(reef crest and fore reef) of Yongxing Island.The former shows discontinuously tidal channels in outer reef flat and different dimensional and deep reef ponds in reef crest and fore reef,and the latter presents a typical spur-and-groove system.Microbes(cyanobacteria Lyngbya sp.) occur generally in the inner reef flat and reef ponds of reef crest with restricted water circulation.Widely algae growth indicates a eutrophic environment,and the common microbes on the coral surface in the reef flat and reef ponds also demonstrate eutrophication in seawater and deteriorated wate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沉积 群落动态 西沙群岛 珊瑚礁 永兴岛 海水富营养化 海底地貌特征 宏观藻类
原文传递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永乐环礁和东岛鱼卵种类组成和分布
11
作者 赵金发 刘永 +5 位作者 李纯厚 王腾 石娟 肖雅元 吴鹏 宋晓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6,共10页
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和摄食场。永乐环礁和东岛是西沙群岛典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西沙群岛的渔业及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21年4月采集了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和东岛的鱼卵,通过高... 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和摄食场。永乐环礁和东岛是西沙群岛典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西沙群岛的渔业及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21年4月采集了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和东岛的鱼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了两区域的鱼卵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两区域均只采集到鱼卵,共鉴定出27种,隶属于4目16科25属,并均以鲈形目占优势,永乐环礁中占比为95.45%,东岛中占比为85.71%。永乐环礁和东岛的鱼卵种类组成相似性指数差异较大,目、科、属、种的相似性分别是25.00%、37.50%、32.00%、33.33%。鱼卵的出现频率均为100%,永乐环礁鱼卵平均密度为0.984ind.·m^(-3),东岛鱼卵平均密度为0.453ind.·m^(-3)。永乐环礁优势种(Y≥0.02)为圆鲹属未定种(Decapterus sp.)、鲣(Katsuwonus pelamis)和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3种;东岛为绿唇鹦嘴鱼(Scarus forsteni)、灰鹦嘴鱼(Chlorurus sordidus)和多带副绯鲤(Parupeneus multifasciatus)3种,优势种差异明显。并且,本次调查发现了未记录种双边鱼(Ambassis sp.)。物种丰富度指数(D)呈现永乐环礁(2.46)高于东岛(1.87),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则表现为永乐环礁(1.08和0.35)低于东岛(1.32和0.50)。两区域的鱼卵种类组成均以礁栖鱼类占优势,而大洋性中上层鱼类相对丰度则呈现永乐环礁(88.02%)明显高于东岛(0.44%)。研究结果表明,永乐环礁和东岛可能均为海洋鱼类的产卵场,而永乐环礁拥有开放性的潟湖,相比东岛更适宜作为大洋性鱼类(尤其是金枪鱼类)的产卵场,并且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方法在鱼卵鉴定方面的不足,可以作为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手段,本研究为永乐环礁和东岛渔业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潟湖 西沙群岛 产卵场 金枪鱼
下载PDF
基于有孔虫指数评估西沙群岛羚羊礁过去260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
12
作者 梁日升 余克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82-1890,共9页
有孔虫指数(Foram Index,FI)是利用珊瑚礁区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功能组(藻类共生种、机会种、非自养种)的含量评估珊瑚礁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标,迄今中国对该指标的应用还较少。文章以西沙群岛羚羊礁的潟湖中钻取的LYJ2岩芯为材料(全... 有孔虫指数(Foram Index,FI)是利用珊瑚礁区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功能组(藻类共生种、机会种、非自养种)的含量评估珊瑚礁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标,迄今中国对该指标的应用还较少。文章以西沙群岛羚羊礁的潟湖中钻取的LYJ2岩芯为材料(全长287 cm,底部对应的年代为2665 a BP),以0.5 cm的间隔取样,在显微镜下鉴定有孔虫功能组,计算FI值。结果显示:1)近2600年的FI变化范围为4.1~7.9,均值为5.9。2)FI成波动变化的模式,具体可分为3个上升期:2380―1628,1212―572和252―92 a BP;3个快速下降期:1628―1212,572―252和92 a BP至今及1个小幅下降期:2665―2380 a BP;3)FI在长期变化趋势上叠加不同尺度的年代际波动,具有66.7、54.4 a等周期。基于FI值对珊瑚礁健康状况的评估标准,推测近2600年来西沙羚羊礁的生态环境总体是健康的;基于FI值与海表温度对比分析,推测羚羊礁FI值主要受海表温度影响,与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FI高值与中世纪暖期、罗马暖期大致对应,而低值与小冰期、黑暗时代冷期大致对应;FI值具有3次快速下降阶段,前两者(1628―1404,572―252 a BP)与黑暗时代冷期、小冰期相对应,可能是由于冷期冬季风增强导致大气粉尘物质增多、降雨增加、羚羊礁海域营养物质增加所致;后者(92 a BP至今)与近40年来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相对应,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加剧、大气氮沉降通量增加等导致的羚羊礁海域营养浓度升高所致。文章揭示了有孔虫指数可大体记录南海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可用于对地质历史时期珊瑚礁健康状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有孔虫指数 生态状况 西沙群岛 过去2600年
下载PDF
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光远 陈石泉 +1 位作者 谢海群 沈铭辉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8-16,共9页
为了解西沙群岛的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16—2019年期间对西沙群岛附近珊瑚礁区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连续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生物学特性。结... 为了解西沙群岛的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16—2019年期间对西沙群岛附近珊瑚礁区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连续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个生物大类中的252种底栖生物中,甲壳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有120种;其次为软体动物,有72种;棘皮动物37种,环节动物17种,其他门类生物6种。大型底栖生物密度为(334.45±396.40) ind·m^(-2),生物量为(110.79±126.56)g·m,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85±0.84、丰富度指数(d)为5.51±2.64、均匀度指数(J’)为0.89±0.05;多样性指数显示,2016年永兴岛及2018年西沙州海域受到轻度扰动;群落聚类分析显示,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随时间变化较显著;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ABC曲线)评价显示,2017年和2018年的部分岛屿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结果说明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总体上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调查时间的变化比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有更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结构 ABC曲线
下载PDF
西沙群岛海域砗磲资源的调查
14
作者 吴程宏 刘维 +3 位作者 符丹凤 张羽翔 赵海龙 陈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maxima)、番红砗磲(T.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分布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史赟荣 李永振 +8 位作者 艾红 陈国宝 卢伟华 李希国 李娜娜 于杰 董丽娜 崔科 孙冬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3-1761,共9页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Δ+越小。但G-F多样性测度各指数由物种数目的大小决定,一般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G-F多样性各指数也相对较高,而RG-F指数更适合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测度。以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G-F指数为负的原因,一是物种数目较少,二是多样性测度的关键函数Y=-XLnX并不是单调函数所致;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西沙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物种组成 分类学多样性 珊瑚礁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岛礁白云岩化特征与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佳琪 张道军 +5 位作者 翟世奎 罗威 修淳 刘新宇 张爱滨 毕东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139,共15页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本文基于西科1井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西沙岛礁特有的白云岩化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西科1井7层白云岩在成因上与埋深和压实成岩作用无关,其分布与海平面下降的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岩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岩成岩流体为浓缩的高盐度海水。根据白云岩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礁滩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渗透回流作用的白云岩化模式:伴随海平面的升降,礁体处于淹没与暴露的交替之中,海平面下降导致了礁滩潟湖的形成,由于西沙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使澙湖中海水盐度增高,最终形成富Mg卤水;澙湖中高盐度富Mg卤水在礁体内下渗和侧向扩散,Mg逐渐替代早期CaCO3晶格中Ca而形成白云石;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礁体淹没与暴露的交替导致了钻井岩心多个白云岩层的形成。海平面升降直接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发育和白云岩化作用,导致海平面升降的古气候变化在岛礁的形成发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石岛岛礁 西科1井岩心 白云岩层 矿物学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化模式
下载PDF
南海西沙石岛地震台下的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丘学林 曾钢平 +4 位作者 胥颐 郝天珧 李志雄 Keith Priestley Dan McKenzie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0-1729,共10页
为加强海上天然地震观测和岩石圈结构研究,我们在南海西沙群岛建立了石岛流动地震台,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虽然岛礁区的地震数据受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背景噪声较大,但仍能记录到MW6级以上的地震.本文对具有清晰P波波... 为加强海上天然地震观测和岩石圈结构研究,我们在南海西沙群岛建立了石岛流动地震台,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虽然岛礁区的地震数据受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背景噪声较大,但仍能记录到MW6级以上的地震.本文对具有清晰P波波形的远震记录进行了接收函数处理和计算模拟,得到台站下简单的地壳结构模型,其莫霍面深度为28 km,上地壳顶部有一层2 km厚的低速层,横波速度只有2.3 km/s,向下逐渐过渡到横波速度为3.8 km/s的下地壳.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石岛台与琼中台的地壳结构模型是西沙海槽剖面的自然延伸,西沙地块的地壳结构属减薄型陆壳,可与华南地块的正常陆壳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石岛地震台 远震接收函数 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南海北部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孙启良 马玉波 +2 位作者 赵强 屈泰来 吴时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65-672,共8页
由于生物礁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易形成大型油气藏,已成为目前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我国南海北部在中新世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若具备合适的发育过程和成岩演化过程,其油气潜力就会非常大,但是其东北区和西南区的生物礁在成岩演化... 由于生物礁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易形成大型油气藏,已成为目前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我国南海北部在中新世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若具备合适的发育过程和成岩演化过程,其油气潜力就会非常大,但是其东北区和西南区的生物礁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指出中新世南海海平面变化频繁,冰期海平面的下降,西沙群岛生物礁发生海水浓缩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使生物礁储层良好的物性条件得以保存,但是在同一期,东沙隆起的流花11-1油田却发生了潜流胶结成岩作用,形成致密层,破坏了生物礁储层的物性条件,而之后的沿致密层之间的深埋溶蚀作用,使孔隙层的物性条件得以改善,便成为良好的储层。认为南海北部东北区和西南区生物礁储层的成岩作用差异性可能是由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古构造、古地貌、古生物和油气充注史等因素造成的,研究南海北部生物礁储层成岩作用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及古环境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西沙群岛 流花11—1油田 白云岩化 深埋溶蚀成岩
下载PDF
西沙群岛石岛根管石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魏喜 贾承造 +1 位作者 孟卫工 祝永军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15-2422,共8页
西沙群岛石岛由第四纪地层构成,包括4个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层和3个化石土壤层,生物砂屑灰岩层和化石土壤层相间分布,在化石土壤层中发育根管石。研究表明,根管石在结构构造、成分和沉积成岩变化方面具有三层分带性。其中,内带由泥晶碳酸... 西沙群岛石岛由第四纪地层构成,包括4个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层和3个化石土壤层,生物砂屑灰岩层和化石土壤层相间分布,在化石土壤层中发育根管石。研究表明,根管石在结构构造、成分和沉积成岩变化方面具有三层分带性。其中,内带由泥晶碳酸盐组成,具有泥晶结构,环形纹层或纤维状构造,是原始植物根系交代和石化的结果;中带和外带均为细粒砂屑结构,块状或层理构造,砂屑颗粒由珊瑚、珊瑚藻、有孔虫、软体动物、棘皮类等古生物化石和砂屑组成,中带钙质胶结较强,中带、外带及寄主岩石多为过渡关系。根管石的中带和外带是植物根系附近微化学成岩环境和后期差异风化作用的产物。西沙群岛石岛存在3个根管石发育层,标志着三期成土作用和植被化作用的存在,反映了气候条件的重大变化。西沙群岛石岛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层和化石土壤层的相间分布特征,及CaO/MgO比值、锶元素和有机质含量变化,记录了4个气候演变和风成沉积演化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石 风成生物砂屑灰岩 化石土壤层 西沙群岛石岛 第四纪
下载PDF
西沙群岛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典荣 林昭进 邱永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为摸清岛礁海域鱼类资源种类及分布 ,合理安排渔船生产 ,2 0 0 3年 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东岛、永兴岛、华光礁、金银岛、玉琢礁和北礁等 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 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 2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 为摸清岛礁海域鱼类资源种类及分布 ,合理安排渔船生产 ,2 0 0 3年 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东岛、永兴岛、华光礁、金银岛、玉琢礁和北礁等 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 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 2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 3 740钓、底层刺网 14 480m ,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 80~ 3 2 0钓、底层刺网 12 0~ 80 0m。捕获鱼类 177种 ,渔获量 3 70 0尾 2 767.0 0kg ,其中延绳钓 3 3种计 77尾 1711.5 5kg ,底层刺网共 15 3种计 3 62 3尾 10 5 5 .45kg。按岛礁平均 ,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延绳钓为 2 .0 6尾·(10 0钓 ) -1、45 .76kg·(10 0钓 ) -1,底层刺网为 2 5 0 .2 1尾·(1km) -1、72 .89kg·(1km ) -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绯鲤等。北礁、金银岛和玉琢礁的鱼类资源比较丰富 ,开发潜力较高 ;浪花礁、东岛、华光礁和永兴岛次之 ,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资源调查 珊瑚礁 西沙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