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IL-1β、IL-8和临床因素对儿童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周超 王慧琳 +1 位作者 陈学军 金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和为患儿合理有效的输注血小板提供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以来自2022年11月至2024年2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CIT儿童肿瘤患者共6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组(PTR)和血小板输注有效组(Non-PTR)(各30名),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小板(Plt)输注前的实验室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PTR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影响因素在PTR的预测价值中进行分析。结果PTR组血浆IL-1β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7.43 pg/mL(29.38,222.40)vs 36.38 pg/mL(17.27,68.06);P<0.05];PTR组血浆IL-8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0.97 pg/mL(39.07,112.00)vs 25.23 pg/mL(5.00,71.38);P<0.01];PTR组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显著高于Non-PTR组[9.5 d(8.0,12.0)vs 12.0 d(9.8,13.2);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IL-8浓度(OR=1.05,P<0.05)对PTR发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血浆IL-1β浓度[Cut-off值:64.88 pg/mL;AUC:0.653(95%CI:0.511~0.796)]、血浆IL-8浓度[Cut-off值:33.33 pg/mL;AUC:0.754(95%CI:0.631~-0.878)]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Cut-off值:11.5 d;AUC:0.669(95%CI:0.529~0.810)]对PTR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IL-8浓度是P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IL-1β、IL-8浓度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对PTR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IL-1Β IL-8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对ITP患者血小板输注影响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周凡 王佳 +5 位作者 宋传菊 陶伟 尹灵梅 母红丽 郭睿娜 周泽平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见血小板无效输注,本文回顾性分析I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均有血小板输注史的ITP患者信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 目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见血小板无效输注,本文回顾性分析I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均有血小板输注史的ITP患者信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输注后校正计数增量(CCI)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中有5例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前有血小板输注欠佳情况,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后4例患者CCI无明显改善。结论 利妥昔单抗是治疗ITP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一种手段,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3
作者 余枝广 肖良品 +1 位作者 吴晓丽(综述) 茅培华(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79-185,共7页
血小板抗体与多种临床疾病相关,具代表性的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等。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方法历经变化,从传统的固相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血... 血小板抗体与多种临床疾病相关,具代表性的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等。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方法历经变化,从传统的固相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发展至针对血小板表面抗原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等。本文就血小板抗体分类,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血小板抗体相关疾病的个性化治疗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后紫癜 血小板抗原单抗固相化法
下载PDF
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5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郭锦荣 周永明 +3 位作者 鲍计章 朱文伟 胡明辉 薛志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辨证分为脾肾阴虚组30例和脾肾阳虚组23例,分别服用健脾滋肾作用的Ⅲ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熟女贞、... 目的:探讨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辨证分为脾肾阴虚组30例和脾肾阳虚组23例,分别服用健脾滋肾作用的Ⅲ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熟女贞、鳖甲、丹皮、仙鹤草、大青叶、苏梗、甘草等)和健脾温肾作用的Ⅳ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淫羊藿、菟丝子、丹皮、仙鹤草、苏梗、甘草等),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出血分级、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获显效6例、良效12例、进步31例、无效4例,近期总有效率92.44%,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P<0.05);生血灵可以改善患者出血和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疗效良好,临床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既有体现中医学特色的辨证论治,也有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专方专药思路,具有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生血灵 激素抵抗
下载PDF
长春地辛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兰晓曦 赵弘 +2 位作者 孙婉玲 郭轶先 胡蓉华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长春地辛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难治性ITP的患者进行每周1次持续静脉滴注长春地辛治疗,随访记录治疗后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血小板... 目的观察长春地辛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难治性ITP的患者进行每周1次持续静脉滴注长春地辛治疗,随访记录治疗后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血小板升至100×109/L、无出血症状3例,治疗后血小板升至30×109/L或至少比基础血小板计数增加2倍、无出血症状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长春地辛治疗难治性ITP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花费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 长春地辛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和体会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永利 江奎 +3 位作者 朱海林 王钢 王涛 朱立峰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手术要点和体会。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5例顺利完成LS术;6例因术野出血中转开腹;2例出现胰漏,... 目的探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手术要点和体会。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5例顺利完成LS术;6例因术野出血中转开腹;2例出现胰漏,保守治疗治愈。出血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胰漏与损伤胰尾有关。结论因为大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难治性ITP患者腹腔网膜增厚增多质脆术野暴露困难,血小板低有凝血障碍,也增加了手术难度。精心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操作,是顺利完成LS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 腹腔镜 脾切除术 出血
下载PDF
从脾胃气化探讨难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证治 被引量:7
7
作者 曾英坚 彭国蕊 +6 位作者 周露 刘凡 吴欣平 张大玲 欧阳丹 梁桢尧 张小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2期2141-2143,共3页
难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引起颅脑出血、内脏出血等急危重症,目前免疫抑制、促血小板生成等药物疗效有限。笔者将中医脾胃气化理论应用于难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取得了疗效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 难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胃气化 证治浅析
下载PDF
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蕊 林文前 +6 位作者 刘裔军 刘万里 陈文力 翁雪姿 陈琦 张明娟 柯妙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450例次血小板输注化疗患者,通过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或判断出血症状是否改善,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450例次血小板输注化疗患者,通过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或判断出血症状是否改善,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并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有无发热、化疗次数、化疗药种类数量、是否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450例次血小板输注患者,有效率74.9%(337/450),无效率25.1%(113/450)。比较2组性别、KPS评分、是否发热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效组中年龄、化疗次数、化疗药种类数量、应用rhTPO、输注次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等与有效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2岁、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种类数量>2类、HLA抗体阳性是影响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既与化疗疗程、化疗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有关,也涉及免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颖娟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35例SLE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35例SLE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时的系统受累情况,分为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14例)和多系统受累组(21例),比较两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amage index,SDI)和组间类型相互转变。结果两组女性优势、发病年龄、病程、皮肤黏膜出血和骨髓病变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多系统受累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的出现早于SLE确诊的发生率(64.3%vs.14.3%,P=0.002)、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100%vs.28.6%,P=0.000)在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症状为皮肤黏膜损伤(14.3%vs.57.1%,P=0.011)、关节炎(0%vs.23.8%,P=0.049)的发生率在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SLE分类标准方面,与多系统受累组相比,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表现为浆膜炎(7.1%vs.38.1%,P=0.040)、关节炎(14.3%vs.66.7%,P=0.002)、神经系统病变(0%vs.38.1%,P=0.009)和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 DNA)抗体阳性(42.9%vs.76.2%,P=0.046)减少;脏器累及损伤方面,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骨骼肌肉损伤(14.3%vs.71.4%,P=0.001)较多系统受累组少;在病程早期多系统受累组SLEDAI[5(3~12)vs.1(1~5),P=0.007]和SDI[0(0~1)vs.0(0~0),P=0.031]显著高于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病情进展到晚期时表现为持续严重血小板减少伴有低疾病活动评分和出血征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早期可分为孤立性血小板减少和多系统受累类型,晚期以持续严重血小板减少伴有低疾病活动评分和出血征象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减少 难治性
下载PDF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丽 吴春农 +1 位作者 谢晓英 周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先予甲基强的松龙每天1g及免疫球蛋白每天0.4g.kg-1.d-1静脉滴注,3~5d血小板上升后... 目的观察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先予甲基强的松龙每天1g及免疫球蛋白每天0.4g.kg-1.d-1静脉滴注,3~5d血小板上升后接受强的松1mg.kg-1.d-1口服,2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治疗;治疗组联合2~3种静脉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每天0.4g.kg-1.d-1,长春新碱每天2mg,甲基强的松龙1g)治疗3~5d,血小板迅速上升后给予联合2~3种口服免疫抑制剂(包括达那唑200mg每天2次,环孢素50mg每天2次,吗替麦考酚酯1g每天2次)。维持治疗3~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3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平均99.8×109/L,高于对照组的22.4×109/L;治疗组血小板稳定时间平均19.1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耐受性良好,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且可长期维持血小板值稳定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 难治性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献录 李静 +2 位作者 姚伟 王景 罗瑞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难治性ITP16例,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100 mg)静脉滴注,连用4周。动态检测血常规。结果 完全反应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 目的 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难治性ITP16例,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100 mg)静脉滴注,连用4周。动态检测血常规。结果 完全反应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有效患者疗效持续时间5-28个月,2例复发,其余患者疗效维持较好。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难治性 利妥昔单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功强 罗秋 莲陈瑾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892-893,896,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rhTPO(15000U/d,d1-14)联合口服CsA[剂量2-3mg/(kg.d)]。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T淋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rhTPO(15000U/d,d1-14)联合口服CsA[剂量2-3mg/(kg.d)]。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经1周、2周及1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1.6%、92.3%和84.6%;而1、2、3个月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7.7%、19.2%和26.9%。治疗后ITP患者血小板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轻微。结论 rhTPO联合CsA治疗难治性ITP效果确切。其可能主要通过调节T细胞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春雨 栾岚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效果及Th2与Th1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与Th2水平高于对照组,Th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相比,给予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不仅有利于提升血小板计数及改善T细胞水平,更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糖皮质激素 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 地塞米松 T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下载PDF
低剂量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春农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96-1697,共2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给予低剂量环抱A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一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每周复查血...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给予低剂量环抱A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一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每周复查血小板计数,对比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口服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组2周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显性出血明显改善,激素减量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在药物减量过程中短期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显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明显比环孢A组高。结论低剂量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环孢素A 糖皮质激素 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覃文 忻霞菲 周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8期988-99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难治性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7例,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200 mg/周,连用2周,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M、IgA)、CD_3^...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难治性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7例,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200 mg/周,连用2周,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M、IgA)、CD_3^+、CD_4^+、CD_8^+、CD_(19)^+B细胞、血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疾病活动度评分变化。结果 4周时3例患者达完全有效(CR),4例达部分有效(PR);8周时7例患者均达CR。随访29~182周,3例复发,再次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输注治疗仍有效。4周时7例患者CD_(19)^+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低(P<0.05),其中5例完全清除。7例患者的BAFF水平随着B细胞的清除而升高,恢复而下降。治疗前后血清IgG、IgM、IgA水平及CD_3^+、CD_4^+、CD_8^+B细胞计数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SLE继发血小板减少起效迅速,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药物疗法 利妥昔单抗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世研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28期141-142,共2页
本文旨在总结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中医治疗进展。从辨证论治和腑脏论治两方面分析总结相关文献,说明中医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 中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多中心临床应用调查——基于中国10家单位的2 338例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雪原 陈秉宇 +8 位作者 周明 马现君 陈静 许红 蔡丹 胡俊 谢毓滨 桂嵘 王勇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血小板抗体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全国10家单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住院患者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血小板抗体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全国10家单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住院患者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FNAIT)、流产与死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结果 在收集的2 338例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FNAIT患者、流产与死胎患者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未患上述疾病患者(对照组)高。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预防和诊断血小板输注无效、FNAIT、流产与死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均十分重要,应将其纳入上述情况的常规实验室检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输注无效 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流产 死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成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脾脏HMGB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鹏凤 张国扬 +7 位作者 刘红云 谢双锋 王秀菊 刘晓燕 王厥 陈馨媛 杨硕 马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HMGB1在成人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以"脾切除术"作为治疗手段的成人慢性难治ITP患者20例作为ITP组,创伤性脾破裂的成人患者20例作... 目的:探讨HMGB1在成人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以"脾切除术"作为治疗手段的成人慢性难治ITP患者20例作为ITP组,创伤性脾破裂的成人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ITP患者脾切除的疗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脾脏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间的关系。进一步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25例慢性难治ITP患者外周血血清及单个核细胞(PBMNC)中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脾切除术前中位血小板(Plt)计数为7.5(0-20)×10~9/L,术后1个月内血小板初始反应率为100%,中位反应时间为1(1-6)d,血小板峰值为448.5(161-1272)×10~9/L;8例患者在中位时间为10(3-30)个月出现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降低。中位随访69.5(22-195)个月,完全反应为12例,有效为4例,无效为4例。ITP脾脏组织中HMGB1表达阳性率为85.0%(17/20),较对照组(15.0%)明显增高(P<0.001)。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恢复不佳的患者显示脾脏HMGB1表达水平增高(r=-0.791,P=0.003)。此外,慢性难治ITP患者血清及PBMNC的HMGB1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脾切除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HMGB1在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的脾脏中高表达,且与脾切除术的疗效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脾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金铭 陈琳 +5 位作者 姜国平 李慧颖 吕英春 江涛 孟天犁 吕程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966-969,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从而评价利妥昔单抗在该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8例,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mg/周,连用4周;监...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从而评价利妥昔单抗在该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8例,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mg/周,连用4周;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M、IgA、IgE)、CD_(3)^(+)、CD_(4)^(+)/CD_(8)^(+)、B细胞、NK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并记录相应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相关指标。结果:4周时5例患者达完全有效(CR),应用利妥昔单抗后,血小板计数有整体升高趋势,其中治疗后第3周、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96周,2例复发,再次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输注治疗仍有效。治疗前后血清IgG、IgM、IgA、IgE水平及CD_(3)^(+)、CD_(4)^(+)/CD_(8)^(+)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LEDAI评分、血沉、补体C3、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较好,起效较快,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疗效性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IL-23p19基因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琤 司宇 +5 位作者 徐贵霞 叶辛 谷明莉 任传路 吴天勤 邓安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7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研究IL-23p19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55例ITP和3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目的研究IL-23p19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55例ITP和3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23p19基因表达量,分析ITP患者IL-23p19基因表达与疾病分期、血小板数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PBMC中IL-23p19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明显增高,且慢性ITP和难治性ITP IL-23p19基因表达均高于新诊断期,难治性ITP高于持续性ITP;ITP患者IL-23p19表达与PLT呈负相关,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IL-4、IL-10无相关性。结论 IL-23p19基因在ITP中表达升高,IL-23表达异常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白介素23p19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