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区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以武川县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秦红灵 高旺盛 何文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7-161,共5页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内蒙古武川县种植业系统环境基础和经济特征。结果表明:武川县种植业系统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和化肥投入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84.2%,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种植系统。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再加上对资源环...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内蒙古武川县种植业系统环境基础和经济特征。结果表明:武川县种植业系统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和化肥投入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84.2%,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种植系统。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再加上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利用,在同等条件下,其农产品在国内和世界市场并不具有竞争能力。改善环境投入,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才能提高种植业系统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能值分析 武川县 利用结构 农产品生产 世界市场 经济特征 半干旱区 北方农牧交错带 种植系统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流动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晓萌 王寅 +2 位作者 焉莉 冯国忠 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7-429,共13页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畜牧产品生产地,农牧产品大量生产影响养分流动的趋势,而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又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畜牧产品生产地,农牧产品大量生产影响养分流动的趋势,而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又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区域农牧系统氮、磷养分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理1984—2014年统计资料数据和查阅相关文献参数,利用NUFER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以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估算各省域农牧系统中氮、磷养分的流量、损失量,并对各省域氮、磷养分的循环利用情况、损失途径及利用率作出综合评价,探究东北地区氮、磷养分在农牧生产系统中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1984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总输入量分别为669、746、716 Gg;磷素总输入量分别为121、222、169 Gg,至2014年氮素输入量增长至1 899、1 572、2 256 Gg;磷素输入量达到471、393、769 Gg,氮、磷养分的投入量表现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氮素养分损失率吉林地区最高,磷素养分损失率辽宁地区最高。氮、磷养分循环再利用方面,吉林地区的循环利用率最高,辽宁地区最低。近30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农田生产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分别下降10%、11%、32%;磷素养分利用率分别下降16%、2%、23%。畜禽生产系统中,氮素养分的利用率分别增加3%、11%、10%,磷素养分利用率分别增加0.8%、1.9%、3.2%。农牧结合生产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分别由1984年的26%、36%、52%降至2014年的13%、21%、22%,整体表现为黑龙江>辽宁>吉林;磷素养分利用率由1984年的25%、25%、31%降至2014年的9%、14%、10%,表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结论】1984—2014年,东北地区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投入大幅增加,不同省域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黑龙江地区的氮、磷养分可利用总量均最高,而氮、磷养分的循环再利用率则表现为吉林地区最高。东北地区农牧结合系统中,黑龙江地区氮素利用率高于其他地区,辽宁地区的磷素利用率高于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吉林和辽宁地区的氮、磷养分损失率分别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特征提出农牧管理方面合理化建议,为东北地区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农牧系统 NUFER模型 氮、磷流动 养分管理
下载PDF
稻/牧草-鹅农牧结合模式农田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卫建 冯金侠 +2 位作者 郑建初 吴魁 李小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97-99,共3页
1997~1999年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冬种黑麦草养殖菜鹅的稻/牧草-鹅农牧结合生产模式在不施除草剂的情况下能有效控制田间冬季杂草,实施该模式后翌年冬闲时田间杂草群落密度仅为稻/麦对照模式的8.88%,且冬季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1997~1999年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冬种黑麦草养殖菜鹅的稻/牧草-鹅农牧结合生产模式在不施除草剂的情况下能有效控制田间冬季杂草,实施该模式后翌年冬闲时田间杂草群落密度仅为稻/麦对照模式的8.88%,且冬季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看麦娘”、“猪殃殃”、“大巢菜”分别占15.38%、30.77%和30.77%,即单子叶杂草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稻/麦复种连作田。该模式比稻/麦复种连作方式土壤总N、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23.13%、27.10%、31.25%、98.37%和46.73%,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且可减少除草剂、杀虫剂施用量,降低土壤有毒物质的残留。总结了该模式的系统耦合技术并提出该模式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结合 南方稻区 农业持续发展 农田生态环境 牧草
下载PDF
南方集约农区农牧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卫建 谭淑豪 +1 位作者 冯金侠 章熙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为寻求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作者在分析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对农牧结合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作了全面论述。结果表明,农牧结合是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南方集约农区 农牧结合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艳敏 王立刚 +7 位作者 陈仲新 唐华俊 李文科 王毅敏 马成龙 白锐峥 陈敦善 费健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6,123,共6页
以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以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集成了耕地利用评估模型和草地建设管理模型,并进行了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实证研究。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将为农业结构调整、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牧业 可持续发展 决策支持系统 GIS RS GPS 山西省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的“早双高”技术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旭 赵明 +3 位作者 李连禄 徐正浩 甄兆敏 张飞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6-57,60,共3页
论述了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早双高”技术体系的内涵、生理生态基础和增产潜力。该技术体系以早熟、双穗和高产为中心,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的光温资源,实现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饲用玉米 育种 栽培技术 产量 品质 生育期 种植密度 性状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芳 王堃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4,共4页
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的特点。通过对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以及农业与畜牧业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该区农业与牧业发展在土地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农业与牧业在产品的提供... 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的特点。通过对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以及农业与畜牧业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该区农业与牧业发展在土地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农业与牧业在产品的提供方面又存在着互补关系。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对农牧业发展起着负作用。在农牧并存是该区必然选择的前提下,发展农牧业经济必须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建立农牧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生态改善的良性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经济系统 农牧业 竞争关系 互补关系
下载PDF
日喀则市农区畜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普琼 郝明德 王缠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9-263,共5页
通过农户调查,并根据日喀则市1992-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农牧业结构及农区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畜群结构单一;加工体系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压缩粮食播... 通过农户调查,并根据日喀则市1992-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农牧业结构及农区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畜群结构单一;加工体系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压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饲料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改进畜群结构,增加耗粮型牲畜数量;建立饲料和农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机化程度,兴修水利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喀则市 农区畜牧业 结构调整 畜产品 加工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权明 冉龙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共5页
通过对高桥示范区的考察 ,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该区的种植业不应单纯追求粮食的再高产 ,而是应一方面提高种植业的自身效益 ,由温饱型向经济型转变 ,从经济型向高效型转变 ;另一方面 ,种... 通过对高桥示范区的考察 ,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该区的种植业不应单纯追求粮食的再高产 ,而是应一方面提高种植业的自身效益 ,由温饱型向经济型转变 ,从经济型向高效型转变 ;另一方面 ,种植业要从单纯的粮食生产调整为配合商品优势产业——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从单纯的种植型发展为种养结合型。种植业结构调整 ,要以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为基础 ,以发挥区域性商品比较优势为手段 ,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商品型生态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沟壑区 种植业 草地畜牧业 结构调整 陕北地区
下载PDF
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继承 孔祥旋 +2 位作者 寇长林 王秋杰 王永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6,共4页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沙区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特征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集约农区农牧系统区域差异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卫建 卞新民 +2 位作者 李昌新 章熙谷 王龙裕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59-62,共4页
通过多方调研,制定了长江三角洲集约农区农牧系统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种植业与养殖业特征和社会消费与农村经济特征等方面内容。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约定了长江三角洲集约农区边界,分析了农牧系统的主要特... 通过多方调研,制定了长江三角洲集约农区农牧系统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种植业与养殖业特征和社会消费与农村经济特征等方面内容。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约定了长江三角洲集约农区边界,分析了农牧系统的主要特征,以县(市)为单位将长江三角洲集约农区农牧系统划分为5个区并论述了其特征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集约农区 农牧系统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牧区半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及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平 武丽雯 +2 位作者 丁勇 金轲 智荣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全国13个省(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线上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新冠疫情发生对农牧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对牧区半牧区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影响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储备饲草料习惯、家畜饲养规模和家庭净收入... 基于全国13个省(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线上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新冠疫情发生对农牧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对牧区半牧区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影响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储备饲草料习惯、家畜饲养规模和家庭净收入对农牧民抵御疫情影响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牧区半牧区发展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是我国牧区政策、牧区地缘优势和农牧民生产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牧区存在的风险与发展短板,从完善牧区政策和市场条件、创新生产模式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及加强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牧区半牧区草原畜牧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牧区半牧区 草原畜牧业 农牧民 适应性
下载PDF
红壤低丘岗地区优化种养结合模式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屠人凤 樊剑波 何园球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8期87-92,共6页
为了探明红壤丘岗地区优化的种养结合模式在能值流动方面的特征及优势,通过采集种养系统各环节数据,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红壤低丘岗地区优化种养结合模式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对该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环境压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指标... 为了探明红壤丘岗地区优化的种养结合模式在能值流动方面的特征及优势,通过采集种养系统各环节数据,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红壤低丘岗地区优化种养结合模式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对该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环境压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指标等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优化模式具有较高的能值产出率,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较高的能值自给率,较低的环境负载率。通过该研究,可以得知该优化模式在研究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地区 低丘岗 种养结合 能值分析
下载PDF
农牧交错地带紫花苜蓿生产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齐广 王云 +1 位作者 陈申宽 刘玉良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57-660,共4页
农牧交错带是由种植业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和以草食家畜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耦合而成的.是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出现为典型景观特征的自然群落与人工群落相互镶嵌的生态复合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提出,农... 农牧交错带是由种植业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和以草食家畜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耦合而成的.是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出现为典型景观特征的自然群落与人工群落相互镶嵌的生态复合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提出,农牧交错地带苜蓿的种植面积增加迅速,大面积种植后带来以下的问题,一是苜蓿品种选择不当,苜蓿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差,突出表现为抗逆性差、抗病性差,产量低,品质达不到要求;其次,播种时间选择不当,出苗管理技术落后,苜蓿出苗率低,幼苗同杂草的竞争力差,成苗率低,保苗株数很难达到相应指标;第三,栽培管理落后,在病虫害和杂草防除上用药不当,防效不佳甚至产生药害,肥料使用盲目,导致杂草、病虫害频繁发生,苜蓿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第四,刈割技术原始,收获时间不当,制约了刈割茬次,直接降低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在苜蓿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地带 紫花苜蓿 对策
下载PDF
论河北坝上高寒半干旱区生态-经济兼顾型农牧结构调整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福存 杜雄 贺玉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6年第3期62-64,78,共4页
坝上高寒半干旱区是包括冀西北及内蒙、山西雁北地区的特殊经济生态类型区。经过近6年的“一退双还”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该区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通过对坝上高寒区沙质栗钙土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经济兼顾型农牧业结构... 坝上高寒半干旱区是包括冀西北及内蒙、山西雁北地区的特殊经济生态类型区。经过近6年的“一退双还”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该区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通过对坝上高寒区沙质栗钙土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经济兼顾型农牧业结构的调整的依据分析以及大量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旨在实现“更换作物,集雨高效;以农养牧,农牧结合;良性循环,资源持续”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 结构调整 高寒半干旱区 河北坝上
下载PDF
牧草在农区畜牧业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金宝 《四川畜牧兽医》 2002年第11期24-25,共2页
本文以农区畜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牧草在农区畜牧业中的作用。说明应该进一步提高牧草在农区畜牧业中的地位。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品种结构 生态系统 牧草 农区 畜牧业
下载PDF
强化半农半牧区草业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瑞玲 《农业工程》 2018年第3期63-64,共2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半农半牧区。结合围场半农半牧区草业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强半农半牧区草业建设的有效措施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可为我国同类型地区强化草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半农半牧区 草业建设 强化措施 现代畜牧业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春季土壤底墒估算模式研究
18
作者 侯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2,53,共8页
利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13个站点20a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前期不同时段降水量(R)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o)与春季实测底墒的关系,分别建立了不同生态气候经济类型地区0~50cm和0~20cm土层的底墒估算模型,并利用2001~200... 利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13个站点20a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前期不同时段降水量(R)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o)与春季实测底墒的关系,分别建立了不同生态气候经济类型地区0~50cm和0~20cm土层的底墒估算模型,并利用2001~2002年土壤湿度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预测准确率平均为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墒 春季 土壤水分 农牧交错带 生态气候 参考作物蒸散量 土壤湿度 内蒙古 经济类型 模式研究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草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0
19
作者 昝林森 成功 +1 位作者 闫文杰 柳泽新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9-88,共10页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草牧业,对中国草业和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现有数据分析的...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草牧业,对中国草业和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现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西部地区草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西部地区农区、牧区、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草牧业 农区 牧区 农牧交错带
原文传递
“山地耕牧型”文化的特点及其耕作技术体系——以威宁县雪山镇栽树村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荣培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4,共6页
贵州的乌蒙山地区是中国“山地耕牧型”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栽树村地处乌蒙山高原的核心地带,其农牧并举、牧业为重的文化特色,具有中国“山地耕牧型”文化的普遍性特点,定居、放牧与旱作、轮耕的巧妙结合,反映了人类文化与自然环... 贵州的乌蒙山地区是中国“山地耕牧型”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栽树村地处乌蒙山高原的核心地带,其农牧并举、牧业为重的文化特色,具有中国“山地耕牧型”文化的普遍性特点,定居、放牧与旱作、轮耕的巧妙结合,反映了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耕牧型文化 特点 耕作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