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姆河盆地东北部碳酸盐岩区域性地层超压成因
1
作者 聂明龙 张波 +1 位作者 程木伟 于太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8-1110,共13页
由于碳酸盐岩沉积成岩作用与碎屑岩不同,碳酸盐岩地层超压具有高度非均质性,然而阿姆河盆地东北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却发育了大面积区域性超压现象。本文运用实测地层压力和钻井液密度计算压力的方法,刻画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地层异常超压... 由于碳酸盐岩沉积成岩作用与碎屑岩不同,碳酸盐岩地层超压具有高度非均质性,然而阿姆河盆地东北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却发育了大面积区域性超压现象。本文运用实测地层压力和钻井液密度计算压力的方法,刻画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地层异常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上覆膏盐岩地层压力的垂向叠置关系,运用碳酸盐岩物性、压汞分析和烃源岩生烃模拟及构造挤压增压模拟等方法,从纵向与横向对比超压与常压差异分布的角度,探讨了碳酸盐岩超压成因。研究表明:盐下碳酸盐岩发育常压与强超压,强超压区大面积连续发育,与局部构造和断裂无关。盐下致密碳酸盐岩形成封闭体系,虽然构造挤压作用发育了断层与裂缝,但是由于膏盐岩的塑性,未破坏盐下碳酸盐岩封闭体系,是超压区域性连续发育的前提;同时,强烈构造挤压对超压发育有重要贡献。由于膏盐岩的良好封闭性,使膏盐岩层与碳酸盐岩层之间优质烃源岩(TOC最高达6%)生成液态烃类向盐下碳酸盐岩排烃,也促进了超压发育;由于膏盐岩与碳酸盐岩之间发育的泥岩隔层,石膏矿物脱水作用不是碳酸盐岩超压的成因,并且,石膏成岩脱水作用对盐下碳酸盐岩开放体系作用微弱。研究成果对盐下异常超压的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地层 区域性异常高压 盐下 前陆冲断带 阿姆河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区域性超压特征与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关系
2
作者 李伟 谢武仁 王雪珂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近20年来持续发现大型、超大型气田,其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成藏机理却众说纷纭,尤其是地层超压如何有效促进大气田形成的机理已经成为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为此,基于实测地层压力与钻井液密度等开展了地层压力系数与视地层压力... 四川盆地近20年来持续发现大型、超大型气田,其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成藏机理却众说纷纭,尤其是地层超压如何有效促进大气田形成的机理已经成为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为此,基于实测地层压力与钻井液密度等开展了地层压力系数与视地层压力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并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气藏发育规律,探讨了四川盆地中西部重点地区超压体系基本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除山前破碎带、西南部地区喜马拉雅期隆升破裂带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超压现象,超压地层的厚度介于4000~8000 m;②超压普遍发育,天然气大规模聚集的区域性直接盖层变得模糊与不重要,导致岩性气藏的大规模、大面积、多层系发育成为可能;③巨厚超压层及其内部断裂的发育,促进了气源充足、构造相对稳定区天然气多层系与多区带规模成藏。结论认为,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构造相对稳定区巨厚层超压的形成,是现今天然气得以多层位与多区带大规模聚集的重要机制,巨厚超压层内部与其下部地层压力系数较低的区域是最有利于大型气田形成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西部 区域性超压 超压强度 超压层 超压封存 天然气大规模聚集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桃 吴通 +3 位作者 方朝刚 章诚诚 邵威 廖圣兵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415-423,共9页
下扬子复杂构造区的油气保存问题一直是地质勘探的难点,超压特征的发现为寻找有利保存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气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WWY-1井)首次钻遇的三叠系周冲村组超压层,通过地质分析与理论计算... 下扬子复杂构造区的油气保存问题一直是地质勘探的难点,超压特征的发现为寻找有利保存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气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WWY-1井)首次钻遇的三叠系周冲村组超压层,通过地质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区内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成因。该区周冲村组岩性组合主要为白云岩+膏岩,盐间白云岩储层实测压力系数为1.8~1.9,单井压力系统呈“常压—超压”阶梯式结构特征;膏岩层的强封盖性是气藏超压形成的基础,膏岩脱水、高压烃类流体传递、储层烃类裂解及构造抬升是周冲村组气藏强超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不同成因超压特征及联系,进一步将周冲村组气藏超压演化过程划分为“常压-膏岩脱水弱超压-生烃流体传递超压形成-烃类裂解超压形成-抬升超压保存”5个阶段。下扬子地区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形成过程的解剖,对其他同类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式、富集程度和保存相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凹陷 周冲村组 气藏超压特征 超压成因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异常高地层压力成因力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明利 谭成轩 +1 位作者 汤良杰 孙炜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5,102,共4页
在已有的众多超压机制中 ,构造应力作用是人们普遍认为有效的少数几种增压机制之一 .为此 ,进行了克拉 2气藏剖面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在克拉 2储集层构造部位有 10MPa左右的应力集中 ,克拉 2气藏异常高地层压力中约 5 ... 在已有的众多超压机制中 ,构造应力作用是人们普遍认为有效的少数几种增压机制之一 .为此 ,进行了克拉 2气藏剖面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在克拉 2储集层构造部位有 10MPa左右的应力集中 ,克拉 2气藏异常高地层压力中约 5 0MPa由构造应力作用引起 ,剩余部分由其他增压机制引起 .该研究对于准确评价气藏的储量、指导气藏开发等有一定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拉2气藏 异常高地层压力 成因 力学分析
下载PDF
管道内预混气体爆燃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喻健良 周崇 刘润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3-455,466,共4页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燃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前驱冲击波、升压、降压、余压四个阶段 ,将气体燃烧的变化过程分为未燃、燃烧、已燃三个阶段 ,并对各阶段中超压和火焰传播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燃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前驱冲击波、升压、降压、余压四个阶段 ,将气体燃烧的变化过程分为未燃、燃烧、已燃三个阶段 ,并对各阶段中超压和火焰传播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得到了燃烧时间与火焰传播速度之间成直线关系 ,以及实验中反应区的宽度要远大于湍流燃烧理论中的反应区宽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超压 火焰传播 燃烧时间 反应区厚度
下载PDF
黄河口地区中深层超压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美玲 潘仁芳 潘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8-11,3,共4页
应用Bower法对不同超压成因的地层压力进行预测,通过对黄河口地区单井地层压力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分析认为,区内中深层普遍存在超压现象,在纵向上超压一般在2600m左右开始出现;在平面上,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超压现象分布最为广泛。利用速... 应用Bower法对不同超压成因的地层压力进行预测,通过对黄河口地区单井地层压力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分析认为,区内中深层普遍存在超压现象,在纵向上超压一般在2600m左右开始出现;在平面上,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超压现象分布最为广泛。利用速度-垂直有效应力及密度-垂直有效应力交会图对超压成因进行识别认为,黄河口地区东营组超压成因机制主要为欠压实和生烃作用,以欠压实为主;沙河街组超压成因机制以生烃作用为主,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沉积速率相对于浅部加大,其超压成因机制常为多种因素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地区 中深层 超压成因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深盆气藏勘探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冈 管路平 +1 位作者 王良书 孙开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5,共5页
深盆气藏是天然气勘探与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深盆气藏的勘探须基于地质理论、勘探方法和工程技术三者“一体化”的综合研究。“一体化”综合研究主要包括:①强调油气勘探过程中,深盆气藏地质理论的研究与应用;②针对深盆气藏地质特征,... 深盆气藏是天然气勘探与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深盆气藏的勘探须基于地质理论、勘探方法和工程技术三者“一体化”的综合研究。“一体化”综合研究主要包括:①强调油气勘探过程中,深盆气藏地质理论的研究与应用;②针对深盆气藏地质特征,开展与之相配套的多学科综合勘探方法研究;③钻井和试采工程技术的改进。这3方面的研究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以深盆气藏地质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深盆气藏综合勘探方法的探索性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识别深盆气藏是可行的。地质、地震资料显示,尺溪向斜生储盖条件配置完好,已形成“压力封存箱”,为该区深盆气藏勘探的前景区。基于深盆气藏系统要素分析,提出了适合于通南巴构造带的深盆气藏地质模型。构造向斜部位、区域性压力转换带以下、陆相地层中的上沙溪庙组下部到下沙溪庙组上部局部异常高压区是深盆气藏勘探的重点位置,建议进一步论证后部署探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藏 勘探方法 综合研究 压力封存箱 压力转换带 异常高压区
下载PDF
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供给条件及成藏分布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孟繁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基于滨北地区青一段泥岩超压和T2断裂发育特征,研究了扶杨油层油气供给条件,认为滨北地区扶杨油层同时具有青一段泥岩存在超压和T2断裂大量发育2个有利的条件,青一段源岩可以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断层向扶杨油层中供给油气.通过理论计算... 基于滨北地区青一段泥岩超压和T2断裂发育特征,研究了扶杨油层油气供给条件,认为滨北地区扶杨油层同时具有青一段泥岩存在超压和T2断裂大量发育2个有利的条件,青一段源岩可以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断层向扶杨油层中供给油气.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在滨北中南部地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距离最大可达957m,最大层位不仅可以穿过扶余油层,而且大部分地区还可以到达杨大城子油层.目前滨北地区扶杨油层见到的油气显示均分布在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区域内,表明青一段源岩对扶杨油层供给油气作用对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区域及附近应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北地区 扶杨油层 供给条件 超压 T2断层 成藏分布
下载PDF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larg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oil-prone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被引量:3
9
作者 XUE Yong’an WANG Dey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The Bohai Bay Basin is a typical oil-prone basin, in which natural gas geological reserves have a small proportion. In this basin, the gas source rock is largely medium-deep lake mudstone with oil-prone type Ⅱ2-Ⅱ1 k... The Bohai Bay Basin is a typical oil-prone basin, in which natural gas geological reserves have a small proportion. In this basin, the gas source rock is largely medium-deep lake mudstone with oil-prone type Ⅱ2-Ⅱ1 kerogens, and natural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poor due to active late tectonic movement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large natural gas field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ve been elusive.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of Bohai Bay Basin and comparison with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conventional large-sca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were examined from accumulation dynamics, structure and sedi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conventional larg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Bohai Bay Basin mainly include one core element and two key elements. The core factor is the strong sealing of Paleogene "quilt-like" overpressure mudstone. The two key factors include the rapid maturation and high-intensity gas generation of source rock in the late stage and large scale reservoir. On this basis, large-scale nature gas accumulation model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ve been worked out, including regional overpressure mudstone enriching model, local overpressure mudstone depleting model, sand-rich sedimentary subsag depleting model and late strongly-developed fault depleting model. It is found that Bozhong sag, northern Liaozhong sag and Banqiao sag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and are worth exploring. The study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ance for exploration of large sca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Basin oil type lacustrine basin large nature gas pool Bozhong 19-6 regional"quilt-like"overpressure mudstone rapid and high-intensity gas generation in late period large scale reservoir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过剩压力与气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银晓 曹跃 +4 位作者 高胜利 周进松 林桂芳 乔向阳 刘鹏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4期34-40,共7页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生界天然气运移与富集规律,利用测井声波资料计算上古生界本溪组至石千峰组最大埋深期泥岩过剩压力,分析流体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已发现气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普遍发育两个欠压实带,石...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生界天然气运移与富集规律,利用测井声波资料计算上古生界本溪组至石千峰组最大埋深期泥岩过剩压力,分析流体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已发现气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普遍发育两个欠压实带,石盒子组—石千峰组过剩压力普遍较高,主要分布在3.00~15.00 MPa之间,最高可达到22.20 MPa;本溪组—山2段过剩压力主要分布在1.02~10.00 MPa之间,最高为17.38 MPa。充足物源、快速沉积导致的"欠压实"和烃源岩大量生排烃"膨胀压"是研究区过剩压力带形成的主要原因。过剩压力带发育与天然气富集关系密切,下部过剩压力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同时局部对下部本溪组、山2段气藏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上部过剩压力发育带是山1段、盒8段气藏富集的重要区域性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过剩压力 上古生界气藏 区域性盖层 运移动力
下载PDF
鄂南彬长地区延长组过剩压力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旸璐 过敏 +2 位作者 孔为 刘爱田 戚家振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6,共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层位过剩压力发育,过剩压力影响着长6-长8层位的油气运距方向,过剩压力与油气成藏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对泾河等30余口井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根据声波测井资料绘制出,JH55井等30余口彬长地区的泥...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层位过剩压力发育,过剩压力影响着长6-长8层位的油气运距方向,过剩压力与油气成藏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对泾河等30余口井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根据声波测井资料绘制出,JH55井等30余口彬长地区的泥岩压实曲线图的分析;结合彬长地区的地质背景及压实特征,明晰过剩压力结构及与油藏关系。研究表明:过剩压力为石油运移提供动力条件,彬长地区排烃方向为过剩压力梯度变化大的方向,石油主要向长8段运聚。彬长地区延长组主要发育两种成藏组合,其上形成长7段生、长6段储、长4+5段封盖的中部源内成藏组合;其下形成长7段生、长8段储、长7段封盖的下部源内成藏组合,以此建立鄂南彬长地区成藏模式,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部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压力 压实曲线 运聚模式 彬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