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modified global ocean tide model with local tides of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on load gravity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 area
1
作者 周江存 孙和平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3期354-360,379,共8页
By using 11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 and tidal gauge data obtain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the influence of the ocean loading on gravity field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 area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 By using 11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 and tidal gauge data obtain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the influence of the ocean loading on gravity field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 area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original global models and modified models with local tide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above calculation.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at the position near the sea are so large that the local tide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alculation. When the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 of CSR4.0, FES02, GOT00, NAO99 and ORI96 are chosen, the local effect for M2 is less than 0.10 × 10-8 m·s-2 over the area far away from sea. And the local effect for O1 is less than 0.05 × 10-8 m·s-2 over that area when choosing AG95 or CSR3.0 models. This numerical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hoice of model is a complex problem because of the inconsistent accuracy of the models over the areas of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ocean tide model local tides data modification ocean tide loading
下载PDF
The performance of a z-level ocean model in modeling the global tide 被引量:3
2
作者 XIAO Bin QIAO Fangli SHU Q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5-43,共9页
The performance of a z-level ocean model, the Modular Ocean Model Version 4(MOM4),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simulating the global tide with different horizontal resolutions commonly used by climate models. The perfo... The performance of a z-level ocean model, the Modular Ocean Model Version 4(MOM4),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simulating the global tide with different horizontal resolutions commonly used by climate models. The performance using various sets of model topography i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filter radius can improve the simulated co-tidal phase and that better topography quality can lead to smaller rootmean square(RMS) error in simulated tides.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impact of spatial resolu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results are sensitive to horizontal resolutions. The calculated absolute mean errors of the co-tidal phase show that simulations with horizontal resolutions of 0.5° and 0.25° have about 35.5% higher performance compared that with 1° model resolution. An internal tide drag parameterization is adopted to reduce large system errors in the tidal amplitude. The RMS error of the best tuned 0.25°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satellite-altimetry-constrained model TPXO7.2 is 8.5 cm for M_2. The tidal energy fluxes of M_2 and K_1 are calculated and their patter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from the TPXO7.2.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tidal energy fluxes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a model sk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tide Modular ocean model global tidal energy flux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 based on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in China
3
作者 Hongbo Tan Olivier Francis +5 位作者 Guiju Wu Guangliang Yang Jiapei Wang Xiaotong Zhang Jinshui Huang Chongyang She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CSCD 2021年第6期451-458,共8页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loading effects from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 do not match actual measurements of gravity attraction and loading effects in Southeast Asia.In this paper,taking advantage of a ...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loading effects from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 do not match actual measurements of gravity attraction and loading effects in Southeast Asia.In this paper,taking advantage of a unique network of gravity tidal stations all over the Chinese mainland,we compare the observed and modeled tidal loading eff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most recent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efficiencies of the ocean tidal loading correction for O_(1),K_(1),M_(2) are 77%,7 s3%and 59%,respectively.The loading correction efficiencies using recent ocean tidal models are better than the 40 years old Schwiderskis model at coastal stations,but relative worse at stations far from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signals ocean tidal loading global ocean tide models gPhone gravimeter
下载PDF
基于POM的全球M_(2)正压潮数值模拟
4
作者 付庆军 林磊 +1 位作者 谭伟 王胜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型,但在全球潮汐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尚待检验。本研究将三极网格和潮汐势引入POM中,对包含北极点的海洋潮波问题进行模拟,并建立水平分辨率1°×1°的全球大洋潮波数...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型,但在全球潮汐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尚待检验。本研究将三极网格和潮汐势引入POM中,对包含北极点的海洋潮波问题进行模拟,并建立水平分辨率1°×1°的全球大洋潮波数值模型,对全球M_(2)正压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太平洋存在5个M_(2)分潮无潮点,大西洋存在4个M_(2)分潮无潮点,印度洋存在3个M_(2)分潮无潮点,北冰洋存在2个M_(2)分潮无潮点;总体来看,大洋M_(2)分潮振幅小于近岸振幅,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2个M_(2)分潮的高振幅区,北冰洋与其他三大洋相比振幅最小。POM模拟结果与TPXO7.2全球潮汐同化模型结果基本一致,两者振幅均方根误差为5.6 cm,迟角均方根误差为10.0°,振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POM模拟结果与全球潮汐常数(GTCs)数据集对比,两者振幅均方根误差为21.4 cm,迟角的均方根误差为29.1°,振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1%。表明所构建的POM全球大洋潮波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全球潮波,得到全球潮汐的分布特征,为POM应用于其他全球海洋动力过程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 三极网格 M_(2)正压潮 全球大洋潮波模型 海洋潮波
下载PDF
基于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估计海潮负荷位移
5
作者 龚非非 《北京测绘》 2024年第9期1381-1386,共6页
本研究应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基于香港地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5个测站的垂直坐标时间序列,估计海潮负载位移,并与海潮模型预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采用奇异谱分析(SSA)对时间序列进行降噪处理,分析噪声对海潮负载位移估... 本研究应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基于香港地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5个测站的垂直坐标时间序列,估计海潮负载位移,并与海潮模型预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采用奇异谱分析(SSA)对时间序列进行降噪处理,分析噪声对海潮负载位移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SSA降噪显著提升了坐标时间序列的精度,其中白噪声和有色噪声分别下降了60.4%和21.68%。SSA降噪后,海潮负载位移反演值与模型预测值间的差异减少,显示噪声改正对提升反演精度有积极作用。利用GNSS PPP估计的M_(2)、K_(1)、K_(2)、O_(1)这四种主要潮汐分量引起的地表负载位移,与海潮模型的预测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但SSA降噪后的均方根误差不符值有所下降。本研究证实了利用GNSS PPP技术估计海潮负载位移的可行性,并强调了降低噪声在提高估计精度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潮负荷位移 动态精密单点定位 噪声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海潮模型
下载PDF
海洋中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力强化研究——以上海、深圳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坚真 杨蕊 王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74-85,共12页
作为中国沿海一线中心城市,上海和深圳拥有优越的临海区位、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成熟的产业经济体系。作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发达的特大中心城市,上海、深圳提出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 作为中国沿海一线中心城市,上海和深圳拥有优越的临海区位、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成熟的产业经济体系。作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发达的特大中心城市,上海、深圳提出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内7个同样提出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广州、天津、大连、宁波、舟山、厦门和青岛等沿海中心城市进行辐射力对比,并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计算分析辐射力最大的上海、深圳两个中心城市对各自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再基于两个城市的发展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及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层次分析法 引力模型 综合辐射力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GPS精密定位中的海潮位移改正 被引量:9
7
作者 郑祎 伍吉仓 +1 位作者 王解先 顾国华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5-408,421,共5页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 ,利用NAO99b全球海潮模型 ,计算了中国部分IGS站的海潮位移改正 ,并将海潮位移改正应用到GPS数据处理当中。在GAMIT软件的解算过程中 ,分别按加入和不加入海潮位移改正 ,对GPS基线分量和测站坐标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 ,利用NAO99b全球海潮模型 ,计算了中国部分IGS站的海潮位移改正 ,并将海潮位移改正应用到GPS数据处理当中。在GAMIT软件的解算过程中 ,分别按加入和不加入海潮位移改正 ,对GPS基线分量和测站坐标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海潮位移改正无论是对GPS基线分量还是对测站坐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海潮位移改正 精密定位 全球海潮模型 GAMIT软件 IGS 基线分量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全球大洋潮汐模式在南海的准确度评估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秀敏 魏泽勋 +2 位作者 吕咸青 王永刚 杨扬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采用南海海域60个验潮站和22个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轨道交叉点的调和常数资料,对比了TPXO7.2、GOT00.2、NAO.99b和DTU10四种全球大洋潮汐模式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在南海的准确度。为了准确评估这四种大洋潮汐模式... 采用南海海域60个验潮站和22个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轨道交叉点的调和常数资料,对比了TPXO7.2、GOT00.2、NAO.99b和DTU10四种全球大洋潮汐模式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在南海的准确度。为了准确评估这四种大洋潮汐模式在南海不同区域的准确度,本研究将南海分成了8个区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和东部区域,4个分潮都是DTU10准确度最高;南部区域,M2和O1分潮GOT00.2的偏差最小,S2和K1分潮DTU10的偏差最小。总体而言,在进行南海潮汐数值模拟选择开边界条件时,建议以DTU10模式为主,并利用GOT00.2模式作适当调整。还简单分析了南海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的潮汐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潮汐模式 南海 验潮站 卫星高度计
下载PDF
世界大洋潮波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沈春 左军成 +2 位作者 杜凌 李磊 李培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529,共7页
对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得到4个主要分潮(M2,K1,S2和O1)的调和常数,并与5个全球大洋潮波模式的模拟结果和138个验潮站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深水大洋,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结果与潮... 对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得到4个主要分潮(M2,K1,S2和O1)的调和常数,并与5个全球大洋潮波模式的模拟结果和138个验潮站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深水大洋,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结果与潮波模式模拟结果较一致;模拟出的无潮点的个数和位置也较一致;半日分潮模拟结果比全日分潮要好。5个模式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振幅的绝对偏差在1.0 cm左右,迟角的绝对偏差在10(°)左右。在陆架浅海,不同模型结果差异相对较大。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结果比模式模拟结果普遍偏小,尤其在陆架浅海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EX/Poseidon卫星 大洋潮波模式 世界大洋潮波
下载PDF
利用GPS动态PPP技术求解海潮负荷位移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红 涂锐 +1 位作者 刘智 蒋光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8-998,共11页
受特殊海岸线及复杂海底地形的影响,目前发布的全球海潮模型在局部沿海地区差异较大,需利用其他大地测量手段直接测定沿海地区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GPS技术因具有全天候、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获取海潮负荷位移参数的有效手段。... 受特殊海岸线及复杂海底地形的影响,目前发布的全球海潮模型在局部沿海地区差异较大,需利用其他大地测量手段直接测定沿海地区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GPS技术因具有全天候、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获取海潮负荷位移参数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GPS技术监测测站三维位移变化的灵敏度高于监测48个海潮参数的灵敏度这一基本思想,改进了利用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估计48个海潮调和参数的方法,直接逐历元求解三维海潮负荷位移变化,再利用调和分析方法提取主要潮波(M2、S2、N2、K2、K1、O1、P1、Q1)的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振幅与相位)。利用12个香港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8年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各测站的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文方法可有效加速K1潮波在东西方向的收敛。将GPS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估值与中国近海海潮模型值比较,发现除S2、K2和K1潮波的均方根误差较大外,其他潮波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5mm。将香港2008—2014年验潮站数据反演的潮波参数与海潮模型值比较,结果表明:GPS与验潮站数据反演的潮波参数均与中国近海海潮模型及HAMTIDE2011.11A全球海潮模型符合较好,验证了GPS 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的有效性。采用GPS PPP估计的8个潮波的振幅与相位值替换全球海潮模型中对应的潮波值,进行海潮负荷效应改正,可减弱GPS长时间序列中的半周年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精密单点定位 海潮负荷效应 全球海潮模型 验潮站
下载PDF
基于CMIP5资料的云南及周边地区未来50年气候预估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秀华 肖子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1-613,共13页
利用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及云南省124站资料,检验了参与IPCC AR5(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的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gram 5, CMIP5)及模式集合平均对... 利用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及云南省124站资料,检验了参与IPCC AR5(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的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gram 5, CMIP5)及模式集合平均对云南及周边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性能,同时进行该区域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情景下2006~2055年的气候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该区域气温和降水气候场空间分布、气温的线性趋势和春、夏季降水的年代际振荡特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且模式集合能力优于单一模式,气温模拟优于降水模拟,但春、夏季的降水好于其他季节,使得全年的总降水好于秋、冬两季。对未来情景预估表明,研究区域未来50年气温呈现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降水量保持年代际振荡特征并有所增加,2020年之前我国云南及其南部区域将经历相对的干旱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CMIP5 云南地区 气候预估
下载PDF
大连台重力固体潮受海潮负荷影响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翟丽娜 孔祥瑞 +2 位作者 杨锦玲 苑争一 王松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3-960,共8页
大连台重力固体潮汐观测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大,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8月14日的重力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重力潮汐参数,基于选取的8个海潮模型对O1、K1和M2波进行海潮负荷改正及评价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O1、K1和M2波的重力海潮负荷... 大连台重力固体潮汐观测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大,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8月14日的重力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重力潮汐参数,基于选取的8个海潮模型对O1、K1和M2波进行海潮负荷改正及评价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O1、K1和M2波的重力海潮负荷振幅分布频段在2.4~2.8μGal之间,3个主潮波的残差负荷改正有效性为43%~53%,8个海潮模型对大连台主潮波的海潮负荷改正差别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固体潮 海潮负荷 海潮模型 调和分析
下载PDF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祎 伍吉仓 +1 位作者 王解先 顾国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5-1369,共5页
大型GPS分析软件包GAMIT从10.0以上版本开始,正式采用由瑞典Onsala空间观测站Mr.H.G.Scher-neck提供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表stations.oct,用来计算GPS测站的海潮位移改正。但是系数表中只包含少数中国的IGS站,不能满足国内高精度大地测量... 大型GPS分析软件包GAMIT从10.0以上版本开始,正式采用由瑞典Onsala空间观测站Mr.H.G.Scher-neck提供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表stations.oct,用来计算GPS测站的海潮位移改正。但是系数表中只包含少数中国的IGS站,不能满足国内高精度大地测量,特别是地壳形变监测等数据处理的需要。为此,利用NAO99b全球海潮模型和基于1066A地球模型的格林函数,计算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全部25个基准站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将计算得到的系数替换或补充到原有的stations.oct文件中,就可以在计算海潮位移改正时减少测站坐标内插所带来的误差,提高GPS数据处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海潮位移改正系数 全球海潮模型 格林函数 海洋负荷潮 大地测量
下载PDF
中国区域GPS站海潮负荷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丹 盛传贞 +3 位作者 张立亭 肖根如 廖强强 张帅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讨论5个全球海洋潮汐模型NAO99b、FES2004、GOT4.7、TPXO7.2和EOT11a在中国区域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并基于这些全球海潮模型和高分辨率区域海潮模型,分析中国区域GPS站海潮负荷形变特征。采用GIPSY软件对中国区域GPS站长时间观测数据进行... 讨论5个全球海洋潮汐模型NAO99b、FES2004、GOT4.7、TPXO7.2和EOT11a在中国区域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并基于这些全球海潮模型和高分辨率区域海潮模型,分析中国区域GPS站海潮负荷形变特征。采用GIPSY软件对中国区域GPS站长时间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高精度区域海洋潮汐模型对中国沿海GPS站高精度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分析表明,加入区域海洋潮汐负荷形变后,对GPS时间序列垂向的影响最大可达5.01mm,可能会引起GPS时间序列中包含15d和173d的虚假周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潮模型 区域海潮模型 形变 GPS位置时间序列 GPS数据处理
下载PDF
用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中国及邻区重力场负荷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江存 孙和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8,355,共7页
利用11个全球海潮模型和中国东海及南海近海潮汐资料,计算了海潮负荷对中国及邻区重力场的影响,进而讨论了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负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沿海地区的负荷计算影响较大,因... 利用11个全球海潮模型和中国东海及南海近海潮汐资料,计算了海潮负荷对中国及邻区重力场的影响,进而讨论了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负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沿海地区的负荷计算影响较大,因此在计算海潮负荷对沿海台站的影响时,必须顾及近海潮汐效应.计算M2波海潮负荷时,选择CSR4.0,FES02,GOT00,NAO99和ORI96海潮模型,则对于内陆大部分台站负荷的近海效应在0.1×10-8m/s2量级;而计算O1波时,如选择AG95或CSR3.0模型,则在0.05×10-8m/s2量级.这说明模型中的各个潮波在我国沿海的准确性并不是一致的,因此模型的选择是比较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潮模型 近海海潮资料 修正 海潮负荷
下载PDF
近海潮汐效应对测站位移的负荷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江存 孙和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40-1344,共5页
利用TPXO6全球海潮模型和中国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研究了近海潮汐效应对我国沿海部分台站负荷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海效应对位移的水平和垂直分量的影响均达到了mm的量级,其中在厦门站的影响最大,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振幅分别接近3 mm和15... 利用TPXO6全球海潮模型和中国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研究了近海潮汐效应对我国沿海部分台站负荷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海效应对位移的水平和垂直分量的影响均达到了mm的量级,其中在厦门站的影响最大,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振幅分别接近3 mm和15 mm,因此近海潮汐效应是沿海地区GPS动力学应用中应该考虑的负荷效应中的一个因素.另外,各台站负荷位移水平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不一样的,最大值对于不同的台站出现在不同的方位,并且对于垂直分量,在上海站和在其他沿海站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反相关系.本文结果可为GPS资料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潮模型 近海潮汐资料 位移 时间变化
下载PDF
全球海潮模型最新进展及在中国沿海精度评估 被引量:12
17
作者 范长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6-481,共6页
介绍TPXO、FES、Chinatide、MIKE Global Tide、Utide等典型海潮模型,总结归纳其同化潮汐数据来源和最新的海洋地形数据,利用我国沿岸长期验潮站以外的26个中短期潮位观测站评估TPXO等海潮模型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全球海潮模型对我国沿... 介绍TPXO、FES、Chinatide、MIKE Global Tide、Utide等典型海潮模型,总结归纳其同化潮汐数据来源和最新的海洋地形数据,利用我国沿岸长期验潮站以外的26个中短期潮位观测站评估TPXO等海潮模型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全球海潮模型对我国沿海M_2分潮的预报精度普遍较低,且主导了几种海潮模型在中国海域的整体预报精度;相比MIKE Global Tide和TPXO7.2,TPXO8、TPXO_Yellow Sea 2010和TPXO_China&Ind模型在我国沿海的预报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潮模型 卫星测高 中国沿海 精度评估
下载PDF
海潮负荷对大连地震台重力固体潮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翟丽娜 王松阳 孔祥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海潮是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亮引力后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与重力固体潮具有同源性,会产生相同的频谱特征,因此,在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中会夹杂海潮信息(张邵栋等,1989)。分析重力固体潮汐残差信号可以获得地球内部动力学信息,但其中夹... 海潮是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亮引力后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与重力固体潮具有同源性,会产生相同的频谱特征,因此,在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中会夹杂海潮信息(张邵栋等,1989)。分析重力固体潮汐残差信号可以获得地球内部动力学信息,但其中夹杂的全球和局部海潮负荷对重力固体潮影响较大,仅采用滤波法难以剔除,尤其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在重力潮汐振幅中占比更大(杜文成等,2018)。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已知重力资料精密测定地球潮汐常数等地球物理学参数,研究地核运动等地球动力学问题,有必要对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海潮负荷信号改正(孙和平等,2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固体潮 海潮负荷 海潮模型 调和分析
下载PDF
海洋潮汐模型在浅海区域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虞南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6年第1期17-25,共9页
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 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使用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建立了十多个海潮模型。研究表明,1994-1996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正压波海潮模型在深海的精度为2—3cm,空间分辨率为50km量级,在浅海区域的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运用更加成熟精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数据同化技术中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测高资料,已经建立了一些改进的海潮模型。该文使用验潮站潮汐常数、测高资料以及交叉点资料,评估了6个海潮模型在浅海区域(包括中国海海域)的表现,以应用于今后对海平面的研究。初步分析表明,浅海区域的海平面高度的误差仍然相当显著。要发展海洋潮汐模型需要进一步减小潮汐混淆效应,提高长周期潮汐的精度,尤其在浅海区域。模型的改进必将增进对潮汐现象的认识,促进学科间进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研究(例如潮汐摩擦引起的月球自转的长期缓慢减速、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汐模型 浅海海域 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的重力和区域海洋潮汐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清超 孙和平 +3 位作者 王泽民 陈晓东 张胜凯 徐建桥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23,共8页
本文利用中山站弹簧重力仪记录的重力潮汐时间序列、验潮站数据、CATS2008区域和Eot11a全球海潮模型研究重力和海洋潮汐特征。结果表明,在周日频段,潮波O1的海潮振幅达到28 cm,4个主要潮波(Q1、O1、P1和K1)的全球模型与验潮站潮高差之和... 本文利用中山站弹簧重力仪记录的重力潮汐时间序列、验潮站数据、CATS2008区域和Eot11a全球海潮模型研究重力和海洋潮汐特征。结果表明,在周日频段,潮波O1的海潮振幅达到28 cm,4个主要潮波(Q1、O1、P1和K1)的全球模型与验潮站潮高差之和为4.2 cm,区域模型与验潮站潮高差之和为4.4 cm;在半日频段,潮波M2的海潮振幅达到20 cm,4个主要潮波(N2、M2、S2和K2)的潮高差之和分别为7.7 cm和5.1 cm,说明利用区域模型修正全球模型的重要性。经区域模型修正的全球海潮负荷改正后,重力主波K1、M2和S2的最终残差振幅分别下降了9.84%、56.14%和37.08%,说明区域海潮模型更能反映海洋潮汐的真实特征,用区域模型修正全球海潮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重力潮汐 区域和全球海潮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