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地双循环耦合视阈下地方高校区域特色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宏中 《职业技术》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区域特色人才是充分掌握、适应特定区域所具有的特殊条件、状态和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某种知识素质能力的特质,能够在区域内有效就业创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区域特色人才,要使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循环、小循环与地方经济... 区域特色人才是充分掌握、适应特定区域所具有的特殊条件、状态和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某种知识素质能力的特质,能够在区域内有效就业创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区域特色人才,要使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循环、小循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循环、大循环在质态、性质、特点、规模、方向等方面互相适应、支撑和耦合。当前,区域特色人才培养存在社会契合度、社会支撑度和政府政策力度不足等问题。优化区域特色人才培养,需要纵深推进地方经济循环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循环的利益、过程、人才、制度耦合,强化人才培养的驱动力量、根本基础、主体力量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特色 人才培养 地方经济循环 地方高校 耦合
下载PDF
中国经济内循环:来自多区域投入产出的演化证据
2
作者 江静 张昭君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10,共19页
促进国内经济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构建经济内循环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经济内循环分为区域内经济循环和区域间经济循环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区域内循环、区域间循环的测度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11大区域,重新构建11大区域投入产... 促进国内经济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构建经济内循环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经济内循环分为区域内经济循环和区域间经济循环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区域内循环、区域间循环的测度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11大区域,重新构建11大区域投入产出表,测度分析2007—2015年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区域特征、产业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7—2015年,中国各区域内部的循环能力总体得到提升,且长三角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内循环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区域;(2)区域间循环系数整体上升,各区域间的差异缩小,其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大湾区与国内其他区域的联系最为紧密;(3)从区域内产业循环来看,制造业主要通过后向关联促进区域内循环,服务业主要通过前向关联促进区域内循环;(4)区域间产业循环的平均水平提升,通过后向关联促进区域间循环的产业集中在第二产业部门,通过前向关联促进区域间循环的产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以及农业部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大湾区凭借多项优势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循环的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内循环 区域间循环 区域内循环 内循环区域特征 内循环产业特征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寅雅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以及中国现阶段的国际地位和经济体量来看,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大循环都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能让中国经济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推进对外开放跃上新台阶,实现“内循环驱动、外循环助推”的良性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实现,首先,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动能;其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奠基固本;再次,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抓手,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后,要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开辟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双循环经济 高质量发展 经济结构转型 区域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国家审计、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创新效率 被引量:6
4
作者 梁若浩 冯均科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国家审计的经济秩序治理功能在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联合检验方法,研究了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以... 国家审计的经济秩序治理功能在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联合检验方法,研究了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综合效能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发挥了双重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家审计通过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政府债务风险和区域数字化建设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区域创新效率 经济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国内统一大市场 国内大循环
下载PDF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翱 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新时代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必然要求,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战略机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内... 新时代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必然要求,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战略机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不仅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更要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能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动力。在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宏观战略指引下,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将会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差距 经济循环 扩大内需 新格局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下农业区域分工、增加值收益及分解
6
作者 刘希兰 周民良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2期24-36,共13页
论文基于构建的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探讨了国内大循环下农业区域分工与农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并在“需求-供给”视角下考察了引致农业增加值实现的不同渠道以及地区和部门特征。研究结论有:(1)研究期间各省份农业上游度与农业... 论文基于构建的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探讨了国内大循环下农业区域分工与农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并在“需求-供给”视角下考察了引致农业增加值实现的不同渠道以及地区和部门特征。研究结论有:(1)研究期间各省份农业上游度与农业生产端增加值、下游度与农业消费端增加值皆存在明显的正向关联。为满足其他地区的最终产品需求所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决定农业上游度的重要因素,农业中间品投入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业下游度。(2)各省农业增加值收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纯粹地区内循环,部分省份纯粹地区内循环占比超过90%,地区外复杂循环模式占比高于地区外简单循环,外循环在四种循环模式中占比较小,大部分省份外循环占比低于20%。(3)在地区外循环模式下,需求引致生产地区由河南、江苏、河北等地区,向邻近地区或农业大省转变。需求部门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食品和烟草等部门,且有向建筑业等非农部门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区域分工 国内大循环 农业增加值收益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省域经济双循环的结构演变及其增长效应——基于IRIOT-MRIO表的双元四循环分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华德亚 刘民政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81,共18页
作为国家的一个地区,省域的经济循环存在省域内、国家和全球三层地理边界,仅进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分解不能很好地反映其与国内其他省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因而有必要对省域经济循环进行更细致的结构分解,然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本... 作为国家的一个地区,省域的经济循环存在省域内、国家和全球三层地理边界,仅进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分解不能很好地反映其与国内其他省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因而有必要对省域经济循环进行更细致的结构分解,然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本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上,根据是否有其他省域参与循环引入单省域多省域双循环,进而对省域经济进行双元四循环的结构分解:单省域参与的国内循环为省内循环,多省域参与的国内循环为省际循环,单省域参与的国际循环为简单国际循环,多省域参与的国际循环为复杂国际循环。基于此,通过构建MRIO-IRIOT表测算出2012、2015、2017年30个样本省域16个行业4种经济循环的产出,用各经济循环的强度(产出占比)来刻画循环结构,并对省域不同行业的循环强度按产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省域各经济循环强度,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各省域经济的循环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不同的演变趋势;总体上看,循环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省内循环、省际循环、复杂国际循环、简单国际循环,呈现出“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发展格局,并具有“国内循环增强、国际循环减弱”的发展态势。进一步考察行业层面的4种经济循环强度变化对行业总产出增长的影响,分析发现:2012年后,4种经济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省际循环、复杂国际循环、省内循环、简单国际循环,表明循环结构沿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向演进,并具有“多省域循环增强、单省域循环减弱,省际循环增强、简单国际循环减弱”的优化趋势;省际循环与复杂国际循环相互强化的效应显著,因而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之一。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对省域经济的双元四循环分解拓展和深化了双循环结构的量化分析,从动态角度研究循环结构变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循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作用的检验则有利于探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本文研究表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实现也需要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因此,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地区联动的国内循环质量提升促进国际循环结构升级,进而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循环结构 经济循环 省级区域 加值分解 国内循环 国际循环
下载PDF
江门经济波动特征分析
8
作者 许姣丽 蔡晓玲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探讨江门经济近30年的周期性波动,力图分析其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江门市政府如何调控其经济以减少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江门经济周期的总体特征是: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平均位势高、扩张长度长,总体上表现为江门经... 本文探讨江门经济近30年的周期性波动,力图分析其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江门市政府如何调控其经济以减少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江门经济周期的总体特征是: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平均位势高、扩张长度长,总体上表现为江门经济在高度波动中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波动特征 五邑地区
下载PDF
以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基础构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
9
作者 魏婕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9-23,共5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经济发展面临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思路,通过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方向。研究认为,“十四五”构建新...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经济发展面临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思路,通过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方向。研究认为,“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以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形成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需要培育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内需求体系,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大国市场优势;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打造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的基础上,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分工有序的区域良性发展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国内的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并融入国际新循环,探索“更高层次”开放合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国内外双循环 “十四五” 国内市场 融合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供应链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家庭资产选择、地区经济特征与居民消费水平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彦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26,共14页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总需求明显不足,国内消费持续不振,居民消费亟待提升。基于生命周期假说,从理论上分析了家庭资产选择与居民消费的动态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CFPS的居民家庭数据并匹配同年度地区层面的宏观数...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总需求明显不足,国内消费持续不振,居民消费亟待提升。基于生命周期假说,从理论上分析了家庭资产选择与居民消费的动态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CFPS的居民家庭数据并匹配同年度地区层面的宏观数据,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资产选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考察了地区经济特征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都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阶段住房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资产,可支配收入仍是决定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2)由地区层面因素造成的居民消费差异占整体消费差异的17.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均对家庭资产的消费拉动效应产生了正向调节。其中,对金融资产的调节作用更明显,对住房资产的调节不明显。(3)在主要省份中,广东省家庭资产的消费促进效应最大,贵州省、甘肃省最小;与农村家庭相比,中国城镇家庭资产对消费的拉动更明显;财务回答人年龄处于36~50岁之间的家庭,家庭资产的消费拉动效果更大。研究结论表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积极推动地区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现阶段提升中国居民消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资产选择 地区经济特征 居民消费 生命周期 普惠金融 分层线性模型(HLM)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的障碍:区域市场分割的效率损失 被引量:37
11
作者 余泳泽 胡山 杨飞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126,共19页
市场分割阻碍了要素市场化配置,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本文构建了市场分割影响生产率的理论模型,采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了城市层面的市场分割水平,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区域市场分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 市场分割阻碍了要素市场化配置,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本文构建了市场分割影响生产率的理论模型,采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了城市层面的市场分割水平,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区域市场分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市场分割显著降低了城市整体和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作用主要通过阻碍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增加交易成本三个传导渠道实现;市场分割的“互斥效应”能够弱化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性,降低周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市场分割对北方地区、国有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互联网发展有助于弱化市场分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逐渐破除市场分割,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区域市场分割 全要素生产率 互斥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