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277
1
作者 王珏 王荣基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31-47,共17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南北、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2)新质生产力在省域之间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衡特点;(3)分维度发现,生产资料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度最高,劳动者维度的贡献最低且存在空间极化现象;(4)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并具有时空收敛性特征。进而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挥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或可加深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发展格局的认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熵值法
下载PDF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底层逻辑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靖华 李景瑜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92-106,共15页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卡脖子”“重复建设”等问题。基于此,近年来科创走廊方兴未艾。其底层逻辑是,协同整合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创新资源,在跨市域的“中尺度”范围内,以基于科学的产业为引领进行产业优化与重组——产业重组,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全链条顺畅的“中尺度”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区域重构,最终实现价值的共创、共赢、共享。进而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维度构建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其关键是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资源要素流动配置,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最终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走廊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重组 区域重构 基于科学的创新 基于技术的创新
下载PDF
石家庄市县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时空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晓淼 贺军亮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选取石家庄市13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数,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使用ArcGIS绘制空间分布图,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 选取石家庄市13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数,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使用ArcGIS绘制空间分布图,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且都在2010—2017年间提升速度较快,而在2019年之后提升速度呈减慢的趋势。2010—2021年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均高于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但后者提升速度高于前者,表明石家庄市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势头较好。2010年以来,全市县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耦合协调度与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即2018年之前的提升速度要快于2018年之后。2021年,全市县域耦合协调度等级为“勉强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市 县域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关系
下载PDF
财政分权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玉阳 薛程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和环境规制是财政分权抑制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在低收入地区,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而在中高收入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为深化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 区域异质性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5
作者 范旭 杜颖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11-121,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调以满足科技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范式变革。为了深入探讨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科教融合发展的程度,在科教融合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构建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并对内生性、异质性、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整体的科教融合度的平均值从0.35提高到0.479,有一定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地方财政收入”这一工具变量,发现地方财政收入有效增强了科教融合度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效应;(3)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强弱有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推进科教融合对提升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最显著,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宏观层面既要加强区域内统筹资源调配,也要支持区域间的帮扶协作,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度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地方财政收入
下载PDF
科技情报三元结构融合创新研究
6
作者 涂彦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产业中科技情报三元结构的内涵与结构,在这种三元结构下的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的诸多问题函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三元结构 科技图书馆 科技情报 创新 区域创新
下载PDF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分析——以HG大学为例
7
作者 许建 邳雨辰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地方高校在区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地方高校、高等学校职能和科技创新等概念,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地方高校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地... 基于地方高校在区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地方高校、高等学校职能和科技创新等概念,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地方高校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地方高校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性三个角度,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现状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以地方高校为核心,高校—企业—政府三个主体间动态平衡、协同共进的服务区域科技创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科技创新模式 三螺旋理论 HG大学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与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洁 杨文举 +1 位作者 江雅婷 刘梦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8-134,共17页
构建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2004—2019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引入标准差椭圆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分析西部地区11个省份时空演变、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收敛... 构建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2004—2019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引入标准差椭圆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分析西部地区11个省份时空演变、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收敛趋势。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上升趋势,但距离极度耦合协调阶段仍存在一定差距;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各省份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σ收敛,西部地区整体和西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建议西部各省因地制宜,多维度支持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与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科技创新投入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数字资本视角下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永仪 袁勤俭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123,173,共11页
[目的/意义]为促进数字时代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及区域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尝试从数字资本视角研究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优化各省份数字资本投入及科技创新环境。[方法/过程]梳理和提炼数字资本的广义概念内涵,构建数字资本投... [目的/意义]为促进数字时代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及区域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尝试从数字资本视角研究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优化各省份数字资本投入及科技创新环境。[方法/过程]梳理和提炼数字资本的广义概念内涵,构建数字资本投入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及多源权威数据对我国省域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实证测评分析,借助SFA回归模型探析数字资本利用率的外部影响因素,根据调整环境因素、管理无效率和随机干扰影响前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情况,分析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结果/结论]总体上我国数字资本投入下的科技创新效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原因主要在于规模效率不足;未达到最优综合技术效率的省份存在生产结构与规模不当和数字资本利用率不足问题;大部分省份为数字资本投入下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未达到最优综合技术效率的省份以优化数字资本投入为基点,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差异化发展,推进我国省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科技创新效率 数字资本利用率 三阶段DEA模型 区域差异
下载PDF
金融发展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吗?——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蔚 潘红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教育人力资本存在门槛效应,当教育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槛值7.1507时,金融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要加大金融发展力度优化教育人口结构、推动区域教育人力资本均衡化发展、理顺区域人才流动体制,更好地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教育人力资本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中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芳 王国栋 +2 位作者 石媛媛 郭逸凡 高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51,共13页
海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海洋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理论,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2007-2021年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海洋新... 海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海洋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理论,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2007-2021年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平稳向上的趋势,东部海洋经济圈高于南、北部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且处于波动起伏状态,差异主要来源于超密度贡献;收敛性分析表明,全国沿海整体及东部海洋经济圈存在σ收敛,且全国及东、北部海洋经济圈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各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到各自的稳定状态。研究结论为分析海洋新质生产力时空格局提供依据,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科技创新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收敛性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基于省域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风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52,共7页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新发展差距主要产生于地区间差距,东部、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距最大,而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内部差距最大;产出发展差异是我国高校总体科技创新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性来源,不同维度差异的贡献存在地区异质性特征。厘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现状与特征,助推高校科技创新均衡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 科技创新 高效发展 治理体系
下载PDF
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下的最优转化区间
13
作者 郄海拓 王宛秋 周路涵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明确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总体上区域创新投入是否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二是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是否会影响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最优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 为明确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总体上区域创新投入是否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二是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是否会影响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最优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区间,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面板回归和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中部相关系数最高,西部最低;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下,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时,区域创新投入向创新绩效转化效率最高,但目前我国31个省份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普遍处于高水平。因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方面要持续坚持区域创新投入并考虑区域异质性特征;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压力下地方政府应优化调整创新资源配置,从以前的关注区域创新投入数额转向关注创新投入向创新绩效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绩效 区域创新投入 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 门槛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荣荣 何龙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水平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财政科技投入
下载PDF
粤港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比较分析与优化策略
15
作者 唐强 邱丹逸 +1 位作者 何雨谦 黄何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1期28-35,共8页
以广东和香港地区科技创新券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资助对象、资助服务范围、资助方式、标准与流程、资助资金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粤港科技创新券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对象比香港地区更加多元,但门槛... 以广东和香港地区科技创新券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资助对象、资助服务范围、资助方式、标准与流程、资助资金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粤港科技创新券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对象比香港地区更加多元,但门槛条件较高;(2)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的服务定义与香港地区相比不够清晰;(3)粤港科技创新券资助方式、标准和流程差异总体较大;(4)香港地区科技券资助资金管理相比广东更加规范,基本覆盖项目全过程。最后,为推动粤港科技创新券的互通互兑,对两地完善科技创新券政策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广东 科技创新券政策 比较分析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
16
作者 王影 季强 +2 位作者 吴远翔 杨光 单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从韧性设计的系统性、弹性、冗余性、气候适应性、灾害抵抗性5个特征出发,结合寒地的常态气候与极端灾害情况,立足于工程实践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从系统性层面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设计框架;从弹性层面构建适宜... 从韧性设计的系统性、弹性、冗余性、气候适应性、灾害抵抗性5个特征出发,结合寒地的常态气候与极端灾害情况,立足于工程实践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从系统性层面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设计框架;从弹性层面构建适宜寒地产业园区的韧性规划结构;从冗余性层面构建功能可拓展、韧性流线的韧性园区;从气候适应性层面构建低碳、尺度宜人的韧性空间形态;从灾害抵抗性层面提高寒地产业园区的景观要素韧性。同时,将该策略应用到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科创总部项目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韧性特征 产业园区 空间规划策略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科创总部项目
下载PDF
地方省份一流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分析探讨
17
作者 黄梅花 苗蕾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6期52-63,共12页
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聚焦科技期刊与区域科技创新,通过网络调研、文献调研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呈现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地区分布,分析一流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要素间的作用,探讨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情况,并以湖南省为例分析地方省... 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聚焦科技期刊与区域科技创新,通过网络调研、文献调研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呈现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地区分布,分析一流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要素间的作用,探讨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情况,并以湖南省为例分析地方省份实施一流科技期刊支持政策助力科技创新的成效与问题。研究表明:一流科技期刊区域分布不平衡,科技期刊与区域创新要素间有显著相关性,地方省份在加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服务科技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优势学科话语权还不够、一流科技期刊规模较小,服务产业效应还不显著、科技成果的产出还不够,科技创新要素联动还不够、期刊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与不足。基于数据统计及案例分析,从强化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壮大一流科技期刊规模、促进优质科技成果产出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地方省份加强科技期刊建设助力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地方省份 科技创新 湖南省
下载PDF
区域协同能力与经济发展韧性:机制与效应
18
作者 戴非凡 刘桂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32-144,共13页
区域协同能力对经济韧性的“双引擎”即抵御风险能力与组织恢复能力均有重要影响。文章用2010-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区域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城市经济韧性水平,提出区域协同能力的增强可显著提升经济发展韧性的... 区域协同能力对经济韧性的“双引擎”即抵御风险能力与组织恢复能力均有重要影响。文章用2010-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区域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城市经济韧性水平,提出区域协同能力的增强可显著提升经济发展韧性的假说,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因果效应分析、中介效应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协同能力可直接促进经济发展韧性提升;政府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在区域协调能力影响经济发展韧性的机制中起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协同能力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特征下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完善区域长效协同机制,提高政府科技投入占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强化人力资本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能力 经济发展韧性 政府科技投入 技术创新能力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供给型政策工具、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匀 梁昌裔 杨金鑫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3期49-54,共6页
企业作为经济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和实践者,能够催生全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增长动力,进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驱动力。针对供给型科技政策,以制造企业为样本,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科技供给型政策的投入对企业创新... 企业作为经济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和实践者,能够催生全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增长动力,进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驱动力。针对供给型科技政策,以制造企业为样本,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科技供给型政策的投入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种供给型政策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在其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但在地区异质性条件下的政策作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供给型政策 企业创新 地区异质性 知识产权保护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和结构特征——以我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20
作者 曾鑫峰 黄海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7,共9页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的体育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三大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时序演变特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整体网络特征看,京津冀呈现“单核外溢型”协同创新网...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的体育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三大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时序演变特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整体网络特征看,京津冀呈现“单核外溢型”协同创新网络,长三角呈现“多中心化”网络演变趋势,粤港澳表现为双核心引领的“群族型”网络特征。(2)从个体网络特征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密度持续增强、城市节点等级分化,长三角网络生长邻近连接、城市节点分类聚集、“一带一区两级”的创新子群逐步形成,粤港澳网络密度较为稳定、创新群族局域分工网络较为稳固。(3)从区域网络的影响因素看,制度邻近对于三大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均显著,地理邻近对长三角网络影响最为明显,产业邻近对于粤港澳网络影响程度最深。基于上述结论,就如何分区分类织密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网络 区域体育产业 城市群 体育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