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Regular Blood Donation on Body Iron Stores at Saudi Blood Donors
1
作者 Mohammed Qassadi Saleh Mohammed Abdullah 《Open Journal of Blood Diseases》 2024年第3期65-80,共16页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observations in long-term blood donation is chronic iron deficiency, which can develop into anaemia. The majority of blood screening methods employed by blood banks do not incorp...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observations in long-term blood donation is chronic iron deficiency, which can develop into anaemia. The majority of blood screening methods employed by blood banks do not incorporate iron-status markers, which may result in potential subclinical iron deficienc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blood donation on the levels of iron in the body and to guide blood donors in preventing the depletion of iron stores. Methods: Regular blood donors were categorised into distinc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donations they gave, and 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groups and their bodies’ iron levels was examined. Different parameter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 depletion in blood donors: serum ferritin,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MCH),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 (TIBC), and serum iron.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300 individuals who regularly and willingly donated blood. There were no iron insufficiency cases among those donating blood for the first time (Group I). However, 15.5% of individuals who had donated once before (Group II) had ferritin levels of 15 - 30 μg/dl (ng/ml), indicating reduced iron stores. The rate increased to 18% (37 out of 206 individuals) among regular blood donors (Groups III, IV, and V). Iron deficiency (depletion) prevalence among regular blood donors in Groups III, IV, and V was 5.9% (12 out of 206) and 50.4% (100 out of 206). Donors who had donated blood most frequently had the lowest levels of haematological markers MCH, MCHC, and TIBC. Provide the p-values represen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ans of MCV, MCH, iron, TIBC, and ferritin levels when comparing donor group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I) based on the frequency of donations. Ind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re the p-value is less than 0.0125. This significance level is adjusted based on the Bonferroni method, considering multiple independent tes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ron parameter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 I and Group III and Group I and Group IV suggest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ron levels between these donor groups.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a higher times of donations lads to a higher occurrence of depleted iron stores and subsequent erythropoiesis with iron deficiency by one donor from every three healthy donors. The iron and ferritin concentrations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in group one (Control group) and reduced in the other four groups (G-2 to G-5). However, the level of haemoglobin remained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for blood donation. This outcome suggests that it may be necessary to reassess the criteria for accepting blood donors. The average serum ferritin levels were examined in all five groups (G-1 to G-5), both for males and females, an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ere seen among the groups under study. This study found that 35% of the individuals who regularly donate blood have iron-deficient anaemia (sideropenia). This suggests that i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est for serum ferritin at an earlier stage, ideally after three don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regular blood donors ANAEMIA Volunteer blood donor blood Donation
下载PDF
2013—2022年天津市定期全血献血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锐 樊晶 +2 位作者 李红珠 程雪 石彩侠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分析2013—2022年间天津市定期全血献血基本情况,为完善定期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保障充足、安全的临床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3—2022年天津市定期全血献血者185639人次为研究组,同时期其他全血献血者1015312人次为对照... 目的分析2013—2022年间天津市定期全血献血基本情况,为完善定期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保障充足、安全的临床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3—2022年天津市定期全血献血者185639人次为研究组,同时期其他全血献血者1015312人次为对照组,将研究组及对照组献血者基本资料、采血量和血液复检筛查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22年天津市定期献血者人次及献血量逐年增高,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22%和6.18%。2013—2021年定期献血者保留率呈先增高后下降趋势。十年间研究组及对照组男性献血人次占比呈下降趋势,女性献血人次占比呈上升趋势,研究组男性献血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女性献血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以26~35岁年龄段献血者占比居多,36~45岁年龄段献血者占比次之;对照组以18~25岁献血者占比居首位,其次为26~35岁年龄段献血者;研究组18~25岁献血者人次占比低于同年龄段对照组,其余年龄段献血者人次占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0 mL、300 mL献血率及献血不足量率低于对照组,400 mL献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献血者中学生、公务员、医务工作者、军人、教师及其他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其余职业占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定期献血者人次占比差异明显。研究组ALT及抗-TP复检淘汰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HBV、HCV及HIV复检淘汰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组各项复检淘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年间天津市定期无偿献血者情况呈现一定规律性,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精准招募策略,继续壮大定期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献血者 招募与保留 血液安全 天津
下载PDF
双因素理论应用于献血者再次献血激励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冬雁 纪方 +6 位作者 何孟靖 陈涵 侯明 徐文 冯岩 高东英 刘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以建立有效的献血招募保留方式及与之相匹配的献血激励机制。方法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通过访谈法、问卷法,分析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其对470人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以建立有效的献血招募保留方式及与之相匹配的献血激励机制。方法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通过访谈法、问卷法,分析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其对470人进行调查,包括访谈20人、发放(及收回)问卷450份,得到有效问卷398份。根据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10个因素总得分排序如下:献血可以挽救生命(761分),适量献血无损健康(729分),采血耗材的安全性(723分),献血后的关爱活动(589分),志愿者的现场服务(576分),献血环境的设施(456分),献血后用血报销政策(453分),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443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437分),献血地点的设置(364分);相关的激励因素排在前5位,相关的保健因素排在后5位。结论激励因素能够带来满意感,保健因素可以消除不满,应用双因素理论将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简化了献血动机的复杂性,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 再次献血 献血影响因素 献血激励机制 固定献血者
下载PDF
精细化服务在献血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涵薇 张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8-1211,共4页
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奉献爱心的过程,也是感受血站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献血服务的过程。优质高效、细心体贴、真诚感恩的献血全程服务,将会带给献血者带来令人难忘、愉快轻松、充满成就感的快乐献血经历,对于献血者选择再次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奉献爱心的过程,也是感受血站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献血服务的过程。优质高效、细心体贴、真诚感恩的献血全程服务,将会带给献血者带来令人难忘、愉快轻松、充满成就感的快乐献血经历,对于献血者选择再次无偿献血、多次无偿献血、定期无偿献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细化服务提倡服务人员用热心、爱心、诚心、耐心向客户提供超值服务,通过超值化服务去感动客户,保留客户;强调的是服务的个性化、人性化、全程化、创新式及理解尊重客户,并特别注重服务过程中的细节、真诚和感恩,将精细化服务的理念和模式引入至无偿献血服务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服务 献血服务 献血者保留 定期献血者
下载PDF
固定无偿献血者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博 苏玮 +3 位作者 梁雪开 欧阳剑 戚艳萍 黄晓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了解固定献血者定期献血对其体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固定献血者当中随机抽取240人(份)的血样[(4~5 mL/人(份)),EDTA-2K抗凝管]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200名正常值范围内... 目的了解固定献血者定期献血对其体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固定献血者当中随机抽取240人(份)的血样[(4~5 mL/人(份)),EDTA-2K抗凝管]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200名正常值范围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erene法测定2组受检者的血清铁(SI),化学发光测定血清铁蛋白(SF),以及鞘液电阻法测定血常规等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血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SI(mol/L)为17.13±4.36 vs 17.82±5.78(P>0.05),SF(ng/mL)为98.34±52.74 vs 147.52±91.52(P<0.05)。结论固定无偿献血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献血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因此在统筹献血活动时需密切随访以上指标,保障固定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献血者 献血者铁缺乏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 铁存储
下载PDF
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柯蓉蓉 许颖莹 +3 位作者 郑晓晓 谢桂芸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二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因素中,1个月内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未捐献者的5.569倍(OR 95%CI:4.748~6.533,P<0.05),45~60岁年龄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18~24岁年龄组的1.857倍(OR 95%CI:1.413~2.441,P<0.05);初次捐献2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初次捐献1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1.695倍(OR 95%CI:1.486~1.933,P<0.05)。结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否成为定期献血者与其是否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年龄和初次捐献治疗量均有关,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其转化为定期献血者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 机采血小板 再次献血 LOGISTIC回归 定期献血者
下载PDF
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孔福仙 郑悦 +2 位作者 俞丽 冯晴 来海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杭州地区近年来固定无偿成分献血人群情况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现状,探讨改进策略,为十三五期间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者的... 目的通过对杭州地区近年来固定无偿成分献血人群情况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现状,探讨改进策略,为十三五期间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段、血型、学历、献血人数和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5年成分采集人次和采集量分别增长41.5%和56.1%;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和人次均明显上升(PA型〉B型〉AB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3.3∶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学历最多占48.1%,其次是高中学历,并呈现向高学历层次发展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21—45岁年龄段占83.5%,在21—3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下降趋势,41-5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增长趋势,固定成分献血者年内单次献血人数和人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次以上献血人数、人次平均占63.1%和90.3%,以献3-5次人数最多占38.3%,5年献10次以上人数和人次增长显著,分别增长269.7%和357.3%,其次是6-9次,增长45.0%和46.6%。结论虽然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应有针对性的对目标人群做好招募、保留和维护工作,促进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成分献血者 血液安全 招募
下载PDF
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分布调查 被引量:7
8
作者 谢熙熙 苏虹 +1 位作者 陈通 陈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4期4269-427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参与成分献血人群在职业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有差别。结论加大宣传,明确招募固定献血者与成分献血者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招募效率,巩固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献血者 成分献血 目标人群
下载PDF
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固定献血者调查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建强 陈莉 李天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情况统计,分析河北省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现状,以探讨发展、改进策略。方法根据河北省采供血信息管理平台12家血站2008—2012年的采供血数据,分年度筛选出固定献血者,并对固定献血...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情况统计,分析河北省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现状,以探讨发展、改进策略。方法根据河北省采供血信息管理平台12家血站2008—2012年的采供血数据,分年度筛选出固定献血者,并对固定献血者人数及构成、年龄分布、献血年限和职业构成进行统计。结果河北省固定献血者人数从2008年67997名到2012年的132818名,连续固定人数从2008年的25154名到2012年的58573名,归队人数从2009年的6845名到2012年的14676名,3类固定献血人群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定献血者献全血、单采血小板人数逐年增长,固定献血者的主体是农民和工人。结论虽然固定献血者队伍不断扩大,但固定献血者全血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应有针对性加强招募宣传力度,保留固定献血者使队伍更加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献血者 年龄分布 献血年限 职业构成
下载PDF
多举措推进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孔福仙 冯晴 +2 位作者 郑悦 林彩霞 李春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对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举措包括工作人员多角色扮演机制建立、献血流程优化无缝对接、献血服务规范专人整体护理、人性化的献血后延伸服务机制建设、精准招募和预约献血... 目的对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举措包括工作人员多角色扮演机制建立、献血流程优化无缝对接、献血服务规范专人整体护理、人性化的献血后延伸服务机制建设、精准招募和预约献血实施、多种关爱激励保留机制建立、量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及开展多项目的创新和研究等,对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献血量,新增成分献血人数、人次,当年重复献血人数、人次,流失成分献血人数、流失比例和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由3 333人增加至4 268人,构成比由41.7%上升至67.5%(P〈0.001),固定献血人次由9 798人次增加至18 641人次,构成比由66.5%上升至89.4%(P〈0.001),固定献血量由13 605.8 U增加至28 195.6 U,构成比由69.0%上升至91.6%(P〈0.001);新增成分献血者固定献血人次由1 178人次增加至2 578人次,构成比由17.6%上升至45.0%(P〈0.001);1年内献血3次以上的成分献血人次由7 112人次增加至15 599人次,构成比由48.2%上升至74.8%(P〈0.001);成分献血流失人数由4 767人下降至3 348人,构成比由64.3%下降至51.7%(P〈0.001);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71.1%上升至85.5%(P〈0.001),血液检测合格率由99.11%上升至99.64%(P〈0.001)。结论多措并举的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实施是保障机采血小板稳步增长,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成分献血者 血液安全 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促进技术
下载PDF
定期无偿献血者B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11
作者 唐斯 杨海峰 +1 位作者 熊文 李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8-75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这两个特殊健康人群的B细胞数量以及抗体分泌功能的研究,评价定期捐血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三组人群(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对照... 目的:通过对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这两个特殊健康人群的B细胞数量以及抗体分泌功能的研究,评价定期捐血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三组人群(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对照组)外周血中B细胞总数进行数量分析;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加丝裂原美洲商陆(PWM)体外培养10天,取培养上清,ELISA方法检测IgM及IgG的分泌量。采用F检验对三组样本进行方差齐性分析。当P>0.05时认为两个总体的方差相等,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由于Ig分泌量的数值较大,取对数后再做分析。结果: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及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的B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及定期无偿血小板捐献者IgM及IgG的分泌量与对照组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细胞的恢复较快,机体在献血间隔期已经将B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到正常水平。定期献血者能正常发挥其B细胞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献血者 B细胞 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 美洲商陆
下载PDF
固定献血者活动对广州地区固定献血者保留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谢桂芸 黎世杰 +3 位作者 陈锦艳 韦琳莉 郑晓晓 梁华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血液中心固定献血者活动对街头固定献血者的保留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9月,对收到活动邀请广州血液中心登记在册的街头固定献血者67 233人统计分析其后续献血情况,结合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系统的献血者性别年龄等人口... 目的分析广州血液中心固定献血者活动对街头固定献血者的保留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9月,对收到活动邀请广州血液中心登记在册的街头固定献血者67 233人统计分析其后续献血情况,结合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系统的献血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以收到活动邀请后献血为有效保留组,未献血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固定献血者活动对街头固定献血者的保留效果及活动后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67 233位固定献血者中,受邀参与活动组的固定献血者有效保留率(献血组人数/总人数)高于受邀但未参加活动组[OR=2.752,95%CI(2.334,3.245)],其中25—34岁[OR=1.412,95%CI(1.120,1.779)],35—44岁年龄段[OR=2.326,95%CI(1.805,2.998)],既往献血次数10次以下[OR=9.309,95%CI(7.690,11.268)]的街头固定献血者,在收到活动邀请后更倾向于再次献血。结论广州血液中心固定献血者活动显著提高街头固定献血者的有效保留率。针对既往献血≥10次,18—24/45岁及以上街头固定献血者,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激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献血者 有效保留率 保留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全血不同招募模式献血情况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涵 张杰 +3 位作者 马婧 肖湘 李培 余聪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成都市不同招募模式全血献血者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制定采供血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对成都市2020年1月24日-4月30日(2020年疫期)以及2019年2月4日-5月12日(...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成都市不同招募模式全血献血者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制定采供血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对成都市2020年1月24日-4月30日(2020年疫期)以及2019年2月4日-5月12日(农历同期)全血献血者不同招募模式和重复献血者的构成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对2020年疫期全血献血者不同响应期、不同招募模式的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2020年疫期和2019年同期,成都市全血献血者共计110 417人次,2020年疫期献血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3.4%。是否预约、不同招募模式的献血者构成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 246.898、4 781.275,P<0.05)。(2)不同年份、响应期重复献血者的构成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32、255.341、152.761,P<0.05)。(3)2020年疫期全血采集1682车(屋)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5%,平均每车(屋)采集32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4.1%。(4)不同招募模式的献血者构成随着不同年份、响应期也在发生变化;2020年疫期,应急献血比例呈增长趋势(χ■=5 494.739,P<0.05),团体和街头献血比例呈下降趋势(χ■=4 150.134、1 314.776,P<0.05)。结论 2020年疫期,成都市全血招募模式发生转变,由随机献血向预约献血,街头献血向应急和团体献血转变,应继续加强预约献血,召回重复献血者和保留初次献血者,借助新媒体普及无偿献血和疫情防控知识,减少市民焦虑和恐慌的情绪,消除对疫情期间献血安全性的顾虑,同时采取措施提升街头和团体献血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血 疫情防控常态化 预约献血 重复献血者 招募模式
下载PDF
成分互助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转化的招募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龚金燕 于晓燕 周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从成分互助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转化的模式。方法对2011.1~2011.12参加互助成分献血的北京市户籍人口及北京市常驻人口1268名进行电话招募。结果经过两轮电话招募,登记献血92人,成功献血87人,招募成功率为7.6%。结论对... 目的探讨从成分互助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转化的模式。方法对2011.1~2011.12参加互助成分献血的北京市户籍人口及北京市常驻人口1268名进行电话招募。结果经过两轮电话招募,登记献血92人,成功献血87人,招募成功率为7.6%。结论对参与互助献血者进行电话招募是一次新的尝试,虽然成功率不高,仍需不断探索招募策略,将电话招募及电话随访将作为一项常态工作,让更多的互助成分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互助献血 固定献血 招募
下载PDF
新冠疫情影响下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妍妍 李红珠 樊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363-1367,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新冠疫情影响下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完善应急突发事件的采血预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析2020年天津市血液中心血液采集信息,研究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采集数据及献血人群的特征,包括:献血人次、献血量随时间的变... 目的研究分析新冠疫情影响下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完善应急突发事件的采血预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析2020年天津市血液中心血液采集信息,研究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采集数据及献血人群的特征,包括:献血人次、献血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团体无偿、固定献血者及站内献血情况,献血者不同户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以及个人团体献血情况,以及2020年天津地区全年日采血、日发血情况。结果 2020年2月无偿献血全血献血人次、献血量指标与2019年同期同比下降56.96%(3 226/7 496-1)和62.40%(5 382/14 314.5-1),比前5年平均值下降了56.87%(3 226/7 480-1)和60.70%(5 382/13 695.7-1);2020全年献血人次和献血量较2019年下降了13.25%(119 107/137 293-1)和17.7%(205 196.5/249 405-1),400 mL采集率下降了12.83%(66.0/75.8-1);团体无偿献血量较2019年增长了22.59%(44 118.5/35 989.0-1);固定献血者比例上升到17.31%(20 623/119 107),为近6年最高;疫情期间,本地人群、女性、36岁以上、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献血人次较往年均有不同幅度地增长;工人、职员和其他是疫情期间无偿献血的主力人群,国家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农民以及教师等团体发挥了一定作用。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天津地区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后续,建议进一步优化现有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团体献血队伍,增加固定献血者人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献血人群特征分析 献血人次 献血量 固定献血者
下载PDF
广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人口社会学及献血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悦 钟慧斌 +1 位作者 冯凡凡 曾庆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125-312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其性别、职业、学历、献血频次、献血年限、献血间隔与初次献血量等特征差异。结果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92,P<0.01);固定献血者初次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61.17%),而初次献血者人群18~25岁是主力军(67.03%);初次献血者中200 mL和400 mL献血者比例相近,为39.87%和40.17%,固定献血者中400 mL献血者比例最高(60.28%);固定献血者中64.16%献血年限处于10年之内,82.96%累计献血频次在10次以下。结论对女性献血者群体和大学生团体应加强关注和回召;改善团体预约献血活动的服务环境与服务态度,促进初次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的转化;针对既往献血10次及以上、献血年限10年以上的固定献血者,应进一步探寻更有效的激励方法和途径提高有效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有效保留率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义务献血者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对外周血血细胞检测部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玲玲 周珊 +3 位作者 党璇 安宁 孙文利 张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细胞检测部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献血间隔期大于2周,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20次及以上的固定献血者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既往献血史,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 目的探讨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细胞检测部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献血间隔期大于2周,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20次及以上的固定献血者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既往献血史,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献血前抽取静脉血3ml,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各献血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容(HC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RE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并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WBC,HCT,RDW,PDW,MPV,RBC,Hb,RET#,LYM%,PLT,P-LCR和RET%等参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2.07,均P> 0.05)。结论按规定献血间隔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由于机体自身及骨髓造血的代偿调节作用,其外周血血细胞检测大部分参数均无明显变化,对机体并无明显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固定献血者 血细胞检测 网织红细胞
下载PDF
岳阳汉族人群1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及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孙昂 苏湘晖 +4 位作者 陈宏伟 易玲 谭涛 向雅香 孔维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了解岳阳汉族人群Rh(C/c/E/e),Kidd(Jka/Jkb),MNS(M/N/S/s/Mur),Duffy(Fya/Fyb),Diego(Dia/Dib),Kell(K/k/Kpa/Kpb),Dombrock(Doa/Dob),Scianna(Sc1/Sc2),Colton(Coa/Cob),Lutheran(Lua/Lub)1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和多态性特... 目的了解岳阳汉族人群Rh(C/c/E/e),Kidd(Jka/Jkb),MNS(M/N/S/s/Mur),Duffy(Fya/Fyb),Diego(Dia/Dib),Kell(K/k/Kpa/Kpb),Dombrock(Doa/Dob),Scianna(Sc1/Sc2),Colton(Coa/Cob),Lutheran(Lua/Lub)1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和多态性特点,为建立本地区稀有血型库提供数据。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303名岳阳汉族RhD(+)固定献血者进行10个血型系统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岳阳汉族人群RhCE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为:C=0.6865,c=0.3135,E=0.2492,e=0.7508;MNS血型基因频率为:M=0.4983,N=0.5017,S=0.0478,s=0.9521,Mur=0.0363;Duffy血型的基因频率为Fya=0.9472,Fyb=0.0528;Dombrock血型基因频率为:Doa=0.0842,Dob=0.9158;Diego血型基因频率为:Dia=0.0247,Dib=0.9752;Kidd血型基因频率为:Jka=0.4802,Jkb=0.5198。303名献血者Lutheran血型、Kell血型、Scianna血型和Colton血型均为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Lub/Lub、k/k/Kpa/Kpb、Scl/Scl和Coa/Coa。所检测的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结论岳阳汉族人群RhCE、MNS、Duffy、Diego、Kidd和Dombrock血型系统基因呈多态性分布,Lutheran和Colton、Kell、Scianna血型系统基因呈单态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Hardy-Weinberg平衡 岳阳汉族固定献血者
下载PDF
Duffy、Diego等4种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及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玲 黄志翔 +1 位作者 谭涛 向雅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948-951,共4页
目的了解岳阳汉族人群Kidd(Jk^(a)/Jk^(b))、Duffy(Fy^(a)/Fy^(b))、Diego(Di^(a)/Di^(b))、Dombrock(Do^(a)/Do^(b))4种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和多态性特点,为建立该地区稀有血型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 目的了解岳阳汉族人群Kidd(Jk^(a)/Jk^(b))、Duffy(Fy^(a)/Fy^(b))、Diego(Di^(a)/Di^(b))、Dombrock(Do^(a)/Do^(b))4种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和多态性特点,为建立该地区稀有血型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法)对303名岳阳汉族RhD(+)固定献血者进行4种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岳阳汉族人群Duffy血型的基因频率为Fy^(a)=0.9472,Fy^(b)=0.0528;Dombrock血型基因频率为Do^(a)=0.0842,Do^(b)=0.9158;Diego血型基因频率为Di^(a)=0.0247,Di^(b)=0.9752;Kidd血型基因频率为Jk^(a)=0.4802,Jk^(b)=0.5198。结论岳阳汉族人群Duffy、Diego、Kidd和Dombrock血型系统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固定献血者
下载PDF
肇庆市固定献血者流失因素分析及招募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彩莲 叶美兰 +1 位作者 余洪兰 张欣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127-129,共3页
目的减少固定献血者流失,进一步做好固定献血者保留工作,宣传招募更多献血人群加入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方法采用迈科血液系统查询2016~2019年肇庆市固定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和SPSS18.0软件进行... 目的减少固定献血者流失,进一步做好固定献血者保留工作,宣传招募更多献血人群加入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方法采用迈科血液系统查询2016~2019年肇庆市固定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和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9年肇庆市固定献血者比例呈增长趋势,但是增长趋势不明显,男性固定献血者比例高于女性固定献血者比例。结论随着肇庆市无偿献血宣传活动的深入以及市民素质的提高,固定献血者队伍不断扩大,但固定献血者全血比例总体水平不高。男性固定献血者比例高于女性固定献血者比例,可能与传统观念和宣传不到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献血者 无偿献血者 流失 保留 宣传招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