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段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范泓澈 黄志龙 +3 位作者 高岗 李君 吴中彬 刘敬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6段地层沉积相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油水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油水层相间分布的地质条件。胡尖山地区砂体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四种类型,勘探成果表明不... 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6段地层沉积相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油水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油水层相间分布的地质条件。胡尖山地区砂体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四种类型,勘探成果表明不同沉积微相均有油藏分布,厚层叠置砂体多为水层占据,同一时期沉积砂体的不同部位含油性不尽相同。研究区油水的这种复杂分布特征说明沉积相不是控制油水复杂分布的唯一因素。储层内部结构、钙质胶结程度、原油侧向输导能力及不同时期沉积砂体的连通性都对油水层的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原油侧向输导能力及储层内部结构是制约油水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尖山 沉积相 分布规律 储层结构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箕状断陷油藏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南金浩 黄伟 +3 位作者 刘少然 于东旭 孔凡顺 林彤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箕状断陷受到构造、储层等因素影响,其油藏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为实现乌东油田有效滚动评价及开发,针对乌南次凹箕状断陷油藏缺乏源-储整体成藏序列认识的问题,通过将乌南次凹主要目的层段构造细分,解析各区带地层、沉积、构造等规... 箕状断陷受到构造、储层等因素影响,其油藏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为实现乌东油田有效滚动评价及开发,针对乌南次凹箕状断陷油藏缺乏源-储整体成藏序列认识的问题,通过将乌南次凹主要目的层段构造细分,解析各区带地层、沉积、构造等规律认识,明确源岩、地貌、沉积储层、不整合及断层输导等因素对油藏分布有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洼槽区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湖底扇砂岩油藏),坡折带主要发育不整合油藏,斜坡区则以受断层影响的断块油藏、岩性-断层遮挡油藏为主。在油藏分布及油气富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油气富集的斜坡区中带开展多层系立体评价,在油气丰度较低的其他区带开展多井型非常规致密储层动用探索,可有效指导区域评价,支撑乌东油田的稳产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富集规律 洼槽区 斜坡区 区带划分 控藏因素 成藏序列
下载PDF
三峡常年库区万州关刀碛河段河床演变
3
作者 张艾文 张沁 曹婷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万州关刀碛河段宽窄相间,为三峡常年库区典型代表河段。依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河床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三峡常年库区河段并不是全河段淤积,呈现"点"或"段"分散淤积分布特征;泥沙淤积分布和淤... 万州关刀碛河段宽窄相间,为三峡常年库区典型代表河段。依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河床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三峡常年库区河段并不是全河段淤积,呈现"点"或"段"分散淤积分布特征;泥沙淤积分布和淤积强度与河道形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淤积平面分布主要在宽阔河段、弯道凸岸下首、深槽等部位;河道宽谷段淤积强度相对较大,窄深段淤积强度较小,甚至存在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库区 泥沙淤积 河道形态
下载PDF
中国岩性油气藏区带类型、地质特征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19
4
作者 陶士振 袁选俊 +9 位作者 侯连华 朱如凯 杨帆 李昌伟 王岚 张国生 李欣 王颖 孙国欣 卫延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3-872,939,共11页
通过松辽盆地断陷和坳陷、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坳陷、渤海湾盆地断陷和坳陷、准噶尔盆地中生界坳陷、川西前陆盆地、塔里木克拉通盆地等4大类原型盆地36个典型油气藏解剖和大油气区成藏条件分析,从油气聚集区域和勘探选区的角度,完善岩... 通过松辽盆地断陷和坳陷、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坳陷、渤海湾盆地断陷和坳陷、准噶尔盆地中生界坳陷、川西前陆盆地、塔里木克拉通盆地等4大类原型盆地36个典型油气藏解剖和大油气区成藏条件分析,从油气聚集区域和勘探选区的角度,完善岩性油气藏区带分类方案体系。揭示了3类斜坡、3种凹陷中心、3种成藏组合、多种成因类型的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基于不同类型大油气区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认识,建立烃源条件、断层及输导体系、储集条件、储盖组合、流体性质和时空匹配等岩性油气藏区带6大类评价指标、参数体系及分级标准。结合油气形成演化的埋藏史、生油史、成岩史、构造史、圈闭史和成藏史等"六史"综合评价研究,进行岩性油气藏区带评价优选。评价预测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中浅层斜坡带、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侏罗系等未来主要石油勘探领域,资源规模约(42~67)×108 t,以及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寒武系、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台缘台内礁滩等未来主要天然气勘探领域,资源规模约(1.5~2.0)×1012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岩性圈闭 区带类型 区带评价方法 聚集规律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世臻 姜文利 +1 位作者 王倩 刘丽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0-1446,共7页
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促进了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认识到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有待突破。从中国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页岩气储层物... 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促进了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认识到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有待突破。从中国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页岩气储层物性及微结构、保存条件、资源评价与选区评价等方面对目前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讨论了中国在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页岩气地质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认为沉积、构造对页岩层段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需加强,页岩气吸附机理的理论认识需深入,微结构定性定量测试分析技术需提高,评价现今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指标体系需建立,选区参数体系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生气机理 富集规律 储层物性 保存条件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关键影响因子作用下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分布规律及变形破坏响应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忠平 李绪勇 +2 位作者 赵茜 张益铭 刘新荣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频发,堆积层滑坡是最常见的滑坡类型。在分析三峡库区145处库岸堆积层滑坡资料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和斜坡构造作为控制因素、降水和库水波动作为主要诱发因素,探究堆积层滑坡在上述关键影响因子下的分布...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频发,堆积层滑坡是最常见的滑坡类型。在分析三峡库区145处库岸堆积层滑坡资料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和斜坡构造作为控制因素、降水和库水波动作为主要诱发因素,探究堆积层滑坡在上述关键影响因子下的分布发育规律及变形破坏响应特征,阐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基岩地层岩性显著控制,滑坡发育频次和规模沿长江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2)砂页岩夹煤层岩组(SC)和泥灰岩与砂泥岩互层岩组(MSM)对库区堆积层滑坡危害最大,软岩、“软-硬”互层二元结构和水-岩(土)相互作用是主导滑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3)大多数滑坡涉水,主要发育在10°~30°斜坡上,前缘高程集中在100~175 m,受库水波动影响严重,岸别和斜坡结构对堆积层滑坡发育没有明显控制作用;(4)库区滑坡主要由降雨-库水下降联合诱发滑体前缘滑移-拉裂,引发牵引式滑坡,降雨与库水波动各自对滑体的影响格局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以期研究成果为有针对性的库区滑坡总体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堆积层滑坡 关键影响因子 分布规律 变形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地貌学解译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洪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危岩的形成、失稳崩塌与运动是三峡库区边坡动力演化过程的主要形式之一,陡崖逆向台阶地貌形迹是危岩阶段性演化的宏观表象。基于对库区内近万个危岩的现场调查并结合地貌分析原理,发现了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包括危岩从坡脚向坡顶逐... 危岩的形成、失稳崩塌与运动是三峡库区边坡动力演化过程的主要形式之一,陡崖逆向台阶地貌形迹是危岩阶段性演化的宏观表象。基于对库区内近万个危岩的现场调查并结合地貌分析原理,发现了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包括危岩从坡脚向坡顶逐渐崩落的微观链和从临空面向山体内部后退的宏观链;危岩链式规律可分为仅有一个宏观链简单模式和多个宏观链同时发育的复合嵌套模型;陡崖坡脚岩腔的形成过程及其卸荷效应是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孕育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学 链式规律 演化 危岩 三峡库区
下载PDF
花沟地区天然气藏分布规律及地震反射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红梅 李惠玲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花沟地区天然气藏类型多,有甲烷气藏、二氧化碳气藏,以及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藏,含气层系多且分布复杂。天然气藏受气源条件和构造控制,形成独特的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强振幅亮点型、平点型、下凹型地震反射模式。分析了该区天然... 花沟地区天然气藏类型多,有甲烷气藏、二氧化碳气藏,以及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藏,含气层系多且分布复杂。天然气藏受气源条件和构造控制,形成独特的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强振幅亮点型、平点型、下凹型地震反射模式。分析了该区天然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不同气藏的地震反射模式,建立气藏地震识别标志,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藏分布规律 地震反射模式 AVO技术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变形统计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何 汤明高 +2 位作者 许强 钱灵杰 付小林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2,共6页
三峡库区受到蓄水影响的滑坡众多,其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该文通过统计得出,从2003年6月10日蓄水以来,2 619个涉水滑坡中有674个出现变形或失稳。经过分析得出:(1)三峡库区滑坡75.5%的变形发生在分阶段蓄水周期内,54.3%的... 三峡库区受到蓄水影响的滑坡众多,其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该文通过统计得出,从2003年6月10日蓄水以来,2 619个涉水滑坡中有674个出现变形或失稳。经过分析得出:(1)三峡库区滑坡75.5%的变形发生在分阶段蓄水周期内,54.3%的变形发生在三个初次升降周期内;在分阶段蓄水期内64.1%滑坡变形发生在库水上升及稳定阶段;在正常运营周期内,75.7%滑坡变形发生在库水下降及稳定阶段。(2)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变动过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库水循环变动作用下滑坡变形数量及变形程度呈现逐年减少变缓的趋势。(3)滑坡变形动态因素为库水位升降与降雨,内在因素主要受斜坡结构、滑面形态、涉水程度、渗透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滑坡 变形规律 库水位
下载PDF
大情字井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规律
10
作者 张庆国 闫树 +1 位作者 李涛 张洪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1期7774-7777,共4页
由于葡萄花油层是大情字井地区非主力含油层系,重视程度和基础地质研究严重不足。为推进该层段的勘探开发,采用地震、地质、测井及试油化验分析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不同类型油气藏的针对性识别方法和预测技术,总结油气平面和纵向分... 由于葡萄花油层是大情字井地区非主力含油层系,重视程度和基础地质研究严重不足。为推进该层段的勘探开发,采用地震、地质、测井及试油化验分析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不同类型油气藏的针对性识别方法和预测技术,总结油气平面和纵向分布规律。依此建立葡萄花油藏的油气富集模式,并直接应用于大情字井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情字井地区 隐蔽油气藏 油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三峡库区兴山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群测群防体系研究
11
作者 易武 邓永煌 +3 位作者 夏俊宝 赵新建 黄海峰 王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64-67,共4页
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群测群防体系的成果效益,以三峡库区兴山县为例,在掌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发育分区的基础上,介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现状、组织机构、运行情况等.结论表明,兴山县... 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群测群防体系的成果效益,以三峡库区兴山县为例,在掌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发育分区的基础上,介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现状、组织机构、运行情况等.结论表明,兴山县群测群防体系效果显著,划分了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圈定了重大隐患点,提出了防灾建议和处理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工作标准和信息化管理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群测群防体系,进而推广至三峡库区,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兴山县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群测群防
下载PDF
贵州革东地区带状热储赋存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班文韬 段先前 +1 位作者 杨倩 丁坚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6-375,共10页
通过对贵州革东变质岩地区地热水的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及地热井的地温场垂向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地热井热储呈带状(Ⅱ-2型);(2)区域大地热流量供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下限1100m,地热水循环深度下限2400m,围岩与上层... 通过对贵州革东变质岩地区地热水的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及地热井的地温场垂向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地热井热储呈带状(Ⅱ-2型);(2)区域大地热流量供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下限1100m,地热水循环深度下限2400m,围岩与上层地下水影响其化学组分;(3)挽近期革东活动断层具有导热导水性,经循环的地热水沿断层上盘构造裂隙向上运移在此断层破碎带富集,位于断层上盘3km范围内的地热钻孔揭穿该断裂带深度约1200m,均有流量约994m3/d、井口水温40℃的地热水。研究结果可为黔东南地区带状热储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热储 地热水 赋存规律 革东地区贵州
下载PDF
永北地区砂、砾岩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开发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建群 姜东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永北地区砂、砾岩油藏的勘探开发为例 ,以井点分析为基础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试油试采等资料 ,对主要含油层系沙四~沙三段砂、砾岩体进行整体解剖和综合分析。通过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 ,建立了沙四~沙三段层序地层单元格架 ... 以永北地区砂、砾岩油藏的勘探开发为例 ,以井点分析为基础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试油试采等资料 ,对主要含油层系沙四~沙三段砂、砾岩体进行整体解剖和综合分析。通过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 ,建立了沙四~沙三段层序地层单元格架 ,揭示了砂、砾岩体成因类型及其内部结构 ;应用油气成藏系统理论开展油气成藏体系研究 ,确定了油气藏类型、控制因素及空间展布规律 ,建立了符合本区的砂、砾岩体油气成藏模式 ;最后总结出本区沙四~沙三段砂、砾岩体油藏分布规律 ,并选择有利目标进行滚动勘探开发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砾岩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沉积类型 成藏模式 富集规律 东营凹陷 永北地区
下载PDF
马来盆地成藏规律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14
作者 王永臻 唐书恒 郑求根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6期576-589,共14页
马来盆地烃源岩包括湖相页岩和河流三角洲相煤、页岩.湖相烃源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K组页岩是盆地中生烃潜力最好的烃源岩.盆地中部源岩通常都是过成熟,边缘大多处于生油窗或未成熟.中-晚中新世马来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反转主要集中在盆地... 马来盆地烃源岩包括湖相页岩和河流三角洲相煤、页岩.湖相烃源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K组页岩是盆地中生烃潜力最好的烃源岩.盆地中部源岩通常都是过成熟,边缘大多处于生油窗或未成熟.中-晚中新世马来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反转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南部和中部,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盆地中央的反转强度比侧翼大,东南方向反转强度增加.马来盆地大致划分为4个成藏组合带:基底成藏组合带、下部成藏组合带、中部成藏组合带和上部成藏组合带.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成藏组合带为马来盆地内最重要的一个成藏组合带,其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的85%,天然气占48%.盆地烃源岩经历多期生烃和混合生烃的过程,在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受到抑制.油气运移以横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成熟度和盆地形态的控制,呈现东南部和中部为油藏、北部为气藏的分布格局.将马来盆地划分为6个大勘探区域,其中东南挤压背斜区是马来盆地主力油气产区,石油储量占整个马来盆地的69%,天然气储量占62%.提出9个潜在有利目标区,其中3个为潜在勘探有利区,6个为新兴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盆地 构造反转 成藏组合带 成藏规律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胡尖山地区长4+5层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静明 张静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42-43,45,共3页
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异较大,开展该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尤其是针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的构造形态、储层特征、孔隙类型、油藏类型的研究,分析原油的分布特征,总结原油富集区的聚集特征、重点分析分布特征及... 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异较大,开展该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尤其是针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的构造形态、储层特征、孔隙类型、油藏类型的研究,分析原油的分布特征,总结原油富集区的聚集特征、重点分析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得到胡尖山地区长4+5层油气富集的规律,可加深对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油藏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尖山地区长4+5 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规律研究
16
作者 赵思远 贾自力 +2 位作者 康胜松 柳朝阳 李刚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针对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低等问题,利用测井、录井、地质资料等资料,对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分布的成熟-高成熟(生油高峰)阶段优质烃源岩控制着油气的分布,相对较高的过剩压力为油气... 针对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低等问题,利用测井、录井、地质资料等资料,对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分布的成熟-高成熟(生油高峰)阶段优质烃源岩控制着油气的分布,相对较高的过剩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优势相下被致密砂、泥岩体遮挡的相对高孔、高渗砂体控制着油气聚集的部位。细分了三种成藏模式类型:油气直接聚集成藏,残余油聚集成藏和混合聚集成藏。提出了长7致密油富集有利区的预测标准,确定了10个有利区,估算含油面积325.1 km^2,估算地质储量9 111.7×10~4t,为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吴定地区 长7油藏 富集规律
下载PDF
H油田长2以上油藏有利区目标筛选
17
作者 李超 李龙龙 +6 位作者 牛伟 刘恒 张龙 景忠峰 王国柱 腊丹萍 张小峰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对H油田长2以上油藏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刻画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分类评价储层。从成藏要素出发,研究油气富集规律,总结成藏模式。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优选出有利增储和建产区块,为该区下步产能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成藏规律 有利区筛选 H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岩性气藏分布规律和有利区块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冯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5-641,共7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形成是在第三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近年来三湖地区发现岩性气藏,将现已发现的岩性气(层)藏分为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形成是在第三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近年来三湖地区发现岩性气藏,将现已发现的岩性气(层)藏分为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和物性侧向变化型3种。并提出岩性气藏分布规律是:分布于北斜坡,依附于构造背景,位于k9标志层以下,赋存于薄层砂体中,限于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根据分布规律,提出三湖地区岩性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块,为研究区下一步进行岩性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路依据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湖地区 第四系 岩性气藏 分布规律 有利区块
原文传递
临南洼陷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封东晓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8,共5页
营子街地区临近洼陷的生烃中心,但由于构造简单,缺乏构造圈闭,传统上认为勘探潜力不大。为突破勘探瓶颈,从沉积演化、相带类型研究出发,在优势砂体类型、烃源岩压力及隐蔽圈闭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富集因素... 营子街地区临近洼陷的生烃中心,但由于构造简单,缺乏构造圈闭,传统上认为勘探潜力不大。为突破勘探瓶颈,从沉积演化、相带类型研究出发,在优势砂体类型、烃源岩压力及隐蔽圈闭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富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发育席状砂和浊积扇两类优势砂体,并夹持包裹于烃源岩中,形成了隐蔽型岩性油藏,其成藏富集因素主要受烃源岩超压和有效储层2个因素的控制,其中烃源岩超压控制了油气充满度,烃源岩超压区范围内有效储层的分布控制了含油规模,由此建立了自生自储-超压控藏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超压 有效储层 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营子街地区 临南洼陷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氦气成因来源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杰 贾会冲 +6 位作者 陶成 赵永强 安川 马亮帮 孙晓 董勍伟 王付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575,共10页
近期勘探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多口井天然气中氦气含量达到0.1%以上,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价值。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氦气含量分布介于0.045%~0.487%之间,氦气以微量组分赋存于以烃类气体为主... 近期勘探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多口井天然气中氦气含量达到0.1%以上,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价值。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氦气含量分布介于0.045%~0.487%之间,氦气以微量组分赋存于以烃类气体为主的烃类—富氦气藏中。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中U、Th元素含量高于基底岩石,基底岩石中石英砂岩—石英岩U、Th元素含量稍高于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研究发现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解析氦气丰度含量要高于石英砂岩—石英岩,煤系烃源岩解析氦气丰度远低于基底岩石,这主要与其生成的大规模烷烃气的稀释以及地质时代年轻有关,说明烃源岩作为潜在氦源岩所生成的氦气含量较低,无法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含氦气藏。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伴生氦气^(3)He/^(4)He值介于(1.83~6.25)×10^(-8)之间,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其来源于基底发育的太古界—中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系,氦气所赋存的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与伴生氦气具有不同的来源,二者具有异源同储成藏特征,伴生氦气在运移、聚集与成藏过程中与上古生界常规天然气藏的储、盖、圈及运聚组合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东胜气田氦气富集主要受基底变质岩—花岗岩系岩相发育和深大断裂展布等双重因素控制,主要分布在二级断裂的沟通氦源岩断裂与四级断裂的输导体系交会处和太古界—中元古界基底岩相发育区,断裂带的展布控制了油气及其伴生氦气藏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来源 氦源岩潜力 成藏特征 富集规律 东胜气田 杭锦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