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on effect of the grille spacing of a funnel-type grating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structure on the debris flow performance
1
作者 LI Shuai GU Tianfeng +2 位作者 WANG Jiading WANG Fei LI P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283-2304,共22页
The size of pores or the grille spacing of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structures directly affects their regulation effect on the debris flow performance.A suitable pore size or grille spac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 The size of pores or the grille spacing of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structures directly affects their regulation effect on the debris flow performance.A suitable pore size or grille spac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ability of the structure.The new funnel-type grating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structure(FGWSS)combine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tructures and provides a satisfactory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effect.However,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the grille spacing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debris flow performance has not been studied.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grille spacing on the debris flow performance is studied through a flume test,and the optimal structure grille spacing is obtained.An empirical eq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grille spac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sediment separation rate is established.Finally,the influence of the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structure on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debris flows is examined from two aspects:external factors(properties of debris flows)and internal factors(structural factor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 particles in debris flows constitute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debris flow performance.The optimum grille spacing of the FGWSS matches the particle siz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terial distribution curves d85~d90 of the debris flow.The total separation rate of debris flow particles is related to the grille spac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ntent of coarse and fine particles in the debri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structure Grille spacing Performance regulation effect
下载PDF
Multiple time scales of fluvial process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
作者 G.Pender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Fluvial processes comprise water flow,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evolution,which normally feature distinct time scales.The time sca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deformation relative to the flow essentially measure... Fluvial processes comprise water flow,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evolution,which normally feature distinct time scales.The time sca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deformation relative to the flow essentially measure how fast sediment transport adapts to capacity region in line with local flow scenario and the bed deform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low,which literally dictates if a capacity based and/or decoupled model is justified.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multiscale theory for sediment-laden flows over erodible bed,with bed load and suspended load transport,respectively.It is unravelled that bed load transport can adapt to capacity sufficiently rapidly even under highly unsteady flows and thus a capacity model is mostly applicable,whereas a non-capacity model is critical for suspended sediment because of the lower rate of adaptation to capacity.Physically coupled modelling is critical for fluvial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bed variation.Applications are outlined on very active bed load sediment transported by flash floods and landslide dam break fl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laden flow fluvial processes capacity/non-capacity model coupled/decoupled model multiple time scales FLOODING
下载PDF
水库拦沙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3
作者 申冠卿 张原锋 +1 位作者 王平 张广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4,共10页
为充分认识水库拦沙对其下游河道河床演变及防洪的影响,基于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水沙及断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河槽冲淤、洪水冲刷效率、河槽几何特征、排洪能力等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沿程河槽均发生了不... 为充分认识水库拦沙对其下游河道河床演变及防洪的影响,基于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水沙及断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河槽冲淤、洪水冲刷效率、河槽几何特征、排洪能力等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沿程河槽均发生了不均衡冲刷;河床粗化明显,粗化后床沙中值粒径最大值为冲刷前的2.1~2.5倍;高村以上河段同水位过洪能力增加明显,冲刷后较大的河槽容积可为小浪底水库排沙提供暂时的滞沙;河床粗化后细泥沙和中泥沙补给能力不足,河槽冲刷效率随冲刷历时的增加衰减明显。由于水库多年调节水沙过程及下游相对完善的河道整治工程约束,小浪底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槽冲刷重心下移,河床粗化程度增加,冲刷效率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水库水沙调控技术指标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河床粗化 冲刷效率 泥沙调节 水库拦沙期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模拟与综合效益评估
4
作者 夏军强 张贤梓依 +2 位作者 王增辉 陈翠霞 周祖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0-1561,共12页
为提高汛前调水调沙期多目标博弈过程中小浪底水库的综合效益,本文构建了调水调沙模拟与综合效益定量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由3个模块构成,其中:水沙计算模块考虑库区明流与异重流输移及干支流倒回灌过程,水库调度模块衔接库区水沙计算... 为提高汛前调水调沙期多目标博弈过程中小浪底水库的综合效益,本文构建了调水调沙模拟与综合效益定量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由3个模块构成,其中:水沙计算模块考虑库区明流与异重流输移及干支流倒回灌过程,水库调度模块衔接库区水沙计算和坝下泥沙冲淤计算,效益评价模块采用经济效益指标衡量水库的综合效益。采用2013年和2014年汛前调水调沙过程对该模型开展了参数率定和验证工作,计算结果可模拟异重流潜入、演进、出库的全过程以及水库调度和发电过程。根据历年调水调沙实践经验选取关键调度参数,最终拟定降低对接水位或减小壅水程度的5种方案,采用模型对各方案展开调水调沙过程计算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调度过程中改变对接水位和壅水程度在减淤效益和兴利效益间存在冲突。通过比较综合经济效益指标,最终推荐对接水位为222.57 m并减小库区壅水的方案作为优选方案,可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前调水调沙 水库调度 综合效益 数值模拟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5
作者 王婷 王振凡 +2 位作者 李珍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9,共4页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的主要因素;入库水量越大,回水长度越短,排沙效果越好。通过多元回归得到了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影响因素为壅水指标和进出库流量比,通过研究量化了汛期洪水期排沙比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排沙 回水长度 壅水指标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鄱阳湖水沙与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效应研究
6
作者 葛士林 黄国鲜 +4 位作者 任倩慧 王志超 许新发 徐晨辉 徐力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8,共13页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用统计、对比、双累计曲线及质量守恒法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五河”入湖沙量变化趋势、鄱阳湖入江水道地形变化以及鄱阳湖TN、TP滞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90年代起“五河”入湖总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②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于2000-2010年期间在深度10.0~12.0m中滩河床发生了强烈下切和横向展宽,2010-2020年下切显著减缓,中滩河床还存在横向展宽的可能.③出入湖TN、TP通量与出入湖泥沙通量成正比.④鄱阳湖2003-2021年逐年TN、TP滞留率显著降低.研究显示:鄱阳湖“五河”流域各大中型梯级水库的建设使得鄱阳湖湖区多年来沙量显著降低,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及闸坝体系在2000年后水土流失韧性增强;但湖区采砂挖沙和航道整治等使得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显著下切;采砂挖沙活动导致鄱阳湖湖盆沉积物受到扰动,使得沉积物中的氮磷被释放出来,增加了出湖TN、TP通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鄱阳湖TN、TP滞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鄱阳湖 水沙过程 湖盆演变 滞留效应
下载PDF
基于泥沙异重流稳定性与衰减过程的床面淤积特性研究
7
作者 温志超 石林平 +1 位作者 黄哲 白玉川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0,32,共9页
泥沙异重流在稳定分层和不断衰减的过程中,伴随着床面淤积特征的变化。通过水槽试验观测异重流“稳定-衰减”过程,结合异重分层流运动理论模型,探究该过程对床面淤积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异重流层密度或厚度,形成稳定分层形态... 泥沙异重流在稳定分层和不断衰减的过程中,伴随着床面淤积特征的变化。通过水槽试验观测异重流“稳定-衰减”过程,结合异重分层流运动理论模型,探究该过程对床面淤积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异重流层密度或厚度,形成稳定分层形态的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延长了分层形态的维持时间;计算得到的临界雷诺数与扰动波数虚部相应增加,分层形态稳定性得以增强。异重流的稳定行进对于减小床面淤积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中临界雷诺数增加568~820,平均淤积厚度降低了42%~46%。因此,提高异重流稳定性并延缓衰减速率,有助于提高输沙率,可以达到减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异重流 分层流稳定性 扰动增长率 衰减过程 淤积
下载PDF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8
作者 韩小军 卢书慧 +3 位作者 史红玲 刘裕 张海霞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沿程六站平滩流量由1960年代中期的3600~5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900~4000 m^(3)/s。2000年前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说明2000年后宁蒙河段河床演变机理发生了变化,遵循不同规律。建立的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式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减小(增大)而增大(减小),随着汛期水流过程参数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过程 河床演变 响应关系
下载PDF
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调控要素对水流运动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苏维良 刘凯华 缴锡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自动调控畦灌是提高灌水质量、减少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为探究自动调控畦灌系统如何合理选取调控要素,通过畦灌观测试验获取畦田自然参数,结合WinSRFR模型模拟畦灌过程,分析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停水距离、停水时间和入畦流量对水流运... 自动调控畦灌是提高灌水质量、减少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为探究自动调控畦灌系统如何合理选取调控要素,通过畦灌观测试验获取畦田自然参数,结合WinSRFR模型模拟畦灌过程,分析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停水距离、停水时间和入畦流量对水流运动过程和土壤水分入渗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停水距离和停水时间在田面水流推进过程、消退过程、土壤水分入渗分布以及灌水质量等方面的调节效果相似。对于100 m畦长的典型试验畦田,七成改水、七五改水、八成改水、八五改水、九成改水的调控效果分别对应灌水量70、80、90、100、110 mm。停水时机对畦田后段的水流推进、消退过程影响较大,而对畦田前段的水流推进、消退过程影响较小,不同改水成数或灌水量并不能显著改变畦田前段的土壤水分入渗分布。调控流量较停水距离和停水时间可以更有效地调控畦田前段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因此在优先考虑经济性的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推荐调控灌水量,而在追求精准调控的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推荐调控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SRFR模型 畦灌过程模拟 自动调控 灌水技术要素 水流运动过程 灌水质量
下载PDF
中国山东省某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流程要点解析
10
作者 李叶佳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5期122-124,共3页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能有效处理污水中有害物质,防止其对自然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工艺流程的选择至关重要。工艺流程需要达到技术成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少、节省投...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能有效处理污水中有害物质,防止其对自然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工艺流程的选择至关重要。工艺流程需要达到技术成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少、节省投资、运行管理简单等要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需考虑多方面原因,如污水厂进水和出水水质、污水水量、污水性质、污水厂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可占地面积。论文对山东省某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进行了具体解析,并总结了实际运营情况,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 污水处理厂 污水工艺流程 深度处理工艺 磁絮凝高效沉淀池
下载PDF
荆江河段泥沙冲淤对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2 位作者 王洪杨 郑力 李鑫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研究大多关注库区的减淤效应,对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优化水库调度和河道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水库下游荆江河段为对象,建立了荆江长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基于三峡水库2... 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研究大多关注库区的减淤效应,对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优化水库调度和河道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水库下游荆江河段为对象,建立了荆江长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基于三峡水库2018年7月排沙调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排沙比(7%~100%),计算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对三峡水库排沙比的响应。结果表明:虽然荆江河段全年总体冲刷,但排沙比较大时汛期仍可能淤积,上荆江河段受排沙调度影响相对较大;总体而言,2018年汛期水沙条件下,30%左右的排沙比是荆江河段洪季冲淤的临界点;排沙比提高后,汛期淤积部位大部分为边滩等缓流区,以及弯曲河段凹岸等,主槽仍冲刷,对维护滩槽高差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调度 场次洪水 水沙调节 泥沙冲淤 排沙比 荆江河段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黄河下游透水丁坝瞬溃后水力及冲淤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秀竹 赵莹 +2 位作者 高璐 徐向舟 夏军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134,共8页
溃坝是一种瞬时带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灾害性过程,可引起河床的骤冲、骤淤以及下游岸滩失稳坍塌。基于MIKE21 FM软件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下游老君堂河段拟建透水丁坝群中首排丁坝瞬时全溃后所诱发的水流泥沙运动过程,分析了... 溃坝是一种瞬时带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灾害性过程,可引起河床的骤冲、骤淤以及下游岸滩失稳坍塌。基于MIKE21 FM软件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下游老君堂河段拟建透水丁坝群中首排丁坝瞬时全溃后所诱发的水流泥沙运动过程,分析了溃坝后床面剪切力的分布变化,阐明了坝群附近河床的冲淤特点。研究表明:首排坝瞬溃后,溃坝波受下游丁坝群的影响而改变了其传播演进过程线;溃坝对主槽的输沙能力影响较弱,但却显著地影响了坝区泥沙的起动和沉降;首排坝的坝体和次排坝的坝头是受损最严重的区域,因此建议采用实体丁坝与透水丁坝相结合的复合式配置方式,即首排坝和次排坝采用实体丁坝、其余位置采用透水丁坝,以加强各工况丁坝群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丁坝 溃坝水流 水沙过程 河床冲淤 数值模拟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水沙变化与河道演变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丽丽 吉鹏飞 +1 位作者 史红玲 王志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4,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河道演变的复杂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水沙减少,河道萎缩,过流能力减小,断面形态宽浅;2000年以后,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黄河口水沙关系...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河道演变的复杂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水沙减少,河道萎缩,过流能力减小,断面形态宽浅;2000年以后,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黄河口水沙关系明显改善,河道萎缩有所恢复,过流能力增大,断面形态趋于窄深,黄河口河道演变与水沙过程有着良好的响应关系,河道过流能力随汛期5年滑动平均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5年滑动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未来应通过上中游水库群的联合水沙调控运用,持续调控出5年以上水沙关系协调的下游水沙过程,这样对黄河口河道冲刷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清水沟流路 水沙过程 河道演变 平滩流量 水沙调控
下载PDF
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全过程管理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钊仪 李敏 +1 位作者 李博韬 周宏伟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6期11-16,共6页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探索、发展、规范三个发展阶段和现状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全过程管理中方案制定、实施管理、考核复核...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探索、发展、规范三个发展阶段和现状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全过程管理中方案制定、实施管理、考核复核三个关键环节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并结合统计和实例分析,从保障目标体系、预警阈值设置、达标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全过程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深化生态需水方法研究、持续完善保障方案措施、强化落实过程管理理念、提升智慧管理监督水平等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深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管理提供参考,助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全过程管理 预警 调度 考核
下载PDF
新型异向流沉沙池结构优化研究
15
作者 付海林 李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5-202,共8页
为获得二级泥沙处理设施——新型异向流沉沙池的较优结构参数组合,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进流量、薄板间距、泥沙通道宽度、沉沙箱单元宽度为因素,根据L 9(34)标准正交表确定试验工况并开展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应用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 为获得二级泥沙处理设施——新型异向流沉沙池的较优结构参数组合,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进流量、薄板间距、泥沙通道宽度、沉沙箱单元宽度为因素,根据L 9(34)标准正交表确定试验工况并开展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应用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对沉沙池泥沙截除率影响的权重顺序为:进流量>薄板间距>泥沙通道宽度>沉沙箱单元宽度。应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因素水平的较优组合,含沙浓度为5 kg/m^(3)时,较优组合为:进流量135 L/h,薄板间距20 mm,泥沙通道宽度1 mm,沉沙箱单元宽度30 cm,泥沙截除率为72.7%;含沙浓度为15 kg/m^(3)时,较优组合参数为:进流量135 L/h,薄板间距10 mm,泥沙通道宽度5 mm,沉沙箱单元宽度30 cm,泥沙截除率为98.8%。研究结果对新型异向流沉沙池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向流沉沙池 结构设计 层次分析法 正交试验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轴流结构调节阀阀体一体式铸造工艺的研究与固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冬 雷志刚 侯先龙 《阀门》 2023年第3期310-312,322,共4页
介绍了6英寸600磅轴流结构调节阀阀体一体式铸造工艺的研发和生产过程,针对三层结构的阀体一体式铸造工艺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实际生产中发现的工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射线探伤检测等手段,分析并确定... 介绍了6英寸600磅轴流结构调节阀阀体一体式铸造工艺的研发和生产过程,针对三层结构的阀体一体式铸造工艺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实际生产中发现的工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射线探伤检测等手段,分析并确定工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轴流结构调节阀阀体一体式铸造固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结构调节阀 一体式铸造 有限元分析 工艺固化
下载PDF
基于全重力流输水的水厂设计特点与工程实践
17
作者 阳佳中 刘克臻 +1 位作者 马林伟 江雨竹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168-175,共8页
为满足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成都市于2012年开始启动水七厂建设,作为城市的大型主力水厂。水七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为50万m^(3)/d,二期工程为50万m^(3)/d,目前总规模为100万m^(3)/d。工程设计中利用成都市西北高、东南低... 为满足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成都市于2012年开始启动水七厂建设,作为城市的大型主力水厂。水七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为50万m^(3)/d,二期工程为50万m^(3)/d,目前总规模为100万m^(3)/d。工程设计中利用成都市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高差特点,通过不同方案比选,确定取水点、厂址的最佳位置,通过采取不同的调流调压等控制措施,精确控制水量及消除水锤。整个供水系统实现了全重力流取水及全重力流输水,节能降耗明显,运行电耗约为0.05 kW·h/m^(3),项目为城镇供水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思路。针对原水水质整体情况较好,但季节性呈现低温低浊,夏季高浊频发的特点,水厂选用单级机械絮凝预沉+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过滤工艺,同时预留深度处理用地。水厂运行至今,供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浑浊度基本控制在0.2 NTU以下,最高不超过0.3 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全重力流取水 全重力流供水 单级机械絮凝预沉工艺 能耗 高浑浊度
下载PDF
大型长流程水厂的工艺及造价指标分析
18
作者 吴艳华 镇祥华 +4 位作者 张明 刘泰铃 司徒菲 陈燕波 陈艳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74-80,共7页
基于饮用水多级屏障理念的长流程工艺,已成为水厂设计中的趋势和导向,但大规模长流程水厂的应用仍较少见,本次利用同期建设的3座大型长流程水厂的工程设计案例,从其原水水质、出水要求、工艺设计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类比,分析了不同工艺选... 基于饮用水多级屏障理念的长流程工艺,已成为水厂设计中的趋势和导向,但大规模长流程水厂的应用仍较少见,本次利用同期建设的3座大型长流程水厂的工程设计案例,从其原水水质、出水要求、工艺设计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类比,分析了不同工艺选择的考虑因素;同时对上述3座水厂审定的预算进行了拆分,将3座水厂的工程费用造价指标、各个工艺构筑物的土建造价指标、其他专项费用等进行了类比分析,总结了相关工艺工程造价指标的大致区间范围;最后对3座水厂的运营成本进行了测算,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流程处理工艺 反应沉淀池 臭氧接触池 活性炭吸附池 超滤膜车间
下载PDF
利用图像处理的流场测速技术研究
19
作者 薛娟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文章对拍摄的调节阀的流场图像进行背景减除、图像掩膜、高通滤波等一系列图像预处理操作,再利用互相关算法和多重网格迭代算法,对拍摄图像的流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拍摄的整体流场与理论趋势相符,上游流道、阀芯头部顶端和阀座壁面附... 文章对拍摄的调节阀的流场图像进行背景减除、图像掩膜、高通滤波等一系列图像预处理操作,再利用互相关算法和多重网格迭代算法,对拍摄图像的流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拍摄的整体流场与理论趋势相符,上游流道、阀芯头部顶端和阀座壁面附近为低速流动区域,其余为高速流动区域。运用该算法可以实现短时间计算出观察流场,避免了传统传感器的拆装,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测速 图像处理 互相关算法 多重网格迭代 调节阀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评价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34
20
作者 胡春宏 陈建国 +1 位作者 孙雪岚 郭庆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9-1196,共8页
河流健康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河流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以黄河下游河道健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健康与河道健康的关系,采用8个评价指标对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黄河下游3个河段... 河流健康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河流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以黄河下游河道健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健康与河道健康的关系,采用8个评价指标对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黄河下游3个河段健康状况较好,为健康与亚健康等级,70年代以后3个河段健康状况逐年恶化,至2000年左右健康状况达到最低点,特别是花园口一高村河段,为亚病态等级,2000年以后由于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等下游河道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好转,达到亚健康等级。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增水、减沙、调节水沙过程”,建立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是今后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还提出了多沙粗沙区治理、修建占贤水库、塑造与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等6项黄河下游治理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道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水沙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