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鹿鄂温克部落传统木工艺文化基因的提取及设计应用
1
作者 孙玉明 王一名 邓凌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0,共7页
使鹿鄂温克部落曾经以山川河流为伴,是鄂温克族的一个部落,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特殊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使之依靠丰富的山林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工艺文化。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迁移与生产方式的转变,这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传... 使鹿鄂温克部落曾经以山川河流为伴,是鄂温克族的一个部落,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特殊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使之依靠丰富的山林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工艺文化。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迁移与生产方式的转变,这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却陷入了发展困境。引入文化基因理论,在梳理与归纳使鹿鄂温克部落传统木工艺发展历程与器物种类的基础上,对其文化基因进行分析和提取。最后将形态、图案、色彩等显性文化基因与生态、审美、习俗等隐性文化基因融入设计实践进行创新探索。使鹿鄂温克部落传统木工艺文化基因的提取与设计应用,可拓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还可为当代民族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鹿鄂温克部落 传统木工艺 文化基因 设计应用
下载PDF
鄂温克族驯鹿文化与数字文创的融合设计研究
2
作者 王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在数字文创的新形态下,调研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对其进行文化特征的归纳与收集,分析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数字文创产品的现状与不足,探索将鄂温克族驯鹿文化与数字文创相融合,以数字文创产品打造民俗旅游新品牌,丰富... 本文主要研究在数字文创的新形态下,调研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对其进行文化特征的归纳与收集,分析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数字文创产品的现状与不足,探索将鄂温克族驯鹿文化与数字文创相融合,以数字文创产品打造民俗旅游新品牌,丰富数字形式的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数字体验内容创造生产,研发基于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并体现旅游特征的数字文创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 驯鹿文化 数字文创 融合设计
下载PDF
使鹿鄂温克人心理健康与体育习惯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兰英 邢末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使鹿鄂温克人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近几十年生活方式的巨变带来的是社会适应和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量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位于我国内蒙古根河市境内鄂温克狩猎部落的138名敖鲁古雅猎民进行了... 使鹿鄂温克人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近几十年生活方式的巨变带来的是社会适应和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量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位于我国内蒙古根河市境内鄂温克狩猎部落的138名敖鲁古雅猎民进行了心理健康、体育习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敖鲁古雅猎民心理健康和体育习惯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和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不适应。弘扬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融合、改进猎民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鹿鄂温克人 心理健康 体育习惯 SCL-90量表 常模
下载PDF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桦树皮文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卡丽娜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7,共6页
该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驯鹿鄂温克人这一特殊的族群所特有的桦树皮文化的结构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桦树皮制品的加工工具、加工程序、加工办法及原料、使用价值、审美价值等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关键词 驯鹿 鄂温克 桦树皮 文化
下载PDF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兽皮文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卡丽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驯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独特群体,千百年来一直以饲养驯鹿和森林游猎为生。他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生存条件以及特有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适合于他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兽皮文化。
关键词 兽皮文化 驯鹿鄂温克人 生活习俗 制作工艺
下载PDF
驯鹿鄂温克人生态移民的民族学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祁惠君 《满语研究》 2006年第1期98-105,共8页
驯鹿鄂温克人生活于大兴安岭西北部林区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是我国惟一饲养驯鹿的族群。2003年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将他们整体搬迁到市郊“定居”。然而,处于半野生状态的驯鹿,现阶段还不能适应圈养和舍饲,于是驯鹿和饲养驯鹿的... 驯鹿鄂温克人生活于大兴安岭西北部林区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是我国惟一饲养驯鹿的族群。2003年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将他们整体搬迁到市郊“定居”。然而,处于半野生状态的驯鹿,现阶段还不能适应圈养和舍饲,于是驯鹿和饲养驯鹿的主人们重返森林,继续着他们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定而不居”现象的存在,反映了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存在的问题。要实现驯鹿鄂温克人完全意义上的定居、实现驯鹿的自然放养、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鲁古雅 驯鹿鄂温克人 生态移民
下载PDF
俄罗斯文化对驯鹿鄂温克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戈 《满语研究》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俄罗斯文化对驯鹿鄂温克文化的真正影响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其性质是涵化。但与其他涵化相比,这一过程没有伴随双方之间的冲突,是一个特例。而涵化的结果是被借用的俄罗斯文化元素最终整合到了驯鹿鄂温克人固有的文化中,成为其有机组... 俄罗斯文化对驯鹿鄂温克文化的真正影响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其性质是涵化。但与其他涵化相比,这一过程没有伴随双方之间的冲突,是一个特例。而涵化的结果是被借用的俄罗斯文化元素最终整合到了驯鹿鄂温克人固有的文化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化 驯鹿鄂温克文化 影响 涵化
下载PDF
俄罗斯埃文基人聚居区社会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谢春河 杨立华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85-87,共3页
俄罗斯远东地区埃文基人已高度俄罗斯化,已完成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嬗变。埃文基地区实行民族自治,埃文基人主导乡村生活和文化,上级政府支持民族文化弘扬,不干预日常管理和民族文化活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及现代经济生活冲击下,狩猎... 俄罗斯远东地区埃文基人已高度俄罗斯化,已完成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嬗变。埃文基地区实行民族自治,埃文基人主导乡村生活和文化,上级政府支持民族文化弘扬,不干预日常管理和民族文化活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及现代经济生活冲击下,狩猎经济大大萎缩,传统文化失去生存土壤。民族语言濒危,俄罗斯语已成为埃文基人日常语言,饮食、服装、民居、节庆等日常生活已浸入俄罗斯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埃文基人 驯鹿 狩猎
下载PDF
森林牧鹿——一种新型的游牧方式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戈 《满语研究》 2010年第1期123-130,共8页
驯鹿鄂温克人的森林牧鹿经济是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中衍生出来的,这一衍生的过程始于1961年的试割驯鹿茸,止于2003年8月的"生态移民"和禁猎。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相比,森林牧鹿经济不仅使驯鹿鄂温克人由猎人变为森林牧鹿人... 驯鹿鄂温克人的森林牧鹿经济是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中衍生出来的,这一衍生的过程始于1961年的试割驯鹿茸,止于2003年8月的"生态移民"和禁猎。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相比,森林牧鹿经济不仅使驯鹿鄂温克人由猎人变为森林牧鹿人,而且也使他们在森林中移动的频率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鹿鄂温克人 森林牧鹿 驯鹿茸 禁猎
下载PDF
文化变迁的动力及方式——驯鹿鄂温克田野调查笔记 被引量:2
10
作者 阿拉腾 《满语研究》 2008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对文化变迁起始状态的研究,将重点放在了个人应对非常态所作的努力上,以此强调人的作用。然而对文化产生变化的机制,以及等到开始发生变化时,文化如何在新的水平上稳定下来这一问题上,目前并没有更精确的描述。文化在经过变迁以后稳定在... 对文化变迁起始状态的研究,将重点放在了个人应对非常态所作的努力上,以此强调人的作用。然而对文化产生变化的机制,以及等到开始发生变化时,文化如何在新的水平上稳定下来这一问题上,目前并没有更精确的描述。文化在经过变迁以后稳定在"亚稳定点"即处在动态平衡当中,与文化稳定在"合理"的"轨道"上这两种状态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前者在于描述怎样的"平衡"上,而此平衡与人的意志没有关系。而后者则在于描述文化经过变迁后,从中是否可以看到其原来的"影子"的问题,并且与人的意志存在关联。一些偶然的小的事件,在被放大以后,可以影响整个文化演变的进程。在当事人准确把握其变迁"阈值"的前提下,经过一个将微涨落放大的过程,文化的演变有可能在产生突变的同时被维持在变迁的"轨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鹿鄂温克 文化的变迁 狩猎文化
下载PDF
“乌力楞”及其环境对应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拉腾 《满语研究》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驯鹿鄂温克包括鄂伦春的"乌力楞",其性质及其所发挥社会功能,在我国学术界已经被充分讨论。然而,迄今为止的探索都局限于文化进化理论的框架之内。因而,有必要引进"生态"的观念,以此去考察"乌力楞"所发... 驯鹿鄂温克包括鄂伦春的"乌力楞",其性质及其所发挥社会功能,在我国学术界已经被充分讨论。然而,迄今为止的探索都局限于文化进化理论的框架之内。因而,有必要引进"生态"的观念,以此去考察"乌力楞"所发挥的功能。实际上,血缘及地缘只是"乌力楞"这一实体的两个侧面,而生态则是其又一个重要的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鹿鄂温克 乌力楞 队群
下载PDF
敖鲁古雅的驯鹿鄂温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光普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9-182,J0004,共5页
关键词 鄂温克人 历史 生活 文化 驯鹿 繁殖
下载PDF
使鹿鄂温克人体质状态研究
13
作者 崔兰英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使鹿鄂温克人以饲养驯鹿为生,而且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近些年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也带来了身体素质的巨大变化。对使鹿鄂温克原始居民进行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这三方面的详细调查,并进行了大量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得到使鹿... 使鹿鄂温克人以饲养驯鹿为生,而且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近些年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也带来了身体素质的巨大变化。对使鹿鄂温克原始居民进行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这三方面的详细调查,并进行了大量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得到使鹿鄂温克人平均身高略高于周边汉族、猎民点生产生活物质条件改善后猎民点居民生活方式日趋健康、城市使鹿鄂温克人缺乏体育锻炼等几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鹿鄂温克人 生活方式 体质状态
下载PDF
使鹿鄂温克族的生态智慧——基于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调研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卫平 任国英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93-98,共6页
当前,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一些身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却用他们的"生态智慧"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解决人类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使鹿鄂温克族... 当前,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一些身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却用他们的"生态智慧"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解决人类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使鹿鄂温克族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民族族群。他们是目前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这些猎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适应环境、并利用和改善环境,体现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本文用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鹿鄂温克族 生态智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教育——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学校的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宇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10-312,共3页
对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学校进行了调查,通过回顾该校从1952年成立到2007年9月与其他学校合并的经历,展示了一所民族学校的生命历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 现代化 民族教育 驯鹿鄂温克人 敖乡学校
下载PDF
文化变迁中的驯鹿鄂温克人教育演进
16
作者 王寿鹏 高天好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57-160,172,共5页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变迁过程中,自然也伴随着教育的演进过程。驯鹿鄂温克人由于其独特的生存背景和历史,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征。鄂温克人的教育主要从贯穿这个民族狩猎生产始终的自然生存教育、与俄国人交往而产生的正规教育...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变迁过程中,自然也伴随着教育的演进过程。驯鹿鄂温克人由于其独特的生存背景和历史,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征。鄂温克人的教育主要从贯穿这个民族狩猎生产始终的自然生存教育、与俄国人交往而产生的正规教育萌芽、受日本人统治期间的殖民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正规学校教育四个阶段演进,历时性清晰,边疆跨界民族教育演进史与社会文明进步步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驯鹿 鄂温克 教育
下载PDF
规训与抗争:使鹿鄂温克人的现代化困境——评《生态移民政策与地方政府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业鑫 黄孝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165,共4页
"生态移民"是国家规划现代化的方式之一,少数民族在对其抗争的过程中被纳入国家话语权力体系。《生态移民政策与地方政府实践》一书是对人类学科学民族志反思,具有浓厚的实验民族志味道;同时,本书也是对国家在少数民族政策上... "生态移民"是国家规划现代化的方式之一,少数民族在对其抗争的过程中被纳入国家话语权力体系。《生态移民政策与地方政府实践》一书是对人类学科学民族志反思,具有浓厚的实验民族志味道;同时,本书也是对国家在少数民族政策上施行规划现代化的反思,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应该在遵循其本民族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鹿鄂温克 实验民族志 规划现代化 反思
原文传递
关于鄂温克驯鹿人和驯鹿的若干问题
18
作者 龚宇 《北冰洋研究》 2020年第1期39-42,共4页
鄂温克驯鹿人世代与驯鹿为伴,1689年从俄罗斯贝加尔湖迁移到额尔古纳河森林地带,跟随驯鹿不断迁徙。随着驯鹿放养环境、社会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鄂温克驯鹿人也在不断地适应和调试。
关键词 鄂温克驯鹿人 驯鹿文化 环境变化
原文传递
“居而不定”和“定而不居”间的选择:敖鲁古雅鄂温克的生态知识体系和民族文化困境
19
作者 林航 《北冰洋研究》 2020年第1期28-38,共11页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作为我国仅有的使鹿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与驯鹿相关的生态知识,并将其内化为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历史发展脉络,聚焦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多...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作为我国仅有的使鹿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与驯鹿相关的生态知识,并将其内化为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历史发展脉络,聚焦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多次搬迁轨迹,解析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其与驯鹿间关系的变迁,由此探讨不同时期鄂温克人对驯鹿生物特性的认知和文化含义的理解。结合对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探访调查,考察生态环境改变、生存场域变化、外来文化涌入等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分析其遭遇的困境和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为案例思考环境变化与民族文化适应性和延续性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 驯鹿 生态知识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