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cape Design for Ecologically Livabl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阎淑龙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8期1-4,共4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at it had emphasized visual perception, plane design and grade while functionality, vertical space and applicabi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at it had emphasized visual perception, plane design and grade while functionality, vertical space and applicabi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al landscapes were neglected. Landscapes in ecologically livable environment were characterized by pretty natural environment, safe and spacious activity place, gentle and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space, heav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distinctive landscape feature. It had put forward design ideas for ecologically livable environment covering humanity, integrity, diversity and culture. The design thoughts were adjus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respecting the site, 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place, conducting reasonable layout, rationally utilizing wate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plants community, creating comfortable activity place, highlighting theme, and manifesting culture.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oncep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landscape design. It was regarded that green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was the key for urban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each desig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G environment humanITY Diversity Culture SPIRIT of PLACE water-loving ecological effect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与方法
2
作者 左其亭 全志淼 +3 位作者 吴青松 邱曦 秦西 张羽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平衡的概念出发,针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竞争问题,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内涵及特性;构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框架,包括遵循四大规律、基于六大理论、考虑六大因素、符合三大准则;提出了经济社... 从平衡的概念出发,针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竞争问题,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内涵及特性;构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框架,包括遵循四大规律、基于六大理论、考虑六大因素、符合三大准则;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计算思路,包括资料处理、量化计算、结果检验3个步骤,并给出了其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表征方式。以2019年沁河流域为例,量化了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在求解一次平衡点以及经济社会用水刚性约束、生态用水刚性约束、综合效益刚性约束条件下平衡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六大因素以及总需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关系,确定了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点,即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比例为0.71∶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 区域水平衡 计算规则 人水关系 沁河流域
下载PDF
明清时期山东黄运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及其环境影响
3
作者 李德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139,共9页
环境变迁是认识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视角。山东黄运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单元,其水资源开发表现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个包括泉源开浚、河流疏导、运道避黄、湖泊蓄泄在内的系统工程。随着运河漕运作用的日益增强,水资源开发的目... 环境变迁是认识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视角。山东黄运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单元,其水资源开发表现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个包括泉源开浚、河流疏导、运道避黄、湖泊蓄泄在内的系统工程。随着运河漕运作用的日益增强,水资源开发的目的和范围日趋扩大,形成了多水共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泉流“五派”以及济运“四水”的变化,表明愈来愈多的泉源与河流被纳入运河治理体系。明清山东黄运地区水资源开发的历史,是一部国家主导下人类活动干预区域环境的历史,目的是服务于国家治河保漕的大政。山东黄运地区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变迁,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以治河保漕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以史为鉴,黄、运、河、湖、泉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水资源调配应做到均衡合理,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避免产生多者愈多、少者愈少的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黄运地区 水资源 水环境 水安全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背景下石羊河流域生态与水资源变化特征
4
作者 程倩 齐月 +5 位作者 刘明春 张鹏 丁文魁 李兴宇 任丽雯 杨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2-1684,共13页
本研究基于石羊河流域气象资料、遥感资料以及人文资料,分析流域气候要素和生态环境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 a来石羊河流域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为0.40℃·(10a)^(-1),流域... 本研究基于石羊河流域气象资料、遥感资料以及人文资料,分析流域气候要素和生态环境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 a来石羊河流域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为0.40℃·(10a)^(-1),流域气温上升过程中1998年发生突变,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幅为7.3 mm·(10a)^(-1),年际间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年降水量流域南部向北部递减;干燥度自1961年以来呈减小趋势,由流域北部向南部递减。流域上游西营河出山口九条岭站径流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增加率为0.037×10^(8)m^(3)·(10a)^(-1),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自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植被面积发生较大变化,蔡旗断面过水量、石羊河年平均流量、青土湖及其周边水域和植被面积显著增加,地下水位稳定回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 水资源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Assessing China’s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被引量:11
5
作者 YANG Yu LI Xiaoyun +4 位作者 DONG Wen POON P H Jessie HONG Hui HE Ze LIU Y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8期1261-1283,共23页
China’s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CHES) is assessed here via a systems schema that emphasize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components and their attributes. In addition to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 components, w... China’s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CHES) is assessed here via a systems schema that emphasize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components and their attributes. In addition to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 components, we identified two other component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The four components are 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system’s openness. Based on their interactions, we derived a cognitive schema for classifying the level of strain or stress of an area. The analysis draws on 11 indicators and 29 sub-indicators includ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tatistical data that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four componen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uman activities are highly intense in a few geographical areas, particularly large urban systems and trade and investment zones o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Nonetheless, these areas are also well-endowed in water resources and fertile soils although urban 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stressed from negative pollution externalities. They are also open systems which allow them to bear a higher level of pressure and adjust accordingly.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point to relatively fragile biophysical systems in the west and southwest, but human activities are still relatively less intense compared to their coastal counterparts. As a whole, only 14% of areas may be said to be relatively or highly strained. This however belies another one-third of areas that are currently unstable, and likely to become strained and thereby vulnerable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systems 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resource-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CONSTRAINT OPENNESS China
原文传递
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水环境治理研究--以成都市锦江为例
6
作者 游添茸 韩照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长江、黄河流域规划纲要均提出以“幸福河”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核心,更加注重改善人水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流域治理。因此,除水环境本身的提升之外,注重滨水和腹地一体发展的“幸福河”建设成为新时代下水生态治理的重要方向。以成都市锦... 长江、黄河流域规划纲要均提出以“幸福河”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核心,更加注重改善人水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流域治理。因此,除水环境本身的提升之外,注重滨水和腹地一体发展的“幸福河”建设成为新时代下水生态治理的重要方向。以成都市锦江水生态治理为例,通过对锦江水生态环境及其滨水区域建设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评估,在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基础上,统筹水岸关系、响应人本需求,探索新时期下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治理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 水生态治理 生态环境 城水共生 人水和谐
下载PDF
基于农户感知的黄河下游人-水关系结构分析
7
作者 于佳睿 孙璐娜 +2 位作者 刘慕义 王帅 刘焱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5,共13页
人-水关系研究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识别黄河下游农户对人-水关系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对黄河下游因人施策开展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多从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等某一种或几种关系开展... 人-水关系研究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识别黄河下游农户对人-水关系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对黄河下游因人施策开展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多从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等某一种或几种关系开展居民感知调查及归因,忽视了人-水关系之间结构化的相互影响机制。基于对黄河下游山东省10个县的农户发放的1651份问卷,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后,最终引入水资源与生态关系、水文化与旅游关系、居住地生态功能、河口湿地功能、文化旅游功能五个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农户对水资源与生态关系的认识正向影响其对居住地生态功能和河口湿地功能的评估,农户对水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认识正向影响其对居住地生态功能、河口湿地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的评估。研究结果通过基于农户感知刻画人-水关系结构,揭示人-水系统功能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为黄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人-水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 农户感知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美球 黄宏胜 +3 位作者 刘滨 蔡海生 朱再昱 罗志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3-937,共5页
确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是实施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基本前提。在深入认识鄱阳湖地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总体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人-地-水"为主线,在GIS支... 确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是实施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基本前提。在深入认识鄱阳湖地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总体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人-地-水"为主线,在GIS支持下,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社会经济协作的统筹性及县域经济的依存性等原则,研究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为:南昌市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九江市区(庐山区、浔阳区),景德镇市区(昌江区、珠山区),鹰潭市区(月湖区),新余市区(渝水区),抚州市区(临川区)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瑞昌市、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贵溪市、余江县,共35个县(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地域范围 “人-地-水”关系
下载PDF
1957—2006年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段建军 王彦国 +6 位作者 王晓风 毛炜峄 张雄文 王进 高前兆 沈永平 王顺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1-791,共11页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环塔里木盆地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目前呈"四源一干"格局.依据1957—2006年近50a气象及水文监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虽然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环塔里木盆地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目前呈"四源一干"格局.依据1957—2006年近50a气象及水文监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虽然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山区与平原整体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特征,出山口径流量也呈增加趋势,然而在2000年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退化.其成因主要为:1)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近2006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50a减少了15.4×108m3;2)塔里木河上、中、下游耗水量比例的失调及区域水资源分配发生变化,造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3)实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后,即使进入塔里木河的下游的水量增加,中游段耗水量下降,但是上游耗水迅速增加且数量巨大,还是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的下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50 a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祖群 赵荣 +2 位作者 杨新军 黎筱筱 张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自然环...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自然环境评价指数,社会经济环境评价指数,建成环境评价指数,得出关中聚落景观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结果,并探讨问题诊断与解决。最后讨论了传统聚落景观对社区建设的启示,评价方法的创新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研究案例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景观 评价 人地关系 生态调适
下载PDF
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钟淋涓 方国华 国延恒 《水利经济》 2007年第3期4-7,共4页
研究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水管理对水资源的影响纳入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中,通过分析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 研究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水管理对水资源的影响纳入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中,通过分析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三者的最合理发展方式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三者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社会经济 水管理 生态环境 相互作用关系
下载PDF
中国1961—2001年人地协调度演变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0
12
作者 刘宇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2,235,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1961—200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随着人口与消费水平的上升,生态赤字在19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并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的人地不协调性的加强不仅危害着中国生态系统的...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1961—200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随着人口与消费水平的上升,生态赤字在19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并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的人地不协调性的加强不仅危害着中国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巨大威胁。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生态足迹 演变分析 中国 模型 协调度 1980年代 生态承载力 研究成果 计算结果 消费水平 持续增长 生态赤字 生态系统 不协调性 持续发展 消费方式 可持续 人口 经济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及对水资源和水沙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双宝 王赛 +7 位作者 赵敏敏 吴玺 袁磊 李海学 李甫成 马涛 李文鹏 郑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4,共11页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限制了该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针对人类活动将如何影响黄土高原水沙变化以及如何配置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问题,目前尚缺乏定量分析和研究。以黄土高原渭河子流域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限制了该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针对人类活动将如何影响黄土高原水沙变化以及如何配置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问题,目前尚缺乏定量分析和研究。以黄土高原渭河子流域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北洛河流域近20 a降雨、径流、水资源量、产沙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建立了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还草对水资源和水沙关系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决策条件下的最优退耕方案。结果表明:流域水资源总量、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和产沙量呈现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量分别为0.07×10^(8)m^(3)、0.01×10^(8)m^(3)、0.012×10^(8)m^(3)、163×10^(4)t;归一化植被指数和降水呈现递增趋势,年均增加量分别为0.006 4,0.65×10^(8)m^(3);生态环境变化导致径流量和产沙量减少,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显示退耕还林还草或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导致流域径流量和产沙量共同减少,但产沙量的响应更为敏感;综合考虑径流与产沙的影响,基于多目标优化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优化配置建议,最优退耕面积约为全部耕地面积的28.1%。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水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沙关系 归一化植被指数 分布式水文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 北洛河流域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对恢复白洋淀生态环境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朝华 王子璐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38-141,共4页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造成多次干淀现象。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组织多次本流域调水和外流域调水,以缓解白洋淀供水不足的问题。通过对白洋淀供水水源与耗水量分析,为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生态环...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造成多次干淀现象。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组织多次本流域调水和外流域调水,以缓解白洋淀供水不足的问题。通过对白洋淀供水水源与耗水量分析,为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通水后,将能实现引江水补淀,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影响 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 白洋淀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生态保障系统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东 高杰 《自动化仪表》 CAS 2016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满足多功能、多给水条件,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生态保障系统。以CC2530芯片为基础设计了传感器节点和给水控制节点;以低功耗MSP430芯片结合CC2530设计了主控节点。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植物种类、时间信息确定植物的... 为满足多功能、多给水条件,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生态保障系统。以CC2530芯片为基础设计了传感器节点和给水控制节点;以低功耗MSP430芯片结合CC2530设计了主控节点。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植物种类、时间信息确定植物的生长周期,并依据感知的环境参数,针对植物的不同生长周期生成灌溉策略来实现自动灌溉。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提供了对自来水、无压蓄水等不同给水条件的适应能力,克服了现有系统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小、灌溉控制不合理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生态保障系统 生态环境 智能控制 人机交互 给水控制
下载PDF
基于人水关系的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安全格局评价 被引量:21
16
作者 鲍超 邹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80-4191,共12页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扰动强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不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人水关系协调视角,从水资源本底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扰动强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不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人水关系协调视角,从水资源本底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建立了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和相关标准确定了评价标准阈值,使得评价结果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均具有可比性。然后通过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模糊隶属度函数,对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安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整个京津冀城市群的水资源安全指数多在0.2—0.4之间,属于不安全类型,但总体向临界安全类型转变;(2)各城市的水资源安全指数在时空尺度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南低北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遍提高的格局;(3)整个京津冀城市群及各城市水资源安全指数的次级指标在时空尺度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地域一致性,它们交互作用,最终综合决定着水资源安全指数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关系 资源与生态安全 生态阈值 多目标模糊隶属度函数 时空格局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借鉴国外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蓉 郑垂勇 +1 位作者 马骏 赵敏 《水利经济》 2008年第4期69-71,共3页
水利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往往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处于同一系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分析总结国外协调水利建设与生... 水利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往往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处于同一系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分析总结国外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力图为我国协调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生态环境 关系 经验 借鉴
下载PDF
现代村镇建设中新型人地关系的重构与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凤英 付孟泽 林建桃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78-83,共6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村镇建设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人地关系是衡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尺,可以体现村镇建设发展中的有序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在探讨现代村镇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内涵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改...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村镇建设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人地关系是衡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尺,可以体现村镇建设发展中的有序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在探讨现代村镇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内涵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了现代村镇建设中的新型人地关系。提出村镇建设中新型人地关系的调控机制,一是从外部管理方面,提出要制定调控政策,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二是从内部协调机制方面,提出通过提升人居承载度,转变生产作用方式,生活、生产和生态融合的再组织,各个人地关系协调机制都由动力机制、过程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其中约束机制对于人地协调的结果至关重要。以期形成新的村镇人地关系框架,促进村镇人地关系的积极互动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村镇 人地关系 协调机制 人居环境 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生态宜居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被引量:13
19
作者 阎淑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057-18059,共3页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存在的概念与形式难以完美融合,重视觉感受、轻视功能性,注重平面设计、忽视垂直空间,强调"档次"、忽视适用性等问题。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景观特征总结为自然秀美的自然环境,安全宽敞的...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存在的概念与形式难以完美融合,重视觉感受、轻视功能性,注重平面设计、忽视垂直空间,强调"档次"、忽视适用性等问题。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景观特征总结为自然秀美的自然环境,安全宽敞的活动场地,亲切和谐的交往空间,浓厚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景观特色。提出人本性、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设计思想,提出因地制宜,尊重场地,继承场所精神,合理布局,合理利用水体,塑造和谐的植物群落,创造舒适的活动场地,突出主题,体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将生态、宜居的理念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认为以绿色、生态为主线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的关键,也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本 多样性 文化性 场所精神 亲水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人水和谐促进西北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大韦 张玉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1,共5页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土地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流域用水失衡、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严重的特点。必须认识到人水和谐是建设西北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以水为中心促进...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土地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流域用水失衡、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严重的特点。必须认识到人水和谐是建设西北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以水为中心促进社会发展和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人水和谐的新西北。尤其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强化节约用水,加强和提高社会用水的保证程度,建立安全健康的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 人水和谐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