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学科转向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剑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45,共13页
本文介绍了19世纪以来人类学对宗教研究的情况和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学科的理论来源,学科的建立以及学科发展的三大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时阐释了当前宗教人类学的学科转向,即更关注仪式、... 本文介绍了19世纪以来人类学对宗教研究的情况和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学科的理论来源,学科的建立以及学科发展的三大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时阐释了当前宗教人类学的学科转向,即更关注仪式、关注符号与象征以及强调宗教的“地方性”(Place)研究。在我国,目前人类学对宗教的研究主要关注地方性、小民族的宗教或者说就只关注民间信仰,尤其是其仪式过程,而较少关注跨地域的宗教形式,尤其缺乏对世界宗教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人类学 进化论 象征主义 功能主义 地方性
下载PDF
罗伯特·贝拉的宗教社会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151,共7页
作为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贝拉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现代性议题中宗教的意义和功能而展开。从其宗教社会学大致可分为求学阶段的学术积累、哈佛大学时期的"悲观的乐观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乐观的悲观主义"和70... 作为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贝拉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现代性议题中宗教的意义和功能而展开。从其宗教社会学大致可分为求学阶段的学术积累、哈佛大学时期的"悲观的乐观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乐观的悲观主义"和70年代后的"后新教徒"问题四个时期,他分别对宗教的本质、宗教研究的路径、宗教与现代化、宗教进化、美国公民宗教和美国道德生态重建等具体议题进行了分析。但我国学界对贝拉的介绍和研究多具碎片化。贝拉宗教社会学的基石是其宗教观,而这种宗教观又主要扎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之中。为此,我们对贝拉理论的接受和批判都必须以此为逻辑起点;同时,我们更不应仅拘囿于他的某个论说,而应对其学说有着整体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拉 宗教观 宗教与现代化 宗教进化论 公民宗教
下载PDF
进化论视野中的宗教:回顾、批评与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桑本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21,共13页
祈祷、诵经、苦行、冥想等宗教实践可以有效激活有机体的快感回路,禁欲主义宗教实践与人类"趋乐避苦"的天性并不冲突。因而,除了促进个体合作和巩固群体团结之外,宗教的进化适应性还表现在,能够让人们在较低资源消耗的条件下... 祈祷、诵经、苦行、冥想等宗教实践可以有效激活有机体的快感回路,禁欲主义宗教实践与人类"趋乐避苦"的天性并不冲突。因而,除了促进个体合作和巩固群体团结之外,宗教的进化适应性还表现在,能够让人们在较低资源消耗的条件下保持较高水平的幸福感;去神秘化的宗教实践因此可以还原为一种"苦中求乐"的生活技术。如果信仰是宗教实践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那么神灵观念就会从宗教的核心位置边缘化为一种制度工具和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进化论 冥想 苦行 禁欲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