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View: Rorty's Moral Finitism and Religion in the Public Square
1
作者 Joaquin Jaren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Richard Rorty's moral finitism is based on some ideas from John Stuart Mill's work On Liberty. For Rorty, religious truths would be the main obstac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reedom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human ... Richard Rorty's moral finitism is based on some ideas from John Stuart Mill's work On Liberty. For Rorty, religious truths would be the main obstac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reedom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human happiness. Rorty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contingency and literary culture to express the situation of personal moral development, stressing that our life must be seen as an endless narration. So, there is no fixed development given once and for all. Rorty's anticlericalism is also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creation of clerical institutions and hierarchies is dangerous in the sense that they pose demands which go beyo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and make religious obligations be prior to moral one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ome misconceptions in Rorty's position when he discusses the idea of moral oblig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gion public square moral finitism CONTINGENCY NARRATIVE anticlericalism religious institutions
下载PDF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Ming-mi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第2期1-35,共35页
The article, delivered as a lecture, deciphers a government organized symposium on "folk beliefs" in which the speaker took part as an invitee. It is organized within a confined "ethnography of a conference," but ... The article, delivered as a lecture, deciphers a government organized symposium on "folk beliefs" in which the speaker took part as an invitee. It is organized within a confined "ethnography of a conference," but it engages const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peaker's own 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s of superstition, folk religion, and civil solidarity and recent mainland Chinese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discussions concerning the "crisis of faith" ( or the counter-currents of atheism) , "religious revival," ethnic isolation, and the expanding Christia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k beliefs crisis of faith religion ANTHROPOLOGY
原文传递
精神审美学论纲——兼论“审美即道德”与“审美即宗教”问题
3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2,179,共22页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人类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之产生,就来源于对这两种精神质料的精神审美。优美以及壮美的精神审美机制在于反思判断力之运用。这种反思判断力是以精神审美的游戏方式展开的,其中体现了人的精神自由。人类的精神审美是天道原理与天择原理的统一。人通过精神审美知道人成为精神审美的艺术品之后可以实现“永生”。这种精神审美观对于生活于苦难中的人类来说具有宗教性的“救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质料 壮美 优美 道德 宗教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芳 李伏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信仰问题是方向性问题、根本性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论述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青年信仰问题的现实关切,也是对如何加强新时代青年信仰培育的积极回应... 信仰问题是方向性问题、根本性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论述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青年信仰问题的现实关切,也是对如何加强新时代青年信仰培育的积极回应。其独特的理论意蕴表现在,将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整体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意义;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的逻辑关系,突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互联网平台传播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拓展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信仰培育 立德树人 信仰 信念 信心
下载PDF
何谓真正的理性宗教?——斯宾诺莎与康德的宗教批判理论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双修海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斯宾诺莎和康德是近代哲学家中主张宗教理性化的两位激进代表,但二人在何谓理性宗教的问题上却相去甚远,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宗教批判理论,分别称为泛神论和道德神论。泛神论把矛头直指天启神论,属于某种形式的自然神论;道德神论则攻击... 斯宾诺莎和康德是近代哲学家中主张宗教理性化的两位激进代表,但二人在何谓理性宗教的问题上却相去甚远,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宗教批判理论,分别称为泛神论和道德神论。泛神论把矛头直指天启神论,属于某种形式的自然神论;道德神论则攻击一切形式的自然神论,尤其是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康德的道德神论并不能独立自存,本质上隶属于自然神论;而斯宾诺莎的自然神论也不完备,仍需康德自然目的论作为补充;一种真正健全的理性宗教,其核心要义介于斯宾诺莎和康德之间,能够与主张幸福至上的功利主义和倡导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保持内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康德 理性宗教 自然神论 道德神论
下载PDF
《纯粹理性批判》的前夜——康德“十年沉寂”考
6
作者 马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9,160,共12页
康德在1770至1781年“十年沉寂”期间,除了发表3篇小文章之外没有任何重要作品问世,原因是此时的他正在筹划、写作《纯粹理性批判》。关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没有大的争议。不过,对于他何以要在这一时段写作第一批判,以及如何写作第一批... 康德在1770至1781年“十年沉寂”期间,除了发表3篇小文章之外没有任何重要作品问世,原因是此时的他正在筹划、写作《纯粹理性批判》。关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没有大的争议。不过,对于他何以要在这一时段写作第一批判,以及如何写作第一批判的问题,后世学者鲜有论及。虽然亦有康德传记作家翔实记录过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生活琐事,但对其哲学义理与理论演化的分辨梳理并不多见。然而,这一时段的积淀对康德思想形成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借助对康德在这一时期的往来书信、思想札记等材料的考证,人们不难发现:他在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以及宗教学说等方面的思考,不仅直接塑造了第一批判的理论架构和基本内容,还间接影响到了批判哲学时期的诸多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批判哲学时期 《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论 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宗教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
7
作者 李颖 许亚清 +1 位作者 李涛 邓欢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环境微生物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相关教材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故事较少,因此有必要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案例素材,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围绕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唯物辩证法、民族自... “环境微生物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相关教材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故事较少,因此有必要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案例素材,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围绕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唯物辩证法、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六大思政元素构建系统性的素材库,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掌握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坚定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使课程思政不但能立德树人,还能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元素 学习动机 理想信念
下载PDF
诚信的道德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周中之 刘方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础;信誉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要求。
关键词 信用 信誉 诚信 道德基础 道德价值 市场经济 信用经济
下载PDF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汪士华 陈真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116,共5页
大学生宗教信仰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特征及其原因基础上,认为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观,加强科学精神的培植,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科学与真理,采取合法有效监管机... 大学生宗教信仰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特征及其原因基础上,认为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观,加强科学精神的培植,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科学与真理,采取合法有效监管机制,积极构建抵制宗教渗透的预警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一名宗教信仰者输血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廷孝 李新菊 +1 位作者 王立萍 顾琳琳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输血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少数宗教信仰者在自己或其家属急需输血时却拒绝输血治疗,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尚无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况下是否输血,医师处于两难的选择,也较易引起医患纠纷,为此建议我国卫生及其司法部门尽... 输血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少数宗教信仰者在自己或其家属急需输血时却拒绝输血治疗,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尚无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况下是否输血,医师处于两难的选择,也较易引起医患纠纷,为此建议我国卫生及其司法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医务工作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信仰 输血
下载PDF
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反思高校道德教育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少兵 唐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5,共6页
高校德育课程的尴尬现状主要表现为:德育知识之界限模糊不清,德育实践之修养流于形式,德育信仰之超越渐行渐远。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没有从德育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即理性、信仰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入手进行本真意义的德育。所以需要从理... 高校德育课程的尴尬现状主要表现为:德育知识之界限模糊不清,德育实践之修养流于形式,德育信仰之超越渐行渐远。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没有从德育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即理性、信仰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入手进行本真意义的德育。所以需要从理性与信仰关系即德育之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信仰源泉这一基础性的理论层面进行反思。德育在善知识意义上是理性的科学,在心性教化意义上体现为修养的实践,在道德根基与源泉意义上诉诸于神圣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信仰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宗教与伦理之间: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泽亮 梅德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72-75,共4页
宗教伦理是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个边缘交叉研究对象 ,但有人认为 ,“宗教无道德” ,本文从宗教、伦理的本义及人的神性与人性来讨论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 。
关键词 宗教 伦理 宗教伦理 世俗道德
下载PDF
从文化适应的视角看“入乡随俗”的交际原则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卫华 王璐 朱艾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49-52,共4页
"入乡随俗"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和原则,但从文化适应的视角来看却存在片面性。本文探讨了"入乡随俗"的宗教维度和道德维度以及对"入乡随俗"概念的几点不同理解,并且尝试对"入乡随俗"的... "入乡随俗"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和原则,但从文化适应的视角来看却存在片面性。本文探讨了"入乡随俗"的宗教维度和道德维度以及对"入乡随俗"概念的几点不同理解,并且尝试对"入乡随俗"的具体文化背景进行归类,以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的文化适应策略进行有效界定。最后,文章提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不应该是"入乡随俗",而是文化认同、文化融入与文化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乡随俗 宗教 道德 文化认同 文化融入
下载PDF
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蒲若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9,共9页
哥特小说由于执着于对丑陋与罪恶的书写,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放逐或背离了伦理标准,助长了人类道德的沦丧。本文以英国著名哥特小说《修道士》为例,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分析了小说中宗教伦理道德与世俗伦理道德的冲突、人性的善与恶的... 哥特小说由于执着于对丑陋与罪恶的书写,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放逐或背离了伦理标准,助长了人类道德的沦丧。本文以英国著名哥特小说《修道士》为例,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分析了小说中宗教伦理道德与世俗伦理道德的冲突、人性的善与恶的冲突,指出《修道士》是在人道主义伦理观照下对封建宗教伦理的批判和对人性的高扬;哥特小说特有的“审恶”与“审丑”的文学实践所蕴含的道德教育功能在于把人物放到了极端的环境中,更为夸张、深入地表现了人性与道德的种种矛盾,从而使读者在惊奇与震撼之中,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 小说评论 《修道士》 伦理道德 宗教信仰 人性
下载PDF
因果报应与道德信仰——兼评宗教作为道德的保证 被引量:23
15
作者 魏长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德福统一是道德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常常难以实现,导致了道德人生的困惑,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仰,而宗教善恶因果报应说正好迎合或满足了人们对德福统一理想的向往。宗教把善恶因果报应当作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大法则... 德福统一是道德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常常难以实现,导致了道德人生的困惑,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仰,而宗教善恶因果报应说正好迎合或满足了人们对德福统一理想的向往。宗教把善恶因果报应当作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大法则,由此强烈地干预了人间的道德生活和人们的道德信仰。从人类历史上看,相信宗教所倡导的善恶因果报应律,对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责任感、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要人们不再把德福统一、善恶报应寄托在宗教的承诺上,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德福统一,就需要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一个具有伦理权威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善恶因果性有效运行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报应 道德信仰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中西诚信观的异同及其现实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玲 张远志 陈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4-28,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诚信环境和公民诚信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道德现象,无论中西方都把诚信作为道德中最生根的基础规范加以重视,如何构建现代新的诚信体系,需要我们对中西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诚信环境和公民诚信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道德现象,无论中西方都把诚信作为道德中最生根的基础规范加以重视,如何构建现代新的诚信体系,需要我们对中西诚信思想历史进行考察比较,批判地继承中西方传统的诚信思想,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的诚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诚信 道德
下载PDF
论民法诸项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被引量:71
17
作者 王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7,132,共8页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表达了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上,承认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表达了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上,承认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其中,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础原则,它构成了意思自治原则的逻辑前提。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原则,是民法基本理念的体现。民法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认并保证民事主体自由的实现。公平原则,意在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在交易领域内公平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有益补充。诚实信用原则,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以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公序良俗原则,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项内容,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双重调整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限制,力图谋求不同民事主体之间自由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下载PDF
“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笔谈——民间信仰与大型宗教的递变关系及能量交换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大促进意义,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以来,从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首...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大促进意义,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以来,从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首先对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本组笔谈,就是一部分相关的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中国 宗教 社会研究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道德情感体验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15,共7页
个体道德发生如何可能 ,始终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 ,不仅在于个体道德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且在于它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之所以复杂 ,就在于它不单纯是认识的结果 ,而是情感体验所致。根据体验的... 个体道德发生如何可能 ,始终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 ,不仅在于个体道德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且在于它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之所以复杂 ,就在于它不单纯是认识的结果 ,而是情感体验所致。根据体验的类型划分 ,道德情感体验属于价值体验范畴 ,其中介环节包括实践、经验、理解、移情等 ,它的具体体验形式有情境 直觉体验、角色 想象体验、理论 思维体验、信念 自由体验等 4种。要完善和丰富个体道德 ,就必须注重道德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 体验 理解 移情 信念
下载PDF
尊崇与反叛——试析乔治·爱略特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双重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傅俊 马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2-129,共8页
乔治·爱略特的作品以强烈的宗教意识和道德感著称。她宣布放弃基督教,并在作品中反映出对基督教的怀疑态度,同时却自认为不是无神论者,不反对基督教中的合理成份。爱略特独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便是她宗教上的双重态度的产物。在道... 乔治·爱略特的作品以强烈的宗教意识和道德感著称。她宣布放弃基督教,并在作品中反映出对基督教的怀疑态度,同时却自认为不是无神论者,不反对基督教中的合理成份。爱略特独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便是她宗教上的双重态度的产物。在道德方面,爱略特不论在小说中还是个人生活中都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规范的蔑视与反叛,但同时她又常常颂扬并在行动上顺从传统道德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宗教 道德 双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